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Z9是引起草菇黄斑病的病原,称之为草菇黄斑病菌,但其致病机制尚未明确。【目的】研究草菇黄斑病菌侵染草菇后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为认识其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被病菌侵染前后不同时间的...【背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Z9是引起草菇黄斑病的病原,称之为草菇黄斑病菌,但其致病机制尚未明确。【目的】研究草菇黄斑病菌侵染草菇后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为认识其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被病菌侵染前后不同时间的草菇子实体为材料,测定其细胞膜透性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以及活性氧代谢相关酶即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活性变化,同时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探究菌株Z9侵染草菇24 h后的代谢物差异。【结果】接种病菌48 h内的草菇MDA含量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且均显著高于CK组(P<0.05);CAT和SOD活性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24h时达到峰值,PPO活性则先下降后上升;两组处理草菇相对电导率均呈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趋势,12h后趋于稳定;草菇两组样本间的代谢物差异显著,共筛选并鉴定出131个差异代谢物。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氨基酸代谢途径,其中色氨酸代谢和酪氨酸代谢是差异代谢物富集最多的通路。丁香酸是草菇被黄斑病菌Z9侵染后含量增加最大的代谢物,其计算变量投影重要度(variable important for the projection,VIP)值达1.3556。【结论】草菇受黄斑病菌侵染后细胞膜被持续过氧化;推测草菇通过产生丁香酸清除由Pseudomonas sp.Z9刺激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来避免细胞氧化损伤,酪氨酸代谢途径是病原侵染草菇产生病斑的一个重要代谢途径。展开更多
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能够降解乙烯前体,从而有助于植物生长。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细菌在旱胁迫下具有植物促生作用。本研究从贵州地区选取典型喀斯特地貌区域159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并鉴定出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细菌188株。利用...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能够降解乙烯前体,从而有助于植物生长。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细菌在旱胁迫下具有植物促生作用。本研究从贵州地区选取典型喀斯特地貌区域159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并鉴定出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细菌188株。利用16S r DNA测序分析将这些菌株归为14属63种,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和伯克氏菌属,分别有ACC脱氨酶活性的细菌18种和17种。对63种菌株的ACC脱氨酶活性定量检测,酶活最高的菌株是AL30ADF120(Cupriavidus oxalaticus),为3.639 U/mg。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个有关喀斯特地区土壤中的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细菌名录,为将来研究ACC脱氨酶活性细菌的植物促生作用奠定了基础。展开更多
由于碳酸盐性质和特点,导致喀斯特地区的土壤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尤其是其中的铁氧化物,并具有丰富的有益微生物种群。针对具有潜在植物促生作用的铁载体产生菌,本研究从广西百色地区选取典型喀斯特地貌区域进行土壤采样,然后进行土壤理...由于碳酸盐性质和特点,导致喀斯特地区的土壤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尤其是其中的铁氧化物,并具有丰富的有益微生物种群。针对具有潜在植物促生作用的铁载体产生菌,本研究从广西百色地区选取典型喀斯特地貌区域进行土壤采样,然后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菌株分离,筛选铁载体产生菌。最终从66份土壤样品中得到140株菌株。16S r DNA测序分析鉴定出22属66种,其中筛选得到铁载体产生菌69株,分属14属35种,其中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Z9是引起草菇黄斑病的病原,称之为草菇黄斑病菌,但其致病机制尚未明确。【目的】研究草菇黄斑病菌侵染草菇后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为认识其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被病菌侵染前后不同时间的草菇子实体为材料,测定其细胞膜透性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以及活性氧代谢相关酶即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活性变化,同时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探究菌株Z9侵染草菇24 h后的代谢物差异。【结果】接种病菌48 h内的草菇MDA含量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且均显著高于CK组(P<0.05);CAT和SOD活性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24h时达到峰值,PPO活性则先下降后上升;两组处理草菇相对电导率均呈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趋势,12h后趋于稳定;草菇两组样本间的代谢物差异显著,共筛选并鉴定出131个差异代谢物。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氨基酸代谢途径,其中色氨酸代谢和酪氨酸代谢是差异代谢物富集最多的通路。丁香酸是草菇被黄斑病菌Z9侵染后含量增加最大的代谢物,其计算变量投影重要度(variable important for the projection,VIP)值达1.3556。【结论】草菇受黄斑病菌侵染后细胞膜被持续过氧化;推测草菇通过产生丁香酸清除由Pseudomonas sp.Z9刺激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来避免细胞氧化损伤,酪氨酸代谢途径是病原侵染草菇产生病斑的一个重要代谢途径。
文摘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能够降解乙烯前体,从而有助于植物生长。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细菌在旱胁迫下具有植物促生作用。本研究从贵州地区选取典型喀斯特地貌区域159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并鉴定出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细菌188株。利用16S r DNA测序分析将这些菌株归为14属63种,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和伯克氏菌属,分别有ACC脱氨酶活性的细菌18种和17种。对63种菌株的ACC脱氨酶活性定量检测,酶活最高的菌株是AL30ADF120(Cupriavidus oxalaticus),为3.639 U/mg。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个有关喀斯特地区土壤中的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细菌名录,为将来研究ACC脱氨酶活性细菌的植物促生作用奠定了基础。
文摘由于碳酸盐性质和特点,导致喀斯特地区的土壤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尤其是其中的铁氧化物,并具有丰富的有益微生物种群。针对具有潜在植物促生作用的铁载体产生菌,本研究从广西百色地区选取典型喀斯特地貌区域进行土壤采样,然后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菌株分离,筛选铁载体产生菌。最终从66份土壤样品中得到140株菌株。16S r DNA测序分析鉴定出22属66种,其中筛选得到铁载体产生菌69株,分属14属35种,其中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