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生存的全景遮蔽与教育应对——柏拉图“洞穴之喻”之省思 被引量:18
1
作者 韦恩 肖菊梅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45,共9页
数字化生存是人类与数字化媒介发生交互关系的存在方式,暗藏着遮蔽人之存在的生存隐忧。本研究通过援引柏拉图“洞穴之喻”之省思,阐释数字化生存内蕴的人与技术关系的两极反转、现实与虚拟关系的错位倒置,揭示数字化生存给教育造成的... 数字化生存是人类与数字化媒介发生交互关系的存在方式,暗藏着遮蔽人之存在的生存隐忧。本研究通过援引柏拉图“洞穴之喻”之省思,阐释数字化生存内蕴的人与技术关系的两极反转、现实与虚拟关系的错位倒置,揭示数字化生存给教育造成的“全景遮蔽”,主要表现为:意识同质,教育塑造人的主体性使命的隐匿退场;认知短路,知识脱离教育之外的愚昧持存;转型危机,教育面临陌生人社会的道德失序。本文认为,通过深度把握人的自我意识的同一性结构实现主体唤回,通过抽象性与泛在性的认知过程完成知识划界,展开面向数字原住民的素养培育形成路径操练,才是教育帮助人走向良善数字化生存的根本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生存 洞穴之喻 教育应对 技术哲学
下载PDF
“数字化+在地化”:乡村教育发展的出场语境、运行机理与创新路径 被引量:4
2
作者 韦恩 肖菊梅 《现代教育科学》 2023年第2期34-40,46,共8页
“数字化+在地化”是乡村教育发展的新范式。该范式作用乡村教育发展的出场语境来源于乡村教育数字转型的时代境遇与乡村教育生态重构的迫切诉求。为此,需要明确“数字化+在地化”参与乡村教育发展的运行机理,即:理念整合,平衡现代与传... “数字化+在地化”是乡村教育发展的新范式。该范式作用乡村教育发展的出场语境来源于乡村教育数字转型的时代境遇与乡村教育生态重构的迫切诉求。为此,需要明确“数字化+在地化”参与乡村教育发展的运行机理,即:理念整合,平衡现代与传统的激烈冲突;思维转换,构筑脱域与有根的双向耦合;价值逻辑,勾连知识与伦理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实现“数字化+在地化”赋能乡村教育发展的路径创新,即:强调一体两翼,确保数字化理念服务乡村教育的在地改革;诉诸课程体系,构建数字化机制实现乡村教育的在地认同;依托本土要素,使用数字化工具探索乡村教育的在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在地化 乡村教育发展 范式转换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困境与策略——基于集体行动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4
3
作者 韦恩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64,共6页
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改善乡村教师整体素质与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措施。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中仍存在着组织结构松散、价值认同危机和运行动力不足的困境。突破此困境,要构建能够统合城乡教师学习... 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改善乡村教师整体素质与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措施。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中仍存在着组织结构松散、价值认同危机和运行动力不足的困境。突破此困境,要构建能够统合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成员个人理性、集体行动和公共理性的方案:即精准抱团,组建小规模异质性的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价值共识,加强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成员的意识形态融合;发挥协同优势,促进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内部的“权力点”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集体行动理论 城乡一体化 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
下载PDF
数字化生存的教育危机及其因应——基于马克思技术哲学的立场 被引量:3
4
作者 韦恩 肖菊梅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31,共7页
数字化生存是人与数字化媒介发生交互关系的存在方式,同源共体的人与技术、技术延伸的记忆装置、现实虚拟的辩证运动是数字化生存的流变线索。数字化生存与教育实现深度耦合的同时,更面临着遮蔽人之存在的教育危机,主要表现为:教育“无... 数字化生存是人与数字化媒介发生交互关系的存在方式,同源共体的人与技术、技术延伸的记忆装置、现实虚拟的辩证运动是数字化生存的流变线索。数字化生存与教育实现深度耦合的同时,更面临着遮蔽人之存在的教育危机,主要表现为:教育“无能化”:出现生命逻辑对技术逻辑的臣服性接受;教育“空心化”:远程登录式的虚拟在场造成的主体分裂;教育“工业化”:数字化全球记忆术体系主导的精神掠夺。为应对数字化生存的教育危机,回归马克思技术哲学可发现,技术是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关键中介,教育不能让育人主动权受制于技术规训;社会关系是技术的内在规定,教育应实现人向现实社会存在的复归;技术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闲暇时间,教育要减轻角色外溢的伴随性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生存 数字化时代 技术哲学 马克思教育思想
下载PDF
数字时代乡村教育治理的复合语境、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被引量:5
5
作者 肖菊梅 韦恩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8-95,共8页
数字时代乡村教育治理的内在逻辑离不开技术语境、历史语境和政策语境勾连的复合语境。因乡村教育特殊的样态与数字时代教育变革的需求存在滞差,导致数字乡村教育治理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城市本位的治理理念与乡村教育发展需求的错位,数... 数字时代乡村教育治理的内在逻辑离不开技术语境、历史语境和政策语境勾连的复合语境。因乡村教育特殊的样态与数字时代教育变革的需求存在滞差,导致数字乡村教育治理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城市本位的治理理念与乡村教育发展需求的错位,数字权威的治理机制与乡村教育运行活力的阻碍,技术驱动的治理方式同乡村教育文化积淀的背离。为有效开展乡村教育治理,须倡导融合式教育治理理念,契合乡村教育发展的内在理路;跳出技术内卷的治理陷阱,寻求多元治理主体的协调配合;借助新乡贤的治理关怀,守护乡村教育厚植的价值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乡村教育治理 复合语境 现实困境 优化路径
下载PDF
教育的元宇宙视界:前景探测、潜在风险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韦恩 牛长松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5-104,共10页
教育元宇宙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全新样态,敞开着生命实体交互镜像化身、虚拟体验代替具身认知、算法定制解决个性需求、数字空间赋能现实教育的可能性。尽管教育元宇宙前景诱人,但是依然暗藏着如何确证教育塑造人的主体性,如何发挥教育... 教育元宇宙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全新样态,敞开着生命实体交互镜像化身、虚拟体验代替具身认知、算法定制解决个性需求、数字空间赋能现实教育的可能性。尽管教育元宇宙前景诱人,但是依然暗藏着如何确证教育塑造人的主体性,如何发挥教育灵魂铸造的功能,如何体现教育对人的价值关怀,如何寻求教育合理性的本质依据等潜在风险。通过转变观念,重新认识数字时代的儿童;利用技术富集,开拓融合式的学习图景;紧扣伦理价值,追寻云端教学的德性复归;明确底线坚守,遵循人-教育-社会生产力联动发展的逻辑思路,从而将教育元宇宙内蕴的技术优势切实转化为育人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元宇宙 虚拟体验 算法 镜像化
下载PDF
以“否定性”为支点:儿童哲学的存在论辩护
7
作者 韦恩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48,共11页
儿童哲学的存在论问题是儿童何以哲学的逻辑前提。既有论证方式难以建构有效辩护,继而造成了儿童哲学的身份疑案,主要表现为:理论构建和教育应用在立论前提下的定位模糊,一般儿童与个别儿童在研究对象上的层次混淆,权宜之计和普遍兼容... 儿童哲学的存在论问题是儿童何以哲学的逻辑前提。既有论证方式难以建构有效辩护,继而造成了儿童哲学的身份疑案,主要表现为:理论构建和教育应用在立论前提下的定位模糊,一般儿童与个别儿童在研究对象上的层次混淆,权宜之计和普遍兼容在价值旨趣上的两副面孔。通过以否定性为存在论支点,揭示否定性奠定了儿童在“问题分叉”中的生成性,阐明否定性是开启儿童可能性的“众妙之门”,诠释否定性标识了儿童让“事情发生”的及物性,澄清了哲学是儿童个体成人的自发态势和固有动力。否定性的转化是儿童哲学生效的教育立场,这要求我们重视儿童身体价值,超越理性主义的认知方式;避免儿童角色固化,提供多重体验的做事承担;厚植儿童生命力量,寻求自然与人为的相对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性 儿童 儿童哲学 存在论 教育
下载PDF
乡村教育精准治理的内涵阐释、作用逻辑及实现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韦恩 肖菊梅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72,共9页
乡村教育精准治理是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受国家治理逻辑历史演变的影响,乡村教育治理的地位获得从“边缘冷落”到“中心认同”的凸显;乡村教育治理的思路迎来从“无的放矢”到“循证下药”的转变。通过将数字下乡作为技术支... 乡村教育精准治理是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受国家治理逻辑历史演变的影响,乡村教育治理的地位获得从“边缘冷落”到“中心认同”的凸显;乡村教育治理的思路迎来从“无的放矢”到“循证下药”的转变。通过将数字下乡作为技术支撑、靶向识别作为核心枢轴、在地链接作为价值承诺,阐释乡村教育精准治理的完整内涵。在此基础上,乡村教育精准治理的作用逻辑表现为弥合城市主义的治理理念与乡村教育自身需求的断层;避免行政发包的治理机制对乡村教育实际状况的悬浮;疏浚量化考核的治理方式与乡村教育伦理基础的脱嵌。为此,实现乡村教育精准治理的有效策略在于,精准厘定治理理念,探索乡村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精准盘活治理机制,夯实乡村教育治理共同体的整体建设;精准把握治理方式,寻求形式与实质合理性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治理 乡村教育精准治理 治理现代化 乡村振兴
下载PDF
萨特论人的存在与教育的三重意蕴 被引量:1
9
作者 韦恩 《现代教育论丛》 2022年第3期34-41,I0002,共9页
人是教育的对象。了解人的存在方式,是人通过教育成为人的前提问题。从萨特的现象学观点看,人的自为存在是教育的前提,教育的目的是唤醒人的自我意识;以人的自在存在为着眼点,确立教育价值的评判依据是回归人的生活世界;以人的自由存在... 人是教育的对象。了解人的存在方式,是人通过教育成为人的前提问题。从萨特的现象学观点看,人的自为存在是教育的前提,教育的目的是唤醒人的自我意识;以人的自在存在为着眼点,确立教育价值的评判依据是回归人的生活世界;以人的自由存在为目标,教育自由的原则是人的独立选择和为自己负责。萨特对人的存在与教育的思考,对反思当前教育实践中异化人之处境的现象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特 现象学 自为存在 自在存在 自由存在 教育
下载PDF
浅析教育活动的人性观基础研究
10
作者 韦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1年第8期306-306,373,共2页
教育作为一项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对于人的认识深深地影响了教育的前世、今生和未来。人性观作为教育活动的内在思维逻辑,不同的时代形成了属于时代特有的人性观,古代时期以西方“本体论”人性观和东方“天人合一”的人性观为典型;近代教... 教育作为一项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对于人的认识深深地影响了教育的前世、今生和未来。人性观作为教育活动的内在思维逻辑,不同的时代形成了属于时代特有的人性观,古代时期以西方“本体论”人性观和东方“天人合一”的人性观为典型;近代教育的人性观则受到唯科学主义的支配,现今的教育活动深受其浸染;当代互联网时代下科技理性的膨胀,牵涉到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不仅颠覆了对于人的看法,影响了教育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人性观 教育基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