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古代汗证文献研究述评
- 1
-
-
作者
汪浩龙
韩梓逸
熊益亮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出处
《中医文献杂志》
2024年第2期20-23,26,共5页
-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1年度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汗证古籍文献挖掘与出版”(GZY-KJS-2021-033)。
-
文摘
汗证,指汗出异常的证候,是临床常见的病证之一。目前学界对我国古代汗证文献研究主要可以分为六个部分:汗证文献整体研究,汗证治法文献研究,单部古籍汗证研究,自汗盗汗文献研究,汗证脏腑论治文献研究,儿科、妇女汗证文献研究。总体来说,研究范围较广,但存在所涉及古籍数量较少、汗证认识差异关注不够、汗证病案挖掘不深等问题。故而提出古代汗证文献研究需要加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历代汗证文献的系统梳理研究;二是历代医家汗证认识的比较研究;三是古代汗证病案文献整理与挖掘。
-
关键词
汗证
文献研究
述评
-
分类号
R255.9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汉代疫病视野下《乌程汉简》医方研究
- 2
-
-
作者
王启航
韩梓逸
熊益亮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
-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372-4375,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No.19VJX164)。
-
文摘
《乌程汉简》医学文献是浙江地区首次发现的出土医学材料,亦是汉代疫病视野下乌程地区因时因地因人的医学大发展的集中体现。汉代气候变迁,疫情卷席,《乌程汉简》亦有相关记述:信牍简177记载了乌程衙署医生吕广参与疫情防治;医药简270载有以攻下法治疗温病大便不通证的医案两则;医药简269载医方一首,推测可治疗“寒湿疫”。依据传世医学文献对其拆方分析:一为温下方药,与《千金翼方》中所载“调中五参丸”相似,意在以通下法治疗瘟疫;二为痰饮咳喘方药,即《金匮要略》“十枣汤”与“己椒苈黄丸”之合方加减,提示“寒饮射肺,宣降失司”的肺部病机;三为风寒湿痹方药,体现了两汉气温骤降的时代气候特点及乌程地区湿邪为病的地域特征。
-
关键词
《乌程汉简》
简帛医学
瘟疫
医方
《千金翼方》
-
Keywords
Wucheng Han Bamboo Slips
Bamboo and silk medicine
Plague
Medical prescriptions
Qianjin Yifang
-
分类号
R289
[医药卫生—方剂学]
-
-
题名乌程汉简疫病医方药物考证五则
- 3
-
-
作者
韩梓逸
王启航
熊益亮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
-
出处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24-227,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重点研究专项(19VJX164)。
-
文摘
[目的]对乌程汉简医方简中的“■(臧)堵、廬如、沙參、白沙參、署蟲、防祭(己)”等六味药进行相关探究,以期还原其本来面貌。[方法]采用文献搜查法及二重证据法等具体方法查阅大量相关论文、书籍,对比总结出所探究结果。[结果]此医方共二十六味药,药物炮制方法丰富。■(臧)堵应为今人所用之“代赭”;“沙参”应为“南沙参”;“白沙参”应为“北沙参”;“署虫”应为“蛰虫”;廬如的具体药味可能有二:一为“屈草”,二为■如;防祭(己)应为“防葵”。此医方应是用于治疗以寒湿为病因,以大便不通、咳喘、体痛为主证,以外寒内饮、热结不通为病机的“寒湿疫”。[结论]考证还原乌程汉简医药简药方真实面貌,既有利于进一步探讨传统医学的发展历程,又具有中医现代研究的现实借鉴意义,对浙派中医的溯源研究亦有一定价值。
-
关键词
乌程汉简
■(臧)堵
沙参
白沙参
署蟲
廬如
防祭(己)
-
Keywords
Wucheng Hanjian
Zang()du
Shashen
Baishashen
Shuchong
Luru
Fangji(已)
-
分类号
R282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见肝实脾理论临床运用解析与鉴赏
被引量:3
- 4
-
-
作者
韩梓逸
韩世安
刘端勇
鹿秀云
-
机构
江西中医药大学
潍坊本草堂中医药研究所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
出处
《中医研究》
2018年第4期45-48,共4页
-
文摘
根据肝脾两脏在生理及病理上相互制约、相互传变的关系,临床上常用"见肝实脾""肝脾同治"的方法进行治疗。文中通过总结临床相关病例,以"见肝实脾"为指导思想进行积极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价值。
-
关键词
见肝实脾
临床运用
解析
鉴赏
-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北京门头沟仰山栖隐禅寺药局考略
- 5
-
-
作者
韩梓逸
王启航
熊益亮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2期173-179,共7页
-
基金
北京市门头沟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北京中医药大学横向课题(BUCM-2021-JS-FW-143)。
-
文摘
寺庙药局制度自金初仰山栖隐禅寺药局始,绵延八百余年,影响深远,形成了“以医养寺”的独特传统。北京门头沟仰山栖隐禅寺兴盛于金,历经各朝几次重修,终毁于抗日战争战火之下。药局由希辩大师创立,又因其良好的社会效应在百年间被各地寺庙纷纷效仿,其中受其影响最深、发展最好的莫过于由仰山栖隐禅寺僧人东林志隆亲自前往嵩山建立的少林药局。仰山栖隐禅寺药局也因其精湛医术,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传说故事。药局的发展历程与寺庙的兴衰息息相关,其衰落与战乱及民众信仰的转变相关。仰山栖隐禅寺药局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以期相关论述能为其发掘与保护提供部分思路和方法。
-
关键词
仰山栖隐禅寺
药局
北京门头沟
少林药局
-
Keywords
Qiyin Zen Temple in Yangshan Mountain
Pharmacy
Mentougou of Beijing
Pharmacy of Shaolin Temple
-
分类号
R2-09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命门学说之易学诠释
- 6
-
-
作者
熊益亮
王启航
薛含丽
韩梓逸
段晓华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
-
出处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73,共3页
-
基金
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A234)。
-
文摘
命门学说是中医理论发展史上的一大创新,其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借用了易学工具不断完善了学说体系。通过对命门取象的总结,一象坎■中之阳(-);二象生命之门。在象生命之门中又包括“豆子”“枨闑”“走马灯”三种喻象。其中体现了易学“重用轻体”的思想,为命门学说的构建奠定基础。进一步梳理命门的太极之象,体现了命门作为生命本原的观点,但在命门水火的认识上存在差异。又从中医眼科八廓学说中发现古代眼科也有“命门为真阳”的认识。最后提出命门学说作为《黄帝内经》之后的中医理论创新的代表,能为现代中医理论创新提供范式。
-
关键词
命门学说
易学
坎卦
太极
取象
-
Keywords
Mingmen theory
Yiology
Kan Gua
Tai Chi
image taking
-
分类号
R2-03
[医药卫生—中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