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定华 伯军 +6 位作者 洪珊珊 王庆广 杜春艳 高恒 万美荣 叶英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移植组,每组2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移植组在此基...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移植组,每组2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移植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自体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首先抽取移植组患者骨髓并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待培养细胞达到治疗要求时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共进行4次细胞移植治疗,每次间隔5~10d。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N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对2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经治疗4周及治疗后3个月时,发现2组患者CNS、NIHSS、MBI、上肢FMA及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治疗4周及治疗后3个月时移植组患者CNS评分[分别为(26.20±1.39)分、(17.14±1.64)分]、NIHSS评分[分别为(11.52±1.23)分、(9.51±1.05)分]、MBI评分[分别为(53.55±1.75)分、(60.09±2.17)分]、上肢FMA评分[分别为(34.60±2.08)分、(48.49±2.76)分]及下肢FMA评分[分别为(23.70±2.05)分、(30.41±2.32)分]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移植组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 脑梗死 移植 自体
原文传递
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自体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春辉 +2 位作者 万美容 邓国炯 甘建和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从9例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实验分四组:①BMSCs+淋巴细胞+PHA接触培养组;②BMSCs+淋巴细胞+PHA非接...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从9例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实验分四组:①BMSCs+淋巴细胞+PHA接触培养组;②BMSCs+淋巴细胞+PHA非接触培养组;③淋巴细胞+ PHA阳性对照组;④单独淋巴细胞阴性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淋巴细胞增殖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MSCs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水平.结果 接触培养组及非接触培养组的细胞增殖较阳性对照组明显减低(P均<0.01),培养后接触培养组及非接触培养组TGF-β1 mRNA和IL-10mRNA相对水平均显著高于培养前(P均<0.0l),接触培养组与非接触培养组比较,其淋巴细胞增殖、TGF-βlmRNA及IL-10mRNA相对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BMSCs可抑制自体淋巴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TGF-β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干细胞 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INTERLEUKIN-10
原文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改变 被引量:9
3
作者 姚冬明 钱军 +7 位作者 许文荣 林江 江云伟 费霞 王雅丽 岑建农 陈子兴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 患者中脆性组氨酸三联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 FHIT)启动子的甲基化状况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 MSP)技术对5...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 患者中脆性组氨酸三联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 FHIT)启动子的甲基化状况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 MSP)技术对54例不同阶段MDS患者骨髓标本FHIT基因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54例MDS患者中26例(48.1%)发生FHIT基因甲基化,FHIT基因甲基化改变与患者的性别、血象、染色体异常等结果均无相关性,但与患者年龄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291,P=0.033)。FHIT基因甲基化频率在难治性贫血/伴有环形铁粒幼细胞的难治性贫血 (refractory anemia/refractory anemia with ringed sideroblasts, RA/RAS) ( 1/6,16.7% ),伴多系病态造血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refractory cytopenia with muhilineage dysplasia, RCMD) 和伴环形铁粒幼细胞的RCMD(refractory cytopenia with multilineage dysplasia with ringed blasts,RCMD-RS) (6/19,31.6%),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1型( refr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 blasts- 1, RAEB- 1 ) (7/11,63.6%)、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2型(refr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 blasts-2, RAEB-2) (4/7, 57.1% )和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转化型/急性髓性白血病(refr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 blasts in transformation/acute myeloid leukemia, RAEBt/AML) (8/11,72.7 % )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417,P=0.077),但早期阶段(RA/RAS和RCMD)、晚期阶段(RAEB-1和RAEB-2)以及RAEBt/AML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938,P=0.019),并且FHIT基因甲基化频率与国际预后评分系统分组预后危险程度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X^2=10.110,P=0.018)。结论FHTI基因甲基化可能是促进MDS疾病进展的分子事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HIT基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NA甲基化
原文传递
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郭春辉 +2 位作者 万美容 甘建和 邓国炯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 观察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及调节性T细胞(Tregs)亚群的影响.方法 从8例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鉴定MSCs的纯度,分离患者外周血淋... 目的 观察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及调节性T细胞(Tregs)亚群的影响.方法 从8例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鉴定MSCs的纯度,分离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行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CFDA SE)荧光染色,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培养基为自体血清,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与BMSCs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及CD4+ CD25+ CD127-Tregs频数.结果 流式细胞术显示:接触培养组及非接触培养组的细胞增殖较阳性对照组明显减低(P均<0.01),但亦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均<0.01),其CD4+ CD25+ CD127-Tregs频率显著高于阳性及阴性对照组(P均<0.01);接触培养组与非接触培养组比较,淋巴细胞增殖及CD4+ CD25+ CD127-Tregs频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BMSCs可抑制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上调CD4+ CD25+ CD127-Tregs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骨髓细胞 T细胞
原文传递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基因甲基化 被引量:6
5
作者 钱军 姚冬明 +6 位作者 林江 王雅丽 许文荣 盛晓静 杨小飞 吴朝阳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50-851,共2页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是一种新发现的抑癌基因,编码蛋白为钙调蛋白依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DAPK是一种正性细胞凋亡调节因子,通过多种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动物实验结果表明DAPK能够在肿瘤发育的早期阶段抑制细胞转化、...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是一种新发现的抑癌基因,编码蛋白为钙调蛋白依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DAPK是一种正性细胞凋亡调节因子,通过多种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动物实验结果表明DAPK能够在肿瘤发育的早期阶段抑制细胞转化、并且能够抑制晚期转移事件。此外,对造血系统肿瘤的研究揭示伯基特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存在着较高频率的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目前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相关研究甚少,我们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对CML患者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基因甲基化 白血病患者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原文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改变 被引量:4
6
作者 姚冬明 林江 +6 位作者 钱军 陈子兴 王雅丽 许文荣 盛晓静 杨小飞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80-782,共3页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proteinkinase,DAPK)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60×10^3、钙调蛋白依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DAPK是一种正性细胞凋亡调节因子,通过多种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通过动物实验发现DAPK在肿...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proteinkinase,DAPK)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60×10^3、钙调蛋白依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DAPK是一种正性细胞凋亡调节因子,通过多种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通过动物实验发现DAPK在肿瘤发育的早期阶段抑制细胞转化,并且能抑制晚期肿瘤转移。近年来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DAPK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与消化道、泌尿道、头颈部、呼吸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此外,对造血系统肿瘤的研究揭示伯基特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慢性淋巴细胞自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同样存在着较高频率的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我们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PCR,MSP)对MDS患者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进行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基因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肿瘤细胞凋亡 苏氨酸蛋白激酶 DAPK
原文传递
DC-CIK过继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翁海光 沈冬 +1 位作者 茅卫东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625-629,共5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过继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的23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DC-CIK组124例患者行DC-CIK过继免疫治...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过继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的23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DC-CIK组124例患者行DC-CIK过继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单纯化疗组111例患者行单纯化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疗效、生存期、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等。结果治疗3个周期后,DC-CIK组患者的CD3^+、CD3^+CD4^+、CD3^+CD8^+、NK、NKT、Treg,CD4^+T细胞以及CD4^+T细胞内IFN-γ、IL-2、TNF-α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0个月(95%CI=6.4~7.6),中位总生存期(OS)为14.5个月(95%CI=13.4~15.6),与单纯化疗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DC-CIK组患者的Ⅲ~Ⅳ度不良反应中,血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为22.0%(11/50),低于单纯化疗组(P<0.05)。DC-CIK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1.1±6.2)和(62.3±5.2)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5.413,P<0.01)。结论 DC-CIK过继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能够明显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CIK 免疫疗法 结直肠癌 疗效 生存分析
下载PDF
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的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林江 +5 位作者 钱军 王雅丽 钱震 杨小飞 盛晓静 姚冬明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53-756,共4页
目的应用"欧洲抗癌计划"所定的实时定量PCR(RQ-PCR)法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PML-RARα不同转录本异构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应用RQ-PCR法对30例不同类型(长型、短型和变异型)PML-RARα阳性APL患者的骨髓标本进... 目的应用"欧洲抗癌计划"所定的实时定量PCR(RQ-PCR)法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PML-RARα不同转录本异构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应用RQ-PCR法对30例不同类型(长型、短型和变异型)PML-RARα阳性APL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扩增,并对扩增结果进行凝胶电泳。结果短型RQ-PCR体系能扩增出长型、变异型和短型PML-RARα转录本,变异型反应体系能扩增出长型和变异型PML-RARα转录本,长型反应体系仅能扩增出长型PML-RARα转录本;电泳及测序结果显示筑巢式PCR检测为长型PML-RARα的患者标本经短型RQ-PCR体系扩增后可见3条带(621、477和218bp),筑巢式PCR检测为变异型PML-RARα的患者标本经短型RQ-PCR体系扩增后也可见3条带(567、423和218bp)。结论RQ-PCR方法敏感、可靠,可用于APL患者微量残留病的随访监测,但用于前瞻陛分子诊断时要对结果认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实时定量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融合蛋白质类 PML-RARd
原文传递
建立实时定量PCR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 被引量:2
9
作者 林江 +4 位作者 钱军 王雅丽 钱震 杨小飞 盛晓静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9-321,共3页
目的建立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法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评价其在APL患者诊断和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监测中... 目的建立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法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评价其在APL患者诊断和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监测中的意义。方法设计TaqMan探针和引物,建立RQ-PCR法对长型(L-form)、短型(S-form)、变异型(V—form)不同类型PML/RARα阳性模板进行扩增,并检测6例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含量。结果RQ-PCR法最低可检测到10个拷贝/μE的阳性模板,但重复性较差,而10^8~10^2拷贝/αL阳模的重复性良好,正常对照无扩增信号。6例初诊APL患者不同类型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绝对含量为4.27×10^3~3.36×10^5拷贝/50ng(中位4.33×10^4拷贝/50ng),ABL纠正后的相对含量为29.38%~600.53%(中位48.12%)。1例患者诱导缓解后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下降,复发时又明显升高。结论RQ-PCR方法敏感、可靠,可用于APL患者的诊断和MRD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PCR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融合基因
原文传递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琼 +1 位作者 茅卫东 张学光 《医学综述》 2015年第11期1970-1972,共3页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被称为自然杀伤T细胞,其杀伤肿瘤的作用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限制,是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代表类型。CIK细胞通过分泌细胞毒颗粒及细胞因子、调节癌基因表达、活化NKG2D受体等发挥抗肿瘤作用。CIK...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被称为自然杀伤T细胞,其杀伤肿瘤的作用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限制,是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代表类型。CIK细胞通过分泌细胞毒颗粒及细胞因子、调节癌基因表达、活化NKG2D受体等发挥抗肿瘤作用。CIK细胞联合化疗,不仅可以延长胃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而且不良反应少,治疗耐受性较好。虽然CIK细胞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
下载PDF
黏着斑激酶相关性鸟苷三磷酸酶调节因子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特异性PCR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钱震 林江 +5 位作者 钱军 姚冬明 王雅丽 朱照辉 肖高飞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8-410,共3页
目的建立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黏着斑激酶相关性鸟苷三磷酸酶调节因子(GRA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方法设计针对GRAF基因启动子的MSP引物,建立MSP检测体系,对不同DNA模板进行检测,评价方法的特异性、重复性和灵敏度;对10例急性髓... 目的建立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黏着斑激酶相关性鸟苷三磷酸酶调节因子(GRA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方法设计针对GRAF基因启动子的MSP引物,建立MSP检测体系,对不同DNA模板进行检测,评价方法的特异性、重复性和灵敏度;对1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建立的MSP方法仅能扩增出甲基化阳性模板,不能扩增出未甲基化阳性模板和未硫化处理的DNA模板;检测不同稀释度的甲基化阳性模板,其最大灵敏度可达2%;在不同时间进行MSP检测的结果均一致;对10例AML患者的初步检测发现7例存在着GRA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结论成功建立了检测GRA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MSP方法,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可用于临床AML标本的批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斑激酶相关性鸟苷三磷酸酶调节因子 甲基化特异性PCR 甲基化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PRAME基因转录本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照辉 钱军 +6 位作者 林江 姚冬明 钱震 王雅丽 陈芹 肖高飞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antigen of melanoma,PRAME)基因转录本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建立荧光染料EvaGreen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antigen of melanoma,PRAME)基因转录本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建立荧光染料EvaGreen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对56例初诊AMI,患者和20例对照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标本中PRAME转录本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相关性。结果PRAME转录本含量在对照组和AMI,患者中分别为0~1.46%(中位0.18%)和0~21618.09%(中位9.79%)(P〈0.01);FAB亚型中M1、M2、M3和M4患者中PRAME转录本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M5患者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AME转录本含量与染色体预后分组显著负相关(r=-0.438,P=0.001),低危组患者中PRAME转录本含量显著高于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AML—M2患者中t(8;21)易位阳性者PRAME转录本含量(135.06%~21618.09%,中位2201.88%)明显高于无t(8;21)易位者(0.14%~1696.30%,中位17.97%)(P=0.002)。对1例AML患者不同阶段的标本检测发现诱导缓解后PRAME转录本明显下降,复发时又明显升高。结论PRAME转录本在AML患者中高表达,是患者预后良好的一个标记,可用于AML患者的随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EvaGreen染料 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基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
原文传递
EvaGreen实时定量PCR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GRAF基因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震 林江 +5 位作者 钱军 姚冬明 王雅丽 朱照辉 肖高飞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 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粘着斑激酶相关性鸟苷三磷酸酶调节因子(GTPase regulator associated with the focal adhesion kinase,GRAF)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建立EvaGreen染料法实时定量聚合... 目的 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粘着斑激酶相关性鸟苷三磷酸酶调节因子(GTPase regulator associated with the focal adhesion kinase,GRAF)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建立EvaGreen染料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对71例AML患者和21例良性血液病患者中GRAF转录本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相关性.结果 所建立的EvaGreen RQ-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重复性,敏感度达102拷贝/μL.AML患者中GRAF转录本水平(0.01%~169.75%,中位3.82%)较对照组(14.49%~126.85%,中位56.04%)显著降低(P〈0.05),GRAF基因表达量与患者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FAB亚型、染色体核型分组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AML患者中GRAF基因表达下调,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着斑激酶相关性鸟苷三磷酸酶调节因子 急性髓系白血病 EvaGreen染料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50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6种PML/RARα异构体定量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江 钱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6期537-539,54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初诊患者6种PML/RARα特异性异构体bcr1(长型)、bcr2(变异型)、bcr3(短型)、P4R3、P46R3、P2R3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法对50例APL初诊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初诊患者6种PML/RARα特异性异构体bcr1(长型)、bcr2(变异型)、bcr3(短型)、P4R3、P46R3、P2R3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法对50例APL初诊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PML/RARα转录本各异构体进行检测,并以看家基因ABL的表达量进行标准化。结果:50例APL初诊患者中,长型和变异型患者35例,其bcr1/2相对表达量为0. 86%~208. 01%(中位数11. 44%),P4R3相对表达量为0. 71%~266. 19%(中位数19. 10%),P46R3的相对表达量为0. 53%~222. 90%(中位数8. 82%)。15例短型患者bcr3的相对表达量为11. 91%~326. 55%(中位数58. 04%),P2R3的相对表达量为0. 02%~57. 71%(中位数0. 94%)。bcr1/2、P4R3及P46R3 3种特异性异构体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364)。bcr1/2及P4R3的表达水平均与P46R3相关(r=0. 73,P <0. 01; r=0. 50,P=0. 04),但bcr1/2与P4R3表达水平没有相关性(r=0. 34,P=0. 063)。P2R3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bcr3 (P <0. 01),但无相关性(r=0. 11,P=0. 714)。患者年龄、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比例、初次血液学完全缓解时间和分子学完全缓解时间与几种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长型和变异型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bcr1/2、P4R3和P46R3异构体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短型患者bcr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异构体P2R3。各异构体的表达量与初诊患者的年龄、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比例、患者初次达到血液学缓解和分子生物学缓解的时间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PML/RARa 异构体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EvaGreen染料法实时定量PCR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PRAME基因转录本
15
作者 朱照辉 林江 +5 位作者 钱军 姚冬明 钱震 王雅丽 肖高飞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5期401-404,共4页
目的: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法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PRAME)基因转录本,初步评价其在AM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设计PRAME基因引物,建立扩增PRAME基因转录本的EvaGreen染料法RQ-PCR法,对PRAM... 目的: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法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PRAME)基因转录本,初步评价其在AM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设计PRAME基因引物,建立扩增PRAME基因转录本的EvaGreen染料法RQ-PCR法,对PRAME转录本克隆质粒进行扩增,评价其特异性、重复性和灵敏性。并对10例AML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标本进行初步检测。结果:所建立的EvaGreen RQ-PCR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最低可检测到10个拷贝/μl的阳性模板,但其重复性差,而10^8~10^2拷贝/μl阳模的重复性良好。10例初诊AML患者PRAME转录本绝对含量为4.91×10^2~8.07×10^5拷贝/50ng(中位7.26×10^3拷贝/50ng),ABL标化后的相对含量为4.42%~13 170.01%(中位67.98%)。而对照组8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中PRAME转录本相对含量为0.00%~0.01%(中位0)。1例AML患者诱导缓解后PRAME转录本下降,复发时又明显升高。结论:EvaGreen染料法RQ-PCR检测PRAME转录本方法敏感可靠,可用于AML患者临床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PCR EvaGreen染料 PRAME基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葡萄球菌属16种黏附素编码基因研究
16
作者 董筱莉 +3 位作者 周剑波 金花 张丽君 王敏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5473-5476,共4页
目的调查一组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黏附素编码基因携带状况,分析黏附素编码基因及荚膜抗原编码基因检出率。方法收集2013年3-9月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共20株,用spa基因PCR检测作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目的调查一组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黏附素编码基因携带状况,分析黏附素编码基因及荚膜抗原编码基因检出率。方法收集2013年3-9月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共20株,用spa基因PCR检测作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鉴定,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16种黏附素编码基因和荚膜抗原的型别编码基因(cap5、cap8)。结果 20株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中13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余7株为非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素编码基因每一株均有阳性检出,除sasX基因阳性率低外,其余均较高;荚膜抗原编码基因12株有阳性检出;7株非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任何黏附素与荚膜抗原编码基因检出。结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16种黏附素编码基因及2种荚膜抗原编码基因联合检测研究尚为国内外首次,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素编码基因及荚膜抗原编码基因高检出率可能与菌株定植及感染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属 凝固酶阳性 黏附素 荚膜抗原
原文传递
51例APL患者PML/RARα mRNA转录本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江 +2 位作者 周剑波 钱军 徐昕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7,共4页
目的建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方法并检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甲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PML/RARα)融合基因含量,评价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欧洲抗癌计划"推荐的引物和探针建立RQ-PCR方法... 目的建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方法并检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甲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PML/RARα)融合基因含量,评价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欧洲抗癌计划"推荐的引物和探针建立RQ-PCR方法,检测51例初诊APL患者的PML/RARα融合基因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APL初诊患者的年龄与外周血白细胞(WBC)数呈负相关(r=-0.376,P=0.014),相关性主要见于长型和变异型患者(r=-0.51,P=0.005)。51例APL初诊患者中,长型患者33例,变异型患者3例,长型和变异型36例。APL初诊患者PML/RARα转录本绝对含量为3.75×102~6.20×105拷贝/50ng(中位7.24×103拷贝/50ng);相对含量为0.51%~676.87%(中位9.31%)。15例短型患者PML/RARα转录本绝对含量为2.26×103~2.33×106拷贝/50ng(中位1.17×105拷贝/50ng);相对含量为12.04%~802.68%(中位95.26%)。短型患者外周血WBC数明显高于长型患者(P=0.041),其融合基因含量也明显高于长型患者(P<0.01),而在性别、年龄、外周血Hb、PLT,骨髓原粒及异常早幼粒细胞比例、血液学缓解时间和分子生物学缓解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例初诊患者血液学缓解时间、分子生物学缓解时间与患者的年龄、WBC数及融合基因含量无相关性。结论 RQ-PCR方法敏感、可靠,可以对APL初诊患者进行诊断和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受体 维甲酸
下载PDF
建立RQ-PCR方法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6种不同PML/RARα异构体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江 +3 位作者 徐昕 钱军 周剑波 王雅丽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324-327,332,共5页
目的:建立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6种特异性异构体(bcr1/2、P4R3、P46R3、bcr3及P2R3)的实时定量PCR(RQ-PCR)技术,并评价其特异性。方法:设计不同异构体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 目的:建立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6种特异性异构体(bcr1/2、P4R3、P46R3、bcr3及P2R3)的实时定量PCR(RQ-PCR)技术,并评价其特异性。方法:设计不同异构体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异构体特异性RQ-PCR方法对6种特异性异构体PML/RARα阳性模板进行扩增,评价异构体定量检测的特异性,并检测10例APL患者中不同异构体的含量。结果:所建立的各异构体特异性RQ-PCR法最大敏感性均达10拷贝/μL,但其重复性较差,108~102拷贝/μL阳性模板的重复性良好,正常对照及空白对照无扩增信号,每个异构体特异性RQ-PCR均不能扩增其他异构体。5例长型(bcr1)和1例变异型(bcr2)阳性APL患者中bcr1/2异构体表达量为7.71%~89.71%(中位数13.70%),P4R3异构体表达量为0.71%~16.26%(中位数4.48%),P46R3异构体表达量为3.57%~14.09%(中位数6.33%)。4例短型(bcr3)患者中bcr3异构体表达量为21.43%~197.04%(中位数100.69%),P2R3异构体表达量为0.34%~9.07%(中位数2.45%)。1例短型患者经诱导治疗缓解后bcr3和P2R3异构体转录本明显下降,复发时又明显升高。结论:检测PML/RARα异构体特异性RQ-PCR方法敏感、可靠,可用于APL患者不同异构体的定量检测和微小残留病灶的随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PML/RARΑ 异构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