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垄栽培甘蔗试验增产效果 被引量:96
1
作者 韦本 甘秀芹 +7 位作者 申章佑 宁秀呈 陆柳英 韦广泼 李艳英 胡泊 刘斌 吴延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4544-4550,共7页
【目的】评价粉垄栽培技术相比于传统栽培方法种植甘蔗的优势所在。【方法】选用新台糖22号和柳城03-1137两个品种,在不同地区进行粉垄栽培和传统栽培比较试验,在甘蔗工艺成熟期进行根系、绿叶、蔗茎性状、产量、品质及冬笋芽数等调查... 【目的】评价粉垄栽培技术相比于传统栽培方法种植甘蔗的优势所在。【方法】选用新台糖22号和柳城03-1137两个品种,在不同地区进行粉垄栽培和传统栽培比较试验,在甘蔗工艺成熟期进行根系、绿叶、蔗茎性状、产量、品质及冬笋芽数等调查测定。【结果】粉垄栽培与传统栽培相比,根系鲜重增加了115.05%—146.48%;完全展开绿叶数(功能叶片)增加14.65%—19.35%;蔗茎产量增加21.91%—27.35%;甘蔗蔗糖含量、蔗汁蔗糖含量分别增加3.81%—5.17%、3.63%—5.75%,蔗汁还原糖分降低5.50%—9.76%;宿根冬笋芽数增加47.64%—197.70%。【结论】粉垄栽培的甘蔗,根系特别发达,功能叶片数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改善,冬笋芽数增加。粉垄栽培方法是一项较好的栽培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栽培 产量 品质 “根”本理论 水肥均衡供给 甘蔗
下载PDF
粉垄栽培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3
2
作者 韦本 刘斌 +5 位作者 甘秀芹 申章佑 胡泊 李艳英 吴延勇 陆柳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946-3954,共9页
【目的】探索农耕新方法粉垄栽培水稻的可行性及其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Y两优1号,汕小占为供试材料,传统翻耕浆耙栽培为对照(CK),进行早稻粉垄栽培和晚稻免耕抛秧栽培试验,对相关性状和产量、品质进行调查和测定;并对粉... 【目的】探索农耕新方法粉垄栽培水稻的可行性及其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Y两优1号,汕小占为供试材料,传统翻耕浆耙栽培为对照(CK),进行早稻粉垄栽培和晚稻免耕抛秧栽培试验,对相关性状和产量、品质进行调查和测定;并对粉垄后第三造轻耕种植水稻的产量及土壤的紧实度进行调查。【结果】粉垄栽培与CK相比,早造粉垄稻田耕层厚度加深7 cm,土壤速效养分多数指标增加10%以上,水稻总根数量及白根数量分别增加14.83%—25.36%、20.18%—97.78%,稻株生物产量增加29.96%—31.89%,结实率增加7.62%,稻谷产量增加23.87%,整精米率、蛋白质分别增加15.95%、14.61%;晚造免耕抛秧比CK的总根数量和白根数量分别增加6.02%—22.75%、48.03%—65.91%,产量增加9.25%,整精米率、蛋白质分别增加7.43%、5.61%;早晚两造合计增产16.48%,增加收入6 706.5元/hm2;粉垄后第三造轻耕种植水稻收获时耕作层土壤的紧实度比对照降低68.00%—333.33%,产量增加7.97%。【结论】粉垄栽培水稻,当造和后一造免耕均可行,均能提高稻谷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增加纯收益;粉垄后第三造仍能提高稻谷产量,粉垄后稻田具有持续增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栽培 水稻 产量 品质 增量效应 农耕新方法
下载PDF
粉垄整地与传统整地方式种植玉米和花生效果比较 被引量:70
3
作者 韦本 甘秀芹 +9 位作者 陈保善 申章佑 俞建 宁秀呈 陆柳英 韦广泼 胡泊 莫润秀 李艳英 吴延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16-3219,共4页
[目的]研究粉垄整地与传统整地种植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差异性。[方法]采用专用型机械将土壤垂直旋磨粉碎并自然悬浮成垄的粉垄整地与拖拉机整地、畜力整地和人力整地3种方式比较,以玉米、花生为供试作物品种,各个处理全期均不施肥。测定... [目的]研究粉垄整地与传统整地种植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差异性。[方法]采用专用型机械将土壤垂直旋磨粉碎并自然悬浮成垄的粉垄整地与拖拉机整地、畜力整地和人力整地3种方式比较,以玉米、花生为供试作物品种,各个处理全期均不施肥。测定玉米、花生前期的根系长度和数量,后期功能叶片的光合特性及产量。[结果]与拖拉机整地、畜力整地和人力整地相比,粉垄整地种植的玉米、花生前期的根系长度增加18%以上,数量增加15%以上,后期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提高10%以上,产量增加8%以上。[结论]粉垄整地方式种植的作物比传统整地的根系发达,光合效率提高,产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整地 垂直旋磨 “根”本理论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粉垄栽培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5
4
作者 靳晓敏 杜军 +4 位作者 沈润泽 沈振荣 解艳玲 王玉民 韦本 《农业科学研究》 2013年第1期50-53,共4页
为了探索提高宁夏引黄灌区玉米产量的新型农业耕作措施,以玉米先正达408为研究对象,分析粉垄栽培技术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粉垄可降低土壤容积质量,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发育,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根长增加17cm,产量提高12.1%.
关键词 宁夏引黄灌区 玉米 粉垄栽培
下载PDF
粉垄耕作对潮土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44
5
作者 聂胜委 张玉亭 +5 位作者 汤丰收 黄绍敏 张巧萍 韦本 张水清 何宁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1,43,共4页
为探讨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了新型耕作方式——粉垄耕作对旱地潮土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从农作制度的改进上破解粮食增产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设旋耕(12~16cm,CK)和粉垄耕作(FL1:20~30 cm,FL2:30~40 cm)3个... 为探讨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了新型耕作方式——粉垄耕作对旱地潮土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从农作制度的改进上破解粮食增产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设旋耕(12~16cm,CK)和粉垄耕作(FL1:20~30 cm,FL2:30~40 cm)3个处理。结果表明,粉垄耕作能够增加小麦的穗粒数和产量。FL1、FL2处理的群体数分别为730.6万茎/hm2、761.4万茎/hm2,分别比CK(683.9万茎/hm2)显著增加46.7万茎/hm2、77.5万茎/hm2。FL1、FL2处理的小麦穗粒数均为31.2粒,比CK(26.8粒)极显著增加4.4粒。FL1、FL2处理能增强旗叶的光合性能,小麦旗叶的SPAD值分别为51.3、46.7,均极显著高于CK(20.2)。FL1(8 137.6 kg/hm2)、FL2(8 481.2 kg/hm2)处理的小麦产量均显著高于CK(6 518.5 kg/hm2),分别比CK增产24.8%、3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耕作 潮土 冬小麦 产量
下载PDF
农耕新方法粉垄整地土壤速效养分研究 被引量:42
6
作者 韦本 甘秀芹 +9 位作者 陈保善 韦广泼 申章佑 宁秀呈 陆柳英 何彰杰 胡泊 李艳英 莫润秀 吴延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42-45,共4页
取旱地粉垄0~30、0~40、0~50、0~60 cm和水田0~40 cm土壤剖面样品,以其相对应的原土为对照,测定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含量和有效硼、铜、锌、锰含量。结果显示,粉垄整地后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含量均比原土增加,旱地有机质、速效氮... 取旱地粉垄0~30、0~40、0~50、0~60 cm和水田0~40 cm土壤剖面样品,以其相对应的原土为对照,测定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含量和有效硼、铜、锌、锰含量。结果显示,粉垄整地后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含量均比原土增加,旱地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增加量分别为3.02%~35.16%、6.80%~39.54%、2.81%~44.46%、7.72%~53.71%,微量元素硼、铜、锌、锰的有效含量增加;水田粉垄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的增加量分别为19.64%、24.02%、24.27%、57.78%,硼、铜、锌等微量元素含量增加。提出了作物栽培的新理论——"根"本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整地 活化利用 速效养分 含量增加 “根”本理论
下载PDF
广西山药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与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41
7
作者 朱桂宁 蔡健和 +2 位作者 胡春锦 韦本 黄福新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2-577,共6页
本文对山药炭疽病在广西的危害、症状特点以及病原菌的鉴定进行了研究。2005年从广西5个病区采集的25个标样均分离到类似的分离物,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并结合其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将广西山药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 本文对山药炭疽病在广西的危害、症状特点以及病原菌的鉴定进行了研究。2005年从广西5个病区采集的25个标样均分离到类似的分离物,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并结合其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将广西山药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炭疽病 rDNA—ITS序列 鉴定
下载PDF
粉垄后第6季稻田土壤变化与水稻产量品质分析 被引量:35
8
作者 甘秀芹 韦本 +5 位作者 刘斌 申章佑 劳承英 李艳英 胡泊 吴延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03-1607,共5页
[目的]研究稻田粉垄后第6季土壤及产量、品质状况,为粉垄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粉垄后第6季水稻收获期测定耕层土壤深度、土壤容重、土壤全氮磷钾含量、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并进行水稻产量测... [目的]研究稻田粉垄后第6季土壤及产量、品质状况,为粉垄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粉垄后第6季水稻收获期测定耕层土壤深度、土壤容重、土壤全氮磷钾含量、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并进行水稻产量测定和品质分析,与常规耕作(对照)相比,分析粉垄耕作处理后对第6季稻田土壤状况和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稻田粉垄耕作深度20~22 cm,至第6季时仍保持22 cm,耕作层加深7 cm,土壤容重降低10.56%,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每公顷分别增加48.46%、23.85%和32.89%,土壤全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25.03%、31.12%和25.59%,有机质含量增加21.46%;第6季稻谷产量增产1832.7 kg/ha,增幅22.65%;粉垄第1~6季平均每季增产897.75 kg/ha,增幅11.10%,净效益平均每季增加21.82%;且品质改善,粉垄稻米整精米率提高4.35%;稻米垩白粒率降低25%,由二级升为一级;稻米垩白度下降43.75%;稻米蛋白质提高13.58%,由三级升为二级.[结论]稻田粉垄耕作一次后,至第6季时仍可有效加深土壤耕作层、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对水稻具有持续增产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 水稻 土壤理化性质 持续增产 品质
下载PDF
广西发展秋冬种马铃薯及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的建议 被引量:34
9
作者 韦本 甘秀芹 +4 位作者 韦威泰 覃维治 吴建明 李丽淑 罗霆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6年第3期260-262,共3页
根据广西的气候条件、市场区位优势以及脱毒马铃薯的品种、种薯问题已解决的新情况,指出广西发展秋冬种马铃薯条件已初步具备;提出广西可以利用中稻田、晚稻制种田等采用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发展秋冬种马铃薯;同时提出稻草覆盖免耕栽... 根据广西的气候条件、市场区位优势以及脱毒马铃薯的品种、种薯问题已解决的新情况,指出广西发展秋冬种马铃薯条件已初步具备;提出广西可以利用中稻田、晚稻制种田等采用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发展秋冬种马铃薯;同时提出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应注意选择排灌良好、富含有机质的中性或微酸性稻田种植已破眠的脱毒马铃薯种薯,要搞好播种、稻草覆盖和田间管理,注意防治病虫害并适时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稻草覆盖 免耕栽培 市场区位优势
下载PDF
粉垄栽培对旱地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4
10
作者 韦本 申章佑 +5 位作者 甘秀芹 刘斌 陆柳英 胡泊 李艳英 吴延勇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1-105,共5页
"粉垄栽培"是一种新的农耕方法,与传统种植(拖拉机整地等)相比,粉垄栽培玉米、花生、大豆、甘蔗和桑树,其产量分别增加25.60%、13.78%、10.00%、21.91%和54.81%;大豆蛋白质增加12%,甘蔗蔗糖分增加3.81%;相应地,作物的根系数... "粉垄栽培"是一种新的农耕方法,与传统种植(拖拉机整地等)相比,粉垄栽培玉米、花生、大豆、甘蔗和桑树,其产量分别增加25.60%、13.78%、10.00%、21.91%和54.81%;大豆蛋白质增加12%,甘蔗蔗糖分增加3.81%;相应地,作物的根系数量增多,长度增长,垂直分布下移,水平分布拓宽。表明这几种旱地作物的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与"粉垄栽培"能促进根系发达密切相关。并对这一农耕新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栽培 根系 产量 农耕方法
下载PDF
耕作对健康耕层结构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4
11
作者 胡钧铭 陈胜男 +2 位作者 韦翔华 夏旭 韦本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5-103,共9页
土壤耕作与土地生产力密切相关,土壤耕层中的养分影响作物养分的吸收与利用,良好的耕层结构有利于水、肥、气、热之间相互协调。耕层深度与耕作方式有关,构建良好的健康耕层结构,有利于协调作物生长和根系分布。本文结合有关传统翻耕耕... 土壤耕作与土地生产力密切相关,土壤耕层中的养分影响作物养分的吸收与利用,良好的耕层结构有利于水、肥、气、热之间相互协调。耕层深度与耕作方式有关,构建良好的健康耕层结构,有利于协调作物生长和根系分布。本文结合有关传统翻耕耕作、免耕、旋耕、深耕等对土壤耕层的研究结果,从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团聚体、土壤入渗、土壤重金属、土壤呼吸及根系特征等方面,探讨耕作模式对健康土壤耕层构建的影响,并就耕作体系、系统定位、耕作效率、适生作物方面指出目前土壤耕层研究不足,从因地制宜发展耕作方式、建立综合性耕作体系、加快耕作新型农机的研究应用、开展农田小气候环境系统研究方面展望了构建健康理想耕层结构的发展趋势,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耕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缓解人地关系矛盾,为农业生产中最佳耕作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模式 耕层构建 健康耕层 生产力
下载PDF
广西淮山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32
12
作者 韦本 唐荣华 +2 位作者 韦威泰 何新民 蒋菁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3年第1期7-8,12,共3页
淮山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高效经济作物。通过对桂平、邕宁、横县等淮山主产区生产现况的调查研究 ,广西淮山生产具有地域优势 ,存在问题主要是新品种的引进、选育科研滞后 ,品种单一、种性退化严重 ,栽培管理技术落后 ,病虫害发生严重 ,缺... 淮山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高效经济作物。通过对桂平、邕宁、横县等淮山主产区生产现况的调查研究 ,广西淮山生产具有地域优势 ,存在问题主要是新品种的引进、选育科研滞后 ,品种单一、种性退化严重 ,栽培管理技术落后 ,病虫害发生严重 ,缺乏产品深加工的企业和技术 ,提出增加投入 ,引进和选育新品种 ,改进栽培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山 品种 现状 对策 经济作物
下载PDF
淮山药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3
13
作者 覃维治 韦本 +2 位作者 甘秀芹 韦民政 唐秀桦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26-1733,共8页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地区淮山药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分类特征,为淮山药品种选育及生产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的44份淮山药种质资源的19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探...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地区淮山药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分类特征,为淮山药品种选育及生产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的44份淮山药种质资源的19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探讨其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分类特征。【结果】44份淮山药种质资源形态性状间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在12个质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叶形(1.53),其次是薯皮颜色(1.51);薯形的频率分布最高(93.18%),其次为薯肉颜色(90.91%)和茎蔓形状(81.82%)。在7个数量性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薯块长度(1.89),其次是生育期(1.84)和薯块径粗(1.77);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产量(79.25%),其次为薯块径粗(42.21%)和单株结薯数(35.62%),最小的为生育期(17.57%)。根据各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可将44份淮山药种质聚为四大类群;第Ⅰ类群种质均来源于广西,可作为有增产潜力的加工型亲本材料;第Ⅱ类群种质主要来源于广西,可作为高产选育目标亲本;第Ⅲ类群种质主要来自南方地区,均是人工栽培的野生类型品种,为一般性亲本;第Ⅳ类群种质主要来源于北方省区的种质,可作为一般性早熟选育亲本。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3.73%,第一主成分反映高产株型综合因子,第二主成分反映加工株型因子,第三主成分反映植株结薯因子,第四、五、六主成分分别反映薯块、薯皮颜色和茎蔓颜色因子。【结论】我国淮山药主要地方栽培种质资源间农艺性状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亲缘关系呈现一定地域生态环境规律;南方地区在品种选育中应注重对第一、第二主成分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山药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粉垄耕作对农田赤红壤团聚体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3
14
作者 王世佳 蒋代华 +3 位作者 朱文国 张蓉蓉 李军伟 韦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6-335,共10页
为揭示粉垄耕作对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影响,探明其变化机理,通过团粒分析、扫描电镜(SEM)、Brun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等表征手段对赤红壤进行形貌和结构分析,结合耕作后土壤养分的变化,分析比较了常规旋耕(CT20)、深... 为揭示粉垄耕作对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影响,探明其变化机理,通过团粒分析、扫描电镜(SEM)、Brun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等表征手段对赤红壤进行形貌和结构分析,结合耕作后土壤养分的变化,分析比较了常规旋耕(CT20)、深翻旋耕(DT40)、粉垄20 cm(FL20)和粉垄40 cm(FL40)四种耕作方式下赤红壤理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FL40相对其他耕作方式,增加了1~0.25 mm粒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P<0.05),减少了大于3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P<0.05)。相对于CT20和DT40,粉垄耕作处理土壤微形态改变呈现出骨骼颗粒细小且排列紧密、表面光滑、土壤比表面积较大、孔隙分布更丰富等特点;DT40速效养分含量较CT20、FL20和FL40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相对于CT20和DT40,粉垄耕作能增加赤红壤的中团聚体含量,使赤红壤形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中,FL20使作物增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 团聚体 微形态 孔隙分布 土壤养分
下载PDF
粉垄栽培增产效果及其引发的栽培学新理论探讨 被引量:30
15
作者 韦本 《广西农学报》 2011年第2期25-28,共4页
粉垄栽培是作者研究的一种新的农耕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充分利用耕作层及其以下适量土壤资源和天然降水。在玉米、甘蔗等10多种作物试验,结果显示:粉垄栽培比传统种植增产达10%以上;增产原因可能是良好的耕作土壤生态环境让作物根系发达,... 粉垄栽培是作者研究的一种新的农耕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充分利用耕作层及其以下适量土壤资源和天然降水。在玉米、甘蔗等10多种作物试验,结果显示:粉垄栽培比传统种植增产达10%以上;增产原因可能是良好的耕作土壤生态环境让作物根系发达,水肥营养得到均衡供给。由此探讨提出作物栽培学以培育根系为主导的"根‘本’理论"和创造作物生长期内以水肥持续均衡供应为要旨的"水肥均衡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作物 粉垄栽培 增产效果 根'本’理论 水肥均衡
下载PDF
粉垄改造利用盐碱地效果初探 被引量:30
16
作者 韦本 申章佑 +6 位作者 周佳 甘秀芹 劳承英 周灵芝 刘斌 胡泊 李艳英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7-112,共6页
为探索粉垄改造利用盐碱地的效果,利用自主发明的粉垄耕作机械和粉垄技术,于2015-2016年分别在新疆和陕西等地进行了粉垄改造利用盐碱地试验,结果显示:在新疆的重度盐碱地经粉垄种植一季棉花后,土壤全盐量下降幅度31.31%,棉花产量增加48... 为探索粉垄改造利用盐碱地的效果,利用自主发明的粉垄耕作机械和粉垄技术,于2015-2016年分别在新疆和陕西等地进行了粉垄改造利用盐碱地试验,结果显示:在新疆的重度盐碱地经粉垄种植一季棉花后,土壤全盐量下降幅度31.31%,棉花产量增加48.80%,盐碱程度由重度降为中度;在陕西轻度盐碱地种植麦后夏玉米,土壤全盐量下降幅度42.73%,玉米产量增加34.83%,盐碱程度由轻度脱盐为正常耕地。最后分析了粉垄盐碱地淡盐增产的机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耕作 盐碱地 淡盐 增产 前景
原文传递
桑树粉垄栽培的根系、植株及产量性状表现 被引量:31
17
作者 甘秀芹 韦本 +5 位作者 申章佑 陆柳英 胡泊 吴延勇 李艳英 莫润秀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705-707,共3页
研究用粉垄栽培技术种植桑树对其根系、植株性状及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粉垄栽培的桑树与传统栽培的相比,根系数、单株枝条数、单株枝条总长、单位面积叶片产量分别增加64.71%、37.55%、34.65%、54.81%,且都达到显著水平。粉垄栽... 研究用粉垄栽培技术种植桑树对其根系、植株性状及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粉垄栽培的桑树与传统栽培的相比,根系数、单株枝条数、单株枝条总长、单位面积叶片产量分别增加64.71%、37.55%、34.65%、54.81%,且都达到显著水平。粉垄栽培有利于桑树的生长发育及经济产量的提高,并提出了"‘根’本理论"的栽培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栽培 桑树 根系 产量 “根”本理论
下载PDF
粉垄技术对木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8
作者 刘贵文 黄樟华 +2 位作者 韦本 莫振茂 容林熙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8期975-978,共4页
【目的】探索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为旱地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对比粉垄栽培与传统整地栽培(CK)两种种植方式对木薯品种新选4088的茎叶生长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测定株高、茎径、单株叶片数、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 【目的】探索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为旱地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对比粉垄栽培与传统整地栽培(CK)两种种植方式对木薯品种新选4088的茎叶生长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测定株高、茎径、单株叶片数、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重和产量等。【结果】粉垄栽培的木薯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数、单株块根重和鲜块根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5.35%、28.70%、30.00%、44.92%和46.69%。【结论】粉垄栽培技术可促进木薯前中期茎叶生长,增加木薯生物量,提高木薯产量,是促进木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技术 木薯 生长发育 产量 影响
下载PDF
不同淮山药品种资源营养品质特性分析 被引量:28
19
作者 甘秀芹 韦本 +4 位作者 韦威旭 宁秀呈 何虎翼 覃维治 何龙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3219-13222,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淮山药品种(资源)的营养品质。[方法]以9个淮山药品种:桂淮2号、桂淮5号、桂淮6号、GY2、GY23、GY47、GY62、GY69和双胞山药为材料,测定他们的水分、粗蛋白、脂肪、氨基酸总量、氨基酸组分及矿物质含量。[结果]在供试品种... [目的]分析不同淮山药品种(资源)的营养品质。[方法]以9个淮山药品种:桂淮2号、桂淮5号、桂淮6号、GY2、GY23、GY47、GY62、GY69和双胞山药为材料,测定他们的水分、粗蛋白、脂肪、氨基酸总量、氨基酸组分及矿物质含量。[结果]在供试品种中,GY2的营养品质较优,除其蛋白质含量排第2外,其总氨基酸、可溶性糖、脂肪、皂甙及各种矿物质含量均居首位;桂淮5号为高蛋白、高锌品种,其蛋白质和锌含量分别为3.03%和4.65 mg/kg;GY23、GY62和GY69为高淀粉品种,其鲜薯淀粉含量分别为22.0%、27.9%和23.4%。[结论]供试淮山药品种的品种特色比较明显,GY2的营养品质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山药 不同类型 营养特性 利用分析
下载PDF
Effects of Once Fenlong Cultivation on Soil Properties and Rice Yield and Quality for 7 Consecutive Years 被引量:29
20
作者 韦本 甘秀芹 +6 位作者 李艳英 申章佑 周灵芝 周佳 刘斌 劳承英 胡泊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12期2365-2371,共7页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long-term effect of Fenlong cultivation for one time. [Metho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and rice yield and quality were investigated and d...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long-term effect of Fenlong cultivation for one time. [Metho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and rice yield and quality were investigated and determined by measuring the soil at the depth of 23 cm in the paddy field with Fenlong cultivation and 16 cm of control (conventional farming) for 7 years. [Resul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average yield of early rice of the Fenlong cultivation increased by 1 972.5 kg/hm2 of the first year, an increase of 23.87%, and milled rice and protein increased by 15.95% and 14.61%, while the increase rates of organic matter, available nitrogen,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per hectare were 74.58%, 67.01%, 104.41% and 129.62%, respectively. In the 7th year after Fenlong cultivation, the yield increased by 234 kg/hm2 from the control, an increase of 3.21%, and milled rice and protein increased by 0.5% and 0.14%, while the increase rates of organic matter,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per hectare were 745.8%, 62.635 and 73.37%, respectively, and the increase rates of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and total potassium were 46.03%, 50.58% and 36.65%,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7 years after Fenlong cultivation, the yield increased by 3.21-23.87%, and its average net income per season increased by 1 843.61 Yuan/hm2 with a gain of 18.03%. [Conclusion] At the 7th year after Fenlong cultivation, the paddy field still had the furrow remain at a depth of 22 cm, which was 46.67% thicker than the traditional on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paddy rice increased for 7 consecutive vears showed that Fenlon.q cultivation was highly feasible for paddy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ddy field Fenlong cultivati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YIELD Qual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