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素录井在羌塘盆地半岛湖地区雀莫错组三段地层岩性识别中的应用
1
作者 黄鹏 张沛凌 《内江科技》 2022年第4期53-55,共3页
快速钻井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得井下返出的岩屑颗粒细小、混杂,导致岩屑录井过程中岩屑岩性识别的难度较大。本次拟利用羌科1井雀莫错组三段元素录井资料(856个)对复杂岩性层位开展岩性的定性、定量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前人利用特征元素... 快速钻井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得井下返出的岩屑颗粒细小、混杂,导致岩屑录井过程中岩屑岩性识别的难度较大。本次拟利用羌科1井雀莫错组三段元素录井资料(856个)对复杂岩性层位开展岩性的定性、定量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前人利用特征元素建立的Si-(Ca+Mg)、(Al+Si+Fe+K)-(Ca+S)/Mg和(Al+Fe)-(Si-0.1)交会岩性判别图版在羌塘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其总体吻合率分别为90.3%,78.1%和83.7%。但是,(Si+Al+Fe)-(Ca+Mg+S)判别图解适用性则较差,其总体吻合率仅为59.2%。本文创建的(Si+Al+Fe)-(Ca+Mg)和Si-Al岩性判别图版的总体吻合率达均在85%以上。定量识别方法可以有效的区分粉砂岩,砂岩和碳酸盐岩,其吻合率在80%以上。综合定性判别图解和定量计算方法能够满足半岛湖地区随钻岩性快速识别的需求,岩屑录井可进一步提高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识别 羌塘盆地 岩性识别 雀莫错组 碳酸盐岩 复杂岩性 元素录井 岩屑录井
下载PDF
源-储间隔夹层的分类、特征及其对陆相致密储层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2
作者 张春雨 陈世加 +5 位作者 朱星丞 李勇 刘广林 李耀庭 张洋洋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8-373,共16页
目前认为致密油具有源-储一体或近源大面积分布的成藏特征,但勘探实践表明,中国陆相致密油区普遍存在紧邻优质烃源岩的"甜点区"不含油甚至有大量出水的现象,因此需对其富集"甜点区"进行重新认识。基于对已有源-储... 目前认为致密油具有源-储一体或近源大面积分布的成藏特征,但勘探实践表明,中国陆相致密油区普遍存在紧邻优质烃源岩的"甜点区"不含油甚至有大量出水的现象,因此需对其富集"甜点区"进行重新认识。基于对已有源-储间隔夹层的分类方案与成因进行系统梳理,在大量岩心观察资料的基础上,将源-储间隔夹层划分为泥质隔夹层、含泥质纹层致密砂岩和砂泥岩渐变段3类,并分别对其物性、展布以及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描述。研究认为,致密油成藏的主要动力为烃源岩生烃增压所产生的膨胀力,当充注阻力大于膨胀力时,不利于油气成藏。定量表征显示,源-储间隔夹层的厚度、横向连续性以及裂缝的发育情况共同控制着充注阻力的大小,影响着源-储间隔夹层阻隔能力的强弱。基于此,建立了源-储间隔夹层对致密油富集的4种控藏模式:①当源-储间夹层厚度小于有效阻隔厚度时,油气将突破隔挡继续运移;②当源-储间夹层延伸半径小于波及区域半径时,油气可从边缘地区突破,形成辐射状油气聚集带;③当源-储间隔层厚度大于有效阻隔厚度且延伸半径大于波及区域半径时,能够有效阻隔油气运移,导致局部出现"有砂无油"的现象;④当源-储间隔夹层发育裂缝时,将会削减其隔挡能力,使油气能够较容易地突破。研究成果与认识以期完善中国陆相致密油的理论基础,为中国陆相致密油的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非均质性 富集规律 源-储间隔夹层 甜点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