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季节预测模式对东亚夏季环流的预测能力及其对热带海洋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郑志海 +1 位作者 封国林 王正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105,共15页
东亚夏季环流变化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理解季节预测模式对东亚夏季环流的预测能力。利用1991~2013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NCC)和日本东京气候中心(TCC)的三个季节预测模... 东亚夏季环流变化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理解季节预测模式对东亚夏季环流的预测能力。利用1991~2013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NCC)和日本东京气候中心(TCC)的三个季节预测模式(CFS V2、BCC_CSM V2和MRI-CGCM)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定量评估了模式对东亚夏季风(EASM)和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WPSH)强度的预测能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模式预测的EASM和WPSH对热带海温异常的响应能力,以及ENSO事件对EASM和WPSH预测的影响,阐述了预测误差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三个模式对EASM和WPSH的预测技巧较高,但TCC模式对WPSH的预测技巧相对较低。三个模式预测的850 h Pa风场在西北太平洋存在一个异常气旋,使得预测的EASM偏强和WPSH偏弱。同时,二者的年际变率整体比观测小。三个模式预测的EASM和WPSH对热带海洋海温异常的响应随季节演变特征与观测比较接近,但NCEP模式和TCC模式预测的EASM对前期热带太平洋和前期、同期热带印度洋的海温异常响应要强于观测,NCC模式预测的EASM对前期和同期的热带太平洋的海温异常响应明显比观测强。此外,三个模式预测的WPSH对前期和同期的热带太平洋、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大西洋的海温异常响应明显强于观测。三个模式预测的EASM和WPSH在ENSO年的平均绝对误差(MAE)整体而言要比正常年的小很多,NCEP模式和NCC模式预测的EASM和WPSH的MAE在La Ni?a年和El Ni?o年差别不大,而TCC模式预测的EASM和WPSH的MAE在El Ni?o年比在La Ni?a年大很多,表明ENSO事件是东亚夏季环流重要的可预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预测模式 东亚夏季环流 东亚夏季风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预测误差
下载PDF
2020年中国龙卷过程及灾情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蔡康龙 黄先香 +5 位作者 李彩玲 炎利军 李兆明 何秋蕊 张晶晶 《气象科技进展》 2021年第1期40-45,53,共7页
2020年我国可确认的龙卷天气过程有13次、共20个龙卷,发生在5—9月。其中,强龙卷有8个,分别是EF2级龙卷7个和EF3级龙卷1个。7月22日安徽宿州EF3级龙卷的路径长达62 km,是我国近10年来,使用无人机进行详细灾情调查获得的最长的龙卷路径。... 2020年我国可确认的龙卷天气过程有13次、共20个龙卷,发生在5—9月。其中,强龙卷有8个,分别是EF2级龙卷7个和EF3级龙卷1个。7月22日安徽宿州EF3级龙卷的路径长达62 km,是我国近10年来,使用无人机进行详细灾情调查获得的最长的龙卷路径。EF1级或以上级别龙卷有13个,略低于2004—2013年全国记录到的14.3个/年,EF2级龙卷数量是2004—2013年的年平均数2.0个的3.5倍。2020年的龙卷过程都是西风带龙卷,没有台风龙卷记录。2020年现场调查的9个龙卷,路径的主要下垫面都是开阔平地,具有明显的树木倒向呈辐合状、破坏范围纵横比大、浅色破坏条迹等地面灾情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龙卷过程 灾情调查 地面灾情特征 2020年
下载PDF
广东一次超级单体强龙卷的形成环境和观测特征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黄先香 炎利军 +5 位作者 植江玲 蔡康龙 张晶晶 张少婷 李婉仪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1-732,共12页
2016年5月9日,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遭受龙卷风袭击,通过现场灾情调查等资料确定龙卷造成的最强地面灾害强度为EF3级。利用S波段双偏振雷达、探空和高密度自动气象站等多种资料分析此次强龙卷发生的环境条件和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产生强... 2016年5月9日,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遭受龙卷风袭击,通过现场灾情调查等资料确定龙卷造成的最强地面灾害强度为EF3级。利用S波段双偏振雷达、探空和高密度自动气象站等多种资料分析此次强龙卷发生的环境条件和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产生强龙卷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在高空槽前、低层切变线南侧、低空和超低空偏南急流交汇处及地面静止锋南侧的中尺度辐合线附近;龙卷发生前环境大气具备了强的对流不稳定能量、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强的深层和低空垂直风切变及大的风暴相对螺旋度等有利于超级单体风暴发生发展的所有环境条件,而极大的能量螺旋度对超级单体强龙卷的发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龙卷涡旋影响时,附近地面测站风速突增、风向气旋性转变、气压陡降/陡升、气温急降、无降水,龙卷涡旋远离后出现明显降水;产生龙卷的母体风暴源于三个多单体风暴先后合并加强形成的高质心超级单体强雹暴,≥65dBZ强反射率达到7.5km以上,偏振雷达探测到明显低层钩状回波、强中气旋、TVS和中高层悬垂回波中的冰雹增长,冰雹区对应CC低值区和ZDR小值区,龙卷涡旋位置出现速度谱宽大值区;龙卷位于超级单体风暴钩状回波内侧的弱回波区、中气旋中心和TVS附近,伴随中气旋尺度紧缩、底高下降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龙卷 环境条件 雷达回波 CINRAD/SD双偏振雷达 西风带系统
下载PDF
广东两次超级单体导致不同类型强风天气对比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植江玲 黄先香 +4 位作者 蔡康龙 李彩玲 张晶晶 李兆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13-825,共13页
2019年4月11日珠江三角洲、4月13日湛江徐闻分别发生了由超级单体引起的强雷暴大风、强龙卷灾害天气过程。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两次过程的天气形势、环境条件、风暴结构、对流触发以及强风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强雷暴大风发生在低... 2019年4月11日珠江三角洲、4月13日湛江徐闻分别发生了由超级单体引起的强雷暴大风、强龙卷灾害天气过程。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两次过程的天气形势、环境条件、风暴结构、对流触发以及强风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强雷暴大风发生在低空切变线和地面冷锋南压的斜压锋生类天气形势下,而强龙卷发生在偏南暖湿气流强迫天气背景下。两者均发生在高能、强0~6 km深层垂直风切变、低抬升凝结高度及上干下湿的大气环境中,但11日0~1 km低空垂直风切变较小,中层干层更为显著(700~400 hPa平均温度露点差为29.2℃),更有利于产生强下沉气流从而导致强雷暴大风,而13日强的0~1 km低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龙卷发生。11日强雷暴大风出现在超级单体强回波核心,低层中气旋强度较弱且水平尺度较大(6~7 km),中气旋较浅薄(伸展≤2 km),而13日强龙卷出现在钩状回波顶端,低层中气旋强度更强且尺度小(约2 km),中气旋更深厚(伸展至6 km),并伴有龙卷涡旋特征;11日强雷暴大风发生期间,中气旋垂直涡度维持在10^(-2) s^(-1)量级,而13日强龙卷触地前后,低层中气旋垂直涡度突增至10^(-1) s^(-1)量级,比强雷暴大风大一个量级;11日风暴内强下沉气流在地面形成大面积强冷池,是强雷暴大风产生的重要原因,而13日地面几乎饱和的大气湿度及不太强的下沉气流,有利于强龙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 雷暴大风 龙卷 风暴结构
下载PDF
POEM2模式对热带季节内振荡模拟能力的评估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阔 马浩 +2 位作者 李娟 吴浩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8-367,共10页
大气季节内振荡与天气和气候系统关系密切,是延伸期数值天气预报研究的重要方面。这种现象在热带地区更为显著,成为衡量气候模式模拟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为了加深数值模式对热带季节内振荡模拟的理解,基于美国夏威夷大学参与研发的P... 大气季节内振荡与天气和气候系统关系密切,是延伸期数值天气预报研究的重要方面。这种现象在热带地区更为显著,成为衡量气候模式模拟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为了加深数值模式对热带季节内振荡模拟的理解,基于美国夏威夷大学参与研发的POEM2气候系统模式10年回算资料,利用方差分析、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比评估了该模式对热带地区季节内振荡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POEM2对850hPa纬向风和OLR方差模拟结果与观测整体分布形势相同,在北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模式方差更大。冬季模式模拟MJO东传运动更好,对应对850hPa纬向风的模拟优于夏季。夏季模拟MJO北传运动更好,对应对大气降水的模拟优于冬季。模式模拟MJO信号向东传播速度偏快,气象要素异常功率谱频率大值区主要在2—3波,而观测为1~2波。多变量联合EOF结果表明模式可以模拟出东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高低层风配置和降水的关系,但幅度较弱。POEM2模式前两个EOF模态时间系数时滞相关也呈现与观测类似的周期变化。以上结论表明,未来POEM2气候系统模式需要完善其物理过程和参数化方案,在动力学上加强对混合Rossby重力波的描述,进一步提高对1波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模式评估 功率谱分析 POEM2模式 MJO
下载PDF
潮州两次西风带龙卷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6
作者 张晶晶 黄先香 +3 位作者 植江玲 蔡康龙 黄舒婷 《广东气象》 2023年第4期11-15,共5页
利用常规观测和汕头SA型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比分析广东省潮州市2012年5月13日和2014年5月22日两次西风带系统龙卷过程(简称“5.13”龙卷和“5.22”龙卷)。结果表明:两次龙卷过程都发生在高空槽东移和低层切变线南压、并伴有低空急... 利用常规观测和汕头SA型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比分析广东省潮州市2012年5月13日和2014年5月22日两次西风带系统龙卷过程(简称“5.13”龙卷和“5.22”龙卷)。结果表明:两次龙卷过程都发生在高空槽东移和低层切变线南压、并伴有低空急流的相似天气形势下;但“5.22”龙卷存在有利于强对流风暴发生并增强的前倾槽结构和强低空西南急流。两次龙卷均发生在极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中等偏弱的深层垂直风切变环境条件下;“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和整层都具有较大湿度的不稳定层结配置都可能产生龙卷。雷达观测上,“5.13”龙卷发生在飑线的弓形回波前缘,无钩状回波特征和中气旋,属于非超级单体龙卷;而“5.22”龙卷发生在超级单体风暴前部的钩状回波顶端,伴有强中气旋,属于超级单体龙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西风带龙卷 高空槽 环境条件 雷达回波 潮州
下载PDF
延伸期预报中大气初值与海温边值的相对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汪栩加 郑志海 +2 位作者 封国林 赵玉衡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122,共12页
初始条件记忆和下垫面条件是延伸期可预报性的主要来源,它们在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相对作用存在明显不同。利用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最新一代大气环流模式BCC_AGCM,设计了由4组不同大气初值与海温边值构成的组合试验,研究了(大气)初值与(海... 初始条件记忆和下垫面条件是延伸期可预报性的主要来源,它们在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相对作用存在明显不同。利用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最新一代大气环流模式BCC_AGCM,设计了由4组不同大气初值与海温边值构成的组合试验,研究了(大气)初值与(海温)边值对全球不同区域延伸期预报的相对作用。结果显示,模式预测技巧在3周以内强烈依赖于初值。在相同的边值条件强迫下,不同初值在月内尺度上的预测技巧差异非常明显,且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初值仍然能够提供一定的预测信息。从全球来看,边值强迫对预测技巧的影响从一周左右开始。在低层的850 hPa高度场上,边值的作用在热带地区于第4—5候与初值相当,其他区域的边值影响达到与初值相当的时间滞后于热带地区;在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上,边值的作用在热带地区第5候前后达到与初值作用相当,其他区域这个时间则推迟至第6候前后,比对低层的影响时间滞后1—2候;对于东亚地区而言,边值的贡献在第2候就已显现,对预测技巧产生了明显的改进。在延伸期尺度上,边值强迫主要作用的区域为低纬度区域,且对500 hPa高度场的影响更为稳定,在该区域第5候以后有较为明显的改进。初值与边值对延伸期预报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认识初、边值条件的相对作用能够为延伸期预报的改进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伸期预报 初值 边值 BCC_AGCM
下载PDF
BCC_CSM模式夏季长江中下游水汽输送评估 被引量:3
8
作者 汪栩加 郑志海 +1 位作者 赵玉衡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70-1279,共10页
基于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季节预测模式的回报数据集与NCEP再分析数据,首先分析了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气水汽含量以及水汽输送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水汽输送与长江中下游降水及夏季风之间的配置关系。进一步对模式的水汽输送预测... 基于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季节预测模式的回报数据集与NCEP再分析数据,首先分析了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气水汽含量以及水汽输送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水汽输送与长江中下游降水及夏季风之间的配置关系。进一步对模式的水汽输送预测能力进行了评估,并对造成模式误差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夏季长江中下游降水与东亚夏季风联系密切,而东亚夏季风主要通过影响长江中下游的水汽输送来影响该地区降水,因此水汽输送是联系水汽源地与降水的一个重要的枢纽;另一方面,模式中夏季长江中下游大气水汽输送较观测而言存在一个气旋性偏差,不利于水汽输送到该地区,这导致了长江中下游大气可降水量偏少,从而成为该地区降水的预测总体偏少一个重要原因,这种负偏差中心分布在20°N-40°N之间,而低纬度则是一个正偏差分布。进一步研究发现,模式对于长江中下游水汽输送的预测偏差主要是由夏季风的预测偏差导致的,且模式对于弱季风年的预测能力要强于强季风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C_CSM模式 水汽输送 回报 评估
下载PDF
一次罕见台风前侧偏北气流中的系列龙卷天气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晶晶 黄先香 +4 位作者 蔡康龙 植江玲 张弘豪 白兰强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1-791,共11页
2008年8月6日下午,第9号台风“北冕”外围螺旋雨带中产生系列龙卷,先后袭击了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界炮镇、北坡镇和港门镇。通过灾情及新一代雷达观测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这次龙卷强度为EF1级。利用观测资料对龙卷发生的环境场特征和... 2008年8月6日下午,第9号台风“北冕”外围螺旋雨带中产生系列龙卷,先后袭击了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界炮镇、北坡镇和港门镇。通过灾情及新一代雷达观测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这次龙卷强度为EF1级。利用观测资料对龙卷发生的环境场特征和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生龙卷的对流单体出现在台风移动路径前侧和台风中心西侧的强偏北急流中,龙卷发生在急流轴左前侧,其低层强的水汽辐合和对流不稳定、低层强辐合和高层强辐散、深厚的正涡度柱及整层强上升运动为龙卷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热力和动力条件;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强的低空0~1km垂直风切变和较大的风暴相对螺旋度有利于超级单体风暴的发生发展。雷达观测表明,界炮镇龙卷和北坡镇龙卷为同一个低质心对流风暴产生,风暴具有热带对流回波特征;港门镇龙卷为另一个高质心微型超级单体风暴产生,风暴具有大陆性超级单体特征。龙卷均出现在微型超级单体风暴低层后侧入流缺口处、中等强度中气旋中心和TVS附近,TVS与龙卷几乎同时出现,对龙卷预警没有提前量,但中等强度中气旋较龙卷触地有约3个体扫的提前量,可以作为龙卷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前龙卷 环境条件 偏北急流 雷达回波特征 台风“北冕”
下载PDF
佛山市雷电灾害伤亡与风险区划分析
10
作者 曾瑛 +3 位作者 万婧 殷启元 陈景荣 王玉珍 《广东气象》 2022年第4期66-69,共4页
通过对广东省1995—2018年1 090起雷灾伤亡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广东省因雷电引起的伤亡总数1 976人,死亡人数约是受伤人数的1.26倍;考虑人口权重时,佛山市雷电死亡率由原先全省数量排名第6跃升到第2。通过对佛山市1995—2018年雷灾伤亡进... 通过对广东省1995—2018年1 090起雷灾伤亡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广东省因雷电引起的伤亡总数1 976人,死亡人数约是受伤人数的1.26倍;考虑人口权重时,佛山市雷电死亡率由原先全省数量排名第6跃升到第2。通过对佛山市1995—2018年雷灾伤亡进行分析,发现雷电伤亡事故依然与农业农村活动紧密相关。同时综合分析6种评价指标计算得到雷电风险区划特征,发现佛山市雷电风险区划中等以上主要集中在三水、南海以及禅城一部分,其中高风险区集中在南海中心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防御 雷灾伤亡 风险区划 佛山市
下载PDF
1981年至2010年冬季冷空气对增城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陆杰英 蔡蕊 《科技资讯》 2021年第35期74-76,共3页
该文利用增城国家基准气候站1981—2010年观测资料、地面天气图,对增城的低温天气和影响增城的强冷空气进行了特征分析,并将冷空气分成干冷、湿冷、湿冷转干冷和干冷转湿冷这4种类型,研究不同路径入侵的冷空气对4种类型冷空气过程的影响... 该文利用增城国家基准气候站1981—2010年观测资料、地面天气图,对增城的低温天气和影响增城的强冷空气进行了特征分析,并将冷空气分成干冷、湿冷、湿冷转干冷和干冷转湿冷这4种类型,研究不同路径入侵的冷空气对4种类型冷空气过程的影响,发现导致增城区出现低温天气的冷空气活动路径绝大多数是中路,且以干冷为主。该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进一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冷空气 寒潮 冷空气路径 低温天气 气象因子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THE POEM2 MODEL FOR SIMULATING TROPICAL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12
作者 WANG Kuo MA Hao +2 位作者 LI Juan GU Bo-hui WU Hao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8年第3期323-333,共11页
The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ISO)of the atmosphere is closely related to weather and climate systems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aspect of extended numerical weather forecast research.This phenomenon is significant in t... The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ISO)of the atmosphere is closely related to weather and climate systems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aspect of extended numerical weather forecast research.This phenomenon is significant in tropical regions and is one of the key indices for assessing the simulation capability of a climate model.To better evaluate numerical model simulations of the tropical ISO using the 10-year historic data calculated by the POEM2 climate system model developed by 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in the U.S.,we utilized the methods of variance and power spectral analysis to compare and assess the simulation ability of this model for the ISO in tropical regions.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mulated variance results for the 850 h Pa zonal wind and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by POEM2 are overall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ed distribution pattern,and the simulated variance is relatively larger than the observed in the North Indian Ocean and West Pacific regions.With respect to the summer model,the winter model can better simulate the eastward propagation motion of th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and the 850 h Pa zonal wind.In comparison,the summer model can better simulate the northward propagation motion of MJO and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than the winter model.The eastward propagation speed of the simulated MJO signal is faster in the model than in the observation,and the high frequency region for the power spectra of meteorological element anomalies are concentrated in wavenumber 2-3 in the simulation and in wavenumber 1-2 in the observation.The multivariate combin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model can simul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low level wind distributions and precipitation over the East Indian Ocean and the West Pacific,but the simulated signal is weaker than the observed.The lagging correlation of time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first two EOFs from observation and simulation shows a similar cycle.Thus,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the future,the POEM2 clim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l diagnostics power spectrum analysis POEM2 model MJO
下载PDF
瞬时扰动法在佛山一次台风龙卷的环境背景分析和模式预报中的应用
13
作者 黄先香 +1 位作者 张少婷 植江玲 《气象科技进展》 2020年第6期43-52,共10页
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RA5再分析数据与S2D模式输出产品,利用瞬时扰动法先提取了2018年9月17日台风“山竹”在佛山地区诱发的台前龙卷前期“扰动天气系统”,接着评估了业务模式对此过程前期扰动天气系统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 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RA5再分析数据与S2D模式输出产品,利用瞬时扰动法先提取了2018年9月17日台风“山竹”在佛山地区诱发的台前龙卷前期“扰动天气系统”,接着评估了业务模式对此过程前期扰动天气系统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龙卷易发生于负高度扰动轴线和冷暖气团对比零线的重合之处;龙卷是在台风登陆之后高空扰动暖气团和近地面负高度扰动明显减弱阶段发生的,此时近地面有扰动冷气团开始发展;佛山在龙卷发生前1 h转受近地面的较强的东南风和偏南风扰动辐合影响,而中高层大气受冷平流扰动影响,大气层结变得不稳定;负高度扰动和正湿涡度扰动有利于台风龙卷母体风暴发生发展,但会抑制下沉气流扰动的出现,而正湿散度扰动增大引起的下沉气流扰动增强;业务模式起报时间为最新时次的预报结果对全部扰动场的综合预报能力是最好的,预报提前量有1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扰动 业务模式 台风龙卷 环境背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