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准医学时代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 被引量:40
1
作者 陈孝平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共6页
由于肝门部胆管癌的解剖位置特殊,其生长方式具有纵向浸润和横向侵犯的特点,单纯手术切除难以获得满意的疗效。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还要充分考虑肿瘤的生物学性状。精准医学利用医学前沿技术和蛋白质组、基因组等... 由于肝门部胆管癌的解剖位置特殊,其生长方式具有纵向浸润和横向侵犯的特点,单纯手术切除难以获得满意的疗效。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还要充分考虑肿瘤的生物学性状。精准医学利用医学前沿技术和蛋白质组、基因组等组学技术,在分子水平对疾病进行精准诊断,可能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模式。 肝门部胆管癌基因突变率较高,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为KRAS和TP53,其他突变率较高的基因还有CDKN2A、SMAD4、ERBB2、PTEN、APIK3CA、ARID1A、MLL3、ROBO2、RNF43、PEG3和GNAS等。如此频繁的重要功能性基因突变提示肝门部胆管癌可能包含分子靶向药物的潜在治疗靶点。然而由于胆管癌发病机理复杂,多数靶向治疗的临床药物研究尚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治疗仍应以手术切除为主。需要个体化地确定合适的肝切除范围,多数病人行小范围肝切除术即可达到根治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肝门部 精准医学 靶向治疗 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大肝癌手术切除术中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贯启 张志伟 +3 位作者 涂振霄 杨磊 陈孝平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比较大肝癌手术切除术中3种不同的入肝血流阻断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3月期间218例大肝癌(>5 cm)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88例采用Pringle法间断阻断全肝血流(肝门阻断组),51例行选择性的半肝血流阻断... 目的:比较大肝癌手术切除术中3种不同的入肝血流阻断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3月期间218例大肝癌(>5 cm)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88例采用Pringle法间断阻断全肝血流(肝门阻断组),51例行选择性的半肝血流阻断(半肝阻断组),79例行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联合阻断组)。比较3组患者的术中与术后的相关指标。结果:3组患者的术前情况、手术时间、入肝血流阻断时间及肝切除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半肝阻断组与联合阻断组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血率均明显低于肝门阻断组,且联合阻断组的输血量、输血率明显低于半肝阻断组(均P<0.05);3组患者术后第1天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半肝阻断组与联合阻断组第3、7天的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肝门阻断组(均P<0.05);3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肝癌切除术术中采用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失血量,而且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外科学 肝切除术/方法
原文传递
混合型肝癌的肝脏祖细胞起源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峰 陈孝平 +4 位作者 张伟 董汉华 张万广 张必翔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36-839,共4页
目的混合型肝癌同时具有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的成分和特征,是较为少见的肝脏上皮性恶性肿瘤。研究肝脏祖细胞标志物在混合型肝癌中的免疫表型特征,以进一步了解混合型肝癌的细胞起源和发病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激光共聚焦免疫... 目的混合型肝癌同时具有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的成分和特征,是较为少见的肝脏上皮性恶性肿瘤。研究肝脏祖细胞标志物在混合型肝癌中的免疫表型特征,以进一步了解混合型肝癌的细胞起源和发病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研究HepParl,AFP,CK19,OV-6和c-kit在12例手术切除混合型肝癌标本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2例混合型肝癌均表达HepParl、CK19和OV-6,其中8例(8/12,66.7%)的移行区域肿瘤细胞共表达HepParl/CKl9,10例(10/12,83.3%)表达c-kit,其中7例(7/10,70%)共表达OV-6/c-kit。而作为对照的单纯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均为阴性。结论混合型肝癌具有肝脏祖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可能起源于肝脏祖细胞的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干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双标染色
原文传递
肝脏胞外基质成分参与卵圆细胞介导的肝再生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伟 陈孝平 +2 位作者 董汉华 张万广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肝再生中肝脏胞外基质成分与卵圆细胞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双标的方法动态观察大鼠卵圆细胞增殖模型中肝脏胞外基质成分(层粘连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的定位及与卵圆细胞的关系。结果肝部分切除后第2天... 目的探讨肝再生中肝脏胞外基质成分与卵圆细胞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双标的方法动态观察大鼠卵圆细胞增殖模型中肝脏胞外基质成分(层粘连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的定位及与卵圆细胞的关系。结果肝部分切除后第2天,卵圆细胞开始向门静脉周围区域增殖。层粘连蛋白主要出现在门静脉周围的肝窦状隙内,纤维连接蛋白在整个肝小叶内表达显著增加。术后第4~9天,卵圆细胞进一步向肝实质内增殖,门静脉周围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增加,中央静脉周围表达减少。层粘连蛋白及纤维连接蛋白与卵圆细胞关系紧密。术后第12~15天,随着卵圆细胞分化为小肝细胞结节,大多数层粘连蛋白及纤维连接蛋白位于结节周边,少数出现在结节内。第18天以后,正常的肝小叶结构开始恢复。结论卵圆细胞与肝脏胞外基质成分存在紧密联系;局部肝脏微环境可能通过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卵圆细胞介导的肝再生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细胞 肝再生 胞外基质
原文传递
关节内万古霉素预防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关节感染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张一帆 胡明玮 +4 位作者 郭璀璀 杨雪 王英振 徐浩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1-597,共7页
目的探讨关节内注射万古霉素预防膝关节置换术早期假体周围关节感染(PJI)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初次膝关节置换术的18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 目的探讨关节内注射万古霉素预防膝关节置换术早期假体周围关节感染(PJI)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初次膝关节置换术的18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87例,女性1180例,年龄(68.0±11.2)岁(范围:45~87岁)。根据术中关节囊闭合后是否于关节内注射万古霉素溶液(万古霉素粉1 g溶于30 ml 0.9%的氯化钠水溶液),将患者分为万古霉素组和对照组。万古霉素组925例,其中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782例,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RA-TKA)27例,膝关节单髁表面置换术(UKA)116例。对照组942例,其中行TKA 767例,RA-TKA 99例,UKA 76例。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内早期PJI发生率、切口并发症情况,并观察万古霉素相关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耳毒性和过敏反应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患者围手术期数据及随访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万古霉素组患者均未发生PJI;对照组TKA患者发生早期PJI 5例(0.7%,5/7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对照组RA-TKA和UKA患者各发生早期PJI 1例,与万古霉素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万古霉素组TKA患者发生切口并发症2例(0.3%,2/782),对照组4例(0.5%,4/7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9);万古霉素组RA-TKA患者未发生切口并发症,对照组发现1例(1.0%,1/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UKA患者均未发现切口并发症。所有患者未发生万古霉素相关的急性肾功能衰竭、耳毒性或过敏反应等。结论TKA术中关节囊关闭后关节内注射1 g万古霉素溶液对于降低术后早期PJI的发生率有一定价值,且不会增加切口并发症和万古霉素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膝关节 人工 万古霉素 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内 假体周围关节感染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基于MRI评估非接触性ACL损伤的骨挫伤模式
6
作者 张乐刚 李斌 +1 位作者 王英振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3858-3865,共8页
目的:基于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本文采用一种新的标测技术,来可靠的描述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骨挫伤模式,并进一步验证文献中最常见的ACL损伤的机制,包括外翻应力、胫骨前平移和胫骨内旋转。方法:根据相同的标准纳入100名在202... 目的:基于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本文采用一种新的标测技术,来可靠的描述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骨挫伤模式,并进一步验证文献中最常见的ACL损伤的机制,包括外翻应力、胫骨前平移和胫骨内旋转。方法:根据相同的标准纳入100名在2021~2023年期间进行ACL重建手术的患者,在脂肪抑制T2加权冠状位和矢状位图像上标测出骨挫伤的位置。结果:股骨外侧髁(LFC)的骨挫伤与股骨内侧髁(MFC)相比更多(72.7% vs 27.3%;P < 0.001),胫骨外侧平台(LTP)的骨挫伤与胫骨内侧平台(MTP)相比更多(72.4% vs 27.6%;P < 0.001)。股骨的骨挫伤几乎完全位于股骨髁的前部/中央部区域(94.1%),而不是后部区域(5.9%) (P < 0.001)。胫骨的骨挫伤局限于两个平台的后部区域(74.9%),而不是前部/中央区域(25.1%) (P < 0.001)。结论:新的标测技术为描述非接触性ACL损伤中的骨挫伤模式提供了一种标准化且可靠的方法,使用该技术确定的骨挫伤模式表明了非接触性ACL损伤最常见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MRI 骨挫伤 骨髓水肿
下载PDF
肝癌合并肝硬化肝切除范围的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孝平 黄志勇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3-306,共4页
肝切除术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多数肝癌病人合并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肝硬化是影响肝切除术后手术效果的重要不利因素,且随着肝硬化程度加重不利影响愈加显著。目前普遍认为,肝功能ChildA级的肝硬化病人可耐受60%体积的肝切除。然而... 肝切除术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多数肝癌病人合并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肝硬化是影响肝切除术后手术效果的重要不利因素,且随着肝硬化程度加重不利影响愈加显著。目前普遍认为,肝功能ChildA级的肝硬化病人可耐受60%体积的肝切除。然而,临床实践中外科医师常以有或无描述肝硬化,忽视了肝硬化程度对肝切除术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如何根据肝硬化程度确定科学合理的肝切除范围目前尚无一致结论。因此,笔者总结提出了肝切除术前及术中评估肝硬化程度的方法。笔者认为:随着肝硬化程度加重应适当缩小肝切除范围;术前如何更精确评估病人肝硬化严重程度、科学确定肝切除范围,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结果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癌 肝硬化 肝切除术 切除范围
原文传递
单中心腹腔镜下肝癌肝切除术457例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柴松山 王健 +4 位作者 朱鹏 张必翔 陈孝平 张万广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5期376-37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肝切除术的切除方式、血流阻断技术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16年12月457例接受腹腔镜肝癌肝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予以评价分析。利用软件SPSS 22.0版本进行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肝切除术的切除方式、血流阻断技术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16年12月457例接受腹腔镜肝癌肝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予以评价分析。利用软件SPSS 22.0版本进行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术后并发症及其他指标采用频数及%表示,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5年间共行腹腔镜肝癌肝切除457例,其中解剖性肝切除术183例,切除范围:单肝段15例(8.2%),两肝段112例(61.2%)和大范围肝切除56例(30.6%)。腹腔镜下肝切除采用悬吊法有15例;单用Pringle手法167例;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65例,其中不解剖肝门的入肝血流阻断10例;Pringle手法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80例。该组病例总的手术时间为(270.7±91.4)min,术中出血量为(413.2±257.5)ml,中转开腹手术4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8%,术后3个月内死亡率0.6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2±3.1)d。结论腹腔镜肝癌肝切除术在临床已经广泛开展,各类血流阻断技术安全有效的应用到术中出血的控制,并且对大范围和肝段肝切除亦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腹腔镜检查 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3D打印骨小梁金属臼杯用于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的效果 被引量:6
9
作者 商广前 +4 位作者 张鹏军 王鹏 张海宁 王英振 徐浩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28-634,共7页
目的探讨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金属(TTM)臼杯用于全髋关节置换(THA)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25髋)THA翻修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43~78岁[(63.0 &... 目的探讨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金属(TTM)臼杯用于全髋关节置换(THA)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25髋)THA翻修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43~78岁[(63.0 ± 11.4)岁]。PaproskyⅠ型5例(5髋),ⅡA型9例(10髋),ⅡB型5例(5髋),ⅡC型1例(1髋),ⅢA型4例(4髋)。翻修术中均使用3D打印TTM臼杯,有7例(7髋)联合使用3D打印TTM垫块,3例(3髋)联合使用结构性植骨。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Harris评分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根据髋关节X线片评估术前、术后第1天及末次随访时患髋旋转中心(HCOR)上移距离、双下肢长度差(LLD),以及末次随访时臼杯位置、骨长入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4~54个月[(34.2 ± 9.3)个月]。术后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分别为(4.0 ± 0.7)分、(2.3 ± 0.8)分、(0.9 ± 0.2)分,较术前的(6.1 ± 1.0)分显著降低(P < 0.05),术后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分别为(64.6 ± 5.3)分、(80.5 ± 3.7)分、(90.3 ± 3.6)分,较术前的(38.9 ± 6.2)分显著提高(P < 0.05),术后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SF-36评分分别为(556.3 ± 21.9)分、(711.6 ± 15.9)分、(752.8 ± 23.0)分,较术前的(326.3 ± 30.7)分显著提高(P < 0.05),术后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SF-36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第1天、末次随访时HCOR上移距离分别为(13.5 ± 2.6)mm、(13.6 ± 2.6) mm,较术前的(34.1 ± 3.5) mm显著降低(P < 0.05)。术后第1天、末次随访时LLD分别为(6.2 ± 1.8) mm、(5.3 ± 1.5) mm,较术前的(31.6 ± 5.2)mm显著降低(P < 0.05)。所有臼杯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再手术 钛合金 3D打印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癌分型的再思考
10
作者 张万广 《腹部外科》 2023年第3期178-183,共6页
由于解剖学因素、中英文等语言因素以及胆管结构明显的异质性,发生于肝内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的命名及分型一直未完全统一,曾有多个名词术语,如“胆管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胆管细胞型肝癌”等。目前多数人建议使用“肝内胆管癌... 由于解剖学因素、中英文等语言因素以及胆管结构明显的异质性,发生于肝内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的命名及分型一直未完全统一,曾有多个名词术语,如“胆管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胆管细胞型肝癌”等。目前多数人建议使用“肝内胆管癌”一词,并根据组织形态将其分为大胆管型肿瘤和小胆管型肿瘤。这两种肿瘤在病因、病理形态、生长浸润方式、分子特征、免疫表型等方面的特征均不同。此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建议将大胆管型肿瘤和肝外胆管癌共同归属为胆管癌,小胆管型肿瘤和肝细胞癌共同归属为肝癌。作者倡议根据中文的表达习惯,将原发性肝癌分型并命名为:肝细胞型肝癌、胆管细胞型肝癌(发生于肝内小胆管的肿瘤)和混合型肝癌;将胆管癌分为:近端胆管癌(发生于肝内大胆管的肿瘤)、肝门部胆管癌和远端胆管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 胆管恶性肿瘤 分型
下载PDF
ABCG2/Bcrp1基因在大鼠肝脏卵圆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峰 陈孝平 +5 位作者 张伟 李高鹏 靖凯 张万广 张必翔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14-816,共3页
目的探讨ABCG2/Bcrp1基因在大鼠肝脏卵圆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大鼠2-乙酰氨基芴/三分之二肝切除模型,二步胶原酶灌注结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肝脏卵圆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ABCG2/Bcrp1基因在大鼠肝脏卵圆细胞... 目的探讨ABCG2/Bcrp1基因在大鼠肝脏卵圆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大鼠2-乙酰氨基芴/三分之二肝切除模型,二步胶原酶灌注结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肝脏卵圆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ABCG2/Bcrp1基因在大鼠肝脏卵圆细胞和肝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该转运蛋白的表达。结果大鼠肝卵圆细胞中ABCG2/Bcrp1基因的表达水平是肝细胞的13.8倍,ABCG2/Bcrp1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为72000,定位于卵圆细胞膜。其表达位于门脉区周围,并向肝小叶延伸。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显示与OV-6共表达。结论大鼠肝卵圆细胞表达高水平的ABCG2/Bcrp1,后者参与肝于细胞免受外源性化学物质损伤的自我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卵圆细胞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血小板相关指标对慢性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商广前 +4 位作者 郭璀璀 郭建均 张海宁 王英振 徐浩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64-769,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PC/MPV)和血小板比容(PCT)对关节置换术后慢性假体周围感染(PJ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人工髋、膝关节翻修术的167例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PC/MPV)和血小板比容(PCT)对关节置换术后慢性假体周围感染(PJ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人工髋、膝关节翻修术的1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JI组51例(膝26例,髋25例),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龄(68.0±11.8)岁(范围:32~84岁),体重指数(25.7±3.7)kg/m2。假体无菌性松动组116例(膝19例,髋97例),男性67例,女性49例,年龄(70.3±8.9)岁(范围:49~89岁),体重指数(25.0±3.6)kg/m2。收集两组患者翻修术前血浆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PC/MPV和PCT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除MPV外每个指标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并根据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诊断价值。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与无菌性松动组相比,PJI组的CRP、ESR、PC、PC/MPV和PCT升高(P值均<0.05),但MPV下降(P<0.05)。CRP、ESR、PC、PC/MPV和血小板比容的AUC分别为0.820、0.829、0.689、0.668、0.676。根据约登指数,C反应蛋白的最佳截点值为11.12 mg/L,灵敏度为74.4%,特异度为87.1%;ESR的最佳截点值为17.60 mm/1 h,灵敏度为81.4%,特异度为75.3%;PC的最佳截点值为243.00×10^(9)/L,灵敏度为60.5%,特异度为71.8%;PC/MPV的最佳截点值为24.95,灵敏度为58.1%,特异度为74.1%;血小板比容的最佳截点值为0.24%,灵敏度为69.8%,特异度为63.5%。结论PC、PC/MPV和PCT对PJI的诊断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周围感染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比容
原文传递
大鼠2-乙酰胺基芴/部分肝切除模型中卵圆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孝平 +2 位作者 张伟 张斌豪 梁慧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15-618,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肝脏卵圆细胞增殖模型中卵圆细胞增殖率的变化,进一步了解卵圆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2-乙酰胺基芴/部分肝切除(2-AAF/PH)的方法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肝切除术后不同时间点肝脏石蜡切... 目的研究大鼠肝脏卵圆细胞增殖模型中卵圆细胞增殖率的变化,进一步了解卵圆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2-乙酰胺基芴/部分肝切除(2-AAF/PH)的方法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肝切除术后不同时间点肝脏石蜡切片中卵圆细胞标志物上皮细胞黏附分子和增殖标志物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共表达情况,对阳性细胞进行定量计数分析;并采用荧光双标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此过程中肝星状细胞激活和肝脏胶原沉积的情况。结果术后第2天门静脉区开始出现少量卵圆细胞,到第9天数量达到高峰,此后数量逐步下降。此过程中卵圆细胞的增殖率逐步下降,从第2天的(91.3±1.6)%下降到第12天的(5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活的肝星状细胞一直伴随卵圆细胞增殖并向肝实质延伸,分泌的胶原形成细胞外基质包绕小管样结构的卵圆细胞。结论2-AAF/PH模型中卵圆细胞数量达到高峰前,其增殖率已经开始逐渐下降。肝星状细胞可能通过分泌细胞外基质和多种因子严格调控卵圆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动物实验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上皮细胞 细胞黏附分子
原文传递
大鼠肝卵圆细胞与肝星状细胞在2-AAF/PH模型中的增殖及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伟 陈孝平 +2 位作者 张峰 张万广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肝卵圆细胞与肝星状细胞增殖过程中关系,探讨肝星状细胞(HSCs)对卵圆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2-乙酰氨基芴/部分肝切除(2-AAF/PH)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对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肝组织标本进行常规组织... 目的研究大鼠肝卵圆细胞与肝星状细胞增殖过程中关系,探讨肝星状细胞(HSCs)对卵圆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2-乙酰氨基芴/部分肝切除(2-AAF/PH)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对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肝组织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学观察,并用卵圆细胞标志物OV-6和HSCs激活标志物desmin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荧光双标,对阳性细胞进行半定量计数并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PH后第2天,门静脉区域开始出现小管样结构的卵圆细胞和HSCs增殖;PH后第4~6天,HSCs形成网格状伴随卵圆细胞迅速增殖,向肝实质内侵入;PH后第9天,HSCs与卵圆细胞增殖达到顶峰;PH后第12~15天,出现新生小肝细胞结节及小肠样化生,HSCs随卵圆细胞显著减少,位于小肝细胞结节周围,结节内有少量HSCs;PH后第18~21天,HSCs与卵圆细胞进一步减少或消失。直线相关分析表明两者高度相关。结论HSCs参与了肝卵圆细胞介导的肝再生,可能通过产生多种生长因子以及重塑胞外基质对卵圆细胞的增殖分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卵圆细胞 肝星状细胞
原文传递
肝硬化中肝脏祖细胞的激活与扩增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伟 陈孝平 +1 位作者 张万广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48-752,共5页
目的证实肝硬化组织中存在人肝脏祖细胞(HPCs),探讨HPCs分布及激活的强度与肝脏炎症程度的关系,提供HPCs向肝细胞分化的依据。方法对30例肝硬化及3份正常组织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学观察,对门静脉炎症程度进行评分,并用胆管上皮标志物(细胞... 目的证实肝硬化组织中存在人肝脏祖细胞(HPCs),探讨HPCs分布及激活的强度与肝脏炎症程度的关系,提供HPCs向肝细胞分化的依据。方法对30例肝硬化及3份正常组织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学观察,对门静脉炎症程度进行评分,并用胆管上皮标志物(细胞角蛋白7)和肝星状细胞激活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符合HPCs,中间型肝细胞以及小管样反应的细胞进行计数和半定量评分。结果在正常肝组织中无门静脉周围HPCs和小管样反应增殖。在肝硬化组织中,增殖的HPCs起源于肝门静脉区域,随着门静脉炎症程度加重,HPCs及小管样反应从肝硬化结节周围向肝实质扩散并出现中间型肝细胞增殖,其周围有显著的肝星状细胞激活。HPCs及小管样反应增殖程度随着门静脉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增加。HPCs数目与中间型肝细胞数目之间存在直线正相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HPCs及中间型肝细胞数目存在直线正相关。结论在人肝硬化中存在祖细胞的激活,炎症反应是HPCs激活的触发因素,HPCs向肝实质内迁移并向肝细胞方向分化是肝再生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肝硬化 祖细胞 肝脏
原文传递
血清蛋白电泳对TsukayamaⅣ型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意义
16
作者 路鑫哲 胡明玮 +2 位作者 徐浩 张海宁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233-1240,共8页
目的探讨血清蛋白电泳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因PJI或假体无菌性松动行单侧人工髋、膝关节翻修术的患者171... 目的探讨血清蛋白电泳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因PJI或假体无菌性松动行单侧人工髋、膝关节翻修术的患者171例。根据翻修原因分为:PJI组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67.38±9.60)岁,26髋、29膝,均为Tsukayama分型Ⅳ型;无菌性松动(aseptic loosening,AL)组116例,男67例、女49例,年龄(69.69±9.20)岁,97髋、19膝。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及血清蛋白电泳各条带的比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依据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PJI组和AL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膝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1,P<0.001)。PJI组α1球蛋白条带比例为6.40%(5.30%,8.10%),较AL组的4.20%(3.90%,4.8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53.50,P<0.001);PJI组白蛋白条带比例为49.00%(44.00%,52.20%),较AL组的54.35%(51.25%,56.7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954.00,P<0.001)。CRP、ESR、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电泳白蛋白条带和α1球蛋白条带的AUC分别为0.87[95%CI(0.80,0.93)]、0.88[95%CI(0.82,0.94)]、0.67[95%CI(0.58,0.76)]、0.87[95%CI(0.82,0.93)]、0.78[95%CI(0.70,0.85)]和0.87[95%CI(0.81,0.93)]。结论血清蛋白电泳中的白蛋白条带和α1球蛋白条带对PJ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α1球蛋白条带的准确性近似于CRP、ESR和纤维蛋白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相关感染 临床实验室技术 蛋白电泳法 甲种球蛋白类
原文传递
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讨
17
作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10期182-185,共4页
地基处理是房屋建筑施工的重要构成内容,其施工质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房屋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理应立足房屋建筑项目实际需求,予以综合考量与把握。本文首先介绍地基处理施工的重要性,分析了房屋建筑常用地基处理方式及选择问题。在探... 地基处理是房屋建筑施工的重要构成内容,其施工质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房屋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理应立足房屋建筑项目实际需求,予以综合考量与把握。本文首先介绍地基处理施工的重要性,分析了房屋建筑常用地基处理方式及选择问题。在探讨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诸多要点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做好地基勘察,合理对地基基础进行选型等方面,简要论述了地基处理质量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屋建筑 地基处理 技术要点
下载PDF
关于新型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
18
作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12期55-58,共4页
新型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设方式,性能优势明显。文章着眼新型预制装配式住宅式建筑的主要类别、技术特性、实践优势和技术工艺进行深入探讨,形成完备的技术性认知,实现住宅建筑项目施工效能的稳步提升的同时,降低成本、... 新型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设方式,性能优势明显。文章着眼新型预制装配式住宅式建筑的主要类别、技术特性、实践优势和技术工艺进行深入探讨,形成完备的技术性认知,实现住宅建筑项目施工效能的稳步提升的同时,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因此,未来建筑行业应积极推广新型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以推动行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预制装配式 住宅建筑 施工技术
下载PDF
大鼠食管静脉曲张模型食管黏膜下血管中CD133阳性内皮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凯 +3 位作者 董汉华 关强 范亚男 梅斌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60-1961,共2页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侧枝血管形成过程中是否有内皮祖细胞(EPCs)的参与.方法 建立大鼠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模型,共15例,为实验组;假手术大鼠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门静脉血中EPCs数量的差异,模型组大鼠门静脉血中EPCs数量与...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侧枝血管形成过程中是否有内皮祖细胞(EPCs)的参与.方法 建立大鼠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模型,共15例,为实验组;假手术大鼠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门静脉血中EPCs数量的差异,模型组大鼠门静脉血中EPCs数量与食管组织血管密度的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模型组大鼠及人体食管静脉表达CD133.结果 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模型组EPCs克隆数量[(17.5±4.9)个]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多[(6.3±2.7)个,P<0.叭];EPCs细胞克隆数量与食管组织血管密度密切相关(P<0.01).在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模型大鼠食管黏膜下血管中可见CD133阳性的内皮细胞,而对照组无阳性发现.结论 EPCs可能参与了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新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门静脉高压症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原文传递
大鼠食管静脉曲张模型中VEGF参与内皮祖细胞的调控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凯 +3 位作者 董汉华 王伟 孙以民 梅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6-638,共3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侧支血管形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否参与内皮祖细胞的调控。方法采用门静脉缩窄法建立大鼠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模型,模型鼠分为实验组、治疗组,各10只,另设假手术的对照组10只。治疗组术后第3周每...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侧支血管形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否参与内皮祖细胞的调控。方法采用门静脉缩窄法建立大鼠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模型,模型鼠分为实验组、治疗组,各10只,另设假手术的对照组10只。治疗组术后第3周每日经尾静脉注射SU5416(5mg/kg),连用1周。采用ELISA法于术后2周、4周检测实验组、对照组大鼠门静脉血中VEGF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实验组、治疗组大鼠食管石蜡切片中CD133的表达情况,计算两组术后大鼠食管黏膜下血管CD133阳性内皮细胞比例。结果实验组术后第4周门静脉血中VEG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调[(6.37±2.91)ng/mLvs.(1.75±0.71)ng/mL,P<0.05],治疗组术后CD133阳性内皮细胞数量/食管黏膜下层静脉数量百分比和CD133阳性内皮细胞面积/食管黏膜下层静脉面积百分比均较实验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模型中,VEGF可能与内皮祖细胞的调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门静脉高压症 食管静脉曲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