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理论 被引量:26
1
作者 朱■瑶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1-8,共8页
本文根据二阶段吸附模型和质量作用定律,首次导出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吸附等温线通用公式,可定量解释实验测得的各种吸附等温线,并可求得表面胶团(或反胶团)的聚集数和二吸附阶段的平衡常数。吸附热力学计算表明,表面胶团亦为疏水作... 本文根据二阶段吸附模型和质量作用定律,首次导出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吸附等温线通用公式,可定量解释实验测得的各种吸附等温线,并可求得表面胶团(或反胶团)的聚集数和二吸附阶段的平衡常数。吸附热力学计算表明,表面胶团亦为疏水作用的熵驱动过程,反胶团化则为极性基间相互作用或形成氢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固液界面 吸附理论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对振荡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贺占博 黄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741-745,共5页
It was found from experiments that the addition of polythylene glycol (PEG) can make the B-Z and B-R reactions producing double induction periods, i.e. before the general induction period there is an earlier stage of ... It was found from experiments that the addition of polythylene glycol (PEG) can make the B-Z and B-R reactions producing double induction periods, i.e. before the general induction period there is an earlier stage of induction in which there is no any change of color and state. The lifetime of the earlier stage is not noly effect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f PEG, but also by the time of the last reagent added.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re are two lin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 of PEG and the reduced viscodity of PEG solution or/and the lifetime of the earlier stage of induction. Another characteristic of PEG effect is that it can decrease the period change during the oscillat ing reactions. Thes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not only useful in the research pf chemical oscillation, but also give a simpl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olligative properties of macro molecule sul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振荡反应 双诱导期
下载PDF
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研究 Ⅱ.原油成分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明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580-586,共7页
原血成分的表面活性物质及其细微固体颗粒,在油水界面上相互作用是原油乳状液其有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简单的方法将原油中众多的物质分成两大类,并根椐它们单独时或混合后对癸烷/水乳状液稳定性作用的特征,将其分别称为原油乳化... 原血成分的表面活性物质及其细微固体颗粒,在油水界面上相互作用是原油乳状液其有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简单的方法将原油中众多的物质分成两大类,并根椐它们单独时或混合后对癸烷/水乳状液稳定性作用的特征,将其分别称为原油乳化剂和原油破乳剂。试验表明,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含的这两大类物质的多少和相对比例,其相对重要性可由界面张力定性地反映出来;并且由原油/水界面张力的大小可以定性地评估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乳状液 稳定性 乳化剂 破乳剂
下载PDF
浮选物理化学原理的某些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卢寿慈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19-24,共6页
从浮选物理化学的角度评述了近年来有关润湿和吸附的热力学、表面电荷、吸附模型、颗粒-气泡作用的动力学等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 浮选 润湿 吸附 表面电荷 泡沫浮选
原文传递
聚噻吩导电材料的合成 被引量:8
5
作者 陈贻炽 王红山 +1 位作者 吴锦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1997年第8期15-18,共4页
本文综述了化学氧化聚合法和电化学聚合法合成聚喀吩导电高分子材料。
关键词 聚噻吩 化学合成 导电聚合物 导电材料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吸附理论和BET公式─—表面胶团的逐级平衡模型 被引量:11
6
作者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0-33,12,共5页
从表面胶团的逐级平衡模型出发,并作适当的近似假设,可以导出形式上与BET多层吸附公式完全相同的表面活性剂吸附公式。运用这一模型可以对文献中表面活性剂吸附研究的某些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吸附理论 BET公式 表面胶团
原文传递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机理和表面胶团化对二氧化硅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钱建刚 吴锦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933-938,共6页
测定了CAB-O-SIL在290.7K和304.2K时自水和1mol/LNaCl溶液中吸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TX100)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NaCl的存在也使吸附量增... 测定了CAB-O-SIL在290.7K和304.2K时自水和1mol/LNaCl溶液中吸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TX100)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NaCl的存在也使吸附量增加.运用生成表面胶团的吸附理论处理了实验结果,求得了表面胶团化的平衡常数、表面胶团的平均聚集数、临界表面胶团浓度和表面胶团化的标准热力学函数。实验表明,随TX100浓度的增大,CAB-O-SIL悬浮液稳定性出现不规则的变化。加入NaCl的效应是使悬浮液的稳定性下降和促进表面胶团的形成。结合吸附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涉及表面胶团的颗粒相互作用模型,合理地解释了悬浮液稳定性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二氧化硅 吸附机理 悬浮液 稳定性
全文增补中
SIS-PAn导电橡胶复合物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9
8
作者 陈贻炽 尹五生 +2 位作者 张书香 吴锦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01-508,共8页
用原位聚合方法在SI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橡胶基体中合成聚苯胺(PAn),可形成均匀复合的SIS-PAn导电橡胶膜.成膜后紧朝玻璃的膜面导电,而朝向空气的膜面却绝缘.膜中PAn的含量只有5.8%(质量分数)或An/SIS的... 用原位聚合方法在SI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橡胶基体中合成聚苯胺(PAn),可形成均匀复合的SIS-PAn导电橡胶膜.成膜后紧朝玻璃的膜面导电,而朝向空气的膜面却绝缘.膜中PAn的含量只有5.8%(质量分数)或An/SIS的投料比为0.2时,导电复合物膜的表面电阻和导电率即可分别达到300Ω/□和0.07S·cm^(-1)分析了制备条件,包括PAn含量、酸量、氧化剂用量、表面活性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模具材料等因素对SIS-PAn复合物导电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S 聚苯胺 导电橡胶 原位聚合
下载PDF
SBS/LPB/PAn导电橡胶复合物 被引量:5
9
作者 陈贻炽 尹五生 +3 位作者 张书香 李永明 吴锦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7-79,共3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 ,在 SBS LPB交联橡胶基体中合成聚苯胺 ,直接成膜后形成单面导电的复合物膜。该复合物膜的导电率随苯胺用量的增大而升高 ;随氧化剂用量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 ;复合物中仅含 PAn 8.9% (质量 )时 ,膜的导电率高达 0 .0 8S cm。
关键词 聚苯胺 导电橡胶 表面电阻 导电率 橡塑共混
下载PDF
碘光谱法测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文 《精细化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5-9,共5页
考察了碘光谱法测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影响因素。欲得正确结果,须将碘-胶束溶液(不同浓度)放置,待碘的分配达到平衡(例如24h)后再进行测定,这样测得TritonX-100、Trito... 考察了碘光谱法测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影响因素。欲得正确结果,须将碘-胶束溶液(不同浓度)放置,待碘的分配达到平衡(例如24h)后再进行测定,这样测得TritonX-100、TritonX-305和单分散的纯化合物C12H25O(C2H4O)6H的cmc分别为2.4×10-4、3.5×10-4和8.4×10-5mol·dm-3,与文献中用表面张力法测得的结果一致。若按Ross和Oliver将预先配好的溶液稀释后1小时内测定的方法,则所得结果偏低。只要测定时碘-胶束溶液已达平衡,则碘浓度在4~12mg/100ml范围内对cmc的测定结果无明显的影响。文献中提到的碘浓度对cmc测定值的影响可能是由于碘的分配未达平衡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光谱法 非离子 表面活性剂 临界胶束浓度
下载PDF
在CMC附近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对B-Z振荡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贺占博 黄智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4期2244-2247,共4页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各种物理性质(如界面张力、当量电导、渗透压等)在临界胶团浓度(CMC)狭小的浓度区间的突变引出了胶团的概念,同时也给出了胶团常数CMC的测定方法.近来,Zana还进一步指出,表面活性剂对一些非振荡的化学反应的影响在CMC...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各种物理性质(如界面张力、当量电导、渗透压等)在临界胶团浓度(CMC)狭小的浓度区间的突变引出了胶团的概念,同时也给出了胶团常数CMC的测定方法.近来,Zana还进一步指出,表面活性剂对一些非振荡的化学反应的影响在CMC附近也有突变.由此,我们很自然会想到,在CMC附近改变表面活性剂浓度,则其对振荡反应的影响是否也有突变?也就是说,在胶团的形成过程中,胶团与单体两形态组成的变化对振荡反应是否有影响?此问题一直未有人注意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胶团浓度 表面活性剂 B-Z反应 振荡反应
原文传递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雾点研究──电解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锦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965-969,共5页
研究了1-1型钠盐对五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TritonX-114,TritonX-305,IgepalCO-720和IgepalCO-890)水溶液雾点的影响,有九种钠盐使雾点下降,下降的效率依次是IO3->OH->F->CH3COO->BrO3->Cl->Br->ClO3-≥NO3-:有... 研究了1-1型钠盐对五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TritonX-114,TritonX-305,IgepalCO-720和IgepalCO-890)水溶液雾点的影响,有九种钠盐使雾点下降,下降的效率依次是IO3->OH->F->CH3COO->BrO3->Cl->Br->ClO3-≥NO3-:有三种钠盐使雾点升高,升高的效率依次是CNS->ClO4->I-,使雾点下降或升高的效率主要取决于盐的品种,而不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由于TritonX-305和IgepalCO-890的雾点都超过100℃.雾点的常规测定方法不适用,利用加入可使雾点下降的盐,提出了两种方法以解决这一问题,并测估得TritonX-305和IgepalCO-890的雾点分别>11℃和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点 非离子 表面活性剂 电解质
下载PDF
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聚吡咯/聚(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闫廷娟 陈贻炽 +2 位作者 尹五生 吴锦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24,共4页
将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和丙烯酸以30∶15∶4的质量比运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新型三元共聚物P(BSA)。当P(BSA)与原硅酸乙酯(TEOS)以9∶1的质量比反应1h后,所得交联P(BSA)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分别达6... 将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和丙烯酸以30∶15∶4的质量比运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新型三元共聚物P(BSA)。当P(BSA)与原硅酸乙酯(TEOS)以9∶1的质量比反应1h后,所得交联P(BSA)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分别达6.3MPa和580%。以该新型共聚物为基体,运用低温氧化聚合法合成了半互穿网络结构的新型导电复合物聚吡咯/P(BSA)。研究了FeCl3用量、吸附反应时间和溶剂性质对复合物导电性能的影响。若m(FeCl3)/m(P(BSA))=8/9,吸附反应24h后,复合物的电导率高达220S·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电导率 复合物 氧化聚合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的雾点现象 被引量:6
14
作者 《精细化工》 CAS CSCD 1994年第2期4-9,共6页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的雾点现象顾惕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应用数理系,邮编100083)较全面地评述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雾点现象。特别是多方面地讨论了各种添加物(包括无机盐、有机物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的雾点现象顾惕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应用数理系,邮编100083)较全面地评述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雾点现象。特别是多方面地讨论了各种添加物(包括无机盐、有机物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雾点的影响。一、引言非离子表面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 表面活性剂 溶液 雾点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引发的碳水化合物振荡器Ⅰ.溴酸盐体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贺占博 黄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52-457,共6页
本文报道了表面活性剂引发的水浴反应器中的碳水化合物化学振荡器,比振荡器中的反应物有澳酸盐,Ce(Ⅳ),硫酸,碳水化合物(包括果糖、山梨糖、蔗糖和葡萄糖)及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或Triton X-305),根据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表面活性剂... 本文报道了表面活性剂引发的水浴反应器中的碳水化合物化学振荡器,比振荡器中的反应物有澳酸盐,Ce(Ⅳ),硫酸,碳水化合物(包括果糖、山梨糖、蔗糖和葡萄糖)及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或Triton X-305),根据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表面活性剂与各试剂的作用以及FKN机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碳水化合物 振荡反应
下载PDF
硅胶表面结构的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戴闽光 高月英 +1 位作者 赵振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1年第4期495-502,共8页
本文研究了热处理(200—1100℃)对自制的一种硅胶的表面结构的影响;测定了BET比表面(低温氮气吸附法)、孔体积、乙醇的吸附-脱附等温线,计算了孔径分布,求得了最可几Kelvin半径。结果表明,杂质的存在明显地降低硅胶的热稳定性。在发生... 本文研究了热处理(200—1100℃)对自制的一种硅胶的表面结构的影响;测定了BET比表面(低温氮气吸附法)、孔体积、乙醇的吸附-脱附等温线,计算了孔径分布,求得了最可几Kelvin半径。结果表明,杂质的存在明显地降低硅胶的热稳定性。在发生熔结以前,孔径分布基本不变,当发生熔结时,孔半径显著减小。红外光谱的测定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硅胶表面缔合羟基(~3500cm^(-1))迅速减少,在~800°时已去除殆尽,而自由羟基(~3720cm^(-1))减少缓慢,在1100℃时才迅速消失。X-射线衍射图表明,发生熔结后的硅胶显示有β-鳞石英的衍射峰,说明出现了有序晶相。对上述实验结果,文中作了初步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径分布 鳞石英 硅胶 热稳定性研究 红外光谱 孔体积
下载PDF
核糖核酸酶A在丁酸十二铵-环己烷反胶束溶液中的催化动力学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红 黄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33-437,共5页
研究了核糖核酸酶A(RNaseA)在丁酸十二铵(DAB)-环己烷反胶束溶液中催化水解胞苷2,3-环单磷酸酯的动力学,数据符合Michaelis-Menten酶催化机理.以kcat/Km表示酶催化活性时,RNase... 研究了核糖核酸酶A(RNaseA)在丁酸十二铵(DAB)-环己烷反胶束溶液中催化水解胞苷2,3-环单磷酸酯的动力学,数据符合Michaelis-Menten酶催化机理.以kcat/Km表示酶催化活性时,RNaseA在反胶束溶液中的催化活性是在水溶液中的14~30倍.无论是固定DAB浓度还是固定H2O与DAB浓度之比,随增溶水量的增加,kcat/Km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酶A 丁酸十二铵 反胶束 催化动力学 CP
下载PDF
聚苯撑导电材料的合成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贻炽 吴锦屏 +2 位作者 赵学航 王红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1997年第2期3-6,12,共5页
本文综述了化学氧化聚合法及电化学聚合法合成聚苯撑导电高分子材料。
关键词 聚苯撑 导电聚合物 氧化聚合 电化学聚合 聚合
下载PDF
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和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Ⅰ.活性炭/水界面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振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85-190,共6页
测定了25℃时活性炭自水溶液中吸附五种聚乙二醇(PEG)、一种聚丙二醇(PPG)和三种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嵌段共聚物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各等温线均为Langmuir型的,且在较低浓度时即可达极限吸附。当以g.g^(-1)表示吸附量时,各聚... 测定了25℃时活性炭自水溶液中吸附五种聚乙二醇(PEG)、一种聚丙二醇(PPG)和三种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嵌段共聚物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各等温线均为Langmuir型的,且在较低浓度时即可达极限吸附。当以g.g^(-1)表示吸附量时,各聚合物的极限吸附量相近。对于PEG系列和EO-PO嵌段共聚物系列,极限吸附时每个分子占据的面积与分子中所含EO数的关系为两条斜率相同的直线。由直线斜率和后一直线的截距可求得每个EO和PO所占的面积分别为26和29(?)~2。这些结果支持了分子以其EO和PO链节都平躺在表面上的吸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 吸附 活性炭
下载PDF
脂肪酸十二烷基铵在四氯化碳中的聚集行为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文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943-948,共6页
通过碘光谱法和对水的增溶研究了乙酸十二烷基铵(DAA)、丙酸十二烷基铵(DAP)和丁酸十二烷基铵(DAB)在四氯化碳中的聚集作用;碘光谱测得的(cmc)_I约比水增溶法测得的(cmc)_w低一个数量级.可能因为碘光谱法测得的是开始发生聚集时的cmc,... 通过碘光谱法和对水的增溶研究了乙酸十二烷基铵(DAA)、丙酸十二烷基铵(DAP)和丁酸十二烷基铵(DAB)在四氯化碳中的聚集作用;碘光谱测得的(cmc)_I约比水增溶法测得的(cmc)_w低一个数量级.可能因为碘光谱法测得的是开始发生聚集时的cmc,这时聚集体较小,对水无增溶能力;只有当聚集体随浓度升高而长大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开始增溶水.实验表明,DAA,DAP和DAB的反胶束对水的饱和增溶能力,分别相当于每一个表面活性分子增溶4.2,9.4和13.5个水分子.根据球型反胶束模型,计算了反胶束聚集数、捕集水团的半径和自由水团的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碳 DAA DAP DAB 表面活性剂 聚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