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特根斯坦论“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 被引量:93
1
作者 林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8-115,共8页
本文着重探讨了后期维特根斯坦的两个重要概念“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作者首先述析了维氏提出它们的具体路径,然后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并给出了自己的规定;接着探讨了它们在维氏后期哲学及其整个哲学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着重探讨了后期维特根斯坦的两个重要概念“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作者首先述析了维氏提出它们的具体路径,然后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并给出了自己的规定;接着探讨了它们在维氏后期哲学及其整个哲学中的重要作用;最后,作者还特别指出了它们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及其更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 语言游戏 生活形式 家族 相似性
原文传递
维特根斯坦的“哥白尼式革命” 被引量:7
2
作者 林合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29,共5页
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维特根斯坦对其前期哲学乃至整个西方哲学传统进行了一次猛烈无比的"哥白尼式革命"。这种革命体现在:世界被理解成生活形式,哲学被理解成独特的表现体系和概念框架的提供或者哲学误解和混淆的诊断与清除。
关键词 哥白尼式革命 积极的哲学 消极的哲学 语法研究 概念研究
下载PDF
简论老子的贵身思想 被引量:8
3
作者 林合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4-19,共6页
老子贵身思想中的“身”在老子书中有两种意义 :一指本真之身 ,一指非本真之身。而老子所要贵的只是后者 ,而非前者。因此 ,我们不能像许多解释者那样 。
关键词 贵身 本真之身 非本真之身 复命
下载PDF
石里克论自然科学、精神科学和世界观的构建 被引量:3
4
作者 林合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共7页
石里克论自然科学、精神科学和世界观的构建韩林合一、引言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在德国思想界掀起了一股将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文化科学或人文科学)严格对立起来的强大思潮。狄尔泰(WilhelmDilthey,1833—1... 石里克论自然科学、精神科学和世界观的构建韩林合一、引言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在德国思想界掀起了一股将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文化科学或人文科学)严格对立起来的强大思潮。狄尔泰(WilhelmDilthey,1833—1911)、文德尔班(Wilhe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里克论 自然科学 精神科学 科学哲学 世界观
下载PDF
康德物本身学说的困境及其出路
5
作者 林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1,共8页
康德全部哲学的基础在于其物本身学说。按照这个学说,不处于时间和空间结构之中的物本身因果地刺激我们的感觉能力,让我们产生感觉印象进而显象。但是,这样的刺激如何是可能的?此外,时间和空间是个体化原则,不处于时间和空间中的物本身... 康德全部哲学的基础在于其物本身学说。按照这个学说,不处于时间和空间结构之中的物本身因果地刺激我们的感觉能力,让我们产生感觉印象进而显象。但是,这样的刺激如何是可能的?此外,时间和空间是个体化原则,不处于时间和空间中的物本身应当只有一个,而非多个,更不可能存在着无穷多个物本身。但是,按照康德的理解,物本身恰恰是无穷多的。因此,康德物本身学说面临着重重困难。叔本华对该学说进行了系统的澄清和批评,认为世界的本源和本质只能是一而非多,而且只能是他所理解的意志,世界中的一切现象均是这样的意志的客体化。但是,叔本华的这个理论也面对着众多的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这点:不含任何区分的意志如何能够有所谓盲目的冲动或无穷的欲望?在我看来,世界的本源和本质只能是“至一”——既非多也非一之“一”,而庄子的道恰恰就是这样的至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本身 意志 表象 至一
原文传递
维特根斯坦论私人语言 被引量:6
6
作者 林合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1-57,共7页
语言一直是维特根斯坦所关注的中心。二十年代末以前他认为语言如图像,它的唯一功能是描画事实或传达关于事实的思想,而它表面上看来所具有的其他功能皆可归约于此。三十年代以后,他逐渐认识到这过于独断,实际上,我们的语言如工具,我们... 语言一直是维特根斯坦所关注的中心。二十年代末以前他认为语言如图像,它的唯一功能是描画事实或传达关于事实的思想,而它表面上看来所具有的其他功能皆可归约于此。三十年代以后,他逐渐认识到这过于独断,实际上,我们的语言如工具,我们可以用它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描画功能只是其中之一而已。进一步说来,我们的语言是由各种各样、功能各异、或大或小、或原始(简单)或高级(复杂)、彼此间仅具有“家族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私人语言 私人对象 语言游戏 生活形式 哲学研究 家族相似性 私人性 实指定义 客观标准
原文传递
康德物本身学说的困境及其出路
7
作者 林合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4年第4期22-23,共2页
一、康德物本身学说的困难一般说来,直观是一种认识直接地关联到对象的方式。通过直观活动我们得到关于对象的直接的、单个的表象——作为直观活动的结果的直观。因此,只有对象被以某种方式给予我们时,直观才能发生。人之有限性决定了... 一、康德物本身学说的困难一般说来,直观是一种认识直接地关联到对象的方式。通过直观活动我们得到关于对象的直接的、单个的表象——作为直观活动的结果的直观。因此,只有对象被以某种方式给予我们时,直观才能发生。人之有限性决定了人之直观只能是感性的(因而,感性可以说就是一种直观能力),也即只有在对象通过刺激人之心灵而被给予人时,人之直观才能发生。因此,人之直观仅仅包含着人受到对象刺激的那种方式。经由感觉即感性的运用而与对象发生关联的那种直观叫做经验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观能力 康德 关联 有限性 感性 学说
原文传递
麦克道尔的两种自然学说述评 被引量:5
8
作者 林合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38,111,共8页
麦克道尔哲学的中心课题是消解近现代哲学围绕着心灵与世界的关系而产生的诸多忧虑。麦克道尔进一步将这些忧虑归结为有关心灵事项对世界的指向性或者说其客观意蕴的忧虑。在他看来,这样的忧虑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在于两种逻辑空间... 麦克道尔哲学的中心课题是消解近现代哲学围绕着心灵与世界的关系而产生的诸多忧虑。麦克道尔进一步将这些忧虑归结为有关心灵事项对世界的指向性或者说其客观意蕴的忧虑。在他看来,这样的忧虑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在于两种逻辑空间的截然区分以及近代以来所形成的有关自然的构想。因此,为了消解它们,我们需要重新界定自然观念,使得其也包括第二自然。本文将梳理麦克道尔的这些思想,指出其困难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道尔 理由的逻辑空间 自然科学的理解的逻辑空间 第一自然 第二自然 自然主义
下载PDF
郭象独化说新解——兼与维特根斯坦的相关观点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林合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60,共11页
"独化"说是郭象哲学体系的基础。通过借鉴维特根斯坦的对象理论及其区分原因和理由的学说,可以澄清和解决围绕着该学说的众多疑难问题,特别是独化与相因和有待逍遥之间的复杂关系问题。与维特根斯坦相似,郭象似乎也区分了原... "独化"说是郭象哲学体系的基础。通过借鉴维特根斯坦的对象理论及其区分原因和理由的学说,可以澄清和解决围绕着该学说的众多疑难问题,特别是独化与相因和有待逍遥之间的复杂关系问题。与维特根斯坦相似,郭象似乎也区分了原因和理由,认为事物之生成和变化无原因,但有理由。一个事物之生成和变化的理由,即与其有着非依赖的协变关系的诸事物,更准确地说,即其性分或理分。并且,天地万物之生成和变化的理由链条是有终结的,其终点便是所谓至理,即这样的道理:天地万物均是自然而然的,或者说均是不知其所以然而自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化 相因 因果关系 协变关系 理由
下载PDF
简论维特根斯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合 《哲学译丛》 2001年第2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哲学史 维特根斯坦 哲学家 一致 意见 庐山 地位 诞生 简论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第109节的翻译及理解问题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合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37,共13页
《哲学研究》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的代表作。第109节是该书中非常关键的一节。在其翻译和理解上在诸多解释者之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分歧。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对相关的不同的翻译和理解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批评,并给出了自己的处理。
关键词 普纽玛 普纽玛式的理解 语言手段 着魔状态
原文传递
维特根斯坦论意志与经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合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6-120,共15页
前后期维特根斯坦都讨论了意志问题。按照前期维特根斯坦的理解,意志的行使或者说内在的意志行为不是任何一种经验或现象,进而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对于行动者本人来说也不是任何一种经验或现象。尽管如此,意志必定总是与某种感受或关于这... 前后期维特根斯坦都讨论了意志问题。按照前期维特根斯坦的理解,意志的行使或者说内在的意志行为不是任何一种经验或现象,进而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对于行动者本人来说也不是任何一种经验或现象。尽管如此,意志必定总是与某种感受或关于这种感受的心象联系在一起的,后者之出现与否可以说构成了意志是否得到了完全地行使的判定标准。后期维特根斯坦对这样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反省和批评,指出我们既不能断言意志是经验,也不能断言意志不是经验;哲学家们为这两种断言所提供的论证均是不成立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志 经验 随意的行动 不随意的行动 意欲-意欲
原文传递
简论世界及其内的事物的实在性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合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2,111,共5页
本文认为,不存在哲学家们通常所理解的独立于其所使用的概念框架或表现体系的世界及其内的事物。实际上,我们甚至可以进一步断言,也不存在常人所理解的独立于其所使用的概念框架或表现体系的世界,甚至于可以说谈论独立于日常的概念框架... 本文认为,不存在哲学家们通常所理解的独立于其所使用的概念框架或表现体系的世界及其内的事物。实际上,我们甚至可以进一步断言,也不存在常人所理解的独立于其所使用的概念框架或表现体系的世界,甚至于可以说谈论独立于日常的概念框架或表现体系的日常世界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就是经由我们的日常的概念框架或表现体系所构成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在性 概念框架 表现体系 至一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写作和出版情况简述
14
作者 林合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39,共9页
《哲学研究》(Philosophische Untersuchungen)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的代表作。其写作和出版过程均颇为曲折。维特根斯坦电子版手稿全集及其与其他人的通信为这个过程的梳理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哲学研究》手稿 《哲学研究》印行本
下载PDF
评蒯因对逻辑经验论的批判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1-88,130,共9页
蒯因(Willard Van Orman Quine) 是分析哲学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家.他于五十年代初发表的《经验论的两个教条》一文(以后引述此文时简写为《两个教条》) 被认为是分析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篇章.人们一般都认为正是它动... 蒯因(Willard Van Orman Quine) 是分析哲学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家.他于五十年代初发表的《经验论的两个教条》一文(以后引述此文时简写为《两个教条》) 被认为是分析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篇章.人们一般都认为正是它动摇了逻辑经验论的理论基石并因而导致了逻辑经验论的衰落.就蒯因本人哲学思想发展线索而言,此文的意义也非同小可.它可以说是他整个哲学思想的缩影,他后来的大部分思想在此文中都已见其端倪.正是在此文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的自然化认识论用以代替他自以为已被他摧毁了的传统认识论(主要指逻辑经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哲学 分析陈述 逻辑数学 事实陈述 直觉主义逻辑 逻辑知识 普遍性 经验论者 理性 本质区别
原文传递
西方哲学在中国:过去、现在与未来——西方哲学三人谈 被引量:1
16
作者 江 怡 牟 博 林合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5-28,共4页
从本期始,本刊新辟的“学术沙龙”栏目正式与读者见面了。该栏目主要发表学者们以私人交流或座谈的形式,对哲学研究中一些具有方向性的热点问题或重大问题进行对话的成果,包括对哲学研究方式的反思和学术伦理的探讨。众所周知,私人交流... 从本期始,本刊新辟的“学术沙龙”栏目正式与读者见面了。该栏目主要发表学者们以私人交流或座谈的形式,对哲学研究中一些具有方向性的热点问题或重大问题进行对话的成果,包括对哲学研究方式的反思和学术伦理的探讨。众所周知,私人交流不同于公共话语,它更多地保存了思想的原生形态,形式和语言也更加新鲜活泼。公共空间的会议报道,本刊已有“学术活动”栏目担当;私人交流空间的开掘,相信会与之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热诚欢迎学界有识之士踊跃向本栏目投稿,帮助我们把这个栏目办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栏目 活泼 学术伦理 学术沙龙 会议报道 交流 投稿 哲学研究 西方哲学 原生形态
原文传递
维特根斯坦论现象学语言和现象学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合 《哲学门》 2006年第2期155-193,共39页
本文以维特根斯坦手稿为基础,对其1929年至1933年间关于现象学语言和现象学的诸多令人困惑的评论进行了梳理和解释,指出:维特根斯坦的这些评论的主旨是为了解决其前期哲学中的一个严重冲突,即存在于其关于对象的形而上学的要求和语义学... 本文以维特根斯坦手稿为基础,对其1929年至1933年间关于现象学语言和现象学的诸多令人困惑的评论进行了梳理和解释,指出:维特根斯坦的这些评论的主旨是为了解决其前期哲学中的一个严重冲突,即存在于其关于对象的形而上学的要求和语义学上的要求之间的冲突。在其前期哲学中,维特根斯坦充分地满足了第一个要求,但是不得不放弃第二个要求;在其1929年回到哲学后,他放弃了第一个要求,因而可以满足第二个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初世界 物理世界 现象学语言 物理语言
原文传递
论康德哲学中的过度决定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合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7-45,55,共10页
康德认为,人的行动一方面是特定的自然原因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一种独特的理知原因的结果。在此,自然原因与理知原因分别对应着作为显象的人与作为物本身的人(主体本身或我本身)。一些解释者认为,康德的这种观点会让其陷入“过度决定”... 康德认为,人的行动一方面是特定的自然原因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一种独特的理知原因的结果。在此,自然原因与理知原因分别对应着作为显象的人与作为物本身的人(主体本身或我本身)。一些解释者认为,康德的这种观点会让其陷入“过度决定”困境。这种批评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在康德这里,理知原因、自然原因和人的行动构成了一个因果链条:理知原因首先引起(因致)作为一种自然原因的意志决定和意志行为;意志决定和意志行为接着引起(因致)人的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原因 理知原因 先验自由 实践自由 过度决定
原文传递
同一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合 《哲学门》 2001年第1期73-89,共17页
同一性的各种形式,同一性悖论的提出及其消解,不可分辨事物的同一性原则的诸种形式及其分析,相对同一性的分析和批评。
关键词 数的同一性 同一性悖论 不可分辨事物的同一性 相对同一性
原文传递
洪谦对冯友兰新理学的形而上学的批判及其展开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合 《哲学分析》 2010年第4期157-161,共5页
1937年回国后,洪谦便以极大的热情向国人介绍维也纳学派的思想。他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末写出的一系列文章对当时还算活跃并颇具创造力的中国哲学界产生了相当大的震动,使得当时一些重要的哲学家不能不重视该学派的思想(特别是其... 1937年回国后,洪谦便以极大的热情向国人介绍维也纳学派的思想。他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末写出的一系列文章对当时还算活跃并颇具创造力的中国哲学界产生了相当大的震动,使得当时一些重要的哲学家不能不重视该学派的思想(特别是其拒斥形而上学的极端立场),并以某种方式对其作出回应。比如,当时正处于创造高峰期的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其“新理学”哲学体系中,就以非常独特的方式对维也纳学派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作出了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斥形而上学 “新理学” 冯友兰 批判 维也纳学派 中国现代 1937年 40年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