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土地利用影响地表CO_(2)浓度异质性特征的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15
1
作者 邓祥征 蒋思坚 +5 位作者 李星 赵海鹏 董金玮 孙志刚 陈明星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36-946,共11页
本文综合应用高斯方程和拉姆齐模型,针对京津冀地区2000年以来10 km×10 km栅格尺度的地表CO_(2)浓度开展研究,分析了区域土地利用影响地表CO_(2)浓度异质性特征的动力学机制。研究发现:①地表CO_(2)浓度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2... 本文综合应用高斯方程和拉姆齐模型,针对京津冀地区2000年以来10 km×10 km栅格尺度的地表CO_(2)浓度开展研究,分析了区域土地利用影响地表CO_(2)浓度异质性特征的动力学机制。研究发现:①地表CO_(2)浓度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2000—2018年京津冀地区CO_(2)浓度的高值区主要集中于经济较发达的快速城镇化地区;②土地利用强度及土地利用效率上的时空分异为地表CO_(2)扩散提供了潜在的势能。京津冀地区地表CO_(2)排放及扩散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距离CO_(2)排放高值区越近,其相应的CO_(2)浓度越高并随时间推移及空间拓展呈逐步减小的态势;③京津冀地区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格局优化及效率提升后,CO_(2)排放强度增幅明显减弱,其区域间的增幅差异也逐渐缩小。产业转型发展、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土地利用效率提高有效地抑制了京津冀地区地表CO_(2)排放强度的提升并促进了该区域的内涵式增长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CO_(2)浓度 拉姆齐模型 高斯方程 京津冀
原文传递
河北省柏乡县土地整理项目的碳排放效应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郭义强 陈朝锋 +1 位作者 刘琳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36期205-210,共6页
为研究土地整理项目中的碳排放效应,明确土地整理的碳排放及其测算方法,分析土地整理碳减排潜力,以河北省柏乡县固城店镇土地整理项目区为研究区域,基于能源消费及土地利用变化,采用IPCC清单法,分析土地整理施工工程中包含土地平整工程... 为研究土地整理项目中的碳排放效应,明确土地整理的碳排放及其测算方法,分析土地整理碳减排潜力,以河北省柏乡县固城店镇土地整理项目区为研究区域,基于能源消费及土地利用变化,采用IPCC清单法,分析土地整理施工工程中包含土地平整工程、灌溉和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以及农田防护工程4个方面的碳排放及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碳排放。结果表明:柏乡县土地整理项目能源消费导致的碳排放总量为469.77 t C,土地平整工程的碳排放比例最大,高达78.44%,田间道路工程及灌溉和排水工程分别占15.69%,5.86%。从单位投资额碳排放量和单位投资比率的碳排放比例上看,田间道路工程和灌溉与排水工程投资的生态效应优于土地平整工程。柏乡县土地整理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使得区域土壤和植被碳储量增加了748.58 t C,其中未利用土地的碳储量变化最大。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后增加的碳储量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量的1.59倍。柏乡县土地整理后项目区碳储量增加了278.81 t C,表现出碳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为了降低土地整理的碳排放量,应当减少土地平整工程量,提倡使用清洁型燃料,并优先考虑碳密度较低的地类作为耕地来源,并在耕种过程中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提高耕地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碳排放 能源消费 土地利用变化 柏乡县
下载PDF
山区镇域山洪灾害孕灾环境分区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林孝松 +2 位作者 左倩云 谭睿 赵培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6期82-89,共8页
以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为研究范围,在分析山洪灾害孕灾因子基础上,选取地形坡度、地形起伏度、年均降水量、植被覆盖率、路网密度、居民点密度、历史灾害点密度共7个指标,构建山洪灾害孕灾环境分区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以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为研究范围,在分析山洪灾害孕灾因子基础上,选取地形坡度、地形起伏度、年均降水量、植被覆盖率、路网密度、居民点密度、历史灾害点密度共7个指标,构建山洪灾害孕灾环境分区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建立山洪灾害孕灾环境评价综合模型;利用ArcGIS软件,以100 m×100 m网格尺寸为单位精细获取研究区各评价指标数据,计算得到各网格孕灾环境综合指数值,并根据该值进行镇域山洪灾害孕灾环境等级划分;结果表明:研究区山洪灾害孕灾综合指数值在15-67之间,孕灾分区主要集中于中易发区,其中中易发区117.21 km2,占总面积的64.21%,低易发区61.70 km2,占33.81%,高易发区3.62 km2,占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孕灾环境 镇域 GIS 接龙镇
下载PDF
基于GIS的山区镇域山洪灾害危险性分区及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孙欣 林孝松 +1 位作者 何锦峰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9期82-88,共7页
通过对重庆市山洪灾害危险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参考目前山洪灾害危险性分析所选取指标内容,并结合镇域山洪灾害的特点,构建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应用GIS建立各评价指标的专题图层,利用专家系统评分法给每一危险指标分等赋值以及用层... 通过对重庆市山洪灾害危险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参考目前山洪灾害危险性分析所选取指标内容,并结合镇域山洪灾害的特点,构建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应用GIS建立各评价指标的专题图层,利用专家系统评分法给每一危险指标分等赋值以及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得到地区危险性指数;以重庆市巴南区安澜镇为例,通过GIS空间多指标叠加分析得到安澜镇山洪灾害危险性分区图,将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其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危险性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层次分析法 安澜镇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重庆市县域经济综合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周李磊 林孝松 +2 位作者 左倩云 胡静怡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1期21-26,共6页
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增强地方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了全面评价重庆市县域经济的综合水平,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研究对象,从区域基础经济、区域综合经济、区域财政金融、人民生活水平等6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基于2011年统计数据,采... 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增强地方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了全面评价重庆市县域经济的综合水平,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研究对象,从区域基础经济、区域综合经济、区域财政金融、人民生活水平等6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基于2011年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县域经济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等级区划分;结果表明: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渝北区、江北区、九龙坡区、渝中区和南岸区等主城区县经济实力雄厚,巫山县、巫溪县、城口县等边远区县经济发展较滞后,经济综合评价的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现实情况;研究成果可为区县精确定位,制定相应区域发展政策及实现重庆市整体均衡发展的目标提供相应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 等级区划分 重庆市
下载PDF
基于DEM的流域灾害点密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孙欣 李王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8期66-70,共5页
以重庆市巴南区安澜镇为研究范围,以大比例地形图数据为基础,以50 m×50 m网格尺寸为单位提取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Arc GIS水文分析模块,通过DEM的洼地填充、模拟水流方向确定各网格单元汇流累积量,并依此设置合理阈值提取... 以重庆市巴南区安澜镇为研究范围,以大比例地形图数据为基础,以50 m×50 m网格尺寸为单位提取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Arc GIS水文分析模块,通过DEM的洼地填充、模拟水流方向确定各网格单元汇流累积量,并依此设置合理阈值提取河网,根据水流方向数据得到安澜镇110个小流域;以安澜镇山洪的历史灾害统计数据为基础,以110个小流域为统计单元,通过空间的叠加分析、属性表的连接等确定各统计单元灾害点分布情况,利用空间统计分析工具得到安澜镇流域灾害点密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灾害点高危险密度为1.180-2.341(个/km2),面积为11.89 km2,占安澜镇总面积的9.73%,符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划分流域是相对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点密度 流域划分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区土地利用绩效区际格局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牟凤云 +1 位作者 吴晓春 邓章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4期27-33,共7页
以重庆市主城九区为研究区域,结合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区域发展的相关理论,以城市土地利用总体绩效为目标,基于经济、效益、效率、公平的"4E"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框架,选取了16个指标构建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 以重庆市主城九区为研究区域,结合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区域发展的相关理论,以城市土地利用总体绩效为目标,基于经济、效益、效率、公平的"4E"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框架,选取了16个指标构建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对各指标合理值的确定依据,分别确定各指标的合理值;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结合加法法则确定土地利用绩效综合评价值;据此利用对重庆市主城九区2007、2009和2011年土地利用绩效区际差异和空间格局的演变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主城区土地利用绩效总体水平近年来不断提高,且呈现出核心区快于边缘区的扩散式变化趋势;区际间绩效水平差距较大,部分区县土地利用潜力较大;土地利用绩效水平在空间格局上具有一定的空间聚集特征,整体上高值区分布于主城区的核心区域,而低值区则位于北部和东南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 绩效评价 4E 层次分析法 空间格局
下载PDF
基于GIS的山区危险性评价与分区 被引量:3
8
作者 孙欣 林孝松 +1 位作者 何锦峰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3期44-49,共6页
对重庆市山洪灾害危险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参考目前山洪灾害危险性分析所选取指标内容,并结合镇域山洪灾害的特点,构建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应用GIS建立各评价指标的专题图层,利用专家系统评分法给每一危险指标分等赋值以及用层次... 对重庆市山洪灾害危险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参考目前山洪灾害危险性分析所选取指标内容,并结合镇域山洪灾害的特点,构建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应用GIS建立各评价指标的专题图层,利用专家系统评分法给每一危险指标分等赋值以及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得到该地区危险性指数。以重庆市巴南区安澜镇为例,通过GIS空间多指标叠加分析得到安澜镇山洪灾害危险性分区图,将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其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危险性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重庆武隆区耕地撂荒空间分布与驱动因素 被引量:2
9
作者 郭雨晨 宋伟 《地理科学研究》 2017年第4期243-250,共8页
随着城市化以及农村发展转型,耕地撂荒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加速扩散和蔓延的态势。近年来,我国耕地撂荒也频见报道,尤其是在山区。但是,我国目前的耕地撂荒数据多以小区域的调查数据为主,难以提供撂荒耕地的详细空间信息,不利于全面了解... 随着城市化以及农村发展转型,耕地撂荒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加速扩散和蔓延的态势。近年来,我国耕地撂荒也频见报道,尤其是在山区。但是,我国目前的耕地撂荒数据多以小区域的调查数据为主,难以提供撂荒耕地的详细空间信息,不利于全面了解撂荒耕地的规模以及空间分布特征。因此,本文选取了具有典型山地特征的重庆市武隆区作为研究区,以2005年和2011年土地利用图作为基础,通过耕地的转移变化提取了武隆区耕地撂荒空间分布现状。结果表明,2005年,武隆区耕地总面积为819.02 km2;2005~2011年间,区内耕地撂荒面积为101.86 km2,撂荒率为12.44%。其中,水田撂荒面积15.96 km2,旱地撂荒面积85.9 km2,耕地的撂荒主要以旱地为主。在撂荒耕地的影响因素方面,高程、坡度和劳动力因素对耕地撂荒的影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撂荒 空间分布 驱动力 武隆区
下载PDF
山区镇域山洪灾害危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左倩云 林孝松 +2 位作者 杨洋 杨阳 《绿色科技》 2014年第2期223-227,共5页
以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为研究对象,在山洪灾害孕灾环境研究基础上,选取孕灾环境、汇流累积量、暴雨强度和河网密度4个指标,构建了山洪灾害危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构建山洪灾害危险评价模... 以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为研究对象,在山洪灾害孕灾环境研究基础上,选取孕灾环境、汇流累积量、暴雨强度和河网密度4个指标,构建了山洪灾害危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构建山洪灾害危险评价模型,基于山洪灾害风险度评价技术与G IS技术,计算得到接龙镇山洪灾害危险综合指数,并对接龙镇山洪灾害危险进行综合等级划分绘制出了山洪灾害危险分区图。结果表明:接龙镇山洪灾害危险综合指数值位于8~69之间,全镇主要处于中等危险区,占总面积的80.53%;高危险区和低危险区分别占1.43%和18.04%,未出现极高危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危险评价 接龙镇
下载PDF
基于GIS的忠县滑坡危险评价研究
11
作者 林庆 林孝松 +1 位作者 田佳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8期76-82,共7页
在综合分析忠县滑坡灾害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选取地表坡度、地表高程、地形起伏度、距道路远近、距河流远近、汇流累积量以及年均降雨量等7危险评价因子构建忠县滑坡危险评价体系;采用专家系统评分方法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分级赋值,利用AHP... 在综合分析忠县滑坡灾害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选取地表坡度、地表高程、地形起伏度、距道路远近、距河流远近、汇流累积量以及年均降雨量等7危险评价因子构建忠县滑坡危险评价体系;采用专家系统评分方法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分级赋值,利用AHP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值,在GIS软件平台上建立各评价因子专题图层;基于综合指数分析方法建立忠县滑坡灾害危险评价综合指数模型,并利用综合指数进行分区评价,最终将忠县滑坡灾害分为微危险、低危险、中危险、高危险4个危险等级区;研究结果表明:忠县滑坡灾害微危险区面积689.18 km2,占总面积的34.39%;低危险区面积643.91 km2,占32.14%;中危险与高危险区面积分别为366.13、334.54 km2,占总面积的17.02%与16.45%。评价结果与忠县滑坡灾害的实际情况项吻合,可用于指导滑坡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危险评价 层次分析法 忠县
下载PDF
重庆市资源型产业的演变特征分析
12
作者 牟凤云 《技术与市场》 2012年第9期121-123,共3页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产业贡献率、区位熵分析了重庆市10个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演变特征,结果如下:重庆市资源型产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基本趋于合理,部分产业综合潜力非常大,但总体增长力不强,竞争力较差。应针对各行业的具体状况来制定发展规...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产业贡献率、区位熵分析了重庆市10个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演变特征,结果如下:重庆市资源型产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基本趋于合理,部分产业综合潜力非常大,但总体增长力不强,竞争力较差。应针对各行业的具体状况来制定发展规划,才能切实起到促进行业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产业 偏离-份额分析法 产业贡献率 区位熵 重庆市
下载PDF
利用MAPGIS制作土地利用分类图
13
作者 周李磊 +2 位作者 左倩云 李娜 牟凤云 《大观周刊》 2012年第39期44-45,109,共3页
以遥感影像图基础,通过对影像处理,提出运用MapGIS软件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方法和流程;详细介绍编图所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包括影像校正、影像融合、要素符号化、图面整饰等内容。
关键词 MAPGIS 土地利用图 地图制图
下载PDF
1988~2008年青海湖生态服务功能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伟 牟凤云 《地理科学研究》 2015年第4期180-191,共12页
作为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青海湖地区是一个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区域,也是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敏感区域。评估青海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于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对于了解人类活动对于当地生态系统的扰动有重要意义。本文以... 作为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青海湖地区是一个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区域,也是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敏感区域。评估青海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于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对于了解人类活动对于当地生态系统的扰动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青海湖环湖区为研究区,利用该区1988年、2000年和2008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和该区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在1988年、2000年和2008年3期提供的食物生产服务的平均经济价值,对该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 1988~2008年间,青海湖环湖区用地结构的变化为:林地和草地面积不断下降,建设用地和耕地逐渐增加,未利用土地基本保持不变;1988~2000年间,经济发展和农业开垦是该区用地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动态度分别达0.55%和0.46%,面积较1988年增加了522.67 hm2和7936.65 hm2;同期草地和林地面积分别减少了11,702.74 hm2和1203.77 hm2,动态度均为?0.02%;自2000年以来,该区在一系列生态治理工程的作用下,建设用地和耕地的扩张减缓,动态度较前期分别下降了0.44和0.17个百分点,林地和草地的减少速度下降,动态度较前期均提高了0.01个百分点,面积分别减少了3380.54 hm2和500.04 hm2。2) 青海湖环湖区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与1988年相比,2000年和2008年分别增加了84.13万元和128.44万元,其中草地和水域在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比例最大,累计约占81%以上;不同的用地类型中,草地和林地的服务价值分别下降了2855.65万元和777.27万元,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服务价值分别提高了2341.38万元、1469.30万元和34.81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功能 土地利用变化 青海湖环湖区 经济价值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问题系统诊断与保护修复综合分区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40
15
作者 宋伟 刘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975-8989,共15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的划定,是科学合理的分区域提出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的基础。但是,目前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的划定,对于生态系统问题诊断的综合性考虑不足,未能很好的体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因此,选取了8个指标综合...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的划定,是科学合理的分区域提出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的基础。但是,目前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的划定,对于生态系统问题诊断的综合性考虑不足,未能很好的体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因此,选取了8个指标综合考察了陕西省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问题,并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划定了陕西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综合分区。研究表明:(1)2015年陕西省生态修复指数平均值为0.39(该值越小表明山水林田湖草人的综合问题越严重),各流域生态修复指数在0.23-0.60之间。总体来看,陕西省生态修复指数的空间分异较为明显,呈现自南向北逐渐递减的格局。(2)划分了8个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包括陕南秦岭东部地区、关中平原中部的城镇地区、汉江河谷盆地、陕北黄土高原中南部地区、陕南秦岭山区、陕北黄土高原北部地区、关中平原地区和陕南大巴山地区。在生态系统问题综合诊断方面,水土流失、植被退化、降水资源不足是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生态问题;南部秦巴山区的生态系统则易受到极端降水和土壤侵蚀的影响;关中平原主要存在林草植被退化、矿产资源开采强度大和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问题系统诊断 生态保护与修复分区 陕西省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地区耐旱作物扩种的节水降碳协同效应评价
16
作者 邓祥征 高云霄 +2 位作者 程伟 李志慧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4-82,共9页
为应对黄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挑战,通过推广种植耐旱作物,缓解区域农业用水压力,并分析其节水降碳协同效应,研究设计了趋势照常、缓慢增长、技术引导、政策扶持等不同发展情景,制定了小麦、玉米、高粱、马铃... 为应对黄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挑战,通过推广种植耐旱作物,缓解区域农业用水压力,并分析其节水降碳协同效应,研究设计了趋势照常、缓慢增长、技术引导、政策扶持等不同发展情景,制定了小麦、玉米、高粱、马铃薯4种耐旱作物扩种的节水降碳协同效应分析方案;采用农业节水潜力修正模型和农业降碳潜力模型定量评估了不同情景下耐旱作物扩种的节水效应及降碳潜力。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地区小麦和玉米的种植面积最大,高粱和马铃薯则相对较小,在政策扶持情景下,2060年小麦、玉米、高粱、马铃薯的扩种规模分别为23.12万、17.34万、34.68万、40.45万hm^(2)。在技术引导和政策扶持情景下,黄河中下游作物的节水效应和降碳效应均显著提升,2060年该区总节水量达153.52亿m^(3)、降碳潜力的平均水平达65.93 t/km^(2)。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推广耐旱作物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实现节水降碳增收多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旱作物 情景分析 节水效应 降碳效应 黄河中下游
下载PDF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n Benefit-sharing 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s for Transboundary Rivers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伟 邓祥征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7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Transboundary rivers have important geopolitical and geo-economic connotations, but riparian states of transboundary rivers are often driven by their own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become invo... Transboundary rivers have important geopolitical and geo-economic connotations, but riparian states of transboundary rivers are often driven by their own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become involved in regional conflicts about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water resources. Therefore, finding a balance between the need for fair and reaso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 fr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fac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is paper begins with consi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water laws related to transboundary rivers and then reviews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n benefit-sharing,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s, and adaptive management systems. We believe that existing international water laws form a complete legal system and that more attention needs to be paid to transboundary cooperation and 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 use. With respect to how transboundary water conflicts are resolved, there is a trend to move away from single water resource allocation(a zero-sum game) to benefit-sharing in order to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for riparian state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iculties in transboundary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China,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paid attention to horizont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between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offering guidance to promote establishment of inter-provinc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Based on existing practice, horizont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s are still in their infancy, small in scale, supported by a weak legal system, lacking market mechanisms to encourage their use and relying on fiscal transfers as the method of payment. In the future, China will need to intensify its research on legal system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benefit-sharing as these impact transboundary water resources. Because government can be seen as a management department with multiple identities(enabler, regulator and buyer), to improve adaptive transboun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boundary rivers water resources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benefit shar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