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北部塔河油田油气藏成藏机制 被引量:133
1
作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7-312,共6页
从储层沥青、流体包裹体、油气藏饱和压力 /露点压力等研究认为 ,塔河油田及邻区油气藏的形成主要有 4期 ,海西早期以破坏为主 ;海西晚期成藏与改造并存 ;燕山—喜马拉雅早期以正常油藏为主 ;喜马拉雅晚期保存条件最好 ,以轻质油和气藏... 从储层沥青、流体包裹体、油气藏饱和压力 /露点压力等研究认为 ,塔河油田及邻区油气藏的形成主要有 4期 ,海西早期以破坏为主 ;海西晚期成藏与改造并存 ;燕山—喜马拉雅早期以正常油藏为主 ;喜马拉雅晚期保存条件最好 ,以轻质油和气藏为主。塔河油田油气藏成藏机制为 :(1)海西期以来下古生界长期持续供油 ,为塔河油田多期成藏及油气的叠加、复合改造提供了条件 ;(2 )塔河地区长期处于斜坡区 ,在不同的地史时期始终是古生界海相油气的运移必经之地 ,是大规模油气聚集和多期成藏的重要条件 ;(3)多层位有效储盖组合及在时间、空间上分布的差异 ,是塔河油田多期成藏及成藏后油气性质变化的重要原因 ;(4)成藏封闭系统的演化对油气保存、破坏和改造的作用巨大 ,早期封闭系统的形成与破坏 ,为寻找重质海相原生油藏指明了方向 ,晚期封闭系统的重建 ,为寻找次生、原生轻质油气藏及天然气指明了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河油田 油气藏 成藏期 成藏机制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深1井寒武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6
2
作者 翟晓先 +3 位作者 钱一雄 贾存善 王杰 蔺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9-333,共5页
塔深1井是中国及亚洲陆上最深的探井。在埋深8400 m左右、温度160℃、压力80 MPa环境下的上寒武统白云岩溶洞储集体中发现了褐黄色的液态烃。研究表明,井深6 800~7 358 m的下奥陶统—上寒武统气样的烃类气体含量为97%,干燥系数为0.97,... 塔深1井是中国及亚洲陆上最深的探井。在埋深8400 m左右、温度160℃、压力80 MPa环境下的上寒武统白云岩溶洞储集体中发现了褐黄色的液态烃。研究表明,井深6 800~7 358 m的下奥陶统—上寒武统气样的烃类气体含量为97%,干燥系数为0.97,甲烷碳同位素平均值为-37.9‰,对应的气源岩Ro为1.65%~1.91%,属于典型高演化油型干气,天然气轻烃指纹分析表明与塔河天然气具有相似的母质来源;塔深1井(8 406.4~8 407.37 m)液态烃的正构烷烃齐全,OEP为1.029,C21-/C21+为0.49~1.46,Pr/Ph为0.762~0.991,具有植烷优势,反映了还原—强还原环境的海相腐泥型烃源岩;从表征原油成熟度变化的Pr/nC17,Pr/nC18及芳烃甲基菲指数等分析,与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有较大区别,与来自中下寒武统烃源岩的塔东2井、T904井原油相似,其族组分碳同位素δ13C分布于-29.13‰^-25.84‰,具C27>C28<<C29甾烷特征,初步认为其来自于中下寒武统烃源岩,而高地层压力可能是其保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液态烃 油气成因 寒武系 塔深1井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河油田油气运移与聚集规律 被引量:48
3
作者 邵志兵 +5 位作者 陈强路 黄继文 丁勇 陈正辅 陈江汉 徐思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4-230,237,共8页
通过对塔河油田油气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储层沥青、储层自生粘土矿物、今古水动力场和今古流体势的分析以及油气输导条件等与油气运移与聚集关系的研究,认为塔河油田油气总体存在着“三期五次”油气充注期,即海西晚期(第一次... 通过对塔河油田油气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储层沥青、储层自生粘土矿物、今古水动力场和今古流体势的分析以及油气输导条件等与油气运移与聚集关系的研究,认为塔河油田油气总体存在着“三期五次”油气充注期,即海西晚期(第一次)、印支—燕山期(第二次)和喜马拉雅期(第三、四、五次),其主成藏期为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晚期。海西晚期油气运移方向总体为由南向北,喜马拉雅期油气运移方向总体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研究认为,规模巨大的寒武—奥陶系主力烃源岩,为多期供烃、多期成藏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处于古隆起、古斜坡有利区域构造位置,是油气长期运移的指向区;大型不整合面、岩溶输导网络、断裂带是塔河油田油气成藏的重要输导条件;多套储层、多套储盖组合、多种圈闭类型以及大型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集体发育是形成塔河大型复式油气田的重要条件;“早期成藏改造、晚期充注调整”是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重要的成藏机制,成藏封闭条件的形成与演化是塔河油气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球化学 古流体场 油气运移 油气成藏 塔河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运移 被引量:49
4
作者 黄继文 邵志兵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46-750,共5页
通过对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运移关系的研究,认为:a)油气物理性质可以宏观地反映油气运移的方向;b)原油轻烃、生物标记物和含氮化合物可以较好地反映油气运移方向,饱和烃生物标记化合物反映了相对轻质原油的油气运移方... 通过对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运移关系的研究,认为:a)油气物理性质可以宏观地反映油气运移的方向;b)原油轻烃、生物标记物和含氮化合物可以较好地反映油气运移方向,饱和烃生物标记化合物反映了相对轻质原油的油气运移方向,含氮化合物则主要反映了相对早期原油的运移方向;c)塔河油区存在着早期由南向北、晚期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的油气运移充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球化学 油气运移 塔河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1号和5号断裂带奥陶系油气藏特征 被引量:38
5
作者 曹自成 路清华 +3 位作者 吴鲜 尤东华 朱秀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5-984,共10页
综合运用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对顺北油气田1号和5号主干断裂带奥陶系油气藏进行研究,并结合油气物理性质和烃类相态特征等数据资料来开展不同断裂带上油气藏特征精细对比,从而探讨不同断裂带油气藏特征差异成因。结果表明,两条不同断... 综合运用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对顺北油气田1号和5号主干断裂带奥陶系油气藏进行研究,并结合油气物理性质和烃类相态特征等数据资料来开展不同断裂带上油气藏特征精细对比,从而探讨不同断裂带油气藏特征差异成因。结果表明,两条不同断裂带油气藏的油气源特征相似,均来自于还原性较强的腐泥型生烃母质,且均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但顺北1号断裂带为未饱和挥发油藏,顺北5号断裂带为未饱和轻质油藏,1号断裂带油气成熟度明显高于5号断裂带。两条断裂带油气藏特征出现差异主要与顺北地区不同的油气充注过程和后期改造作用有关:顺北地区可能存在3期油气充注,5号断裂带油气藏为前两期油气的混合充注,最早一期油气遭到破坏,以第二期油气充注为主,而1号断裂带油气藏以最晚的第三期油气充注为主;两条断裂带油气藏均未经历明显的热裂解作用,但是1号断裂带原油经历轻微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改造作用(TSR),而5号断裂带早期充注原油经历过生物降解作用(BSR)。不同的油气充注过程是导致顺北地区不同断裂带油气藏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后生改造作用 1号断裂带 5号断裂带 油气藏特征 奥陶系 顺北油气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大埋深、高压力”条件下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38
6
作者 万旸璐 +3 位作者 黄继文 庄新兵 王斌 李淼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7-164,共8页
随着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技术日益完善,烃源岩在高压力下的热演化已成为超深层油气资源评价及成烃理论研究的焦点。通过对国内外温压控制下烃源岩生烃模拟实验和成果的研究,结合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大埋深、高压力"... 随着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技术日益完善,烃源岩在高压力下的热演化已成为超深层油气资源评价及成烃理论研究的焦点。通过对国内外温压控制下烃源岩生烃模拟实验和成果的研究,结合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大埋深、高压力"的地质条件,探讨了塔里木盆地海相烃源岩高压生烃演化抑制模式。顺托果勒低隆寒武系烃源岩在燕山期以来仍具有形成高成熟液态烃的地质条件,其热演化受抑制的边界条件为:①构造长期稳定的封闭体系;②烃源岩埋深大于6 500 m,流体压力长时间持续大于60 MPa,晚期低地温场背景(地温梯度小于2.0℃/hm);③烃源岩母质类型为Ⅰ、Ⅱ_1型。塔里木盆地超深层寒武系海相烃源岩以Ⅰ型、Ⅱ_1型干酪根为主,在高压条件下抑制程度更明显,其生油窗范围及潜力远高于传统的理论计算值,因此超深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热演化 高压 生烃演化抑制模式 超深层 油气勘探潜力 烃源岩 寒武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成藏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7
作者 黄继文 +3 位作者 贾存善 邵志兵 孙永革 路清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共12页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海相油气勘探取得了丰硕成果,顺北奥陶系、塔中寒武系、塔河深层等油气新发现,为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成藏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主要分布于台盆区,油气藏类型多样,原油物性变化大,显示出...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海相油气勘探取得了丰硕成果,顺北奥陶系、塔中寒武系、塔河深层等油气新发现,为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成藏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主要分布于台盆区,油气藏类型多样,原油物性变化大,显示出成藏的复杂性。通过对大量的实际样品分析和模拟实验及大量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结合构造演化、层序地层学、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等研究成果,在烃源岩分布及其演化、油气地球化学特征、海相油气藏分布特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一是明确了塔里木台盆区海相油气主要来源于强还原环境下形成的下寒武统-中下奥陶统烃源岩,特别是台盆区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并明确了超深层海相油藏后生改造主要有TSR、热裂解2种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判识指标;二是在建立玉尔吐斯组缓坡型优质烃源岩沉积发育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井震标定、正演模拟和区域测线地震相解释、三维区属性分析与地震反演,预测了玉尔吐斯组烃源岩的展布,并明确其演化特征:燕山期以来长期低地温背景下的"高压生烃演化抑制模式"延缓了顺托果勒低隆寒武系烃源岩热演化,顺托果勒地区仍具晚期高成熟液态烃形成条件;三是通过台盆区油气成藏特征对比,明确了奥陶系油气分布特征,进一步明确在台盆区寻找以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原地烃源岩与燕山期以来晚期活动走滑断裂相匹配的、以晚期供烃为主的轻质油藏-天然气藏,是塔里木台盆区超深层碳酸盐岩领域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油气藏 海相油气 油气成藏 奥陶系 寒武系 台盆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超深层油藏蚀变作用及保存 被引量:30
8
作者 马安来 金之钧 +6 位作者 李慧莉 邱楠生 朱秀香 吴鲜 杨鑫 王石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37-1753,共17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超深层垂深为7200~7863.6 m的奥陶系一间房-鹰山组储层中发现了挥发油藏和轻质油藏,油藏赋存深度下限不断突破传统认识.使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顺北地区不同断裂带油气藏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蚀变作用.顺北地区不同断裂...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超深层垂深为7200~7863.6 m的奥陶系一间房-鹰山组储层中发现了挥发油藏和轻质油藏,油藏赋存深度下限不断突破传统认识.使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顺北地区不同断裂带油气藏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蚀变作用.顺北地区不同断裂带原油均具有轻碳同位素特征,C23三环萜烷/C21三环萜烷>1,C28甾烷含量低的特点,三芴系列组成中具有较高含量的二苯并噻吩含量,表明与塔河原油具有相似的母源.(C21+C22)甾烷/(C27~C29)甾烷、C27重排/C27规则甾烷、甲基菲指数和二苯并噻吩系列成熟度表明顺北地区原油成熟度呈现1号断裂带(含分支断裂)≈3号断裂带>次级断裂带>5号断裂带>7号断裂的特征,原油成熟度受控于油藏初始静温.顺北地区奥陶系天然气均为湿气,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分布范围为-50.7‰^-44.7‰,不同断裂带天然气成熟度的差异与不同断裂带原油成熟度的分布规律相似.顺北地区原油(4?+3?)甲基双金刚烷含量较低,分布范围为9.25~36.44μg/g,指示原油裂解程度较低.原油中均可检测出完整系列的低聚硫代金刚烷,含量分布范围为0.76~18.88μg/g,表明原油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弱,顺北地区天然气为湿气及甲烷碳同位素轻表明油气藏未遭受气侵作用.地温研究表明顺北地区地温梯度低,为2.12℃/100 m,埋深8000 m的地层目前仅为160~170℃,地质历史时期,奥陶系地温未超过170℃,未达到原油大量裂解温度的门限.顺北地区奥陶系长期的低地温加之油气藏蚀变作用弱,是顺北地区奥陶系保持挥发油相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顺北地区 奥陶系 超深层 蚀变作用 原油裂解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 气侵作用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成藏史与成藏机制 被引量:28
9
作者 丁勇 晏银华 +1 位作者 李新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78-479,共2页
通过对塔河油田不同区块、层位油气藏的圈闭形成期、油气注入期进行分析,认为塔河油田不同性质的原油成藏期始于海西运动晚期,延续至喜马拉雅运动期,分为海西运动晚期、燕山-喜马拉雅运动早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晚期三个阶段。归纳出塔河油... 通过对塔河油田不同区块、层位油气藏的圈闭形成期、油气注入期进行分析,认为塔河油田不同性质的原油成藏期始于海西运动晚期,延续至喜马拉雅运动期,分为海西运动晚期、燕山-喜马拉雅运动早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晚期三个阶段。归纳出塔河油田的成藏机制具有长期持续供油、多层位有效储盖组合匹配、多期成藏、油气面貌复杂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河油田 奥陶纪 石碳纪 三叠纪 油气藏形成 成藏期 成藏机制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坳陷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赵永强 +4 位作者 贾存善 何光玉 罗宇 王斌 路清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7-266,共10页
阿瓦提坳陷是目前塔里木盆地勘探程度最低的地区,区内及周缘已发现乌鲁桥油苗、志留系沥青砂岩等油气显示。通过对区域构造背景及其演化、主要烃源岩沉积背景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明确阿瓦提坳陷及周缘发育潟湖相、陆棚—斜坡相2类... 阿瓦提坳陷是目前塔里木盆地勘探程度最低的地区,区内及周缘已发现乌鲁桥油苗、志留系沥青砂岩等油气显示。通过对区域构造背景及其演化、主要烃源岩沉积背景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明确阿瓦提坳陷及周缘发育潟湖相、陆棚—斜坡相2类沉积背景不同、地球化学特征有别的主力烃源岩。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印干组烃源岩以斜坡相为主,是与上升洋流有关的特高丰度烃源岩;中下寒武统则发育以潟湖相为主的较高丰度烃源岩。并提出了本区优质烃源岩的沉积发育模式及其沉积环境的判别指标。通过层序地层、地震相、沉积相研究,开展了层序地层格架下地震相、沉积相约束的烃源岩识别与预测。在典型油藏解剖、油气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阿瓦提坳陷及邻区有利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油气地球化学 资源潜力 阿瓦提坳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生物降解作用对芳烃生物标志物参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倪春华 包建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6-389,共4页
在大多数情况下,生物降解作用是造成原油变稠的最主要原因。目前,生物降解作用对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和含氮化合物及参数的影响研究较多,而对芳烃生物标志物及参数的研究较少。选取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4个不同降解程度的原油样品,采用GC-MS... 在大多数情况下,生物降解作用是造成原油变稠的最主要原因。目前,生物降解作用对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和含氮化合物及参数的影响研究较多,而对芳烃生物标志物及参数的研究较少。选取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4个不同降解程度的原油样品,采用GC-MS分析测试,初步探讨了自然条件下,生物降解作用对原油中一些芳烃生物标志物参数(主要是成熟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运用甲基萘比(MNR)计算降解原油的成熟度时,结果比降解前的实际值小;运用甲基菲比(MPR)计算降解原油的成熟度时,结果比降解前的实际值大;而运用三芳甾烷/单芳甾烷(TAS/MAS)计算降解原油的成熟度时,基本不失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作用 芳烃生物标志物 成熟度 原油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22
12
作者 宋振响 +2 位作者 路清华 周卓明 李贶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2-630,共9页
随着松辽盆地梨树断陷金山地区典型煤型气的发现,梨树断陷天然气来源及成因成为一个亟需研究的问题。结合梨树断陷天然气的发现情况,在天然气的组分组成、轻烃参数及组分碳同位素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地区天然气的来源及成因。研究... 随着松辽盆地梨树断陷金山地区典型煤型气的发现,梨树断陷天然气来源及成因成为一个亟需研究的问题。结合梨树断陷天然气的发现情况,在天然气的组分组成、轻烃参数及组分碳同位素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地区天然气的来源及成因。研究表明梨树断陷天然气除J2井外,主要为有机成因气,且存在单源型和混源型2种类型:单源型气主体为油型气,而金山地区为典型的煤型气;梨树断陷天然气混源现象普遍,其中孤家子、后五家户和新立地区浅层主要为煤型气和油型气的混合,四五家子地区还可能有生物气的混入。母质类型较好的沙河子组二段烃源岩为梨树断陷的主力油气源岩,小宽断裂和秦家屯断裂之间为该套烃源岩的有利分布区,下一步有望获得油气突破;金山地区煤型气的发现揭示火石岭组和沙河子组一段煤系源岩具备充足的生气能力,东南斜坡带煤型气有望获得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轻烃 天然气成因 勘探方向 梨树断陷
下载PDF
中国西部多旋回演化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21
13
作者 何治亮 高山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3-438,共6页
由额尔齐斯—得尔布干、康西瓦—龙木错—澜沧江两大岩石圈断裂所限定的广大西北地区的区域构造格架是由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古中华陆板块中大小不等、属性不同的古陆块与多旋回造山带镶嵌交错排列而成,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特点。以海... 由额尔齐斯—得尔布干、康西瓦—龙木错—澜沧江两大岩石圈断裂所限定的广大西北地区的区域构造格架是由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古中华陆板块中大小不等、属性不同的古陆块与多旋回造山带镶嵌交错排列而成,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特点。以海西早期运动、海西晚期运动、燕山中期运动为界线将西部区域构造与盆地演化划分为古亚洲洋体制下的震旦—中泥盆世开合旋回、古特提斯洋体制下的晚泥盆—中二叠世开合旋回、特提斯洋体制下的晚二叠世—晚侏罗世盆地旋回和现今大洋体制下的白垩纪以来的盆地旋回。按盆地的旋回性和改造程度可将西部盆地群分为弱改造多旋回盆地等六类。针对多旋回盆地多期形成的多种烃源在空间上并列、叠置、交错的复杂状况和复杂沉降及热体制下的多期生烃、排烃及运聚保存过程,完善了已有的复式油气系统的概念和分析内容,提出了油气成藏单元的概念并用于对复式油气系统内部不同部位成藏要素与过程的总结。在对已知油气藏解剖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两大盆地中主要油气聚集带成藏的静态条件与动态过程,分别建立了成藏模式,强调西部油气聚集具有多源多期多灶供烃,两大类多成因储层和封闭系统形成、破坏与重建构成多种储盖组合,不同区带具有多类型圈闭纵、横向空间组合样式,存在多期聚集、破坏、调整等复杂过程。初步形成了从“古亚洲域和特提斯域的区域控制→多旋回盆地演化与多变的叠加改造方式→多源多期生烃形成多相态油气→复式油气系统中多类复式油气聚集带”的理论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旋回 盆地演化 复式油气系统 油气成藏单元 中国西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区油田水元素组成与形成 被引量:17
14
作者 钱一雄 蔡立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51-757,共7页
塔河油区的不同地质时代的油田水成分差异较大、成因复杂。该文根据对塔河油区油田水的常规成分、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统计分析,并将不同地质时代的油田水与原始海水平均含量、氯化钠蒸发阶段中海水的含量相比反映其相对的浓缩程度,同... 塔河油区的不同地质时代的油田水成分差异较大、成因复杂。该文根据对塔河油区油田水的常规成分、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统计分析,并将不同地质时代的油田水与原始海水平均含量、氯化钠蒸发阶段中海水的含量相比反映其相对的浓缩程度,同时与淡水平均含量及水岩反应结果来推测淡水淋滤等水岩反应作用程度。研究表明,塔河奥陶系中的油田水中Cl-/Br-为322~337,接近残余海水中卤素元素中溴富集的低限值,同时相对富集卤素元素或挥发份组分和铁族元素中的铬、钒,因而具有典型海相碳酸盐岩中的油田水特征;而石炭系中油田水中为Cl-/Br-为1399.8,具有贫溴的溶滤水特征;三叠系碎屑岩中油田水中相对富集了亲铜元素和高含量锗。上述油田水中大多均具有"变质水"的δ18O、δD值,三叠系油田水δ18O负偏更明显,指示了后期可能受淡水改造;奥陶系油田水主要受原始海水控制,早期存在大气水淋滤-淋溶作用,石炭系油田水经过含膏层过滤反应及大气水的淋滤;而三叠系油田水则经大气淡水的淋滤-水岩等复杂的地质过程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水 元素与同位素地球化学 蒸发 浓缩 淡水淋滤 塔河油田
下载PDF
西藏伦坡拉盆地烃源岩特征及资源条件 被引量:21
15
作者 邵志兵 +2 位作者 叶德燎 张小英 卢亚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0-345,335,共7页
伦坡拉盆地主要发育下第三系牛堡组烃源层系,主力烃源岩为牛二段及牛三下亚段,牛三上亚段也有一定的生烃能力。烃源岩受沉积相带的控制,主要发育于深- 半深湖相区,蒋日阿错凹陷烃源岩厚度最大。烃源岩具有机质丰度中等,母质类型... 伦坡拉盆地主要发育下第三系牛堡组烃源层系,主力烃源岩为牛二段及牛三下亚段,牛三上亚段也有一定的生烃能力。烃源岩受沉积相带的控制,主要发育于深- 半深湖相区,蒋日阿错凹陷烃源岩厚度最大。烃源岩具有机质丰度中等,母质类型优良,成熟度主体偏高的特点。自始新世末期以来,伦坡拉盆地长期具有成藏的油源条件,早期的源岩为牛二段,晚期则以牛三下亚段为主。总体上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坡拉盆地 烃源岩 生烃模拟 资源条件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水离子组合及参数的平面分布与油气运移 被引量:16
16
作者 钱一雄 蔡立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2-507,共6页
通过对塔河油田水离子组合及其参数的平面分布图的编制来推断油田水系统的形态、分布,并根据其参数变化梯度分析了油气运移方向。研究表明:塔河油区油田水参数的平面分布总体具有南北分块、东西分带的特征;其中,塔河1、2区三叠系油田水... 通过对塔河油田水离子组合及其参数的平面分布图的编制来推断油田水系统的形态、分布,并根据其参数变化梯度分析了油气运移方向。研究表明:塔河油区油田水参数的平面分布总体具有南北分块、东西分带的特征;其中,塔河1、2区三叠系油田水主要呈东西向分布,而塔河3、4、6区具有南北条状带向分布,但东西分异、南部平台区则为近东南-北东-南西向分布;7区西北部和8区可能呈南北向分布。同时,油田水分布局部呈洞穴状、桶状和其它不规则孤立或封闭流体系统;出现水动力相对强或弱的交替带或滞后区带;其离子及组合参数均指示油气运移的主导方向是自南、西南向北、北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水 平面分布 离子组合 油气运移 塔河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9
17
作者 贾存善 王延斌 +1 位作者 黄继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4-388,393,共6页
芳烃化合物是原油中重要的组分,在判识原油生源环境和成熟度方面应用广泛。塔河油田主体区奥陶系原油遭受过强烈的生物降解作用,常用的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往往不能正确反映原油成熟度、运移等信息,芳烃化合物能有效抵制生物降解作... 芳烃化合物是原油中重要的组分,在判识原油生源环境和成熟度方面应用广泛。塔河油田主体区奥陶系原油遭受过强烈的生物降解作用,常用的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往往不能正确反映原油成熟度、运移等信息,芳烃化合物能有效抵制生物降解作用,可更好地反映这些地质信息。通过芳烃GC-MS分析,表明塔河奥陶系原油具有高萘、高菲、高硫芴、低氧芴、低联苯等特点,均来自同一油源,生烃母质属还原—强还原环境。烷基萘指数、二苯并噻吩和三芳甾烷等成熟度指标表明,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成熟度由西向东、由北向南不断增高,反映出奥陶系油气主要来自沙雅隆起东南部的满加尔坳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度 生源环境 芳烃 原油 塔河油田
下载PDF
中国海相盆地油气保存条件主控因素与评价思路 被引量:18
18
作者 何治亮 李双建 +3 位作者 沃玉进 张殿伟 周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21-1232,共12页
中国海相盆地具有多旋回演化、盆-山结构复杂、稳定性差的特点,油气保存条件是制约油气勘探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对中国海相盆地构造改造特征和油气藏破坏方式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油气保存条件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海相多旋回强改... 中国海相盆地具有多旋回演化、盆-山结构复杂、稳定性差的特点,油气保存条件是制约油气勘探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对中国海相盆地构造改造特征和油气藏破坏方式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油气保存条件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海相多旋回强改造盆地油气保存条件评价的思路方法。中国海相盆地构造演化具有"五世同堂、同序异时"的特点,燕山中晚期和喜马拉雅期是影响油气保存的关键构造变革期。海相油气藏的破坏方式主要有断裂切割、抬升剥蚀、褶皱变动、深埋裂解、岩浆烘烤、流体冲洗、生物降解和长期扩散等8种主要方式。构造、盖层、热体制、流体活动和时间是控制保存环境及其动态演化的主控因素。中国海相盆地油气保存系统的评价思路为,以上述5种主控因素动态分析评价为基础,以地质结构和源-盖组合为依据划分评价单元,以源-盖动态演化,今、古流体系统演化和油气藏动态成藏过程研究为重点,动态地评价油气保存系统,进而优选有利的保存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盆地 油气保存 构造改造 盖层 热体制 流体 油气藏破坏 保存系统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皮山北新1井白垩系油气成因 被引量:14
19
作者 吕海涛 +1 位作者 丁勇 黄继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90,共7页
皮山北新1井位于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皮山北1号背斜构造高部位,该井在白垩系获得油气,但油气源存在较大争议。原油轻烃特征表明,该井原油具有Ⅰ型母质类型来源的特征;原油饱和烃特征表明,生烃母质以泥质岩为主,但与塔河、玉北奥陶系原... 皮山北新1井位于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皮山北1号背斜构造高部位,该井在白垩系获得油气,但油气源存在较大争议。原油轻烃特征表明,该井原油具有Ⅰ型母质类型来源的特征;原油饱和烃特征表明,生烃母质以泥质岩为主,但与塔河、玉北奥陶系原油有一定差异。原油二维色谱分析表明,该井原油与玉北、塔河、巴楚泥盆系原油均位于海相泥页岩的范畴;原油碳同位素特征表明,该井原油母质类型差于玉北奥陶系及巴楚巴什托石炭系原油。该井原油成熟度高于玉北奥陶系原油。通过该井白垩系油气与其周缘塔西南4套主力烃源岩生标特征的对比,认为皮山北新1井白垩系原油主要来源于塔西南海相石炭系烃源岩;天然气生源母质类型与塔西南柯克亚气田类似,有侏罗系腐殖型有机质来源天然气的贡献。皮山北新1井白垩系新层系油气成因研究将有助于拓展塔西南中新生界碎屑岩油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白垩系 皮山北新1井 麦盖提斜坡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地温场对油气成藏过程的控制作用——以古城墟隆起为例 被引量:13
20
作者 庄新兵 +3 位作者 邵志兵 尤东华 丁勇 万旸璐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2-511,共10页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近几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古城墟隆起西段奥陶系天然气勘探获得较大突破,但气藏的高温高压加大了勘探开发难度,且油气性质使得富集规律更为复杂。通过对地温场、油气碳同位素...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近几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古城墟隆起西段奥陶系天然气勘探获得较大突破,但气藏的高温高压加大了勘探开发难度,且油气性质使得富集规律更为复杂。通过对地温场、油气碳同位素特征以及油气成藏过程剖析,认为古城墟隆起的多期构造活动使得地温异常,平面上具有剥蚀-热事件的差异演化;原油海西中—晚期聚集成藏,经历高温热蚀变,原油组分碳同位素变重;天然气为高成熟度干气,具有一定的原油裂解气的特征,喜马拉雅期聚集成藏;SHN1井成藏过程表征了热液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建设作用和对油气的破坏与建设双重作用,使得奥陶系碳酸盐岩层系具有形成大型天然气藏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场 热蚀变 碳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成藏期次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