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陶瓷釉彩装饰技术史小考
被引量:
6
1
作者
韩光
大
郑乃章
+1 位作者
吴军明
莫云杰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0年第10期54-60,共7页
一部装饰史几乎就是人类的视觉生产史。本文梳理中国陶瓷釉彩装饰的发展过程,在技术史语境下对"美"的具象载体的表像演化作理性分析,切入技术史研究与视觉文化研究深度融合的学术话题。
关键词
釉彩
装饰
技术史
陶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景德镇陶瓷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
4
2
作者
郑乃章
韩光
大
+1 位作者
曹建文
曹春娥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07年第6期25-29,共5页
景德镇陶瓷生产过去主要依靠技术传统的传承。张浩于上世纪初创办江西瓷业公司和陶业学堂,率先将科学技术手段引入陶瓷教育与生产中。此后陆续有学者对景德镇瓷器及其传统生产工艺进行科学技术研究。上世纪50年代以前的景德镇陶瓷技术...
景德镇陶瓷生产过去主要依靠技术传统的传承。张浩于上世纪初创办江西瓷业公司和陶业学堂,率先将科学技术手段引入陶瓷教育与生产中。此后陆续有学者对景德镇瓷器及其传统生产工艺进行科学技术研究。上世纪50年代以前的景德镇陶瓷技术史研究主要以文献研究和窑址踏查为主。70年代湖田窑的清理发掘是景德镇陶瓷研究史上首次以科学严谨的考古方法进行的大规模陶瓷考古,后来陆续有明清御窑场遗址等考古发掘。同全国其他地方的陶瓷研究相比较,景德镇陶瓷研究的特点是科学技术手段要先于科学考古介入陶瓷史研究。景德镇陶瓷学院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以历史学、科学技术史、考古与博物馆学为核心的陶瓷史教学及科研体系,也把景德镇陶瓷科学技术史研究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陶瓷
科学技术史
考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刍议非遗视角下景德镇陶瓷文创产品的开发
被引量:
1
3
作者
韩光
大
颜晶晶
+1 位作者
郑乃章
吴军明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3年第4期56-57,共2页
景德镇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源地,拥有悠久的陶瓷历史和独特的陶瓷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景德镇陶瓷文创产品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文以非遗视角为出发点,探讨景德镇陶瓷文创产品的开发,旨在提出一些可行的发展策略...
景德镇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源地,拥有悠久的陶瓷历史和独特的陶瓷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景德镇陶瓷文创产品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文以非遗视角为出发点,探讨景德镇陶瓷文创产品的开发,旨在提出一些可行的发展策略和建议,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陶瓷文创
非遗
开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陶瓷工艺视野下景德镇“非遗”传承现状
被引量:
2
4
作者
林俊杰
桑月侠
+2 位作者
吴军明
郑乃章
韩光
大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1年第2期53-57,共5页
景德镇在千年制瓷的过程中,保留有数量众多的窑业遗存,是景德镇成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物质和文化基础。陶瓷“非遗”的保护工作是景德镇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方面。手工制瓷技艺是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最重要的对象。其2006...
景德镇在千年制瓷的过程中,保留有数量众多的窑业遗存,是景德镇成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物质和文化基础。陶瓷“非遗”的保护工作是景德镇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方面。手工制瓷技艺是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最重要的对象。其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省市级的“非遗”项目大多是以部分工艺环节作为立项内容,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而出的体系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系统梳理了现有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状况以及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一些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非遗”
陶瓷工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我国近现代陶瓷科技与中华文化融合发展
被引量:
1
5
作者
韩光
大
翟丽娟
+1 位作者
郑乃章
吴军明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3年第3期16-17,共2页
陶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代表之一。本文从陶瓷科技和中华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我国近现代陶瓷的发展与融合。首先,介绍了我国传统陶瓷的历史和发展;其次,分析了我国近现代陶瓷科技的创新与变革;最后,...
陶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代表之一。本文从陶瓷科技和中华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我国近现代陶瓷的发展与融合。首先,介绍了我国传统陶瓷的历史和发展;其次,分析了我国近现代陶瓷科技的创新与变革;最后,探讨了我国陶瓷科技与中华文化的融合发展,并对未来的陶瓷科技和文化发展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科技
中华文化
融合发展
创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GIS的矿区土地环境信息系统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吴承贤
韩光
大
《矿山测量》
2005年第3期16-18,共3页
在我国的大部分矿区,由于矿产开采的连续进行和土地复垦概念的淡薄,致使矿区土地环境资源状况的不断恶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如何利用GIS原理建立矿区土地环境与资源信息系统,已成为矿区土地环境综合治理及实现矿区持续发展战略...
在我国的大部分矿区,由于矿产开采的连续进行和土地复垦概念的淡薄,致使矿区土地环境资源状况的不断恶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如何利用GIS原理建立矿区土地环境与资源信息系统,已成为矿区土地环境综合治理及实现矿区持续发展战略亟待解决的课题。文中以矿区土地环境与矿产资源的分布及变化为基础,首先分析了矿产开采对地表环境的破坏特征;根据GIS原理,建立了矿区土地环境与资源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利用空间信息技术,通过对矿区土地环境和资源的动态变化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描述,重点构造了系统的空间分析模型;编制土地环境与资源在不同时期的对比、预测和规划分析模块,为矿区土地环境的综合治理及资源的合理开采利用提供规划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环境
GIS
信息分析
土地复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少儿陶艺教育再讨论
被引量:
1
7
作者
姜娜
韩光
大
《美术教育研究》
2021年第9期172-173,共2页
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载体。陶瓷艺术教育正逐步融入当代少儿艺术教育体系,成为培养少儿审美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目前少儿陶艺教育缺乏系统和持续性的课程,部分教育者忽视了陶瓷工艺本身具...
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载体。陶瓷艺术教育正逐步融入当代少儿艺术教育体系,成为培养少儿审美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目前少儿陶艺教育缺乏系统和持续性的课程,部分教育者忽视了陶瓷工艺本身具备的科技内涵。基于此,相关教育者应当完善少儿陶瓷工艺课程设置,加强陶瓷科普,注重科技和艺术的结合,推动优秀传统陶瓷文化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
艺术
陶艺
少儿
工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景德镇传统陶瓷坯体“二元”配方谱学特性及其出现原因探析
8
作者
莫云杰
曹春娥
+1 位作者
韩光
大
郑乃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12-3418,共7页
在中国陶瓷史上,景德镇瓷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研究:宋元以前,景德镇采用一种瓷石制瓷,即为“一元”坯料配方;元代以后,由单一瓷石转变为“瓷石+高岭土”的“二元”坯料配方。既然“一元”配方在五代至南宋期间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且...
在中国陶瓷史上,景德镇瓷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研究:宋元以前,景德镇采用一种瓷石制瓷,即为“一元”坯料配方;元代以后,由单一瓷石转变为“瓷石+高岭土”的“二元”坯料配方。既然“一元”配方在五代至南宋期间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且技术趋于成熟,使景德镇白瓷达到现代细瓷的标准,为何进入元代反而要在瓷胎中引入使烧成技术难度增大、成本增加且该地区储存量不多的高岭土?其原因究竟是必然还是偶然?通过梳理大量文献资料和模拟实验,并采用WDXRF、XRD、SEM等现代测试分析手段,从当时社会、技术和经济角度分析景德镇传统陶瓷坯体“二元”配方的优势及高岭土引进的历史必然性原因。研究得出:(1)社会因素:由于元代朝廷的政治外交、管理体制、军事战争、对外贸易以及为了适应蒙古、穆斯林和汉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等对大件器物的需求,需要克服易变形和开裂的缺点,这为寻找更好的原料——高岭土创造了必要条件。(2)技术因素:首先,在原料处理方面,高岭土只需淘洗便可直接使用,这与需进行多次舂碎、淘洗的瓷石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其次,“二元”配方瓷胎可以适应当时窑炉前后温差大、烧成温度提高且不易控制的缺点;最后,与“一元”配方瓷胎相比,“二元”配方瓷胎Al_(2)O_(3)含量更高,组分数更多、粒度更细,促使莫来石的生成量提高且发育完全,进而使瓷胎烧成温度提高、烧成温度范围拓宽、瓷胎强度增加、不易变形,生产上更易于被窑工控制和掌握。(3)经济因素,“二元”配方的出现,使得景德镇瓷器生产不再是使用单一瓷石一类原料,拓宽了原料范围、延长了陶瓷产业链,从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综上所述,这三大因素让“二元”配方技术得以出现,并成为历史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传统陶瓷
坯体
“二元”配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矿图动态填图设计
9
作者
吴承贤
韩光
大
《矿山测量》
2005年第2期26-28,共3页
文中改变传统的矿图填图模式,从“填图-存图”模式转化为保存填图数据,建立填图数据的动态数据库,维护了巷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对采掘工程平面图的填图数据进行分类分析,最后给出了各类动态填图的实现过程。
关键词
自动化填图
动态数据库
数据对接
数据分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希霍芬对景德镇考察的回溯
10
作者
赵晓莹
韩光
大
+1 位作者
吴军明
郑乃章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1年第2期25-28,共4页
德国著名地质学家和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于1869年(同治八年)9月对景德镇进行了考察,搜集和掌握了包括高岭土及祁门瓷石等制瓷原料在内大量的地质矿藏资源及地理人文资料。本文回溯李希霍芬在景德镇的考察历程,并对其考察动因、结果和影响...
德国著名地质学家和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于1869年(同治八年)9月对景德镇进行了考察,搜集和掌握了包括高岭土及祁门瓷石等制瓷原料在内大量的地质矿藏资源及地理人文资料。本文回溯李希霍芬在景德镇的考察历程,并对其考察动因、结果和影响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希霍芬
景德镇
制瓷原料
考察
高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考工记》探究先秦时期制陶技术
11
作者
韩光
大
郑乃章
吴军明
《陶瓷研究》
2022年第1期25-28,共4页
《考工记》是重要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记录了大量先秦时期手工业生产技术和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技术成就和科学技术思想。《考工记》记载了制陶、冶金等工艺技术的相关内容,从中可以探究先秦时...
《考工记》是重要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记录了大量先秦时期手工业生产技术和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技术成就和科学技术思想。《考工记》记载了制陶、冶金等工艺技术的相关内容,从中可以探究先秦时期制陶技术特点。先秦时期人们已较为熟练和系统地掌握了制陶技术。制陶原料、成型和高温技术的运用遵循规范的方法,为商周时期印文硬陶和原始瓷的出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
先秦时期
制陶
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遗视角下综合材料艺术创作——以陶瓷与木艺结合为例
被引量:
1
12
作者
姜娜
韩光
大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3年第2期102-103,共2页
陶瓷与木艺的结合是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综合材料的一个完美例子。陶瓷和木材是人类使用的两种最古老的材料,在历史上,它们都被用于各种形式的艺术和工艺。通过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创造出反映特定地区历史和文化的独特作品。例如,在...
陶瓷与木艺的结合是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综合材料的一个完美例子。陶瓷和木材是人类使用的两种最古老的材料,在历史上,它们都被用于各种形式的艺术和工艺。通过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创造出反映特定地区历史和文化的独特作品。例如,在中国的一些地区,陶瓷和木材艺术的结合被用来创造复杂的雕塑和装饰物品。这种类型的艺术通常用来描绘传统故事和信仰,通常被视为一种保护该地区文化和遗产的方式。通过将这两种材料结合起来,就有可能创造出美丽而有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将会流传几代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创作
陶艺
木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颜色釉陶瓷无痕修复技法
13
作者
韩光
大
姜娜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3年第2期58-59,共2页
颜色釉陶瓷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艺术陶瓷品种,其种类繁多,色泽纷繁精美,体现了陶瓷艺术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运用陶瓷无痕修复的方法,可对颜色釉古陶瓷及现当代颜色釉陶瓷艺术品进行复原。陶瓷无痕修复是考古文博和工艺美术领域重要的文化...
颜色釉陶瓷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艺术陶瓷品种,其种类繁多,色泽纷繁精美,体现了陶瓷艺术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运用陶瓷无痕修复的方法,可对颜色釉古陶瓷及现当代颜色釉陶瓷艺术品进行复原。陶瓷无痕修复是考古文博和工艺美术领域重要的文化艺术内涵和价值担当,是在常温下对陶瓷进行补缺整型,并在表面采用着色颜料进行修补绘制,最终还原器物的形态及色泽机理的一种技艺。在当今技术和观念的不断发展进步下,颜色釉陶瓷无痕修复技法必将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釉
陶瓷
无痕修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紫砂艺术创新路径研究
14
作者
姜娜
韩光
大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3年第3期48-49,共2页
紫砂艺术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陶瓷艺术形式,其形制多样,品类繁多,体现出文化性和民族性。紫砂艺术的创新应当结合新材料、新工艺及新的市场手段得以实现。紫砂艺术的创新面临风险、挑战和机遇,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学习紫砂艺术,紫砂艺...
紫砂艺术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陶瓷艺术形式,其形制多样,品类繁多,体现出文化性和民族性。紫砂艺术的创新应当结合新材料、新工艺及新的市场手段得以实现。紫砂艺术的创新面临风险、挑战和机遇,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学习紫砂艺术,紫砂艺术被不断发扬光大并继续发展的传统仍然大有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
艺术
创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陶瓷釉彩装饰技术史小考
被引量:
6
1
作者
韩光
大
郑乃章
吴军明
莫云杰
机构
景德镇陶瓷大学
出处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0年第10期54-60,共7页
文摘
一部装饰史几乎就是人类的视觉生产史。本文梳理中国陶瓷釉彩装饰的发展过程,在技术史语境下对"美"的具象载体的表像演化作理性分析,切入技术史研究与视觉文化研究深度融合的学术话题。
关键词
釉彩
装饰
技术史
陶艺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历史学]
J52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景德镇陶瓷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
4
2
作者
郑乃章
韩光
大
曹建文
曹春娥
机构
景德镇陶瓷学院
出处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07年第6期25-29,共5页
文摘
景德镇陶瓷生产过去主要依靠技术传统的传承。张浩于上世纪初创办江西瓷业公司和陶业学堂,率先将科学技术手段引入陶瓷教育与生产中。此后陆续有学者对景德镇瓷器及其传统生产工艺进行科学技术研究。上世纪50年代以前的景德镇陶瓷技术史研究主要以文献研究和窑址踏查为主。70年代湖田窑的清理发掘是景德镇陶瓷研究史上首次以科学严谨的考古方法进行的大规模陶瓷考古,后来陆续有明清御窑场遗址等考古发掘。同全国其他地方的陶瓷研究相比较,景德镇陶瓷研究的特点是科学技术手段要先于科学考古介入陶瓷史研究。景德镇陶瓷学院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以历史学、科学技术史、考古与博物馆学为核心的陶瓷史教学及科研体系,也把景德镇陶瓷科学技术史研究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
景德镇
陶瓷
科学技术史
考古
Keywords
Jingdezhen, ceramics, histor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archaeology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刍议非遗视角下景德镇陶瓷文创产品的开发
被引量:
1
3
作者
韩光
大
颜晶晶
郑乃章
吴军明
机构
景德镇陶瓷大学
出处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3年第4期56-57,共2页
基金
景德镇陶瓷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省级(S202210408023)。
文摘
景德镇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源地,拥有悠久的陶瓷历史和独特的陶瓷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景德镇陶瓷文创产品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文以非遗视角为出发点,探讨景德镇陶瓷文创产品的开发,旨在提出一些可行的发展策略和建议,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
关键词
景德镇
陶瓷文创
非遗
开发
分类号
TB472 [一般工业技术—工业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陶瓷工艺视野下景德镇“非遗”传承现状
被引量:
2
4
作者
林俊杰
桑月侠
吴军明
郑乃章
韩光
大
机构
景德镇陶瓷大学
出处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1年第2期53-57,共5页
基金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15WB17)
景德镇市科技项目(20192GYZD008-12)。
文摘
景德镇在千年制瓷的过程中,保留有数量众多的窑业遗存,是景德镇成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物质和文化基础。陶瓷“非遗”的保护工作是景德镇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方面。手工制瓷技艺是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最重要的对象。其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省市级的“非遗”项目大多是以部分工艺环节作为立项内容,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而出的体系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系统梳理了现有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状况以及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一些结论。
关键词
景德镇
“非遗”
陶瓷工艺
Keywords
Jingdezhe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eramic technology
分类号
TQ174.79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我国近现代陶瓷科技与中华文化融合发展
被引量:
1
5
作者
韩光
大
翟丽娟
郑乃章
吴军明
机构
景德镇陶瓷大学
出处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3年第3期16-17,共2页
基金
景德镇陶瓷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202110408031)。
文摘
陶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代表之一。本文从陶瓷科技和中华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我国近现代陶瓷的发展与融合。首先,介绍了我国传统陶瓷的历史和发展;其次,分析了我国近现代陶瓷科技的创新与变革;最后,探讨了我国陶瓷科技与中华文化的融合发展,并对未来的陶瓷科技和文化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陶瓷科技
中华文化
融合发展
创新
分类号
TQ174.7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G122 [化学工程—硅酸盐工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GIS的矿区土地环境信息系统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吴承贤
韩光
大
机构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煤炭总公司
山东省枣庄矿务局邹坞技校
出处
《矿山测量》
2005年第3期16-18,共3页
文摘
在我国的大部分矿区,由于矿产开采的连续进行和土地复垦概念的淡薄,致使矿区土地环境资源状况的不断恶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如何利用GIS原理建立矿区土地环境与资源信息系统,已成为矿区土地环境综合治理及实现矿区持续发展战略亟待解决的课题。文中以矿区土地环境与矿产资源的分布及变化为基础,首先分析了矿产开采对地表环境的破坏特征;根据GIS原理,建立了矿区土地环境与资源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利用空间信息技术,通过对矿区土地环境和资源的动态变化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描述,重点构造了系统的空间分析模型;编制土地环境与资源在不同时期的对比、预测和规划分析模块,为矿区土地环境的综合治理及资源的合理开采利用提供规划依据。
关键词
土地环境
GIS
信息分析
土地复垦
分类号
P208 [天文地球—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少儿陶艺教育再讨论
被引量:
1
7
作者
姜娜
韩光
大
机构
启东青蓝文化艺术工作室
景德镇陶瓷大学
出处
《美术教育研究》
2021年第9期172-173,共2页
文摘
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载体。陶瓷艺术教育正逐步融入当代少儿艺术教育体系,成为培养少儿审美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目前少儿陶艺教育缺乏系统和持续性的课程,部分教育者忽视了陶瓷工艺本身具备的科技内涵。基于此,相关教育者应当完善少儿陶瓷工艺课程设置,加强陶瓷科普,注重科技和艺术的结合,推动优秀传统陶瓷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
科技
艺术
陶艺
少儿
工艺
分类号
G623.75 [文化科学—教育学]
J527-4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景德镇传统陶瓷坯体“二元”配方谱学特性及其出现原因探析
8
作者
莫云杰
曹春娥
韩光
大
郑乃章
机构
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12-341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62019)
江西陶瓷文物遗存保护暨御窑研究协同创新项目(JXYY2103)资助。
文摘
在中国陶瓷史上,景德镇瓷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研究:宋元以前,景德镇采用一种瓷石制瓷,即为“一元”坯料配方;元代以后,由单一瓷石转变为“瓷石+高岭土”的“二元”坯料配方。既然“一元”配方在五代至南宋期间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且技术趋于成熟,使景德镇白瓷达到现代细瓷的标准,为何进入元代反而要在瓷胎中引入使烧成技术难度增大、成本增加且该地区储存量不多的高岭土?其原因究竟是必然还是偶然?通过梳理大量文献资料和模拟实验,并采用WDXRF、XRD、SEM等现代测试分析手段,从当时社会、技术和经济角度分析景德镇传统陶瓷坯体“二元”配方的优势及高岭土引进的历史必然性原因。研究得出:(1)社会因素:由于元代朝廷的政治外交、管理体制、军事战争、对外贸易以及为了适应蒙古、穆斯林和汉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等对大件器物的需求,需要克服易变形和开裂的缺点,这为寻找更好的原料——高岭土创造了必要条件。(2)技术因素:首先,在原料处理方面,高岭土只需淘洗便可直接使用,这与需进行多次舂碎、淘洗的瓷石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其次,“二元”配方瓷胎可以适应当时窑炉前后温差大、烧成温度提高且不易控制的缺点;最后,与“一元”配方瓷胎相比,“二元”配方瓷胎Al_(2)O_(3)含量更高,组分数更多、粒度更细,促使莫来石的生成量提高且发育完全,进而使瓷胎烧成温度提高、烧成温度范围拓宽、瓷胎强度增加、不易变形,生产上更易于被窑工控制和掌握。(3)经济因素,“二元”配方的出现,使得景德镇瓷器生产不再是使用单一瓷石一类原料,拓宽了原料范围、延长了陶瓷产业链,从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综上所述,这三大因素让“二元”配方技术得以出现,并成为历史必然。
关键词
景德镇
传统陶瓷
坯体
“二元”配方
Keywords
Jingdezhen
Traditional ceramic
Body
Binary formula
分类号
O657.3 [理学—分析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矿图动态填图设计
9
作者
吴承贤
韩光
大
机构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福兴煤矿
山东省枣庄矿务局邹坞技校
出处
《矿山测量》
2005年第2期26-28,共3页
文摘
文中改变传统的矿图填图模式,从“填图-存图”模式转化为保存填图数据,建立填图数据的动态数据库,维护了巷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对采掘工程平面图的填图数据进行分类分析,最后给出了各类动态填图的实现过程。
关键词
自动化填图
动态数据库
数据对接
数据分割
分类号
P209 [天文地球—测绘科学与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希霍芬对景德镇考察的回溯
10
作者
赵晓莹
韩光
大
吴军明
郑乃章
机构
景德镇陶瓷大学
出处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1年第2期25-28,共4页
基金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15wB17)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60879)
景德镇市科技局项目(20192GYZD008-12)。
文摘
德国著名地质学家和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于1869年(同治八年)9月对景德镇进行了考察,搜集和掌握了包括高岭土及祁门瓷石等制瓷原料在内大量的地质矿藏资源及地理人文资料。本文回溯李希霍芬在景德镇的考察历程,并对其考察动因、结果和影响作分析。
关键词
李希霍芬
景德镇
制瓷原料
考察
高岭
Keywords
Richthofen
Jingdezhen
porcelain making material
investigation
Kaolin
分类号
TQ174.43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考工记》探究先秦时期制陶技术
11
作者
韩光
大
郑乃章
吴军明
机构
景德镇陶瓷大学
出处
《陶瓷研究》
2022年第1期25-28,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62018)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5WB17)
江西陶瓷文物遗存保护暨御窑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项目。
文摘
《考工记》是重要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记录了大量先秦时期手工业生产技术和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技术成就和科学技术思想。《考工记》记载了制陶、冶金等工艺技术的相关内容,从中可以探究先秦时期制陶技术特点。先秦时期人们已较为熟练和系统地掌握了制陶技术。制陶原料、成型和高温技术的运用遵循规范的方法,为商周时期印文硬陶和原始瓷的出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
考工记
先秦时期
制陶
技术
Keywords
Kao Gong Ji
Pre-Qin Period
Pottery-making
Techniques
分类号
J0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遗视角下综合材料艺术创作——以陶瓷与木艺结合为例
被引量:
1
12
作者
姜娜
韩光
大
机构
拾青文化艺术(上海)有限公司
启东青出于蓝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
景德镇陶瓷大学
出处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3年第2期102-103,共2页
文摘
陶瓷与木艺的结合是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综合材料的一个完美例子。陶瓷和木材是人类使用的两种最古老的材料,在历史上,它们都被用于各种形式的艺术和工艺。通过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创造出反映特定地区历史和文化的独特作品。例如,在中国的一些地区,陶瓷和木材艺术的结合被用来创造复杂的雕塑和装饰物品。这种类型的艺术通常用来描绘传统故事和信仰,通常被视为一种保护该地区文化和遗产的方式。通过将这两种材料结合起来,就有可能创造出美丽而有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将会流传几代人。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创作
陶艺
木艺
分类号
J05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颜色釉陶瓷无痕修复技法
13
作者
韩光
大
姜娜
机构
景德镇陶瓷大学
拾青文化艺术(上海)有限公司
启东青出于蓝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
出处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3年第2期58-59,共2页
文摘
颜色釉陶瓷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艺术陶瓷品种,其种类繁多,色泽纷繁精美,体现了陶瓷艺术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运用陶瓷无痕修复的方法,可对颜色釉古陶瓷及现当代颜色釉陶瓷艺术品进行复原。陶瓷无痕修复是考古文博和工艺美术领域重要的文化艺术内涵和价值担当,是在常温下对陶瓷进行补缺整型,并在表面采用着色颜料进行修补绘制,最终还原器物的形态及色泽机理的一种技艺。在当今技术和观念的不断发展进步下,颜色釉陶瓷无痕修复技法必将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
颜色釉
陶瓷
无痕修复
分类号
TQ174.7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紫砂艺术创新路径研究
14
作者
姜娜
韩光
大
机构
拾青文化艺术(上海)有限公司
启东青出于蓝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
景德镇陶瓷大学
出处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3年第3期48-49,共2页
文摘
紫砂艺术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陶瓷艺术形式,其形制多样,品类繁多,体现出文化性和民族性。紫砂艺术的创新应当结合新材料、新工艺及新的市场手段得以实现。紫砂艺术的创新面临风险、挑战和机遇,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学习紫砂艺术,紫砂艺术被不断发扬光大并继续发展的传统仍然大有希望。
关键词
紫砂
艺术
创新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陶瓷釉彩装饰技术史小考
韩光
大
郑乃章
吴军明
莫云杰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景德镇陶瓷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发展与展望
郑乃章
韩光
大
曹建文
曹春娥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0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刍议非遗视角下景德镇陶瓷文创产品的开发
韩光
大
颜晶晶
郑乃章
吴军明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陶瓷工艺视野下景德镇“非遗”传承现状
林俊杰
桑月侠
吴军明
郑乃章
韩光
大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试论我国近现代陶瓷科技与中华文化融合发展
韩光
大
翟丽娟
郑乃章
吴军明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GIS的矿区土地环境信息系统研究
吴承贤
韩光
大
《矿山测量》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基于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少儿陶艺教育再讨论
姜娜
韩光
大
《美术教育研究》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景德镇传统陶瓷坯体“二元”配方谱学特性及其出现原因探析
莫云杰
曹春娥
韩光
大
郑乃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矿图动态填图设计
吴承贤
韩光
大
《矿山测量》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李希霍芬对景德镇考察的回溯
赵晓莹
韩光
大
吴军明
郑乃章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从《考工记》探究先秦时期制陶技术
韩光
大
郑乃章
吴军明
《陶瓷研究》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非遗视角下综合材料艺术创作——以陶瓷与木艺结合为例
姜娜
韩光
大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浅析颜色釉陶瓷无痕修复技法
韩光
大
姜娜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紫砂艺术创新路径研究
姜娜
韩光
大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