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式微球阵列法检测Th1/Th2细胞因子谱在细菌性血流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刘玉鑫 迎香 +3 位作者 包爱玲 王雅菲 袁向珍 托娅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812-816,共5页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谱在细菌性血流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9月—2021年8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期间血流感染患者89例,其中革兰阳性(G+)菌感染46例、革兰阴性(G-)菌感染43例,同期健康人对...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谱在细菌性血流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9月—2021年8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期间血流感染患者89例,其中革兰阳性(G+)菌感染46例、革兰阴性(G-)菌感染43例,同期健康人对照31例。采用流式微球阵列(CBA)技术检测患者血液样本中Th1/Th2细胞因子谱,并比较各组Th1/Th2细胞因子谱、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各组Th1/Th2细胞因子谱、WBC、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G-菌感染组IL-6、IL-10和PCT水平均显著高于G+菌感染组(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细菌血流感染组和G-菌感染组的IL-6和IL-10表达水平与PCT水平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而G+菌感染组仅IL-10表达水平与PCT呈较强相关性,IL-6水平与PCT呈中等程度相关。细菌血流感染组和G+菌感染组IL-6表达水平与CRP水平分别表现中等和较强相关性,而IL-10与CRP水平呈弱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细胞因子谱在评估患者是否发生细菌性血流感染方面均表现出中等到高水平的诊断价值(P均<0.05)。在鉴别G+/G-细菌性血流感染方面,IL-6、IL-10、PCT和CRP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3、0.702、0.655和0.602,IL-10的诊断效能优于其他指标,但无统计学意义。另外,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未显示优于独立检测。结论流式CBA法检测Th1/Th2细胞因子谱可用于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同时对进一步鉴别G+菌和G-菌感染类型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微球阵列 Th1/Th2细胞因子谱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细菌性血流感染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刘玉鑫 迎香 +2 位作者 包爱玲 王雅菲 托娅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第9期707-711,共5页
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因其逐年升高的发病率和多种复杂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而备受关注。肠道菌群可能是除遗传、生活和饮食方式外,影响T2DM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其组成可能通过影响短链脂肪酸、胆... 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因其逐年升高的发病率和多种复杂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而备受关注。肠道菌群可能是除遗传、生活和饮食方式外,影响T2DM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其组成可能通过影响短链脂肪酸、胆汁酸代谢和内毒素血症等多种途径触发T2DM。揭示肠道菌群与T2DM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提示肠道菌群稳态的构建或可成为当前预防和改善T2DM的新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肠道菌群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益生菌改善糖脂代谢紊乱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玉鑫 迎香 +2 位作者 包爱玲 王雅菲 托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077-1084,共8页
糖脂代谢紊乱伴随一种长期的慢性低度炎症反应,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导致该病发生发展和全身慢性炎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微环境,纠正血糖和血脂稳态失衡的同时改善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作为一种非药物降糖降脂法,益生... 糖脂代谢紊乱伴随一种长期的慢性低度炎症反应,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导致该病发生发展和全身慢性炎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微环境,纠正血糖和血脂稳态失衡的同时改善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作为一种非药物降糖降脂法,益生菌的应用旨在为改善代谢性疾病提供新视野,并引起微生态制剂研发与利用方面的更多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肠道菌群 糖脂代谢
下载PDF
1例Th1/Th2/Th17亚群细胞因子异常增高的血清样本检测分析
4
作者 刘玉鑫 迎香 +2 位作者 包爱玲 王雅菲 托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S01期147-149,共3页
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自身抗体,涉及多种类型,包括针对免疫球蛋白Fc恒定区、冷球蛋白以及同种类型的免疫球蛋白(lgA、lgG、lgM)的抗体[1-2]。在临床免疫检测中,高滴度水平的RF常引起测定结果的假性增高,建立恰当方法避免这种干扰有利于... 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自身抗体,涉及多种类型,包括针对免疫球蛋白Fc恒定区、冷球蛋白以及同种类型的免疫球蛋白(lgA、lgG、lgM)的抗体[1-2]。在临床免疫检测中,高滴度水平的RF常引起测定结果的假性增高,建立恰当方法避免这种干扰有利于减少临床免疫测定错误和潜在医疗风险的发生。本研究发现1例疑为RF干扰导致Th1/Th2/Th17亚群细胞因子异常增高的血清样本,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假性增高 免疫检测 类风湿因子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69对炎症性肠病小鼠的保护作用
5
作者 迎香 刘玉鑫 +1 位作者 张唯勤 托娅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6-544,共9页
目的构建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的炎症性肠病小鼠模型,并探讨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69对该模型的作用效果。方法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组(DSS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69干预... 目的构建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的炎症性肠病小鼠模型,并探讨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69对该模型的作用效果。方法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组(DSS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69干预组(BB组)、美沙拉嗪(mesalamine)干预组(MS组)、BB69和美沙拉嗪联合干预组(BM组)。除NC组外,其余4组均给予含2.3%DSS的饮水7 d,同时给予不同干预措施,观察各组小鼠的恢复状况。结果与DSS组相比,BB组和MS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肠缩短及水肿明显改善(P<0.05)、肠黏膜损伤及炎细胞浸润程度显著减轻、肠道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增加(P<0.05),同时Treg细胞分化增加且细胞因子表达由促炎状态转向抑炎状态(P<0.05)。结论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69对实验性炎症性肠病小鼠具有显著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69 CD4+T细胞 细胞因子 肠道屏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