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许氏平鲉不同月龄选育群体形态性状的主成分与通径分析 被引量:33
1
作者 姜海滨 +4 位作者 王斐 马海涛 刘相全 杨建敏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63-1172,共10页
为研究许氏平鲉不同月龄选育群体性状的生长规律特征及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12月龄、15月龄和18月龄许氏平鲉个体的全长、体长、头长、躯干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和体质量... 为研究许氏平鲉不同月龄选育群体性状的生长规律特征及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12月龄、15月龄和18月龄许氏平鲉个体的全长、体长、头长、躯干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和体质量8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月龄许氏平鲉性状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其中以全长与体长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各月龄许氏平鲉的第一主成分均指向增长、增重因子;第二主成分有所不同,12月龄未提取第二主成分,15月龄和18月龄第二主成分分别指向躯干因子、尾柄因子。12月龄和15月龄许氏平鲉体长和体高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均最大(0.340、0.314和0.347、0.324),18月龄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498),各性状对体质量决定程度与通径系数变化趋势一致。各月龄的不同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最优回归方程的建立,能准确预测体质量的变化。研究表明,由于许氏平鲉生长阶段的不同,各性状的生长速率及所选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均存在一定差异,建议把体长和体高(12~15月龄)、全长(18月龄)作为育种工作的目标性状,达到有效提高选育效率的目的,为许氏平鲉的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鲉 选育群体 形态性状 主成分分析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方程
下载PDF
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微卫星标记开发及野生、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马海涛 +3 位作者 姜海滨 刘阳 王斐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3-220,共8页
对许氏平鲉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设计微卫星引物200对,可稳定扩增的引物190对,占95%。利用一个荣成野生群体对24个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标记进行了评价,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a)为2—21个,观测杂合度(Ho)为0.0417—0.9167,期望杂合度(He)... 对许氏平鲉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设计微卫星引物200对,可稳定扩增的引物190对,占95%。利用一个荣成野生群体对24个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标记进行了评价,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a)为2—21个,观测杂合度(Ho)为0.0417—0.9167,期望杂合度(He)为0.0278—0.972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948—0.9496,结果显示有20个微卫星位点为中高度多态。利用这些引物对荣成野生群体和烟台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野生和养殖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8.5000、6.9583,有效等位基因数(Ne)的均值分别为4.5484、3.6365,期望杂合度(He)均值分别为0.6421、0.5840,多态信息含量均值(PIC)分别为0.6088、0.5490,平均香农-威纳指数均值为1.4605、1.2834,但F检验发现无显著差异,发现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都处于高度多态水平,但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野生群体。本研究结果说明许氏平鲉的人工繁育中,通过使用较大数量的亲本进行繁育可有效防止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降低,但人工定向选育对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Bonferroni校正后在两个群体中各有4个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本研究开发的微卫星标记为许氏平鲉遗传图谱构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提供了更多标记选择,对野生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为下一步的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鲉 微卫星 野生群体 养殖群体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许氏平鲉体质量与形态性状的表型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阳 +4 位作者 王腾腾 张明亮 王斐 孙娜 姜海滨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7-125,共9页
为探究许氏平鲉(Sebastesschlegelii)主要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及在三代选育群体间的差异性,以随机采集8月龄许氏平鲉群体内选育F1代、群体内家系选育F2代和F3代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每代各选取80尾分别测量了体质量(Y,g)和11个形态性... 为探究许氏平鲉(Sebastesschlegelii)主要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及在三代选育群体间的差异性,以随机采集8月龄许氏平鲉群体内选育F1代、群体内家系选育F2代和F3代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每代各选取80尾分别测量了体质量(Y,g)和11个形态性状指标(cm):全长(X1)、体长(X2)、体高(X3)、头长(X4)、尾长(X5)、尾柄长(X6)、尾柄高(X7)、吻长(X8)、躯干长(X9)、眼径(X(10))、眼后头长(X(11)),采用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2种方法对许氏平鲉三代选育群体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三代选育群体11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或显著水平(P<0.05)。通径分析中,F1、F2代的体高和躯干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F3代的体高和尾柄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三代选育群体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F1:Y=-47.383+17.097X3+7.308X9;F2:Y=-34.615+15.779X3+3.901X9;F3:Y=-54.496+21.966X3+7.283X6。灰色关联度分析中,三代选育群体体质量与形态性状的关联度大小及次序存在一定差异,但三代间与体质量关联度最高的前3个性状均为体高、全长和体长。研究表明,2种分析方法得到的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有所不同,且在三代群体间也有所差异,但2种方法在三代选育群体中得到的第一主控性状均为体高,说明体高是影响许氏平鲉三代选育群体体质量的最主要的形态性状。本研究可为许氏平鲉选育测量指标的确定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鲉 形态性状 体质量 通径分析 灰色关联度 三代选育群体
下载PDF
蜡样芽孢杆菌YB1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肝脏抗氧化酶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崔广鑫 孙娜 +3 位作者 王腾腾 陈钰臻 姜海滨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7-105,共9页
为探究在饲料中添加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YB1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和肝脏抗氧化酶活力以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选取720尾初始体质量为(3.6±0.7)g的大菱鲆幼鱼,随机分为4组,... 为探究在饲料中添加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YB1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和肝脏抗氧化酶活力以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选取720尾初始体质量为(3.6±0.7)g的大菱鲆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60尾。4组大菱鲆幼鱼在投喂的饲料中分别添加活菌量为0(对照)、10^(5) 、10^(6) 和10^(7) CFU/g的YB1,养殖期为50 d。结果显示,YB1添加量为10^(7) CFU/g时,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YB1添加量为10^(6) CFU/g组的大菱鲆幼鱼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分别提高了57.86%和82.3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YB1添加量提高到10^(7) CFU/g时,脂肪酶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YB1对大菱鲆幼鱼肝脏过氧化氢酶活力无显著性影响(P>0.05);YB1添加量为10^(6) CFU/g组的幼鱼肝脏丙二醛含量下降了42.0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大菱鲆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相较于对照组有上升的趋势,差异不显著(P>0.05)。YB1添加量为10^(6) CFU/g组的大菱鲆幼鱼肠道肌层厚度增加最为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实验末期提高了68.91%。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蜡样芽胞杆菌YB1具有促进大菱鲆幼鱼生长、提高幼鱼肠道消化酶和肝脏抗氧化酶活力以及改善幼鱼肠道组织结构的作用,推荐添加量为10^(6) 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大菱鲆 酶活力 肠道组织结构 促生长
下载PDF
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微卫星标记开发及5个地理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常城 +6 位作者 王腾腾 马海涛 刘阳 王斐 张明亮 王力勇 姜海滨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8-507,共10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法从单环刺螠基因组中开发微卫星标记,并通过一个秦皇岛单环刺螠野生群体对其进行多态性评价,利用获得的多态性引物对秦皇岛、烟台、潍坊、青岛、大连5个不同海区的野生单环刺螠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结... 采用高通量测序法从单环刺螠基因组中开发微卫星标记,并通过一个秦皇岛单环刺螠野生群体对其进行多态性评价,利用获得的多态性引物对秦皇岛、烟台、潍坊、青岛、大连5个不同海区的野生单环刺螠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本实验设计的50个微卫星标记能稳定扩增的有38个,其中22个微卫星位点在5个群体中均表现为高多态性,等位基因数(Na)介于24—44之间,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921—0.967之间。5个群体总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范围为6.629—8.850,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范围分别为0.790—0.912、0.851—0.896,大连群体的杂合度最大(H_e=0.8962),潍坊群体的最小(H_e=0.8510),其中有12个微卫星位点在不同群体中出现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现象。平均遗传分化指数(FST)表明,群体分化水平处于中等分化水平(FST值为0.0880—0.1136);聚类分析显示烟台群体先与青岛群体聚为一支,再与秦皇岛群体聚类,然后跟潍坊群体聚为一支,大连群体单独聚为一支;遗传距离模式(IBD)显示单环刺螠群体的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本研究开发的22对微卫星标记可以用于单环刺螠遗传结构分析研究,为下一步单环刺螠种质资源保护和人工繁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环刺螠 微卫星标记 地理种群 遗传结构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两株海水鱼肠道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孙娜 王腾腾 +3 位作者 张明亮 王斐 姜海滨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6-615,共10页
为获取具有益生特性的芽孢杆菌(Bacillus)应用于养殖生产,从野生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和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肠道内分离筛选出两株芽孢杆菌,分别命名为YB1和YH2,其革兰氏染色均呈阳性,基于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 为获取具有益生特性的芽孢杆菌(Bacillus)应用于养殖生产,从野生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和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肠道内分离筛选出两株芽孢杆菌,分别命名为YB1和YH2,其革兰氏染色均呈阳性,基于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及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YB1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YB1),YH2为壁芽孢杆菌(Bacillus muralis YH2)。分析了温度、pH和NaCl含量(w/v%)对YB1和YH2生长的影响,选取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特性培养基检测了YB1和YH2的产酶特性,并通过腹腔注射的方式测定了YB1和YH2对许氏平鲉和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安全性。结果显示:YB1适宜的生长条件为温度15~35℃、pH 5~9、NaCl含量0~2%,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35℃、pH 7、NaCl含量0;YH2适宜的生长条件为温度15~45℃、pH 5~9、NaCl含量1%~3%,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30℃、pH 5、NaCl含量2%;YB1和YH2均具有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特性;YB1在浓度≤1×10^8 cfu·mL^-1时对大菱鲆和许氏平鲉均是相对安全的,YH2在浓度≤1×10^8 cfu·mL^-1时对大菱鲆是相对安全的。研究表明:YB1和YH2具有作为有益菌应用于海水鱼养殖的潜力,可作为候选菌株开发为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胞杆菌YB1 壁芽孢杆菌YH2 海水鱼 分离鉴定 特性分析
下载PDF
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速生选育群体的生长性能与遗传特征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刘阳 +6 位作者 王腾腾 孙娜 张明亮 王斐 冯艳微 杜荣斌 姜海滨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2-443,共12页
本研究目的为开展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遗传改良和优质新品系选育,选取荣成(R)和长岛(C)的野生许氏平鲉为基础群体,采用群体选育(群体内和群体间)和家系选育相结合的方法,获得R-F1、RC-F1两个群体选育群体和R-F2、RC-F2、R-F3... 本研究目的为开展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遗传改良和优质新品系选育,选取荣成(R)和长岛(C)的野生许氏平鲉为基础群体,采用群体选育(群体内和群体间)和家系选育相结合的方法,获得R-F1、RC-F1两个群体选育群体和R-F2、RC-F2、R-F3、RC-F3四个家系选育群体。对4个选育家系的生长性能进行比较分析,并利用20对高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8个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1)群体内和群体间家系选育子3代比家系选育子2代生长速度分别提高21.59%和30.99%。4个选育家系后代的绝对增重率随着天数的增加而上升,群体内家系选育(R-F3)的生长速度、绝对增重率显著大于群体间的杂交选育系(RC-F3),杂交系未表现出生长的杂种优势。(2)20对微卫星位点在所有群体中均表现出较高多态性,8个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Νe)为2.9849—7.9598,平均观测杂合度(oH)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7230—0.8405和0.6315—0.871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472—0.8478。经两代家系选育的R-F3和RC-F3平均等位基因数显著降低,但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均值仍达到0.7230、0.7549和0.6527、0.6315,还有维持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潜力较大。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结果和遗传偏离指数(d)表明各群体在大约10个位点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杂合子缺失现象。群体间平均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1279,各群体间存在中等遗传分化程度。R与R-F1分别与RC-F3遗传距离最远(0.9959、0.9848),预测利用两组群体中生长优良个体分别进行杂交育种有可能获得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鮋 群体选育 家系选育 生长性能 微卫星标记 遗传特征
下载PDF
许氏平鲉蛋白激酶B(SsAkt)基因的克隆及其mRNA在细菌胁迫后的表达规律
8
作者 李兆龙 王腾腾 +6 位作者 陈钰臻 王斐 张明亮 孙硕 解维俊 姜海滨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9,共13页
为研究蛋白激酶B(Akt)在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应答细菌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PCR技术对许氏平鲉Akt基因(SsAkt)的编码区序列进行了克隆和特征分析,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健康许氏平鲉各组织和细菌胁迫后肾脏... 为研究蛋白激酶B(Akt)在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应答细菌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PCR技术对许氏平鲉Akt基因(SsAkt)的编码区序列进行了克隆和特征分析,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健康许氏平鲉各组织和细菌胁迫后肾脏、血液和肝脏中SsAktm RNA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SsAkt的开放阅读框(ORF)的长度为1440 bp,编码479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5.80 k Da,理论等电点(p I)为5.64。SMART分析显示,Ss Akt蛋白含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的3个特征性保守结构域和2个磷酸化位点。同源比对发现,Ss Akt与鱼类的同源性较高,与尖嘴鲈(Lates calcarifer)的相似度最高,为99.37%。组织表达分析显示,SsAkt在许氏平鲉健康组织(血液、鳃、肝脏、肌肉、肾脏、脾脏、肠、脑和心脏)中均有表达,在肾脏、脑和血液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许氏平鲉响应细菌胁迫的表达结果显示,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感染后,SsAkt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感染后,SsAkt在3种组织中呈现不同的表达趋势:在肾脏中,SsAkt的表达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再下降,而在血液和肝脏中的表达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以上研究表明,SsAkt响应了外源微生物对许氏平鲉的胁迫,在抵御外源微生物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许氏平鲉的免疫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鲉 蛋白激酶B AKT 基因克隆 表达规律
下载PDF
一株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肠道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腾腾 韦秀梅 +2 位作者 常城 姜海滨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100,共7页
为筛选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乳酸菌用于微生态制剂开发,本研究自野生许氏平鲉肠道内共分离出35株细菌,从中筛选出1株乳酸菌YH1,其革兰氏染色呈阳性,且可发酵脱脂乳产生凝固、无气泡、呈酸性现象,基于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 为筛选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乳酸菌用于微生态制剂开发,本研究自野生许氏平鲉肠道内共分离出35株细菌,从中筛选出1株乳酸菌YH1,其革兰氏染色呈阳性,且可发酵脱脂乳产生凝固、无气泡、呈酸性现象,基于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鉴定乳酸菌YH1为食窦魏斯氏菌。分析了酸碱度、温度和NaCl含量对食窦魏斯氏菌YH1生长的影响;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嗜水气单胞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迟钝爱德华氏菌、鳗弧菌、假交替单胞菌和哈维氏弧菌等多种病原指示菌,以琼脂扩散法测定YH1培养12h产物的抑菌活性;并采用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两种方式对YH1的动物安全性进行检测。实验结果显示,食窦魏斯氏菌YH1适宜的生长条件为pH5.7—8.8、温度20—40oC,最适生长条件为pH7.2—8.4,温度35oC,在MRS培养基中添加NaCl会抑制YH1的生长;食窦魏斯氏菌YH1的无菌培养产物可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嗜水气单胞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迟钝爱德华氏菌、鳗弧菌、假交替单胞菌、哈维氏弧菌等病原指示菌的生长;食窦魏斯氏菌YH1在10~8CFU/m L及以下浓度对许氏平鲉是相对安全的。以上研究表明了食窦魏斯氏菌YH1具有广谱抑菌性和动物安全性,为其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YH1 食窦魏斯氏菌 许氏平鲉 鉴定 特性
下载PDF
2株海水鱼源潜在益生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文勇 王腾腾 +4 位作者 王斐 张明亮 宋元照 姜海滨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8-199,共12页
为筛选用于微生态制剂研发的海水鱼源益生菌,本研究对海捕野生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消化道内壁黏膜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纯化,获得80株可培养细菌。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对菌株的产酶能力进行测定,... 为筛选用于微生态制剂研发的海水鱼源益生菌,本研究对海捕野生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消化道内壁黏膜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纯化,获得80株可培养细菌。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对菌株的产酶能力进行测定,选取海水鱼常见病原菌为指示菌测定分离菌株产物的抑菌活性,筛选出2株潜在益生菌TS2和TH8,并进行菌株的生理生化检测、16S rDNA序列分析、生长特性及其对宿主安全性的研究。结果显示,TS2产蛋白酶(protease)、淀粉酶(amylase)和脂肪酶(lipase),其无菌培养产物可显著抑制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的生长。TH8产蛋白酶和脂肪酶,其无菌培养产物可显著抑制鳗弧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副溶血弧菌、假交替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生长。基于细菌生理生化检测和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TS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TH8为河流漫游球菌(Vagococcus fluvialis)。TS2在温度为15~40℃、Na Cl浓度为0~0.08 g/L、p H为5~9时生长较快,6 h进入对数期,26 h后进入稳定期;TH8在温度为20~40℃、Na Cl浓度为0~0.08 g/L、p H为5~12时生长较快,2 h进入对数期,14 h后进入稳定期。菌株对同源宿主的安全性检测发现,TS2和TH8在108 CFU/mL浓度条件下对同源宿主是相对安全的。筛选的枯草芽孢杆菌TS2、河流漫游球菌TH8产酶能力强,其产物能抑制多种病原菌的生长,具有广温、广盐、耐酸碱、生长速度快等优点,可作为候选菌株开发为微生态制剂,研究结果为其在海水鱼养殖业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鲉 大泷六线鱼 枯草芽孢杆菌 河流漫游球菌 产酶 抑菌
下载PDF
陆源有机碳对莱州湾浮游动物能量贡献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明亮 齐占会 +2 位作者 李斌 王斐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9-325,共7页
研究了莱州湾浮游动物及其潜在能量来源颗粒有机碳与溶解有机碳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发现颗粒有机碳、溶解有机碳以及浮游动物碳稳定同位素分别为(-23.24±0.52)‰、(-22.93±0.59)‰、(-21.63±0.76)‰。陆源有机碳在颗粒有... 研究了莱州湾浮游动物及其潜在能量来源颗粒有机碳与溶解有机碳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发现颗粒有机碳、溶解有机碳以及浮游动物碳稳定同位素分别为(-23.24±0.52)‰、(-22.93±0.59)‰、(-21.63±0.76)‰。陆源有机碳在颗粒有机碳库、溶解有机碳碳库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58.2±5.7)%、(54.8±6.6)%,均超过海源有机碳相对含量。陆源有机碳对浮游动物能量贡献为(45.2±8.5)%,略低于海源有机碳贡献。海源有机碳在浮游动物体内更为"富集",浮游动物更倾向于利用海源有机碳。陆源有机碳作为补充碳源,为浮游动物提供了额外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稳定同位素 陆源有机碳 浮游动物 能量贡献
下载PDF
许氏平鲉增殖放流苗种网箱中培技术研究
12
作者 周广军 杨涛 +3 位作者 吴红伟 赵运星 孙灵毅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5期294-300,共7页
为研究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大规格苗种网箱中间培育技术,提高其增殖放流的成活率和回捕率,以拟放流的许氏平鲉大规格苗种(体长>5 cm)为对象,分别在沉淀池和天然海域开展了为期28 d的苗种网箱中间培育试验。试验结果显示,... 为研究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大规格苗种网箱中间培育技术,提高其增殖放流的成活率和回捕率,以拟放流的许氏平鲉大规格苗种(体长>5 cm)为对象,分别在沉淀池和天然海域开展了为期28 d的苗种网箱中间培育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在沉淀池培育的许氏平鲉苗种平均全长增长率为30.48%,平均体质量增长率为209.36%,平均存活率为94.28%;在天然海域培育的苗种平均全长增长率为11.47%,平均体质量增长率为102.28%,平均存活率为83.55%。对中间培育苗种的全长和体质量进行拟合,结果显示,在沉淀池培育条件下生长因子b的分布范围为0.879 0~1.353 8,表现为负异速生长。结果表明,许氏平鲉增殖放流苗种的网箱中间培育技术可行,且沉淀池培育的效果优于天然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鲉 增殖放流 中间培育 形态参数相关性
下载PDF
海水池塘底播江蓠对仿刺参生长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周全利 秦显明 +6 位作者 任利华 郭治诚 王忠全 相智巍 刘元进 刘义豪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4-479,共6页
大型藻类在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系统中的食物产出和生态调控功能显著,为研究底播菊花江蓠对仿刺参生长的影响效果,在中试池塘(0.1hm^(2))进行仿刺参1个投放密度[(100.0±23.6)g/m^(2)]和菊花江蓠4个投放密度[0、100、300、600g/m^(2)... 大型藻类在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系统中的食物产出和生态调控功能显著,为研究底播菊花江蓠对仿刺参生长的影响效果,在中试池塘(0.1hm^(2))进行仿刺参1个投放密度[(100.0±23.6)g/m^(2)]和菊花江蓠4个投放密度[0、100、300、600g/m^(2)]的试验。结果显示:高温期间,底播菊花江蓠对池塘底层水温有降低的作用(P<0.05),对底层溶解氧含量有增加的作用(P<0.05),且有随着菊花江蓠投放密度的增大影响越来越大的趋势;仿刺参收获数量和质量随菊花江蓠投放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在此试验条件下对照组仿刺参生长和成活与各密度组均差异显著(P<0.05),各密度组的菊花江蓠自身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成活后仿刺参的生长与各密度组均差异显著(P<0.05),各密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表明,池塘底播菊花江蓠能降低水温、增加溶解氧含量,可显著提高仿刺参的成活和生长,菊花江蓠投放密度为300~600g/m^(2)时,仿刺参成活和生长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菊花江蓠 混养 投放密度 生长
下载PDF
许氏平鲉致病菌P5W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分析
14
作者 陈钰臻 王腾腾 +4 位作者 崔广鑫 王斐 张明亮 姜海滨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52,共9页
为明确养殖过程中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病害爆发的原因,本研究从烟台养殖区自然发病的许氏平鲉病灶处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株P5W,综合采用形态特征观察、结合线粒体16S rDNA序列比对与系统发育进化鉴定分析,明确菌株P5W为哈维氏弧... 为明确养殖过程中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病害爆发的原因,本研究从烟台养殖区自然发病的许氏平鲉病灶处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株P5W,综合采用形态特征观察、结合线粒体16S rDNA序列比对与系统发育进化鉴定分析,明确菌株P5W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进一步开展了人工感染实验、组织病理学观察、胞外产物酶活性及溶血性分析、理化特性及药敏实验等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感染证实菌株P5W为导致此次许氏平鲉患病的病原菌,且半数致死量LD50为5.7×10^(6)CFU/mL;患病许氏平鲉肝、脾、肾和肌肉等组织器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变,主要表现在肝细胞出现明显空泡化,脾脏组织细胞发生离散,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坏死,肌纤维断裂;P5W胞外产物具有蛋白酶、脂肪酶、卵磷脂酶、淀粉酶、尿素酶及明胶酶活性,对绵羊红细胞有溶血活性;P5W的适宜生长条件为15~35℃, pH值5~10, NaCl含量(w/v%)1~8,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25℃, pH值7, NaCl含量2~4;P5W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左氟沙星、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等13种药物尤为敏感。研究结果为许氏平鲉养殖过程中弧菌类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鲉 哈维氏弧菌P5W 鉴定 组织病理学 胞外产物 致病力
原文传递
莱州湾海域小刀蛏(Cultellus attenuatus)繁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姜绪 韦秀梅 +4 位作者 冯艳微 王圣 刘相全 童潼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111,共5页
2013年4月–2014年3月,采用组织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山东莱州湾海域小刀蛏(Cultellus attenuatus)的性腺发育、生殖周期、胚胎及幼虫发育。结果显示,在繁殖季节,小刀蛏性别可通过性腺颜色区分,雌性为白色,雄性为黄色;1个生殖周期为... 2013年4月–2014年3月,采用组织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山东莱州湾海域小刀蛏(Cultellus attenuatus)的性腺发育、生殖周期、胚胎及幼虫发育。结果显示,在繁殖季节,小刀蛏性别可通过性腺颜色区分,雌性为白色,雄性为黄色;1个生殖周期为1年,性腺发育经历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阶段;莱州湾繁殖期为6月中旬–7月上旬。小刀蛏受精卵卵径为50–55μm,在水温26℃、盐度28的条件下,经24 h发育至D形幼虫,10 d后幼虫发育变态为稚贝。对莱州湾小刀蛏繁殖生物学的研究,可为该海域小刀蛏的人工育苗和增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刀蛏 繁殖生物学 性腺发育 胚胎及幼虫发育
下载PDF
许氏平鲉发育早期的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及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腾腾 +4 位作者 张明亮 王斐 刘阳 孙娜 姜海滨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6-536,共11页
为了研究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雌鱼体内受精后仔鱼开口前和仔鱼开口后两个阶段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变化规律,采用生化常规方法定量测定并分析了许氏平鲉发育早期的受精卵(FE)、胚胎期(ES)、初产仔鱼(PL_1)、前仔鱼期(PL_2)、... 为了研究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雌鱼体内受精后仔鱼开口前和仔鱼开口后两个阶段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变化规律,采用生化常规方法定量测定并分析了许氏平鲉发育早期的受精卵(FE)、胚胎期(ES)、初产仔鱼(PL_1)、前仔鱼期(PL_2)、后仔鱼期(PL_3)和稚鱼期(J)6个阶段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特点及含量变动。结果表明:总氨基酸含量从FE至PL_1显著下降,至PL_3显著上升,至J又显著下降(P<0.05);游离氨基酸含量以FE最低(12.77 mg/g),从FE到PL_1显著上升(P<0.05),并在PL_1含量达到最高值(92.19 mg/g), PL_1发育到J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P<0.05),游离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范围在2.37%—19.66%。在各发育阶段干样中检出碳链长度在C_(14)-C_(24)的29种脂肪酸,分别为9种饱和脂肪酸(SFA)、9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11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为(PUFA),受精卵中主要脂肪酸依次为C_(22:6n-3)(DHA)、C_(18:ln-9c)、C_(16:0)和C_(20:5n-3)(EPA)。胚胎期(FE-ES)的脂肪酸利用率顺序为SFA、MUFA、n-6PUFA、n-3PUFA,主要以C_(18:3n-3)、C_(18:0)、C_(16:1n-7)及C_(20:5n-3)(EPA)作为胚胎期的能量来源, C_(22:6n-3)(DHA)的实际利用率最低(9.71%),被优先保存下来,C16:0的实际利用量最高(10.94mg/g);仔鱼内源营养阶段(ES-PL_1)脂肪酸利用率顺序为MUFA、n-6PUFA、SFA、n-3PUFA,主要以C_(16:1n-7)、C_(18:0)、C_(20:4n-6)(ARA)及C_(18:1n-9c)作为开口前仔鱼的主要能量来源,其中仔鱼对DHA实际利用量最高(18.23 mg/g)。PL_1-PL_3阶段DHA相对于EPA和ARA被选择性利用; PL_3至J阶段ARA相对于EPA和DHA被选择性利用。研究表明:许氏平鲉仔鱼开口前阶段总氨基酸含量与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截然相反,胚胎期与仔鱼内源营养阶段脂肪酸利用率和利用量均有所不同,仔鱼期DHA优先被利用,过渡至稚鱼期ARA优先被利用。建议在仔鱼开口后添加富含DHA生物性饵料,仔鱼过渡到稚鱼期在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鲉 氨基酸 脂肪酸 受精卵 胚胎期 仔鱼期 稚鱼期 利用率
下载PDF
基于M-C作图鉴定牙鲆不同二倍体的遗传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丽 +4 位作者 刘奕 王桂兴 刘海金 刘永新 刘英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1-329,共9页
为了分析连锁群上不同位置的微卫星标记对鉴定牙鲆二倍体遗传特征的作用,实验以牙鲆选育基础群体为亲本,选择性腺发育良好的个体制备普通二倍体(ND),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MGD-1)、连续两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MGD-2),并利用MGD-... 为了分析连锁群上不同位置的微卫星标记对鉴定牙鲆二倍体遗传特征的作用,实验以牙鲆选育基础群体为亲本,选择性腺发育良好的个体制备普通二倍体(ND),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MGD-1)、连续两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MGD-2),并利用MGD-1发育达性成熟的雌鱼与同时诱导的性反转伪雄鱼交配制备近交二倍体(MGD1H)。从牙鲆遗传连锁图谱选择均匀分布于24个连锁群的72个微卫星标记,用4个MGD-1家系估计微卫星标记与着丝粒之间的相对距离。在假设无交叉干涉的情况下,17个标记位于着丝粒区域,19个标记位于连锁群中部,36个标记位于远着丝粒区域。分别选择上述区域的微卫星标记鉴定牙鲆4种二倍体的遗传特征。结果显示,4种二倍体的等位基因数(A)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在不同区域变化范围较小,ND的A和PIC均为最高,MGD1H则表现为最低。随着标记与着丝粒之间距离的增加,4种二倍体的观测杂合度逐渐升高,纯合度逐渐降低。纯合个体比例在着丝粒区域最高,为8.8%~29.1%;在远着丝粒区域最低,为2.4%~23.2%。其中,MGD-1和MGD-2的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其余二倍体。结果表明,选择连锁群上不同位置的微卫星标记对鉴定牙鲆不同二倍体的遗传特征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微卫星 着丝粒 雌核发育二倍体 遗传图谱
下载PDF
许氏平鲉微卫星多重PCR体系构建及亲本对子代贡献率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阳 +4 位作者 王腾腾 张明亮 王斐 孙娜 姜海滨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8年第4期48-57,共10页
为了探究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交配模式和父本对子代的贡献率,利用本课题组开发的13对许氏平鲉高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基于扩增片段大小、退火温度、引物浓度等条件进行优化组合,成功构建了3个三重和2个两重PCR反应体系。同时设... 为了探究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交配模式和父本对子代的贡献率,利用本课题组开发的13对许氏平鲉高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基于扩增片段大小、退火温度、引物浓度等条件进行优化组合,成功构建了3个三重和2个两重PCR反应体系。同时设计10雌与10雄许氏平鮋亲鱼自由交尾实验,有4尾雌鱼顺利产仔,运用CERVUS 3.0软件对4个母本、4个家系(每个家系取94个个体)及10个候选父本进行亲权鉴定。结果表明:在双亲基因型已知的情况下,当利用5组多重PCR反应体系鉴定4个家系时,累积排除率均达到0.999 999以上,亲子鉴定准确率均达到100%,可有效鉴定许氏平鲉4个家系的亲权关系;能鉴定到父本数为3~6个,4个家系中父本数依次为6、5、4和3个,雄性亲鱼Ma2和Ma7参与到4个母本交配受精中,Ma3、Ma4、Ma5和Ma10则参与到2个母本交配受精,因此,说明"一雌多雄"和"一雄多雌"的交配模式均存在。在所有子代中,父本对子代的贡献差异很大,贡献率最高的为Ma7、Ma2和Ma6,其总和达到67.82%。其中Ma1和Ma9未发现子代,说明未参与交配或交配受精不成功,其贡献率为0。本研究可为许氏平鲉人工繁育和良种选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鲉 微卫星标记 多重PCR体系 亲子鉴定 交配模式 贡献率
下载PDF
陆源有机碳对黄河口及周边近海4种常见鱼类的营养贡献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斐 张明亮 +5 位作者 李凡 李少文 徐炳庆 李斌 齐占会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5-403,共9页
为了解黄河输送陆源有机碳对河口以及近海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补充作用,通过多元相似性分析研究了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青鳞小沙丁鱼(Sa... 为了解黄河输送陆源有机碳对河口以及近海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补充作用,通过多元相似性分析研究了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等4种常见鱼类碳氮稳定同位素在时间、空间尺度上的差异,并应用稳定同位素分析R语言包(SIAR)计算了陆源有机碳对4种鱼类的营养贡献。结果表明,尽管在时间(R=0.08,P<0.01)、空间(R=0.19,P<0.01)尺度上,4种鱼类碳氮稳定同位素均差异不大,但陆源有机碳对其营养贡献空间和时间变化明显。陆源有机碳对4种鱼类的营养贡献在夏季较秋季高4.3%~32.0%,黄河口区域较近海高12.4%~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源有机碳 营养贡献 稳定同位素 MANOSIM SIAR
下载PDF
大钦岛不同养殖年限深水网箱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解维俊 赵玉庭 +7 位作者 刘元进 胡顺鑫 姜海滨 王腾腾 王斐 李兆龙 张明亮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1-40,共10页
为研究深水网箱养殖年限对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对大钦岛海域养殖3、8、13、18 a网箱以及非养殖区(DZ)表层沉积物(0~2 cm)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长年网箱养殖(13、18 a)区域沉积物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高... 为研究深水网箱养殖年限对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对大钦岛海域养殖3、8、13、18 a网箱以及非养殖区(DZ)表层沉积物(0~2 cm)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长年网箱养殖(13、18 a)区域沉积物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高于短期网箱养殖(3、8a)区域(P<0.05)。随着养殖年限的增加,网箱沉积物优势菌门变化显著(P<0.05),短期网箱养殖(3、8 a)和非养殖区(DZ)沉积物主要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长年网箱养殖(13、18 a)沉积物主要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变形菌门、脱硫菌门(Desulfobacterota)。影响网箱养殖沉积物菌群结构的主导环境因子为Hg、Cd、有机碳以及石油类。冰鲜野杂鱼的投喂可能是大钦岛长年网箱养殖区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应推广绿色环保型配合饲料的使用,并采用微生物(以厌氧不产氧光合细菌为主的微生态制剂)、大型生物(刺参及大型藻类)相结合的协同治理手段进行污染沉积物修复,推进深水网箱的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网箱 养殖年限 沉积物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