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取玫瑰精油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吕海芸 樊祥熹 +1 位作者 廖艾梅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年第1期46-49,共4页
本文在比较各种提取玫瑰精油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简便易行,产率适中的提取方法——稀碱发酵法。
关键词 精油 玫瑰 萜醇 发酵法 香料
下载PDF
盆底腹膜重建在3D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卢义康 李永胜 +2 位作者 洪绍忠 刘洪洲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283-286,290,共5页
目的:评价盆底腹膜重建在3D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3D腹腔镜APR手术的11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重建盆底腹膜分为2组。其中在3D腹腔镜APR手术中行盆底腹膜重建72例(重建组),... 目的:评价盆底腹膜重建在3D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3D腹腔镜APR手术的11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重建盆底腹膜分为2组。其中在3D腹腔镜APR手术中行盆底腹膜重建72例(重建组),行3D腹腔镜APR手术且未行盆底腹膜重建38例(未重建组)。进行术后随访3~26个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造口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优于未重建组[(3.09±1.50)vs(4.11±2.04)d];未重建组术后有4例患者因小肠坠入盆腔而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无中转开腹手术;术后随访3~26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是否重建盆底腹膜在3D腹腔镜APR手术术后疗效差异不大,但重建盆底腹膜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且可有效预防术后盆腔小肠粘连性肠梗阻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腹膜重建 低位直肠癌 3D腹腔镜 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
下载PDF
卤虫应用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2
3
作者 《苏盐科技》 1996年第1期28-30,共3页
本文广泛地总结了卤虫在世界范围内应用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如盐田生物技术、水产养殖业、卤虫强化营养、卤虫加工利用等。阐明了卤虫最新研究动态及方向,指出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卤虫 应用研究 盐田生物
下载PDF
回肠袢式造口方式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洪洲 吕彦东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7期160-162,共3页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治疗形成了以辅助放化疗、手术治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等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但外科手术仍是最重要的治疗方式。部分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为了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可行预防性肠造口,一般常选择回肠末端、...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治疗形成了以辅助放化疗、手术治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等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但外科手术仍是最重要的治疗方式。部分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为了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可行预防性肠造口,一般常选择回肠末端、横结肠、乙状结肠作为预防性肠造口的位置,以回肠末端效果最佳。造口方式多种多样,目前国内以袢式回肠造口为主。为了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对于吻合口较低的直肠癌患者,采用预防性回肠袢式造口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回肠袢式造口术可解除肠道梗阻症状,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回肠袢式造口术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结直肠外科广泛应用,其临床应用价值已经临床实践证实,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为理想,能够减轻对患者免疫功能产生的影响,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预后改善。现研究针对回肠袢式造口方式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肠造口 回肠袢式造口 术后恢复 并发症
下载PDF
浅谈新型功能性海产食品——开发海洋及盐田生物资源初探
5
作者 《苏盐科技》 1994年第2期36-37,共2页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饮食习惯也在发生改变,对食品的要求也在日益更新。 1、食品的发展趋势——功能性食品 目前市场上各式各样的食品层出不穷,但人们对新一代食品的要...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饮食习惯也在发生改变,对食品的要求也在日益更新。 1、食品的发展趋势——功能性食品 目前市场上各式各样的食品层出不穷,但人们对新一代食品的要求也有了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疾病 人民生活条件 生物资源 饮食习惯 生理活性物质 乐百氏 生活水平 激素类物质 营养保健 养颜美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