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千岛湖岛屿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种群的维持和天然更新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欣 徐高福 +4 位作者 沈栋伟 高辉 罗小华 陈小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4-431,共8页
千岛湖是1959年新安江水电站建设时形成的,这里有1078个面积大于2500m2的岛屿和许多更小的小岛。水电站建设清库时,植被基本上被砍伐殆尽,后来受到较好保护,现在植被主要以先锋树种———马尾松为优势种,然而该群落生态效益较低,同时易... 千岛湖是1959年新安江水电站建设时形成的,这里有1078个面积大于2500m2的岛屿和许多更小的小岛。水电站建设清库时,植被基本上被砍伐殆尽,后来受到较好保护,现在植被主要以先锋树种———马尾松为优势种,然而该群落生态效益较低,同时易感病虫害(如松毛虫、松材线虫),因此亟需开展恢复为常绿阔叶林的工作。前期调查表明在一些岛屿上存在常绿阔叶树种,主要以苦槠为主。对岛屿上分布的苦槠进行调查,以揭示其种群结构和主要更新方式,为生态恢复提供建议。结果表明,苦槠可以分布在海拔105.4m以上的岛屿上,而最高水位为108.2m,说明苦槠能耐一定的水淹。岛屿上苦槠个体数与岛屿面积和高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从基株来看,大岛(>100hm2)和多数中岛(10~100hm2)上苦槠种群为稳定型或发展型,能够自我维持,而小岛和部分中岛上的苦槠为衰退型,难以维持下去;然而若从分株种群来看,几乎所有的种群都为稳定型或发展型。从苦槠的起源来看,大多数苦槠为无性繁殖(主要是萌条)的后代,有性繁殖的贡献小于20%。以上结果表明,无性繁殖在岛屿苦槠种群的形成和维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得种群在没有较大环境变化情况下,能够在一定时期内维持下去;但在中小岛上,基株种群也不容易扩大,表明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结果也表明,尽管一些岛屿很小,但也满足苦槠生存和生长的条件,一些岛屿上不存在苦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缺乏种源,因此,在中大岛上开展生态恢复时,只要提供合适的种子种苗,这些岛屿上是能够恢复为常绿阔叶林的。但在小岛和一些中岛上,存在制约种群扩大的因素,生态恢复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槠 岛屿 种群结构 更新 生态恢复 千岛湖
下载PDF
丽娃河水体富营养化与浮游藻类的指示关系 被引量:15
2
作者 胡红波 李明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32-35,共4页
通过上海丽娃河8个采样点浮游植物的调查,查明其数量和分布以及季节变化状况,研究了在富营养水体中浮游藻类群落、种群及数量的变化规律,从而对浮游藻类生态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也明确了丽娃河为藻型河流,已呈富营养化,为劣V类水... 通过上海丽娃河8个采样点浮游植物的调查,查明其数量和分布以及季节变化状况,研究了在富营养水体中浮游藻类群落、种群及数量的变化规律,从而对浮游藻类生态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也明确了丽娃河为藻型河流,已呈富营养化,为劣V类水,为丽娃河防治提供浮游藻类方面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水体 浮游藻类
下载PDF
苏州河水质与着生生物群落的生态学变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廖祖荷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96-199,共4页
为了研究苏州河着生生物群落的生态学变化与水质之间的相互联系 ,于 2 0 0 1年夏秋两季对该河流三个断面的着生生物群落的生态学变化进行了连续观察 ,研究结果为 :秋季和夏季相比 ,生物物种数增加 ,其生物优势种密度和个体密度降低 ,多... 为了研究苏州河着生生物群落的生态学变化与水质之间的相互联系 ,于 2 0 0 1年夏秋两季对该河流三个断面的着生生物群落的生态学变化进行了连续观察 ,研究结果为 :秋季和夏季相比 ,生物物种数增加 ,其生物优势种密度和个体密度降低 ,多样性指数升高 ;重污染水质指示生物种类数下降 ,轻污染水质指示生物种类数上升 ,表明着生生物群落的生态学变化对水质有较好的监测和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河 水质监测 着生生物 群落生态学 生物群落 多样性指数 生物种类 群落结构
下载PDF
苏州河沉积物中的硅藻及其污染指示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吕亚红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33-636,共4页
阐述了苏州河的北新泾处柱状沉积物中的硅藻丰度、种类及其数量的变化,优势种属的相对含量的变化。整段沉积物中上、中、下层硅藻的丰度、种类相对很少,苏州河一期污水截流工程建成后,水质有所改善,有利于藻类生长和繁殖,沉积下来的硅... 阐述了苏州河的北新泾处柱状沉积物中的硅藻丰度、种类及其数量的变化,优势种属的相对含量的变化。整段沉积物中上、中、下层硅藻的丰度、种类相对很少,苏州河一期污水截流工程建成后,水质有所改善,有利于藻类生长和繁殖,沉积下来的硅藻也增多。结果表明,该柱状沉积物中的硅藻变化能有效地反映苏州河的污染变迁趋势:苏州河的水质污染以前极其严重,近年来有所改善,其主要污染类型为有机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指示作用 苏州河 沉积物 硅藻 水体污染 水质监测 污染变迁趋势
下载PDF
苏州河着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与水质的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廖祖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9-112,共4页
关键词 生物监测 苏州河 着生生物 群落结构 浮游生物 水环境质量 水质评价
下载PDF
岛屿生境下苦槠丛枝菌根(AM)与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高辉 +1 位作者 蔡培乾 张欣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27,共4页
以浙江千岛湖典型生境片断化区域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为材料,研究了水库形成后岛屿化导致的群落生境差异对苦槠AM侵染率的影响以及AM侵染率与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以生境面积为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则... 以浙江千岛湖典型生境片断化区域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为材料,研究了水库形成后岛屿化导致的群落生境差异对苦槠AM侵染率的影响以及AM侵染率与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以生境面积为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则不同岛屿生境对苦槠AM侵染率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AM侵染率与岛屿面积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苦槠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在中岛、大岛与陆地间差异显著,但与AM侵染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屿化 苦槠 丛枝菌根(AM) 侵染率 磷酸酶活性
下载PDF
不同生境条件下苦槠丛枝菌根对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冀永生 高辉 +2 位作者 范旭东 宋丽娜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86-1589,共4页
以浙江千岛湖和宁波天童两个不同区域内的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为材料,对处于不同生境条件下的苦槠丛枝菌根(AM)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地区土壤pH均处于苦槠丛枝菌根生长发育的最适范围内,丛枝菌根的侵染率无明显差异;酸性... 以浙江千岛湖和宁波天童两个不同区域内的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为材料,对处于不同生境条件下的苦槠丛枝菌根(AM)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地区土壤pH均处于苦槠丛枝菌根生长发育的最适范围内,丛枝菌根的侵染率无明显差异;酸性磷酸酶为两区域内的主导磷酸酶,各种磷酸酶活性均是天童地区高于千岛湖地区;AM侵染率与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之间均呈现正相关,其中天童地区为显著相关,说明AM侵染率对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槠 丛枝菌根 侵染率 磷酸酶活性
下载PDF
上海境内苏州河铅污染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淑 朱育 《科技资讯》 2006年第9期192-193,共2页
采用化学分析的方法研究铅在苏州河河水、底泥中的存在形态及其迁移转化,从而为苏州河整体整治提供科学依据。本实验结果表明:苏州河水中铅主要以颗粒态存在,从上游到下游其百分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底泥中的铅主要以有机质、硫化... 采用化学分析的方法研究铅在苏州河河水、底泥中的存在形态及其迁移转化,从而为苏州河整体整治提供科学依据。本实验结果表明:苏州河水中铅主要以颗粒态存在,从上游到下游其百分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底泥中的铅主要以有机质、硫化物结合态等不稳定化学结合态存在。底泥是苏州河重金属铅的主要“滞留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河 化学形态
下载PDF
浙江千岛湖地区苦槠叶片昆虫取食状类型和取食强度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范旭东 冀永生 +1 位作者 凌旌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共5页
选择千岛湖地区不同大小岛屿为样地,对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叶片虫食状类型和取食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千岛湖地区苦槠叶片昆虫取食状类型为16种,但取食频率不同。取食频率和取食部位对叶片危害程度的分析结果显示,缘食... 选择千岛湖地区不同大小岛屿为样地,对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叶片虫食状类型和取食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千岛湖地区苦槠叶片昆虫取食状类型为16种,但取食频率不同。取食频率和取食部位对叶片危害程度的分析结果显示,缘食状、掏食状、顶食状、阴面食状和叶中脉状对植物叶片的影响更大。16种取食状中,缘食状和顶食状、缘食状和阴面食状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缘食状与大孔状、顶食状与大孔状、顶食状与掏食状、阳面食状与阴面食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苦槠叶片被昆虫取食的频率为84%,但绝大多数受害程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槠 取食状 取食强度 取食频率
下载PDF
藻类对重金属的解毒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音 《生物学教学》 2000年第9期10-12,共3页
本文综述了藻类对重金属的主要解毒物质———植物螯合素和类金属硫蛋白的特性、产生过程及解毒机制。
关键词 藻类 重金属 金属结合蛋白
下载PDF
植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范旭东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4期46-49,共4页
植物在环境保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传统的理化监测方法相比,植物监测具有其不具有的特点.介绍了利用植物检测环境污染物的基本原理、监测植物的选择和常用的监测方法,最后总结了利用植物监测环境的优点和缺点.
关键词 植物 藻类 大气污染 监测
下载PDF
大气污染的植物监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旭东 《科技资讯》 2006年第30期160-161,共2页
和传统的监测方法相比,利用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物是一种经济、方便而且有效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利用植物检测大气污染物的基本原理、监测植物的选择和常用的监测方法,最后总结了利用植物监测环境的优点和缺点。
关键词 植物 大气污染 监测
下载PDF
海三棱藨草及水莎草镉结合体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音 《江苏环境科技》 2000年第2期7-9,共3页
以海三棱藨草和水莎草为研究对象 ,人工环境下用镉诱导 ,探讨它们的镉结合体形成情况 ,结果显示海三棱草对镉较敏感。可进一步研究其镉结合体 ,作为监测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毒理学指标。
关键词 海三棱biao草 水莎草 镉结合体 湿地植物
下载PDF
苏州河着生生物的群落变化与水质监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祖荷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关键词 苏州河 水质监测 群落监测 生物监测 着生生物群落 群落变化
下载PDF
汽车与环保
15
作者 龙伟平 《环境教育》 2000年第1期34-34,44,共2页
关键词 环保教育 汽车 环保 环境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