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缺氧诱导子痫前期滋养细胞模型优化及代谢组学鉴定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晓涛 +3 位作者 Philip N.Baker 漆洪波 童超 杨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45-1052,共8页
目的:探讨滋养细胞体外缺氧不同处理方法模拟子痫前期模型的优化研究。方法:HTR8/SVneo滋养细胞分别在1%O2(缺氧环境)和21%O2(常氧环境)培养箱中培养1 h(记为H1、N1)或2 h(记为H2、N2),缺氧1 h后复氧1 h(记为H1R1)和缺氧2 h后复氧2 h(记... 目的:探讨滋养细胞体外缺氧不同处理方法模拟子痫前期模型的优化研究。方法:HTR8/SVneo滋养细胞分别在1%O2(缺氧环境)和21%O2(常氧环境)培养箱中培养1 h(记为H1、N1)或2 h(记为H2、N2),缺氧1 h后复氧1 h(记为H1R1)和缺氧2 h后复氧2 h(记为H2R2),H1R1后再缺氧1 h(记为H1R1H1),H2R2后再缺氧2 h(记为H2R2H2),H1R12个循环(记为H1R1H1R1)和H2R22个循环(记为H2R2H2R2),缺氧2 h后复氧6 h(记为H2R6),持续缺氧24 h,以及持续常氧4 h(记为N4)、8 h(记为N8)和24 h(记为Normoxia),然后提取蛋白以Western blot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磷酸化水平,以验证各组处理对于诱导滋养细胞能量应激的效果;HTR8/SVneo滋养细胞在常氧或者缺氧环境培养24 h后经气相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um,GS-MS)进行细胞代谢组学分析,以验证AMPK磷酸化水平上调是否与滋养细胞代谢组变化具有一致性。结果:缺氧组AMPK的活性(1.615±0.111)明显高于常氧组(1.000±0.107)和缺氧复氧组(1.277±0.113);缺氧时显著增加的代谢物有4-甲基-2-戊酮酸(log22.597为1.377)、水合乙醛酸(log22.483为1.312)、组氨酸(log21.188为0.248)、苯丙氨酸(log21.262为0.335)、缬氨酸(log21.518为0.602)、正亮氨酸(log21.519为0.603)、乙酰丝氨酸(log21.691为0.758)、丝氨酸(log21.783为0.834)、半胱氨酸(log21.851为0.889)、蛋氨酸(log22.072为1.051)、鸟氨酸(log22.251为1.170)等;而棕榈反油酸(log20.127为-2.983)、11,14,17-廿碳三烯酸(log20.334为-1.583)、二十四单烯酸(log20.600为-0.738)、共轭亚油酸(log20.680为-0.557)、顺式十八碳烯酸(log20.711为-0.492)、9-十七碳烯酸(log20.782为-0.355)、二十二碳六烯酸(log20.829为-0.271)、二十碳五烯酸(log20.841为-0.250)、芥酸(log20.844为-0.244)、二十二碳五烯酸(log20.898为-0.156)、柠檬酸(log20.279为-1.842)、苹果酸(log20.208为-2.264)、琥珀酸(log20.254为-1.980)、顺乌头酸(log20.260为-1.946)、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HTR8/SVneo滋养细胞 缺氧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气相质谱技术
下载PDF
细菌外膜囊泡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活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马东雪 石俊 +2 位作者 蒲星羽 王鑫 《生物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78-183,共6页
外膜囊泡(OMV)是一种来源于革兰氏阴性菌的纳米级大小的球形蛋白脂质体。OMVS可以运输多种化学成分,包括脂类、脂多糖、膜包埋的相关蛋白和小分子、肽聚糖和核酸,特别是粘附素和毒素等毒力因子通常在OMV中富集。OMVs在细菌与宿主细胞间... 外膜囊泡(OMV)是一种来源于革兰氏阴性菌的纳米级大小的球形蛋白脂质体。OMVS可以运输多种化学成分,包括脂类、脂多糖、膜包埋的相关蛋白和小分子、肽聚糖和核酸,特别是粘附素和毒素等毒力因子通常在OMV中富集。OMVs在细菌与宿主细胞间沟通、微生物毒力和调节细菌群落内的微生物相互作用以及调节宿主免疫反应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它们在细菌培养和感染过程中无处不在地产生,现在被认为在宿主与细菌的相互作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了OMVs对宿主免疫细胞的影响作用,重点介绍它们对各类免疫细胞所做出的免疫功能调节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外膜囊泡 免疫应答 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树突状细胞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和头发的代谢组学鉴定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旭阳 张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的血清和头发的代谢物,并探索GDM的潜在生物标记。方法:49个GDM孕妇纳入病例组和44个孕妇作为对照组,招募于妊娠26~28周。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的血清和头发的代谢物,并探索GDM的潜在生物标记。方法:49个GDM孕妇纳入病例组和44个孕妇作为对照组,招募于妊娠26~28周。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来检测孕妇血液及头发标本代谢物。结果:在血清中鉴定出747种代谢物,在头发中鉴定出545种代谢物,其中分别有23种和31种代谢物在GDM组和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Amphibine H(P=0.001)、油酰乙醇胺(N-Oleoylethanolamine,P=0.005)、3,4-Methylenepimelic acid(P=0.043)、25-Methyl-21-tritriacontene-1,9,11-triol(P=0.004)等在GDM组中明显升高,胡椒酸(P=0.029)、2,2,9,9-Tetramethyl-undecan-1,10-diol (P=0.017)、刺桐碱(P=0.004)、Docosahexaenoyl Ethanolamide (P=0.021)等在GDM组中明显降低。在这些差异代谢物中,油酰乙醇胺有最好区分GDM与正常孕妇的能力,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95%CI=0.757~0.920,P=0.005)。结论:代谢组学可以帮助解释促进GDM发展的代谢机制。孕妇头发中发现的代谢物油酰乙醇胺能够区分GDM,提示孕妇头发有作为生物标记物来源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代谢组学 气相色谱-质谱法 液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头发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蒋秀萍 尹楠林 +1 位作者 漆洪波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早、中孕期孕妇头发(简称母发)中的代谢物以寻找特异性代谢分子。方法:纳入21例ICP孕妇和21例正常健康孕妇,分别采集早、中孕期头发,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行相关代谢分子检测。结果:两组间...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早、中孕期孕妇头发(简称母发)中的代谢物以寻找特异性代谢分子。方法:纳入21例ICP孕妇和21例正常健康孕妇,分别采集早、中孕期头发,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行相关代谢分子检测。结果:两组间共鉴定出164种代谢物,早孕期两组间的差异代谢物仅2种(P<0.05),而中孕期有19种差异代谢物(P<0.05),其中17种代谢物在ICP组增加,2种降低。中孕期的甘氨酸(glycine)是唯一满足OPLS-DA模型的变量[重要性因子(VIP)值>1,P<0.05]的代谢物,其曲线下面积(AUC)可达0.755。经过筛选的5种中孕期差异代谢物在7条通路有明显富集现象,包括乙醛和二羧酸代谢、氨酰tRNA生物合成、柠檬酸循环、谷胱甘肽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硫胺素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其中,甘氨酸参与了5条代谢通路的功能调控。结论:作为ICP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中孕期母发样本中的差异代谢物有着不可低估的潜力,中孕期母发的甘氨酸是最有潜力的差异代谢分子。头发代谢组学的兴起将为ICP的机制研究及诊治策略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孕妇头发 代谢组学 气相质谱分析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区孕妇居住地交通暴露和妊娠结局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阳 夏茵茵 +6 位作者 张婷 谭强 张瑞源 程淑群 张华 Philip Newton Baker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77-1381,共5页
目的:探讨孕妇居住地离主干道距离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产检的孕早期孕妇703人的相关信息,根据孕妇居住地与主干道距离将孕... 目的:探讨孕妇居住地离主干道距离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产检的孕早期孕妇703人的相关信息,根据孕妇居住地与主干道距离将孕妇分为2组,距离≥250 m组共618人,距离<250 m组共85人,随访孕妇妊娠结局,纳入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居住地离主干道距离与早产、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胎膜早盘、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的关系,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孕妇居住地离主干道距离与新生儿体质量、身长的关系。结果:以孕妇住址离主干道距离≥250 m为对照,在调整了孕妇基本人口学特征后,孕妇住址离主干道距离<250 m不是早产(OR=0.669,95%CI=0.153~2.972,P=0.593)、妊娠期糖尿病(OR=0.784,95%CI=0.454~1.353,P=0.382)、子痫前期(OR=1.650,95%CI=0.454~5.991,P=0.447)、胎膜早破(OR=1.120,95%CI=0.672~1.867,P=0.664)、低体重儿(OR=1.626,95%CI=0.455~5.809,P=0.454)及巨大儿(OR=1.932,95%CI=0.763~4.890,P=0.165)的危险因素,也不影响新生儿的体质量(OR=0.037,95%CI=-49.746~146.518,P=0.333)和身长(OR=0.009,95%CI=-0.350~0.445,P=0.813)。结论:孕妇家庭住址与主干道距离<250 m不是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交通暴露 妊娠结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