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水剂对土壤持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9
1
作者 介晓磊 李有田 +3 位作者 韩燕 谭金芳 刘世亮 康玲玲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2-24,共3页
利用张力计和恒温脱水动力学方法 ,研究了不同剂量保水剂 (聚丙烯酰胺和水解淀粉 )施入轻壤质潮土后土壤持水性质的变化 .结果表明 ,在土壤低吸力段 (0~ 80kPa) ,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 ,土壤持水容量增大 ,从而增加了作物可利用的有效水 ... 利用张力计和恒温脱水动力学方法 ,研究了不同剂量保水剂 (聚丙烯酰胺和水解淀粉 )施入轻壤质潮土后土壤持水性质的变化 .结果表明 ,在土壤低吸力段 (0~ 80kPa) ,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 ,土壤持水容量增大 ,从而增加了作物可利用的有效水 ;在相同含水量时 ,土壤水能态随保水剂用量增大而降低 ;但在相同水分能态下 ,土壤含水量随保水剂的增加而明显增大 .施用保水剂后 ,土壤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水分含量 ;且随保水剂用量增加 ,土壤容重下降 ,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则呈上升趋势 ;土壤凋萎系数虽有增大趋势 ,但增幅很小 ,土壤有效水容量明显增大 .土壤中加入 0 5 %的聚丙烯酰胺或0 2 5 %~ 0 5 %的水解淀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轻壤质法 潮土 持水特性 应用
下载PDF
生物炭与秸秆添加对砂姜黑土团聚体组成和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28
2
作者 侯晓娜 李慧 +5 位作者 朱刘兵 韩燕 唐政 李忠芳 谭金芳 张水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5-712,共8页
【目的】研究生物炭与秸秆添加对砂姜黑土团聚体组成、稳定性以及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为砂姜黑土黏板障碍因子改良和合理培肥制度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光照培养室内用砂姜黑土进行的培养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对照... 【目的】研究生物炭与秸秆添加对砂姜黑土团聚体组成、稳定性以及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为砂姜黑土黏板障碍因子改良和合理培肥制度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光照培养室内用砂姜黑土进行的培养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对照(不施有机物料,CK)、单施生物炭(5%生物炭,B)、单施秸秆(1.5%玉米秸秆,S)和生物炭与秸秆配施(5%生物炭+1.5%的玉米秸秆,BS)。培养6个月后采集土壤样品,利用湿筛法得到不同粒级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测定各粒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结果】不同有机物料处理对>2 mm团聚体含量影响较大,其中施用秸秆显著提高了该粒级团聚体含量。单施生物炭有利于0.053—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的增加;施用秸秆有利于0.5—2 mm团聚体含量的增加,较对照显著增加14%—68%。单施生物炭对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大于0.25 mm团聚体含量(R0.25)无显著影响,单施秸秆和生物炭与秸秆配施则显著提高了MWD、GMD和R0.25。同时,各有机物料施用都显著降低了团聚体分形维数(D)。与对照相比,各有机物料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都显著提高,其中生物炭与秸秆配施处理含量最高,较对照提高了160%。各有机物料处理不同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也显著提高,与对照相比,各粒级有机碳含量提高了54%—353%。随土壤粒径的增大,添加生物炭处理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分布呈现"V"型趋势,单施秸秆处理呈逐渐增加趋势。大团聚体有机碳的贡献率为S处理>BS处理>CK处理>B处理,微团聚体则表现出相反的规律。0.5—1 mm粒级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最大,为6%—33%。【结论】单施生物炭对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而生物炭与秸秆配施不仅能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增加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而且提高土壤及不同粒级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秸秆 砂姜黑土 土壤有机碳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超高产冬小麦氮磷钾吸收、分配与运转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74
3
作者 韩燕 介晓磊 +5 位作者 谭金芳 郭天财 朱云集 王晨阳 夏国军 刘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908-915,共8页
在小麦超高产攻关试验田内,研究 产9405kg.hm^-2的冬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分配与运转规律,结果表明: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三种养分均出现在分蘖初期,第二峰值氮磷出现... 在小麦超高产攻关试验田内,研究 产9405kg.hm^-2的冬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分配与运转规律,结果表明: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三种养分均出现在分蘖初期,第二峰值氮磷出现在起身期,钾则出现在拔节期;植株对三种养分的吸收速率呈多峰曲线型变化,其养分吸收的最大速率期、氮,钾出现在返青-孕穗末期,磷出现在返青-扬花期;小麦每生产100kg籽粒需氮,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吸收分配 运转规律
下载PDF
缓/控释肥对小麦增产与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02
4
作者 汪强 李双凌 +4 位作者 韩燕 王宜伦 苗玉红 武新梅 谭金芳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7-50,共4页
以不施氮肥、尿素基施和尿素基追比5:5等3个处理做对照,对3种包膜缓/控释肥处理冬小麦产量、产量相关因子、不同时期植株含氮量及肥料利用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缓/控释肥处理的以上几个指标均接近于尿素基追比5:5处理。与... 以不施氮肥、尿素基施和尿素基追比5:5等3个处理做对照,对3种包膜缓/控释肥处理冬小麦产量、产量相关因子、不同时期植株含氮量及肥料利用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缓/控释肥处理的以上几个指标均接近于尿素基追比5:5处理。与尿素基施相比,包膜缓/控释肥增产10.03%~11.17%,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增加,返青一拔节期植株含氮量明显提高,氮肥利用率提高了6.18%~11.57%。3种缓/控释肥相比较,产量、产量因子、植株含氮量及肥料利用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 冬小麦
原文传递
超高产夏玉米植株氮素积累特征及一次性施肥效果研究 被引量:92
5
作者 王宜伦 李潮海 +2 位作者 谭金芳 韩燕 张许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3151-3158,共8页
【目的】探讨实现超高产夏玉米(≥12000kg·hm-2)简化、高产和高效施肥技术。【方法】2007年和2008年在河南省浚县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超高产夏玉米植株氮素吸收、分配和积累特性及具有知识产权的缓/控释氮肥施用效果。【结果】拔节... 【目的】探讨实现超高产夏玉米(≥12000kg·hm-2)简化、高产和高效施肥技术。【方法】2007年和2008年在河南省浚县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超高产夏玉米植株氮素吸收、分配和积累特性及具有知识产权的缓/控释氮肥施用效果。【结果】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至灌浆中期是超高产夏玉米两个氮素吸收关键时期,从出苗到吐丝期,叶片是氮素的分配中心,吐丝期以后,籽粒/果穗成为氮素的分配中心;吐丝后超高产夏玉米氮素吸收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40%—48%,生育后期土壤充足供氮促进夏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保证籽粒灌浆,对实现超高产至关重要。苗期一次性施用缓/控释氮肥的植株氮素积累量比常规2次施氮提高了6%—7%,产量提高了3%—4%,氮肥利用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提高了1.26—1.59kg·kg-1。【结论】施用缓/控释氮肥有利于超高产夏玉米生育后期氮素吸收利用,实现了超高产夏玉米的一次性施肥,增产显著且省工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超高产 缓/控释氮肥 养分积累 一次性施肥
下载PDF
超高产夏玉米养分限制因子及养分吸收积累规律研究 被引量:78
6
作者 王宜伦 李潮海 +4 位作者 何萍 金继运 韩燕 张许 谭金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9-566,共8页
2007年和2008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超高产夏玉米养分限制因子和植株养分吸收积累规律。结果表明:用ASI法推荐的氮、磷、钾平衡施肥产量最高,分别达到12051.2 kg/hm2和13246.3 kg/hm2,施用氮肥平均增产8.92%,钾肥平均增产7.14%,增产效果... 2007年和2008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超高产夏玉米养分限制因子和植株养分吸收积累规律。结果表明:用ASI法推荐的氮、磷、钾平衡施肥产量最高,分别达到12051.2 kg/hm2和13246.3 kg/hm2,施用氮肥平均增产8.92%,钾肥平均增产7.14%,增产效果显著,氮和钾为超高产夏玉米养分主要限制因子。超高产夏玉米植株体内氮、磷、钾的积累量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到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养分积累量的大小顺序为氮>钾>磷,每生产100 kg经济产量吸收养分比例N∶P2O5∶K2O为2.40∶1∶2.73。拔节期至吐丝期是养分吸收的关键时期,养分吸收速率大,积累量高,吐丝后植株仍能吸收较多的氮、磷。从出苗到吐丝期,叶片是氮、磷的分配中心,生育后期茎叶中氮、磷的转运率较高,而钾转移比例较小。超高产夏玉米整个生育期能持续吸收养分,吐丝后适当追肥保证灌浆期养分充足供应对夏玉米超高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 夏玉米 养分限制因子 养分积累 养分回收率
下载PDF
施钾条件下烟草钾与钙镁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9
7
作者 赵鹏 谭金芳 +4 位作者 介晓磊 岳彩鹏 赵月平 韩燕 郑义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3-26,共4页
在石灰性黄褐土上通过施用不同量的钾肥 ,研究了烟草体内及土壤中钾素与钙、镁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石灰性土壤中 ,受钙、镁离子的影响 ,烟叶含钾量整体较低 ,施钾可以提高钾素吸收 ,相对减少对钙、镁的吸收 ,从而提高烟草产、质量。土... 在石灰性黄褐土上通过施用不同量的钾肥 ,研究了烟草体内及土壤中钾素与钙、镁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石灰性土壤中 ,受钙、镁离子的影响 ,烟叶含钾量整体较低 ,施钾可以提高钾素吸收 ,相对减少对钙、镁的吸收 ,从而提高烟草产、质量。土壤及烟草体内含钾量与烟叶产量分别呈指数关系 ;随施钾量的增加 ,烟叶产量及中上等烟叶的比例相对提高。利用植株或土壤中钾与钙镁的比值 (A)作为反映土壤或烟草体内钾素与钙镁之间平衡关系的一种指标 ,对指导施钾有一定意义。烟草移栽后 5 5d土壤中A值为 19.5 ,或移栽后 70d烟草叶片中A值为 0 .72时 ,烟草吸钾最多 ,产质量最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烟叶质量 钾与钙镁相互关系
下载PDF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土壤肥料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50
8
作者 王宜伦 张许 +1 位作者 谭金芳 韩燕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11期278-281,共4页
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以及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论述了土壤和肥料两大农业资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土壤质量下降、土壤污染、耕地减少、肥料资源紧缺、化肥利用率低、不合理施... 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以及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论述了土壤和肥料两大农业资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土壤质量下降、土壤污染、耕地减少、肥料资源紧缺、化肥利用率低、不合理施肥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从建立和健全耕地资源保护法、增施有机肥料,保育耕地、加强土壤肥料基础性研究工作、研制新型化学肥料、改进施肥技术和实行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战略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 土壤肥料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小麦-玉米推荐施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48
9
作者 王宜伦 白由路 +3 位作者 王磊 刘举 韩燕 谭金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4483-4492,共10页
【目的】探求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科学施肥技术。【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养分专家系统和国际农化服务中心(Agro Services International Inc,ASI)法推荐施肥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周期产量、经济效益、养分积累量、肥料... 【目的】探求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科学施肥技术。【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养分专家系统和国际农化服务中心(Agro Services International Inc,ASI)法推荐施肥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周期产量、经济效益、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效率及周年磷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施肥显著增加冬小麦、夏玉米产量,新郑市航空港区和鹤壁轮作周年分别增产24.75%—65.26%和8.18%—35.53%,施氮分别增产31.14%和24.40%、施磷增产11.62%和9.42%、施钾增产11.52%和8.64%,施氮、磷和钾肥平均增收9 369、4 095和3 923元/hm2。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较习惯施肥,植株氮、磷和钾积累量分别增加了7.87%、12.72%和4.79%,分别增产6.63%和4.63%,增收18.27%和20.48%,产投比为4.01,与ASI推荐施肥效果相当。基于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的周年氮、磷和钾肥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0.99、10.67和10.69 kg·kg-1,氮、磷和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5.82%、22.30%和45.33%。冬小麦、夏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下,推荐磷钾肥量可实现周年磷钾素分别盈余49.6和71.5 kg·hm-2。【结论】小麦(玉米)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优化了氮磷钾肥配比,促进了冬小麦和夏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较习惯施肥具有增产增收效果,肥料利用效率较高,实现了周年磷钾素养分盈余,方便快捷,可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轮作体系 养分专家系统 推荐施肥 产量 肥料效率
下载PDF
氮磷钾配比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44
10
作者 王宜伦 韩燕 +1 位作者 张许 谭金芳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92,共5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高产夏玉米土壤养分限制因素及植株养分吸收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均比不施肥显著增产,增产7.3%~15.9%,氮磷钾推荐施肥(OPT)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2 051.2 kg/hm2,增产1 651.2kg/hm2;施用氮肥、钾肥能显著提高...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高产夏玉米土壤养分限制因素及植株养分吸收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均比不施肥显著增产,增产7.3%~15.9%,氮磷钾推荐施肥(OPT)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2 051.2 kg/hm2,增产1 651.2kg/hm2;施用氮肥、钾肥能显著提高夏玉米的产量,N、K是高产夏玉米主要养分限制因素。高产夏玉米植株体内氮、磷、钾的积累量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养分积累量的大小顺序为N>K>P,从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是氮素、磷素和钾素吸收量和吸收速率最大的时期,整个生育期,高产夏玉米能持续吸收N、P、K养分。N当季回收率为18.05%,P2O5为14.55%,K2O为18.34%,每生产100 kg经济产量需吸收的N、P2O5、K2O的量分别为1.62、0.69、1.83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产量 超高产 养分限制因素 养分积累 养分回收率
下载PDF
不同肥力麦田水氮交互效应与耦合模式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介晓磊 韩燕 +5 位作者 谭金芳 彭华 高文红 张化平 王立河 王喜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963-970,共8页
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黄潮土上两种肥力麦田水氮交互效应的结果表明:在供试条件下,高肥力麦田灌水及水氮交互效应下显著,氮肥效应虽显著,但效应值很低,水氮增产潜力小。中高肥力麦田中,水氮增产潜力大,尤其是氮肥效应极为显著,水氮... 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黄潮土上两种肥力麦田水氮交互效应的结果表明:在供试条件下,高肥力麦田灌水及水氮交互效应下显著,氮肥效应虽显著,但效应值很低,水氮增产潜力小。中高肥力麦田中,水氮增产潜力大,尤其是氮肥效应极为显著,水氮间存在负互作用;灌水不足会降低小麦产量和氮肥肥效,通过增施氮肥可一定程度弥补水分不足而提高产量;改善灌水条件可促进氮肥肥效的发挥,从而降低小麦最高产量施氮量;大水大肥不利于小麦产量和肥水利用率的提高。在高肥力麦田常规灌溉制度下,以施纯氮10~13 kg·mu^1为宜,可获得550~580 kg·mu^1的小麦产量;在中高肥力麦田,灌1~3水,以施氮16~20kg·mu^1为宜,可获500kg·mu^(-1)以上的小麦产量。通过水氮最佳耦合,在高肥力麦田保证最高成穗数,在中、高肥力麦田保证最作穗数和穗粒数,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 肥力 水氮交互 耦合模式
下载PDF
中国小麦生产与化肥施用状况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叶优良 韩燕 +1 位作者 谭金芳 崔振岭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7-133,共7页
为促进小麦生产和合理施用化肥,对中国25年来小麦生产和化肥施用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1980年以来,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四川、陕西7省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占到全国的66.28%和73.53%,化肥用量占全国用量的48.53%。从1998... 为促进小麦生产和合理施用化肥,对中国25年来小麦生产和化肥施用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1980年以来,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四川、陕西7省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占到全国的66.28%和73.53%,化肥用量占全国用量的48.53%。从1998-2004年,中国小麦每公顷化肥平均用量为295.5 kg,化肥用量占全国化肥总用量的17.61%。小麦生产中化肥成本平均为903.3元/ha,化肥的费用占到小麦生产直接费用的33.27%-37.30%,平均为35.59%。从目前中国的小麦生产与化肥施用状况来看,存在着不同区域间小麦单产水平差别大、化肥利用率低、土壤硝态氮残留高、地下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实行养分资源综合管理,充分挖掘品种的生物学潜力,实现小麦产量和化肥利用率的协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生产 化肥施用 评价
下载PDF
不同施钾量对潮土夏玉米产量、钾素积累及钾肥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5
13
作者 王宜伦 谭金芳 +1 位作者 韩燕 苗玉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113,共4页
在潮土上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夏玉米产量、钾素积累量和钾肥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的钾肥能明显提高夏玉米产量,增产率为4.68%-14.35%;夏玉米植株钾素积累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拔节到灌浆期植株钾积累量持续... 在潮土上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夏玉米产量、钾素积累量和钾肥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的钾肥能明显提高夏玉米产量,增产率为4.68%-14.35%;夏玉米植株钾素积累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拔节到灌浆期植株钾积累量持续增加;钾生理效率、钾素吸收效率、钾肥效率和钾肥当季回收率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减少。从钾肥增产增收和钾素利用效率方面综合考虑,以施钾量150 kg·hm^-2效果相对最佳,与不施钾处理相比可增产1080 kg·hm^-2,增收949元·hm^-2,产投比为2.76,每公斤K2O增产7.09 kg夏玉米,钾肥当季回收率为37.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夏玉米 钾肥 产量 钾肥效率
下载PDF
缓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配施提高冬小麦-夏玉米施肥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7
14
作者 司贤宗 韩燕 +2 位作者 王宜伦 刘蒙蒙 谭金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90-1398,共9页
【目的】探求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高产体系高效简化的施肥技术。【方法】通过两年定位试验,采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一年两熟高产(22 500 kg.hm-2)生产的土壤条件及栽培管理措施,分别以不施氮肥(CK)和普通尿素施一次基肥和三次追肥(简称一... 【目的】探求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高产体系高效简化的施肥技术。【方法】通过两年定位试验,采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一年两熟高产(22 500 kg.hm-2)生产的土壤条件及栽培管理措施,分别以不施氮肥(CK)和普通尿素施一次基肥和三次追肥(简称一基三追)常规施肥模式(CK1)为对照,研究一次基肥和一次追肥(简称一基一追)施肥模式下缓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配比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效率、土壤无机氮动态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两年试验表明,在冬小麦季,与CK1相比,100%缓释尿素处理(T1)在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方面与前者无显著差异,80%-20%缓释-普通尿素组合、60%-40%缓释-普通尿素组合处理(T2、T3)上述各项指标显著低于CK1;夏玉米季,各缓释尿素处理在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方面均不低于CK1,表现出较好的施肥效应,其中T2处理两年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均达最高。与CK1相比,在冬小麦季,T1在灌浆后具有相对较高的无机氮水平;在夏玉米季,T2在吐丝后15 d具有相对较高的无机氮水平,且在吐丝期土壤无机氮水平亦高于其它缓释尿素处理。【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采用T1、T2处理一基一追模式的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均高于CK1,总产量均超过22 500 kg.hm-2,实现了高产高效简化的施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缓释尿素 一基一追模式 氮素吸收 土壤供氮
下载PDF
潮土区超高产麦田供钾特点与小麦钾素营养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谭金芳 介晓磊 +1 位作者 韩燕 郑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5-50,共6页
综合作者多年来有关超高产小麦钾素营养与钾肥施用的研究 ,介绍了黄淮海平原潮土区超高产麦田土壤钾素动态变化、超高产小麦钾素营养特点以及施钾对小麦生长发育、形态生理等的影响 ,强调了在小麦超高产实践中钾素营养研究和钾肥施用的... 综合作者多年来有关超高产小麦钾素营养与钾肥施用的研究 ,介绍了黄淮海平原潮土区超高产麦田土壤钾素动态变化、超高产小麦钾素营养特点以及施钾对小麦生长发育、形态生理等的影响 ,强调了在小麦超高产实践中钾素营养研究和钾肥施用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超高产麦田 钾素动态 钾素营养 肥效 形态生理 小麦 生长发育 施肥技术
下载PDF
施氮量对豫北潮土区不同肥力麦田氮肥去向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16
作者 韩燕 葛东杰 +2 位作者 汪强 王宜伦 谭金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1-154,共4页
在豫北潮土区典型高肥力与中肥力田块上,通过田间小区和^15N微区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麦田氮肥去向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目前小麦生产中氮肥优化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收获期小麦植株吸收氮素的17.43%~38.75%来自肥料... 在豫北潮土区典型高肥力与中肥力田块上,通过田间小区和^15N微区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麦田氮肥去向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目前小麦生产中氮肥优化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收获期小麦植株吸收氮素的17.43%~38.75%来自肥料,61.25%~82.72%来自土壤,其中高肥力地块植株吸氮量中来自肥料氮的比例低于中肥力地块,来自土壤氮的比例则高于中肥力地块。(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植物对肥料氮的吸收增加,肥料氮的土壤残留量和土壤损失量上升,但施肥过量将抑制小麦对土壤氮的吸收利用;小麦对肥料氮的吸收率、残留率和损失率分别为25.51%~40.77%,20.30%~47.14%,17.75%~48.69%,其中高肥力地块氮肥吸收率、损失率低于中肥力地块,但残留率高于中肥力地块。(3)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施肥的风险/收益比增大,施氮量达270kg/hm^2时,该比值大于1。(4)收获时土壤残留肥料氮有61.41%~87.27%分布于0~20cm土层,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肥料氮残留于表层比例下降,两地块相比,中肥力地块肥料氮下移较为明显。(5)适量施氮有利于增加小麦产量,其中高肥力地块最高产量施氮量低于中肥力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力 冬小麦 ^15N 氮素吸收 氮素残留 氮素损失
下载PDF
盐胁迫对不同燕麦品种种子萌发和出苗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芦翔 汪强 +2 位作者 赵惠萍 张晓亮 韩燕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7-81,共5页
应用培养试验研究了50-250mmol/LNaCl对4个燕麦Arena sativa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并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4个燕麦品种在盐渍土上的出苗及苗期生长情况,旨在为燕麦耐盐性研究和进行耐盐燕麦资源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50~250m... 应用培养试验研究了50-250mmol/LNaCl对4个燕麦Arena sativa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并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4个燕麦品种在盐渍土上的出苗及苗期生长情况,旨在为燕麦耐盐性研究和进行耐盐燕麦资源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50~250mmol/LNaCl浓度范围内.随着盐分浓度的升高,各燕麦品种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下降,其中活力指数对盐分胁迫最敏感;与V-2006、内散2号相比,M-2002和白燕6号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随盐分浓度升高下降较为缓慢。随NaCl浓度升高,燕麦萌发期间芽和根生长均下降,且对根的抑制作用大于芽。50~100mmol/LNaCl对燕麦根数有一定的增加作用,当NaCl浓度达150mmol/L以上时,各燕麦品种的根数在NaCl胁迫下开始下降。在盐渍土上,4个燕麦品种出苗率和苗期干质量差异显著,其中M-2002和白燕6号出苗率和干质量显著高于V-2006和内散2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盐胁迫 发芽率 发芽指数 活力指数 出苗
下载PDF
缓/控释氮肥对夏玉米氮代谢、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8
作者 王宜伦 苗玉红 +2 位作者 韩燕 韩丹 谭金芳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7-150,共4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缓/控释氮肥和不同施氮次数对夏玉米氮代谢、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穗位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氮素积累量,提高了百粒重,增产20.93%~27.04%。与习惯两次施氮相比,...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缓/控释氮肥和不同施氮次数对夏玉米氮代谢、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穗位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氮素积累量,提高了百粒重,增产20.93%~27.04%。与习惯两次施氮相比,一次性施用缓/控释氮肥和"苗肥30%+大口肥30%+吐丝肥40%"三次施氮的灌浆期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高2.77 mg g-1和4.07 mg g-1,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了4.18%和9.74%,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95和6.88个百分点,产量分别增加了4.88%和5.05%,实现了夏玉米增产和高效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缓/控释氮肥 氮代谢 氮素积累 产量
原文传递
砂薄地夏玉米施用包膜氮肥效果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王宜伦 韩燕 +1 位作者 苗玉红 谭金芳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9-351,共3页
在砂薄地上研究了夏玉米施用缓/控释氮肥ZP(包膜氮肥)的效果,结果表明,缓/控释氮肥ZP 1次性施用、或以质量比1∶1比例配合尿素施用,其增产效应和氮肥利用率与尿素分2次施用无显著差异,与尿素1次施用相比,氮肥肥效和肥料利用率均显著提高.
关键词 缓/控释氮肥 砂薄地 夏玉米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施钾量对旱作冬小麦产量、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20
作者 谭金芳 洪坚平 +2 位作者 赵会杰 韩燕 王宜伦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6-462,共7页
在河南洛阳孟津干旱试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旱作冬小麦产量、品质、生理特性和钾肥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钾肥用量能明显提高旱作区冬小麦产量,改善其品质和提高光合性能。钾肥用量在225kg/hm^2以下,随钾肥用量的... 在河南洛阳孟津干旱试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旱作冬小麦产量、品质、生理特性和钾肥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钾肥用量能明显提高旱作区冬小麦产量,改善其品质和提高光合性能。钾肥用量在225kg/hm^2以下,随钾肥用量的增加冬小麦株高、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明显增加。施钾量在75~150 kg/hm^2能明显地增加冬小麦籽粒赖氨酸含量、出粉率、面粉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与不施钾处理相比,不同施钾处理的上述前5项指标分别增加了10.8%~13.5%、2.7%~11.8%、4.3%~13.3%、23.5%~41.2%、26%~34%,且弱化度降低28.6%~31.6%。施钾为150kg/hm^2时能明显促进旱作冬小麦旗叶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进一步提高钾肥用量则导致NR活性降低。在供试施钾量范围内,同一生育期旗叶和子粒中的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叶绿素和PSII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提高,而同一处理随生育期的延长而降低。冬小麦植株钾素积累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钾素当季回收率则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减少,施钾75kg/hm^2的钾素当季回收率最高,为4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 冬小麦 钾肥用量 产量 品质 生理特性 钾肥回收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