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对2型糖尿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6
1
作者 祁燕 韩燕 +2 位作者 曾小云 谢自敬 张泳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用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研究针刺对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模型组)、糖尿病模型针刺组(针刺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治疗40d后,处死检测一般指标... 目的用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研究针刺对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模型组)、糖尿病模型针刺组(针刺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治疗40d后,处死检测一般指标,并观察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血中和动脉壁炎症介质的表达。结果(1)模型组、针刺组、对照组的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依次呈降低趋势(P<0.01),而稳态模式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呈增高趋势(P<0.01)。(2)针刺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针刺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3)模型组动脉壁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远远高于针刺组和对照组(P<0.01),而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5)镜下可见模型组泡沫细胞和脂纹的形成,以及平滑肌细胞的变形、迁移和形成纤维帽;而针刺组动脉壁结构改变较轻,仅见内皮细胞收缩,弹力纤维增生。结论炎症参与了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针刺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及一氧化氮、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游离脂肪酸及胰岛素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针刺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游离脂肪酸 一氧化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