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资政育人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翠芳 韦汉吉 《科教导刊》 2018年第11期106-107,共2页
地方红色文化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建设与改革实践中逐渐积淀起来,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特殊文化类型。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力弘扬各地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地方... 地方红色文化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建设与改革实践中逐渐积淀起来,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特殊文化类型。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力弘扬各地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资政育人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资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资政育人
下载PDF
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强化 被引量:4
2
作者 韦汉吉 《传承》 2015年第4期66-67,共2页
劳动教育对大学生确证自我、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以及个性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一些教育场域中,劳动教育的本义受到一定的扭曲,劳动教育的定位还存在模糊之处。应当构建系统的劳动教育体系,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创新劳动教... 劳动教育对大学生确证自我、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以及个性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一些教育场域中,劳动教育的本义受到一定的扭曲,劳动教育的定位还存在模糊之处。应当构建系统的劳动教育体系,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创新劳动教育的形式,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劳动教育 价值 强化
下载PDF
群体差异视阈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4
3
作者 吴远 韦汉吉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5-8,90,共4页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的重要前提是充分了解和掌握人民群众的特点。人民群众思想上的层次性、需求的特殊性以及动态的变动性等特点是我国现实国情的反映,是由现实的物质经济条件决定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针对&q...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的重要前提是充分了解和掌握人民群众的特点。人民群众思想上的层次性、需求的特殊性以及动态的变动性等特点是我国现实国情的反映,是由现实的物质经济条件决定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针对"受众群体"的特点,遵循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开放性相结合3个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群体差异 基本原则
下载PDF
马克思尊严观从抽象到现实的转变 被引量:3
4
作者 韦汉吉 吴远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43,共4页
马克思的尊严观经历了一个从抽象到现实的转变。在"现实"和"应有"的尖锐对立中,马克思"转向现实本身去寻求思想",从人的社会性以及人所处的社会关系之中去理解人的尊严。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 马克思的尊严观经历了一个从抽象到现实的转变。在"现实"和"应有"的尖锐对立中,马克思"转向现实本身去寻求思想",从人的社会性以及人所处的社会关系之中去理解人的尊严。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马克思扬弃了西方传统的尊严观念,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尊严观。马克思尊严观的转变,标志着马克思着眼于现实社会关系和特定时代人民对于尊严的吁求,从而科学地揭示了尊严的本质特征,为人类尊严生存的构建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尊严生存 现实的人 社会关系
下载PDF
沉浸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韦汉吉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59-62,共4页
沉浸式教学顺应了智能时代“境身合一”的主体性学习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广泛欢迎。沉浸式教学的特征是情境性、具身性和交互性。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沉浸式教学,有助于创设主体“在场”的教学情境,突显学生的主体性,以情理交... 沉浸式教学顺应了智能时代“境身合一”的主体性学习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广泛欢迎。沉浸式教学的特征是情境性、具身性和交互性。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沉浸式教学,有助于创设主体“在场”的教学情境,突显学生的主体性,以情理交融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悟理解,综合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挖掘情境资源,有效运用现代智能技术,帮助学生沉浸于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实现深度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教学 高校思政 思想政治理论 智能技术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韦汉吉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5年第3期56-59,共4页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和内在品格,整体性方法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为理论基础,探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贯...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和内在品格,整体性方法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为理论基础,探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贯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思想与方法,需要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理论魅力和说服力;需要教师注重对理论的提炼,实现从学科、课程到教学的有效转化;需要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研究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2
7
作者 韦汉吉 程广丽 吴远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2-136,共5页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品格。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完备而严密",具有"一以贯之"的综合性特点。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通过系统而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品格。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完备而严密",具有"一以贯之"的综合性特点。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通过系统而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把人引向自由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整体性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论社区文化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语境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媛 韦汉吉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共6页
社区文化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活动受特定语境的制约和影响,研究社区文化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语境,对于充分发挥社区文化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大众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现... 社区文化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活动受特定语境的制约和影响,研究社区文化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语境,对于充分发挥社区文化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大众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需要、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导者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社区文化社团存在发展的文化空间构成社区文化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语境、政治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方面语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社区文化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话语资源、话语机制和话语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社区文化社团 语境
下载PDF
以研究方法论为导向的研究生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被引量:1
9
作者 韦汉吉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从理论的层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由此也要求在课程的教学中贯彻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论。"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以建构主义为认识论基础,吸纳了参与性教学、研究性教学等教学理念,是加强和提高研究...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从理论的层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由此也要求在课程的教学中贯彻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论。"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以建构主义为认识论基础,吸纳了参与性教学、研究性教学等教学理念,是加强和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为此,一要确立主体性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的参与性和体验性;二要探索密切结合学生实际的专题式教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三要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翻转课堂 研究方法论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情境式教学的实施价值与实践探索
10
作者 韦汉吉 《广西教育》 2023年第15期37-39,44,共4页
本文论述高校思政课情境式教学的实施背景,阐述高校思政课情境式教学的实施价值,提出高校思政课情境式教学的实践策略:巧设问题情境增强课堂活力、善用智能技术创设虚拟情境、活用现场资源深化情境体验。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情境式教学 沉浸体验
下载PDF
朗西埃对西方传统政治的批判及其限度
11
作者 韦汉吉 《贺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54-58,共5页
法国当代左翼理论家朗西埃将哲学与感性生命联结起来,试图把政治从权力的实施中分离出来,他关注的焦点和价值判断的依据是解放政治的平等原则。朗西埃通过身体化的感性分配,关注被遮蔽的"无分之人",论述了"非主体"... 法国当代左翼理论家朗西埃将哲学与感性生命联结起来,试图把政治从权力的实施中分离出来,他关注的焦点和价值判断的依据是解放政治的平等原则。朗西埃通过身体化的感性分配,关注被遮蔽的"无分之人",论述了"非主体"的重新主体化,试图在艺术、美学和其它领域重构原有"治安"逻辑的可感性分配。朗西埃批判了西方传统政治,回应民众对平等和解放政治的热切吁求。但局限于言辞批判和口头反抗,他对西方传统政治的批判只是制造了一种乌托邦批判的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西埃 解放政治 感性分配
下载PDF
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尊严观研究述评
12
作者 韦汉吉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5年第1期19-22,共4页
马克思主义尊严观是近年来国内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但研究尚未深入和系统。学者们围绕马克思的尊严观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尊严观两个方面多个问题展开了探讨。马克思主义尊严观对当代中国强调劳动者体面劳动与广大人民群众尊严生... 马克思主义尊严观是近年来国内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但研究尚未深入和系统。学者们围绕马克思的尊严观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尊严观两个方面多个问题展开了探讨。马克思主义尊严观对当代中国强调劳动者体面劳动与广大人民群众尊严生活的实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应加强马克思主义尊严观的学理研究和实现启迪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尊严观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尊严观 述评
下载PDF
“视域融合”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学复兴”
13
作者 韦汉吉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3-16,90,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视域融合"涉及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儒学复兴"不可能是政治、意识形态层面的,而只能是学术、文化层面的;"儒学复兴"也不意味着儒学将在中国的思想文...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视域融合"涉及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儒学复兴"不可能是政治、意识形态层面的,而只能是学术、文化层面的;"儒学复兴"也不意味着儒学将在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是儒学与其他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一个文化的"百花园"。在理念上,不应把以儒学为主干的传统文化仅仅当作是一个补充,而是把它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相容共济地发挥其独特功能。在操作层面上,需要减少和避免假借"儒学复兴"名号的各种工具主义、功利主义的危害,构建有效的文化运行机制和文化传承载体,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儒学复兴 视域融合 文化载体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现实指向与文化意蕴
14
作者 陈媛 韦汉吉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11,共5页
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内蕴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发展、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现实诉求和价值理想,为解决现代化发展带来的"失和"问题提供了基本价值遵循。"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高伦理精神,蕴含着永续性的道德传承价值... 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内蕴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发展、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现实诉求和价值理想,为解决现代化发展带来的"失和"问题提供了基本价值遵循。"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高伦理精神,蕴含着永续性的道德传承价值,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合一"、人与人关系的"和而不同"以及人与自我关系上"致中和"的人生境界等基本价值理念。这些价值理念有助于化解现代化发展产生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失和"问题,是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 儒家“和”文化 和谐
下载PDF
尊严观念时代化的构建性原则
15
作者 韦汉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28,共4页
尊严观念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历史演进中积淀下来的思想精髓构成了尊严观念时代化构建的基础。在时代使命的要求下,反思尊严观念的构建性原则,使之建基于个人自主选择与社会承认的共同基础之上,从而既重视文化传统,... 尊严观念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历史演进中积淀下来的思想精髓构成了尊严观念时代化构建的基础。在时代使命的要求下,反思尊严观念的构建性原则,使之建基于个人自主选择与社会承认的共同基础之上,从而既重视文化传统,又凸显个人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以保持个人与社会、外在欲求与内在价值的适度平衡。此外,在全球多元文化的时代语境中,还需要实现从封闭、僵化的认同向开放、灵活的认同转型,在自我认同的同时尊重"他者"的存在。如此内涵的尊严观念时代化,既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也符合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严观念 历史演变 时代化构建
下载PDF
教师定位转换与专业发展路径浅探
16
作者 韦汉吉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7年第15期52-53,共2页
一、由“技术熟练者”转变为反思型教师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社会文化的急剧变迁,正以全新的理念挑战原有的课程与教学传统。从深层次上来说是教育教学范式的转型,即从基于工业化社会的现代教育转向基于信息化社会的新教育:学校不是“教... 一、由“技术熟练者”转变为反思型教师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社会文化的急剧变迁,正以全新的理念挑战原有的课程与教学传统。从深层次上来说是教育教学范式的转型,即从基于工业化社会的现代教育转向基于信息化社会的新教育:学校不是“教育工厂”,而是“学习共同体”;学生不是“产品”,而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型教师 行动研究 教育教学改革 教师定位 反思性实践者 社会文化 课程与教学 教学范式 教育教学思想 熟练者
原文传递
科学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方案和实施原则
17
作者 宋立军 韦汉吉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4年第7期151-153,共3页
以科学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构建新型的专业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 ,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作为实现这一长期战略目标的初始阶段 ,就是首先要在现有教育教学过程中对科学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科学能力 教学策略 方案 实施原则
下载PDF
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间性”的构建
18
作者 苏维 韦汉吉 《文教资料》 2019年第20期193-194,共2页
主体间性视域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调师生间的互动与交往。微时代下各类“微媒体”的出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创造了条件,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构建提供了契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把握“微时代”机遇,如... 主体间性视域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调师生间的互动与交往。微时代下各类“微媒体”的出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创造了条件,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构建提供了契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把握“微时代”机遇,如何在主体间性视阈下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与“微时代”相结合,实现课堂教学创新,提升教学实效,是本文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时代 主体间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下载PDF
略论辅导员角色的定位转换与专业发展路径
19
作者 韦汉吉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8年第3期64-65,共2页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承担的角色有思想政治理论讲解员、学习引导员。
关键词 辅导员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 高校学生 学生工作 角色定位 心理疏导 职业培训 开展工作
原文传递
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韦汉吉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4,共4页
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教学,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指引,以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引导大学生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在将理论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专题、教学议题与教学问题,形成以教学问题... 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教学,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指引,以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引导大学生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在将理论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专题、教学议题与教学问题,形成以教学问题为切入点,以教学议题为主干,并将教学问题串联起来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中要探索构建以"问题链"为基础的情境化教学方式,把握教学的着力点,突出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既要讲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也要讲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百年奋斗重大成就 历史经验 思政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