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小应变本构模型的深基坑受力与变形性状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徐中华 杨涛 《施工技术》 CAS 2021年第1期42-48,共7页
借助大型岩土工程有限元软件Plaxis3D,采用能够考虑土体小应变特性的HS-small土体本构模型对软土地区某深基坑工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了围护结构的变形、坑外土体位移、立柱回弹和支撑轴力等变形与受力规律,并与实测数据进... 借助大型岩土工程有限元软件Plaxis3D,采用能够考虑土体小应变特性的HS-small土体本构模型对软土地区某深基坑工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了围护结构的变形、坑外土体位移、立柱回弹和支撑轴力等变形与受力规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HS-small本构模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和实测数据能够很好吻合,该方法适用于深基坑工程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支护 小应变 有限元分析 变形
下载PDF
地下空间开发对其三面围合历保建筑影响实测分析
2
作者 徐中华 +1 位作者 王卫东 胡耘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1-230,共10页
分析上海软土地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内某地下空间开发的深基坑施工对周边三面合围历史保护建筑的影响。深基坑分为三个区先后顺作实施,并采用锚杆静压桩对历史保护建筑进行沉降控制复合桩基加固,以控制新增地下空间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监... 分析上海软土地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内某地下空间开发的深基坑施工对周边三面合围历史保护建筑的影响。深基坑分为三个区先后顺作实施,并采用锚杆静压桩对历史保护建筑进行沉降控制复合桩基加固,以控制新增地下空间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基坑开挖前的历史保护建筑基础加固、基坑围护体施工、坑内被动区土体加固、工程桩施工等工程活动引起周边历史保护建筑沉降约占其总沉降的一半左右;历史保护建筑沉降内侧大而外侧小,中部大而角部小,各测点的沉降同其与基坑的距离大致线性相关;基坑开挖引起地下连续墙变形的空间效应会对紧邻的建筑变形产生显著影响,地下连续墙侧移大的区域引起建筑物的附加沉降也越大;基坑开挖引起了建筑物一定程度的倾斜回复,其最大差异沉降为1/468,最大倾斜变化量仅0.32‰,原有裂缝未进一步发展,说明沉降控制复合桩基加固保障了建筑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 深基坑 历史保护建筑 沉降 倾斜
下载PDF
缓冲区宽度对同步开挖基坑群变形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徐中华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69-277,293,共10页
合理地设置缓冲区宽度是基坑群工程设计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以上海软土地区典型基坑群工程为背景,采用基于小应变土体本构模型并考虑土与结构共同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不同缓冲区宽度对同步开挖基坑群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合理地设置缓冲区宽度是基坑群工程设计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以上海软土地区典型基坑群工程为背景,采用基于小应变土体本构模型并考虑土与结构共同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不同缓冲区宽度对同步开挖基坑群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缓冲区的宽度对中隔墙的变形形态有重要影响,当缓冲区宽度不大于1.5倍深度时,随着缓冲区宽度增加中隔墙的侧向位移最大值明显增大;缓冲区宽度对基坑群外围潜在滑裂面基本没有影响,但对缓冲区的潜在滑裂面发展影响很大;坑外地表沉降随着缓冲区宽度的增加而略有减小,受两侧分坑开挖叠加影响,缓冲区地表沉降最大值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缓冲区宽度大于3倍挖深时,缓冲区地表沉降形态为具有两个峰值沉降点的“W”形。基于研究结果,建议设计时缓冲区宽度取不小于2倍的基坑开挖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群 缓冲区 三维有限元 小应变 变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