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需求与行为导向下的住区生活性街道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陆伟 王思源 《新建筑》 2019年第4期18-22,共5页
街道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性街道既是居民日常出行的通行路径,更是邻里居民公共生活的重要载体。街道环境的评价与优化设计对于提升住区的服务性能、改善邻里生活环境品质、促进日常交往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城市生活... 街道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性街道既是居民日常出行的通行路径,更是邻里居民公共生活的重要载体。街道环境的评价与优化设计对于提升住区的服务性能、改善邻里生活环境品质、促进日常交往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城市生活性街道和具有长期生活体验的住区居民为调查对象,运用环境行为学和大数据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提取、量化街道物质环境要素和居民的日常需求和行为信息,并基于获取的数据探寻了影响居民环境需求和街道活力的建成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性街道 环境需求 日常交往行为 相关分析 空间行为分析
下载PDF
轨交枢纽站域步行系统发展的模式、逻辑与机制--基于三个亚洲案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亮 陆伟 +1 位作者 于辉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8-95,共8页
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背景下,轨交枢纽站域步行系统面临转型重构问题,一些亚洲高密度城市的发展模式可资借鉴。大阪梅田枢纽、香港中环枢纽和新加坡政府大厦枢纽分别代表了站城一体、广域互联和活力导向的步行系统发展模式。通过... 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背景下,轨交枢纽站域步行系统面临转型重构问题,一些亚洲高密度城市的发展模式可资借鉴。大阪梅田枢纽、香港中环枢纽和新加坡政府大厦枢纽分别代表了站城一体、广域互联和活力导向的步行系统发展模式。通过系统归纳与比较分析,它们在结构、功能和品质层面上体现出层化与网络、内化与关联、包容与持续的共性特征,而在具体的建构方式上又呼应了不同建成环境的有机差异。这些发展模式的成功实践依赖于有效的城市设计运作与导控机制,三个案例在持续推进、协同组织、精细导控等方面的经验对于我国现代城市设计实践与制度创新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交枢纽 步行系统 发展模式 建构逻辑 城市设计机制
原文传递
时空间视角下的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研究——以日本大型轨道交通站地下步行系统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陆伟 +1 位作者 大佛俊泰 吴亮 《新建筑》 2018年第3期30-35,共6页
以大型轨道交通站前区域为例,通过介绍地下步行系统发展趋势,探讨时空间视角下地下空间研究涌现的问题,提出不同时间尺度下"步行者-步行空间"的动态空间关系模型,探索基于时空间行为调查的地下步行空间时空行为研究框架。以... 以大型轨道交通站前区域为例,通过介绍地下步行系统发展趋势,探讨时空间视角下地下空间研究涌现的问题,提出不同时间尺度下"步行者-步行空间"的动态空间关系模型,探索基于时空间行为调查的地下步行空间时空行为研究框架。以地下街为例,介绍基于路段交通量的步行者时空间分布的推定方法,展望时空间分布数据在地下步行空间评价中的应用前景。时空间行为研究拓展了步行空间评价的时间尺度,增强了地下空间设计、规划工作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对改善地下空间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设施 地下空间 时空行为研究 动态空间关系模型时 空间分布 空间评价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公平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宛天月 陆伟 +1 位作者 孙佩锦 《城乡规划》 2023年第5期93-105,共13页
空间公平发展是实现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必要途径,是提升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和居民生活满意度的重要驱动机制。为探究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公平性的研究进展,文章利用Cite Space文献分析工具,对1993-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 空间公平发展是实现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必要途径,是提升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和居民生活满意度的重要驱动机制。为探究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公平性的研究进展,文章利用Cite Space文献分析工具,对1993-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初步计量分析,总结国内外研究的整体现状与趋势。此外,文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精读,归纳该领域在解释内容、影响机制、应用模型方面的研究重点,并从研究设计、指标选取、因果关系三个方面提出未来深化研究的方向,以期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均衡公平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设施 空间公平 解释内容 影响机制 应用模型
下载PDF
基于心理压力的步行者行为模拟及在地下空间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大佛俊泰 《城市设计》 2016年第4期26-43,共18页
步行者群集仿真模拟是研究步行者行为和步行空间关系的有效方法。本文提出了基于心理压力的步行者行为模型,并且通过实际步行者移动行为的观测数据对模型中的未知参量进行了推定。应用这一模型,可以根据步行者的个人属性特征对其步行行... 步行者群集仿真模拟是研究步行者行为和步行空间关系的有效方法。本文提出了基于心理压力的步行者行为模型,并且通过实际步行者移动行为的观测数据对模型中的未知参量进行了推定。应用这一模型,可以根据步行者的个人属性特征对其步行行为进行预测。为了获得地下空间中仿真模拟的初始数据,提出步行者时空间分布的推定方法。应用步行者行为模型对地下步行网络空间节点处的步行者群集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并从舒适性、安全性、效率性的角度定量评价了步行空间的品质。最后,文章讨论了群集仿真模拟在地下空间人流控制和防灾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步行者行为模型 时空间分布推定 步行者群集模拟 空间评价
下载PDF
日本轨交站域地下步行系统发展类型动因研究
6
作者 刘睿哲 陆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8-1066,共9页
地下步行系统作为解决城市中心密度过大、交通拥挤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世界各地应用广泛。由于地下空间建设的不可逆性,对地下步行系统发展的空间类型和驱动因素的把握,对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行人系统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 地下步行系统作为解决城市中心密度过大、交通拥挤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世界各地应用广泛。由于地下空间建设的不可逆性,对地下步行系统发展的空间类型和驱动因素的把握,对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行人系统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探究地下步行系统发展动因,首先通过对日本地下步行系统案例探究和总结,将日本轨交站域地下步行系统的局部发展类型总结为:缝合型、吸引型、连接型、拓展型4种,并从所处位置、容积率、人流疏导形式、出入口形式、衔接方式5个方面对比归纳其空间组织规律,总结出气候、容积率、商业、交通4种区域影响因素。以期为国内地下步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步行系统 地下街 发展类型 驱动因素 轨交站域
下载PDF
基于可视域分析的展示空间测度研究——以大连城市规划展示中心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陆伟 毕海 《新建筑》 2022年第3期15-20,共6页
可视域(Isovist)的概念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对建筑空间的认知以及行为进行预测的重要工具。研究将可视域分析应用于展示空间设计研究,旨在定量解析沿参观流线移动过程中视觉感知的环境信息和参观者寻路行为的作用机制。以既有的可视域... 可视域(Isovist)的概念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对建筑空间的认知以及行为进行预测的重要工具。研究将可视域分析应用于展示空间设计研究,旨在定量解析沿参观流线移动过程中视觉感知的环境信息和参观者寻路行为的作用机制。以既有的可视域分析指标为基础,提出了全局空间和路线空间的量化测度方法。以大连城市规划展示中心为研究案例,运用空间测度方法探讨其空间特性。测度分析结果证明,在使用者空间体验和展示空间使用后评估研究中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域分析 展示空间 空间测度 空间布局 空间设计
下载PDF
基于决策层级理论的地下行人系统时空行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陆伟 大佛俊泰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13,共13页
在轨道交通站域地下空间功能复合化、结构网络化发展趋势下,把握地下空间利用者的移动与空间分布对于步行系统优化和城市综合防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地下空间行人分布的不确定性,提出时空行为场景以描述行人与环境的序列空间关系。首先... 在轨道交通站域地下空间功能复合化、结构网络化发展趋势下,把握地下空间利用者的移动与空间分布对于步行系统优化和城市综合防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地下空间行人分布的不确定性,提出时空行为场景以描述行人与环境的序列空间关系。首先,基于决策层级理论,归纳地下步行空间行为场景为战略、战术、执行三个层级,通过三种决策层级的步行者时空路径描述步行决策过程中动态、连续的空间关系。然后,结合现有的技术手段,梳理地下行人系统步行者时空行为数据收集、处理技术,提出时空场景的构建方法。最后,以地下商业街为例,通过行为场景的仿真模拟,探索地下步行空间利用的时空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 地下步行空间 决策层级 行为场景 时空路径 时空间分布
下载PDF
地铁枢纽站域步行系统现状与问题研究——以上海徐家汇地铁枢纽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吴亮 陆伟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9期160-161,共2页
步行系统是影响地铁枢纽地区发展的关键要素。文章以上海徐家汇枢纽为例,在对其土地使用与交通系统、设施构成与分布等建成环境背景分析的基础上,从地面、地下和空中三个层面分析其步行系统的构成特征,并从人行道、步行街、地下街、节... 步行系统是影响地铁枢纽地区发展的关键要素。文章以上海徐家汇枢纽为例,在对其土地使用与交通系统、设施构成与分布等建成环境背景分析的基础上,从地面、地下和空中三个层面分析其步行系统的构成特征,并从人行道、步行街、地下街、节点空间四个方面考察了其空间环境现状,最后基于现状研究总结了其步行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系统 空间环境 地铁枢纽 发展现状
下载PDF
开放融合·创研共促:新工科理念下国际设计工作坊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钱芳 陆伟 +2 位作者 周博 吴亮 《高等建筑教育》 2022年第4期8-16,共9页
面对新工科建设中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针对建筑类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国际交流的深度、跨界交融的能力、学术视野的拓宽、科研与实践的结合等问题,提出“开放融合·创研共促”的教学理念,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 面对新工科建设中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针对建筑类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国际交流的深度、跨界交融的能力、学术视野的拓宽、科研与实践的结合等问题,提出“开放融合·创研共促”的教学理念,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国际设计工作坊的改革思路与方法,包括“3平台+1模式+1机制”的结构开放和多方协作的教学体系,“联合设计+课题研究+城市考察”的模块化作坊训练内容,“研究指导设计+设计比较研究”的研究型实践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中日国际设计工作坊教学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从课程建设情况、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与科研成果转化、成果推广价值对教学改革进行检验,以期为推动新工科建设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教学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国际设计工作坊 开放融合 创研共促
下载PDF
转型期中国大陆城市地铁枢纽站域空间发展态势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亮 陆伟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10期146-147,共2页
地铁的快速发展正引导中国大陆城市空间的又一次转型。在地铁枢纽对周边城市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下,地铁枢纽地区呈现出"转型期"特殊而复杂的空间环境特征。文章通过对上海、南京等大陆城市发展状况的宏观分析,从城市空间尺度、... 地铁的快速发展正引导中国大陆城市空间的又一次转型。在地铁枢纽对周边城市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下,地铁枢纽地区呈现出"转型期"特殊而复杂的空间环境特征。文章通过对上海、南京等大陆城市发展状况的宏观分析,从城市空间尺度、地下空间和公共功能等不同侧面,揭示站域空间发展的总体态势,为进一步探讨站域城市更新理论和方法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枢纽 城市开发 建成环境 地下空间
下载PDF
关于日本住宅建设产业化系统的介绍
12
作者 尹红力 姜延达 《建筑技艺》 2015年第4期32-36,共5页
通过介绍日本住宅建设产业化的发展历史、构成系统以及优缺点,对中国未来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日本施工现场的案例照片,形象地介绍主体、内装产业化应有的内容。
关键词 住宅产业化 SI住宅 主体工业化 内装工业化
下载PDF
当前日本“人与环境系研究”的课题与挑战
13
作者 横山悠然 陆伟(译) (译) 《新建筑》 2019年第4期14-17,共4页
文章概述了日本"人与环境系研究"的诞生与发展,并介绍了近年来的一些课题。人与环境系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人间·环境学会(Man-environment Research Association,简称MERA)一直担负着日本人与环境系的研究与发展... 文章概述了日本"人与环境系研究"的诞生与发展,并介绍了近年来的一些课题。人与环境系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人间·环境学会(Man-environment Research Association,简称MERA)一直担负着日本人与环境系的研究与发展。MERA之所以具有先进性和独特性,是源于环境心理学研究者和建筑计划学研究者各自作用及相互合作。此外,MERA成立至今,通过EDRA、IAPS、EBRA等国际会议,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日本的研究与当今日本城市面临的问题密切相关,文章通过研究案例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环境学会期刊》 建筑计划学 环境心理学 人与环境系研究 少子老龄化社会 恢复性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