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6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 被引量:374
1
作者 张建中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88,共8页
特应性皮炎以反复发作的慢性湿疹样皮疹为主要表现,伴有显著的皮肤干燥和瘙痒。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近10余年间我国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受累及的人群涉及各年龄段。本指南结合近5年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在2014版中... 特应性皮炎以反复发作的慢性湿疹样皮疹为主要表现,伴有显著的皮肤干燥和瘙痒。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近10余年间我国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受累及的人群涉及各年龄段。本指南结合近5年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在2014版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对特应性皮炎的定义、患病率、发病机制、分类、诊断、预防和治疗进行更新,希望能为特应性皮炎的诊疗提供科学和权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指南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90
2
作者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共2页
外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在医学上的应用,被誉为皮肤科治疗学上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其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和抗增生作用,临床应用范围广,适应证多。在五十多年皮肤科的应用中,为众多的皮肤病患者解除了病痛,但长期使用激素(特别... 外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在医学上的应用,被誉为皮肤科治疗学上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其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和抗增生作用,临床应用范围广,适应证多。在五十多年皮肤科的应用中,为众多的皮肤病患者解除了病痛,但长期使用激素(特别是含氟激素)可发生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多毛、萎缩纹等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性皮炎也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之一。尤其是近十余年来多种强效激素制剂的不断问世,导致临床上糖皮质激素性皮炎越来越多见。为此,有关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的研究正越来越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依赖性皮炎 糖皮质激素 鉴别诊断 治疗学 激素性皮炎 毛细血管扩张 强效激素制剂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5
3
作者 颜艳 鞠梅 +3 位作者 于建斌 毕志刚 陈昆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 临床疗效观察 复方制剂 氟米松 治疗 软膏 中国医学科学院 第一附属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 糖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我国10城市学龄前儿童特应性皮炎现况调查 被引量:121
4
作者 尤立平 +2 位作者 刘永生 颜艳 陈昆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1~7岁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发病情况.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10个城市1~7岁年龄段的儿童进行调查,调查以问卷的方式进行.结果本次调查人口总数49 241人.符合AD诊断标准者共1 371例,其中男768例,女603例,男性患病率为3.03%...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1~7岁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发病情况.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10个城市1~7岁年龄段的儿童进行调查,调查以问卷的方式进行.结果本次调查人口总数49 241人.符合AD诊断标准者共1 371例,其中男768例,女603例,男性患病率为3.03%,女性患病率为2.53%,总患病率为2.78%.患病率经标化后,总标化患病率为3.07%,其中男性标化患病率为3.86%,女性标化患病率为2.20%,男女标化患病率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经相关分析,r=-0.17,P<0.05.10个城市中,患病率以北京最高,沈阳最低.结论2002年10-11月间我国10个城市1~7岁儿童AD的时点患病率经标化后,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且患病率与年龄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城市 学龄前儿童 特应性皮炎 患病率 调查
原文传递
外用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21
5
作者 涂平 郑和义 +8 位作者 徐金华 王秀丽 陈伟 李军 陈昆 陆小年 王宏伟 朱学骏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观察外用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随机、开放、CO_2激光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分为ALA-PDT试验组和CO_2激光对照组,疗程最多3周。末次治疗后第1周进行疗效评价,第4、8和12周观察复... 目的观察外用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随机、开放、CO_2激光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分为ALA-PDT试验组和CO_2激光对照组,疗程最多3周。末次治疗后第1周进行疗效评价,第4、8和12周观察复发率。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1周进行实验室检查,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5个中心共入组尖锐湿疣患者453例,其中442例完成全部随访(试验组331例,对照组111例)。在末次治疗后1周,试验组和对照组疣体清除率分别为98.42%和100%(P>0.05),两组男性尿道口部位的疣体清除率分别为99.43%和100%(P>0.05)。试验组治疗后总复发率(10.77%)较对照组(33.33%)显著降低(P<0.0001),其中男性尿道口部位的疣体复发率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53%和36.36%,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试验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生系统不良反应。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在试验组为7.67%,主要为轻微糜烂;对照组53.57%,主要为溃疡、疼痛,其中瘢痕14例次。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外用ALA-PDT疗法治疗尖锐湿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安全性好。特别适用于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氨基酮戊酸 光化学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我国特应性皮炎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98
6
作者 颜艳 +4 位作者 陈崑 陈祥生 曹宁校 邵长庚 叶干运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79-382,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青少年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情况。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 6~ 20岁年龄段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共涉及 11个省市的 22个调查点,人口总数 78 586人。发现特应性皮炎患者 548例,其中男 347例,女 201例,总标化患病率为 0... 目的了解我国青少年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情况。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 6~ 20岁年龄段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共涉及 11个省市的 22个调查点,人口总数 78 586人。发现特应性皮炎患者 548例,其中男 347例,女 201例,总标化患病率为 0.69%,男性标化患病率为 0.84%,女性标化患病率为 0.51%,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01)。城市标化患病率为 1.10%,农村为 0.73%,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 P< 0.01)。南、中、北部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经标化后,分别为 0.31%、 0.79%和 0.56%,三者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经相关分析, r=- 0.78, P< 0.05。结论 1998年 11、 12月我国 22个调查点 6~ 20岁年龄段中小学生特应性皮炎的时点患病率经标化后,表现为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且患病率与年龄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患病率 流行病学 AD
原文传递
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随机、双盲、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96
7
作者 曾凡钦 +12 位作者 郭在培 彭振辉 毕志刚 朱学骏 陈昆 郭庆 张谊之 闫乎铃 张美华 韩钢文 常宝珠 刘训荃(指导) 王家璧(指导)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01-504,共4页
目的了解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和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受试者每周3次外搽研究药物,疗程8周。疣体完全消退者继续随访1月以观察复发率。结果共有258例肛周及外生殖器尖锐... 目的了解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和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受试者每周3次外搽研究药物,疗程8周。疣体完全消退者继续随访1月以观察复发率。结果共有258例肛周及外生殖器尖锐湿疣患者参加本次研究,其中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组129例,安慰剂对照组129例。治疗后2、4、6、8周的痊愈率在治疗组分别为12.30%、32.79%、50%及60.66%,对照组分别为4.88%、14.63%、19.51%及26.02%,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疗后2、4、6、8周的有效率在治疗组分别为36.89%、59.84%、68.03%及70.49%,对照组分别为13.82%、26.83%、32.52%及32.52%,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治疗组74例痊愈患者经随访1月后有4例复发,复发率为5.4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给药部位局部不良反应包括:红斑60.94%、水肿31.26%、糜烂42.96%、溃疡4.68%、灼热20.32%、疼痛36.72%、瘙痒17.18%。无系统不良反应。结论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和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疗效好,安全性好,使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喹莫特乳膏 尖锐湿疣 欣利迪 临床疗效 安全性 随机研究 双盲研究 平行对照
原文传递
全国1984年银屑病流行调查报告 被引量:91
8
作者 全国银屑病流行调查组 邵长庚 +4 位作者 张国威 包寅德 蒋仲元 韩国柱 《皮肤病与性病》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0-72,共13页
银屑病为一常见皮肤病,世界各种族都有罹患。为了探求病因线索,从而制定预防、控制乃至减少该病的对策和措施,首先必须研究其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过去只局限于从皮肤科门诊或住院患者的分析中得到一些资料:银屑病约占皮... 银屑病为一常见皮肤病,世界各种族都有罹患。为了探求病因线索,从而制定预防、控制乃至减少该病的对策和措施,首先必须研究其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过去只局限于从皮肤科门诊或住院患者的分析中得到一些资料:银屑病约占皮肤科门诊患者数的5~10%。此类资料患病数字变化颇大,一般高于实际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流行调查 常见皮肤病 标化患病率 病人数 男女患病率 皮肤病防治所 例银 德阳县 病型
下载PDF
2008-2016年中国性病监测点尖锐湿疣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57
9
作者 岳晓丽 龚向东 +7 位作者 李婧 滕菲 蒋宁 门佩璇 王建 王雅洁 陈祥生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 了解中国尖锐湿疣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6年中国105个国家性病监测点报告的尖锐湿疣病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 尖锐湿疣的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29.47/10万下降到2016年2... 目的 了解中国尖锐湿疣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6年中国105个国家性病监测点报告的尖锐湿疣病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 尖锐湿疣的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29.47/10万下降到2016年24.26/10万,年均下降2.21%。不同监测点报告发病率差异较大,最高可达207.36/10万,最低 〈 1/10万。高发监测点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江地区和西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报告发病率较低的监测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中部地区,少数农村监测点无病例报告。2008—2010年女性报告发病率高于男性,2011—2016年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呈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0.97∶1上升至2016年的1.11∶1。高发年龄段为20~39岁的性活跃人群,以25~29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最高(68.78/10万 ~ 91.12/10万)。综合医院报告病例数最多,占60.44% ~ 79.48%,其次为皮肤性病专科医院、妇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结论 中国性病监测点尖锐湿疣发病总体上呈稳中有降趋势,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一些低发地区监测点仍呈增长趋势,应引起重视,根据其流行特定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性传播疾病 流行病学 人群监测 发病率
原文传递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皮肤科临床应用指南(2021版) 被引量:54
10
作者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光动力治疗研究中心 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 +2 位作者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光医学治疗装备学组 王秀丽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共9页
近年来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在中国皮肤科应用广泛且发展迅速。为进一步规范、指导、推动ALA-PDT在皮肤科临床上的应用,2020年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 近年来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在中国皮肤科应用广泛且发展迅速。为进一步规范、指导、推动ALA-PDT在皮肤科临床上的应用,2020年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光医学治疗装备学组再次组织从事ALA-PDT研究的相关专家在首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更新,制定了该版指南,供中国皮肤科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疗法 氨基酮戊酸 指南 皮肤科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的评价 被引量:47
11
作者 陈祥生 +6 位作者 陈崑 颜艳 金泓 陈秀琴 曹宁校 邵长庚(指导) 叶干运(指导)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2-226,共5页
目的 探讨特应性皮炎的诊断标准。方法 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对 Hanifin Rajka标准(金标准)、康克非标准和 Williams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金标准"相比,在医院人群中, Williams标准在应用中有较高的诊断效率,其敏... 目的 探讨特应性皮炎的诊断标准。方法 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对 Hanifin Rajka标准(金标准)、康克非标准和 Williams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金标准"相比,在医院人群中, Williams标准在应用中有较高的诊断效率,其敏感性、特异性和 Kappa值分别为 95.50%、 97.52%和 0.93;且该标准中" 2岁前发病"这一指标适用于任何年龄。在一般人群使用中,该标准的敏感性、特异性和 Kappa值分别为 80.00%、 99.78% 和 0.79,完全适用于 7~ 18岁年龄段人群时点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此外,瘙痒加以下 4条指标中的 2条或 2条以上:即 ①屈侧曾有皮炎史,②哮喘和(或)过敏性鼻炎史,③皮肤干燥史,④ 2岁前发病,这一问卷调查方法,在使用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88.89%)、特异性( 99.78%)和 Kappa值( 0.82),因此,在特应性皮炎流行病学研究中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问卷形式。结论 Williams关于 AD的诊断标准完全适用于我国医院人群的临床诊断和小样本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在大样本普查中亦可使用改良的 Williams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应性皮炎 金标准 康克非标准 Williams标准
原文传递
慢性瘙痒管理指南(2018版) 被引量:42
12
作者 王刚 方红 +14 位作者 张东梅 李若瑜 李铁男 李邻峰 宋志强 杨斌 陆前进 郝飞 姚煦 晋红中 徐金华 谢志强 程波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81-485,共5页
慢性瘙痒是十分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瘙痒涉及皮肤疾病,也与多种系统性疾病相关,给临床处置带来较大的挑战。为规范慢性瘙痒的诊治行为,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过敏疾病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慢性瘙痒管理... 慢性瘙痒是十分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瘙痒涉及皮肤疾病,也与多种系统性疾病相关,给临床处置带来较大的挑战。为规范慢性瘙痒的诊治行为,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过敏疾病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慢性瘙痒管理指南,为各级皮肤科及其他相关学科医师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指南 瘙痒 慢性 中国医师协会 系统性疾病 专业委员会 临床症状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基于脑肠互动探讨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机制 被引量:40
13
作者 李建香 过伟峰 +3 位作者 傅淑平 袁梦果 刘云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2-294,298,共4页
通腑泻热是治疗中风的重要法则,但其治疗机制仍未明确。结合近期脑肠相关研究结果,从脑肠互动、脑-肠轴、脑肠肽、肠道菌群角度对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机制进行探讨。提出脑-肠轴为阐明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机制奠定了基础,脑肠肽是研... 通腑泻热是治疗中风的重要法则,但其治疗机制仍未明确。结合近期脑肠相关研究结果,从脑肠互动、脑-肠轴、脑肠肽、肠道菌群角度对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机制进行探讨。提出脑-肠轴为阐明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机制奠定了基础,脑肠肽是研究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物质基础,而肠道菌群则是治疗的重要靶点。认为机体通过脑-肠轴调节脑肠功能,形成脑肠互动,脑肠肽、肠道菌群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为脑肠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通腑泻热法 脑肠互动 脑-肠轴 脑肠肽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对称性肢端角化病--一种新命名的皮肤病 被引量:32
14
作者 姜祎群 曾学思 +5 位作者 薛燕宁 宋琳毅 常宝珠 徐秀莲 孙建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28-430,共3页
目的:报告11例以对称性肢端角化为临床表现的患者,对其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称性肢端角化病"这一新的病名。方法:收集2005年5月以来在我所门诊就诊、以手背及手腕出现特征性褐色角化性斑... 目的:报告11例以对称性肢端角化为临床表现的患者,对其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称性肢端角化病"这一新的病名。方法:收集2005年5月以来在我所门诊就诊、以手背及手腕出现特征性褐色角化性斑片的患者11例,详细询问个人史及家族史,并进行全身体格检查,部分患者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结果:11例患者中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35.4岁,平均发病年龄26.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背、指背、手腕出现对称性褐色角化性斑片(11/11),主要分布在掌指关节及其周围、指背、手背两侧和手腕屈侧,足背损害较轻,损害有明显的季节性;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和轻度乳头瘤样增生。结论:1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现有的任何一种皮肤病均不吻合或无法归属于某种皮肤病,因此提出一种新的皮肤病病名——对称性肢端角化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病 肢端 对称性
下载PDF
中国12城市0-7岁儿童皮肤病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33
15
作者 郭一峰 李萍 +12 位作者 汤建萍 韩秀萍 宗文凯 王华 刘强 肖风丽 邹晓燕 卫风蕾 王敏 程茹虹 马琳 姚志荣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90-794,共5页
目的 调查中国城市0-7岁学龄前儿童皮肤病患病率。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选择我国12个城市作为调查点,以0-7岁学龄前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随机分层抽样,并以40个预防接种门诊和84个幼儿园为调查现场。由经过培训... 目的 调查中国城市0-7岁学龄前儿童皮肤病患病率。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选择我国12个城市作为调查点,以0-7岁学龄前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随机分层抽样,并以40个预防接种门诊和84个幼儿园为调查现场。由经过培训的皮肤科医师完成问卷调查和皮肤科体检。结果 共调查20 033人,年龄0.08-6.83(2.41 ± 1.82)岁。7 823人患有皮肤病,总患病率为39.05%,12城市患病率依次为大连66.96%、上海56.73%、武汉55.49%、太原49.18%、成都47.16%、南京41.93%、重庆41.03%、合肥35.98%、深圳33.87%、长沙31.37%、北京23.52%、沈阳(13.42%)。共调查40种皮肤病,在调查的20 033人中,患病率最高的10种疾病依次是湿疹/婴儿湿疹/特应性皮炎(18.71%,3 749例)、寻常型鱼鳞病(6.25%,1 253例)、毛发苔藓(5.73%,1 148例)、尿布皮炎(5.29%,1 059例)、丘疹性荨麻疹(5.25%,1 052例)、血管瘤/血管畸形(3.86%,774例)、白色糠疹(3.45%,691例)、感染性皮肤病(2.59%,519例)、荨麻疹(1.72%,344例)和接触性皮炎(0.5%,100例)。结论 中国城市学龄前儿童人群中皮肤病总患病率达39.05%,以湿疹/特应性皮炎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学龄前 皮肤疾病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沙棘果实中的黄酮苷类成分 被引量:27
16
作者 陈雏 张浩 +2 位作者 尹鸿翔 陈阳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沙棘果实中的黄酮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5%乙醇渗滤提取得总浸膏,经溶剂萃取及柱层析分离,采用化学及光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鼠李素-3-O-槐二糖-7-O-鼠李糖苷(Ⅰ)、异鼠李素-3-O-芸香... 目的研究中国沙棘果实中的黄酮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5%乙醇渗滤提取得总浸膏,经溶剂萃取及柱层析分离,采用化学及光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鼠李素-3-O-槐二糖-7-O-鼠李糖苷(Ⅰ)、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Ⅱ)、异鼠李素-3-O-葡萄糖-7-O-鼠李糖苷(Ⅲ)、丁香亭-3-O-芸香糖苷(Ⅳ)、山柰酚-3-O-槐二糖-7-O-鼠李糖苷(Ⅴ)、山柰酚-7-O-鼠李糖苷(Ⅵ)、槲皮素-3-O-葡萄糖苷(Ⅶ)和槲皮素-3-O-芸香糖(Ⅷ)。结论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中国沙棘果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Ⅵ为首次从胡颓子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黄酮醇苷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118例志愿者紫外线最小红斑量值测定 被引量:28
17
作者 王丽英 陈昆 +2 位作者 常宝珠 郑家润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测定118例志愿者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的最小红斑量(MED)正常值。方法以SUV1000型日光紫外模拟仪为光源,测定118例健康志愿者和非炎症性皮肤病患者UVA-MED和UVB-MED正常值。结果UVA-MED均值男性为55J/cm2(18 ̄95J/cm2)... 目的测定118例志愿者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的最小红斑量(MED)正常值。方法以SUV1000型日光紫外模拟仪为光源,测定118例健康志愿者和非炎症性皮肤病患者UVA-MED和UVB-MED正常值。结果UVA-MED均值男性为55J/cm2(18 ̄95J/cm2),女性40J/cm2(15 ̄100J/cm2);UVB-MED均值男性31mJ/cm2(12 ̄95mJ/cm2),女性29mJ/cm2(8 ̄95mJ/cm2)。男性UVA-MED显著高于女性(P<0.05),UVB-MED两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光反应类型为Ⅲ型的受试者UVA-MED和UVB-MED均显著低于Ⅳ型(两种类型皮肤UVA-MED:在男性、女性均P<0.05;UVB-MED:在男性P<0.05,女性P<0.01)。女性的年龄与MED值无关;30 ̄49岁男性UVB-MED低于其他年龄组,UVA-MED与年龄无关。遮光部位测得的UVA-MED和UVB-MED与户外停留时间长短无关。结论皮肤光反应类型是决定MED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 男性 女性 红斑 正常值 皮肤 健康志愿者 结论 年龄组 类型
原文传递
广东地区16336例地中海贫血初筛阳性样本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30
18
作者 周冰燚 赵文忠 +4 位作者 李铭臻 徐珊珊 郑立新 叶小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2期73-77,共5页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育龄人群中α、β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广东省各区县育龄夫妇血样,以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2 f L和/或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 pg作为阳性指标进行地贫初筛,夫妇双方...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育龄人群中α、β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广东省各区县育龄夫妇血样,以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2 f L和/或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 pg作为阳性指标进行地贫初筛,夫妇双方均为阳性时,进行α及β地贫基因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膜杂交法进行地贫基因检测,异常病例经测序确证。结果共收集地贫可疑样本16 336例,其中,地贫基因携带者13 068例,基因诊断阳性率为80%。检出α-地贫8627例,其中,标准型6852例(41.94%),静止型1529例(9.36%),Hb H病241例(1.48%)和香港型5例(0.03%)。β-地贫3788例(23.19%),α复合β地贫基因携带者653例(4.00%)。α地贫基因型以--SEA/αα(76.15%)最常见,其次为-α^(3.7)/αα(10.13%)和-α^(4.2)/αα(4.63%)。共发现23种β地贫基因突变型,以β^(41-42_/β(39.59%)最常见,其次为β^(654)/β(25.08%)及β^(-28)/β(16.89%)。结论 MCV联合MCH作为地贫初筛指标操作简单,便于在基层应用。PCR结合膜杂交法检测地贫基因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对育龄夫妇进行地贫筛查并结合基因检测,将有助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α-地中海贫血基因型 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 膜杂交
下载PDF
静脉滴注阿昔洛韦与口服盐酸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翟志芳 李惠 +8 位作者 郭在培 游弋 方红 林能兴 熊琳 丁颖果 郝飞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7-219,共3页
阿昔洛韦(acyclovir,ACV)是治疗带状疱疹经典的抗病毒药物,因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仅10%--20%,常需静脉给药以提高血药浓度。盐酸伐昔洛韦(valaciclovirhydrochloride,VACV)是ACV的前体药物,水溶性好,口服生物利用度可达ACV的3... 阿昔洛韦(acyclovir,ACV)是治疗带状疱疹经典的抗病毒药物,因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仅10%--20%,常需静脉给药以提高血药浓度。盐酸伐昔洛韦(valaciclovirhydrochloride,VACV)是ACV的前体药物,水溶性好,口服生物利用度可达ACV的3。5倍,成为治疗带状疱疹的常用方法。我们组织开展了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比较静脉滴注ACV与口服VACV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口服生物利用度 盐酸伐昔洛韦 带状疱疹 阿昔洛韦 静脉滴注 治疗 抗病毒药物
原文传递
0.005%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文献回顾 被引量:27
20
作者 任发亮 常宝珠 +2 位作者 陈旭 黄丹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41-344,共4页
目的回顾国内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文献,总结其治疗效果。方法检索和阅读卡泊三醇软膏自1995年开始国内应用至2011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文献,整理和分析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单用卡泊三醇软膏的总有... 目的回顾国内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文献,总结其治疗效果。方法检索和阅读卡泊三醇软膏自1995年开始国内应用至2011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文献,整理和分析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单用卡泊三醇软膏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3.3%(4周),75.8%(6周),45.1%(8周),77.6%(12周)。可统计的不良反应率为15.70%。偶见实验室指标异常。单用与他扎罗汀凝胶、哈西奈德乳膏、蒽林软膏、骨化三醇软膏相当,逊于他克莫司软膏、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联合、序贯、封包等方法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结论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安全、有效,联合、序贯、封包可优化治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三醇 银屑病 寻常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