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7年第4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14年1月~2015年5月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3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19例)与对照组(11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14年1月~2015年5月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3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19例)与对照组(11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实施综合性的优质护理服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疾病情况、服药依从性以及家庭和社会对其的认可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服药依从性显著提高、家庭和社会对患者的认可度提高,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家庭和社会对患者的认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精神分裂症 服药依从性
下载PDF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5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在治疗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7月我院接受诊治的136例抑郁症患者(均符合ICD-10的诊断标准),使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MECT治疗的效果。结果:本次参与试验的136例患者中治愈41...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在治疗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7月我院接受诊治的136例抑郁症患者(均符合ICD-10的诊断标准),使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MECT治疗的效果。结果:本次参与试验的136例患者中治愈41例,显效81例,进步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9.71%,且复发率相对较低。结论:抑郁症患者采用MECT方法可以显著改善其抑郁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抽搐电休克 抑郁症 效果观察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结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在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第9期139-141,共3页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结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在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曲靖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212例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结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在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曲靖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212例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心理护理+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后4、7、10、14、20、28天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两组治疗前后4、14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自杀倾向(BSI-CV)评分。结果两组治疗时间越长,HAMA评分越低,且观察组不同时段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时间越长,HAMD评分越低,且观察组不同时间段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SQI评分和BSI-CV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段PSQI评分和BSI-CV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结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明显,可有效干预患者抑郁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对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重度抑郁障碍
原文传递
个性化管理在精神科开放病房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4
作者 张长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1-3,共3页
探讨在精神科开放病房护理管理工作中采用个性化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选定为180例我院精神科开放病房——临床心理科收治的患者,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20年1月到2022年10月,将奇偶法作为主要的分组依据,各90例,... 探讨在精神科开放病房护理管理工作中采用个性化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选定为180例我院精神科开放病房——临床心理科收治的患者,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20年1月到2022年10月,将奇偶法作为主要的分组依据,各9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管理,试验组接受个性化护理管理,观察护理管理前后的相关评分及患者、家属对该种方式的态度。结果 试验组护理管理后的各评分均得到显著的改善,且其他各项指标也显著较优,P<0.05。结论 在精神科开放病房护理管理工作中采用个性化管理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管理 精神科开放病房 护理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