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轮毂花键副的结构设计及仿真研究
1
作者 李伟 +3 位作者 方宇轩 李江全 葛志华 肖耘亚 《机电工程技术》 2021年第12期10-15,170,共7页
汽车驱动轴与轮毂多采用花键联接。随着电动机和电池技术的发展进步,电动汽车的使用日益广泛,但是电动汽车起速快、瞬时扭矩大、启停频繁的特点要求花键副具有较高的扭转强度,对现有汽车轮毂花键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关于花键... 汽车驱动轴与轮毂多采用花键联接。随着电动机和电池技术的发展进步,电动汽车的使用日益广泛,但是电动汽车起速快、瞬时扭矩大、启停频繁的特点要求花键副具有较高的扭转强度,对现有汽车轮毂花键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关于花键的研究多放在加工成型上,对花键自身却鲜有探究。从生产实例出发,结合国家设计标准,采用编程方式探究花键相关参数对汽车轮毂花键副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在花键副所受最大转矩T=1 510 N·m的实际工况条件下,遵循五大强度设计要求,对汽车轮毂花键副进行了参数优化设计。为了使理论数值分析的结果更加可靠,对所设计结果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完成了对花键副强度和疲劳寿命的仿真校核分析,为实际生产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轮毂花键副 强度设计 参数优化 仿真分析
下载PDF
日照市公众对于气候变化的感知及行为能力分析
2
作者 刘建志 谭丽荣 +3 位作者 强娴娴 高丹 高星琪 《环境与发展》 2016年第6期77-84,共8页
气候变化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而应对气候变化越来越离不开公众的支持与参与。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日照市公众对当地气候变化的感知与行为能力进行调查,并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公众感知气候变化的能力和行为能力的... 气候变化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而应对气候变化越来越离不开公众的支持与参与。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日照市公众对当地气候变化的感知与行为能力进行调查,并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公众感知气候变化的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公众对气候变化有明确感知,但感知程度与重视程度均低于环境污染;公众在工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关系上认识清晰,反对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认为政府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导者,对民众在改善气候中起到的作用持消极态度;日常生活中公众具有较为积极的低碳环保行为,但提升余地仍较大。据此提出应该从教育、宣传以及监管等方面建立起有效的全民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感知能力 行为能力 回归分析
下载PDF
陈化处理对棉花秸秆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荆延德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853-3861,共9页
为探讨陈化处理对秸秆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冻融和干湿方法分别对不同热解温度(350、500和650℃)下制备的棉花秸秆生物炭进行陈化处理,对比分析新鲜和陈化生物炭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热解温度、环境温度、湿度和陈化时间是影响生... 为探讨陈化处理对秸秆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冻融和干湿方法分别对不同热解温度(350、500和650℃)下制备的棉花秸秆生物炭进行陈化处理,对比分析新鲜和陈化生物炭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热解温度、环境温度、湿度和陈化时间是影响生物炭理化性质的主要因素.陈化处理可以加速生物炭表面发生氧化反应,增加生物炭表面的酸性官能团,进而降低生物炭的pH值.生物炭经过陈化处理后,其C含量减少,O含量增加,这也归因于生物炭的氧化反应.陈化处理可以增加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且新鲜和陈化生物炭的孔隙结构主要以介孔为主.陈化处理还可以破坏生物炭表面较完整的形状,降低生物炭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生物炭 陈化处理 理化性质
原文传递
秸秆生物炭对棕壤中Cu(Ⅱ)的吸附效应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4
作者 荆延德 刘兴 +2 位作者 孙小银 王世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98-1006,共9页
以棉花、花生秸秆为原料,采用限氧热裂解法分别于350℃、500℃、650℃下制备生物炭,通过等温吸附和吸附动力学实验,研究两种秸秆生物炭对棕壤中Cu(Ⅱ)的吸附特性和修复效应。结果表明:随裂解温度上升,秸秆生物炭的碳化程度和BET比表面... 以棉花、花生秸秆为原料,采用限氧热裂解法分别于350℃、500℃、650℃下制备生物炭,通过等温吸附和吸附动力学实验,研究两种秸秆生物炭对棕壤中Cu(Ⅱ)的吸附特性和修复效应。结果表明:随裂解温度上升,秸秆生物炭的碳化程度和BET比表面积增加,而含氧官能团、H/C和O/C的比值则减少,且花生秸秆生物炭的芳香化程度、碳化程度和比表面积均高于棉花秸秆生物炭;不同温度梯度制备的生物炭在吸附效果及机制方面存在差异,秸秆生物炭对Cu(Ⅱ)的吸附效果与Lagergren动力学方程的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等温方程可以较好拟合;随着pH的升高,吸附量均增加,吸附量在6.5时达到最大,且花生生物炭的吸附量大于棉花生物炭;SEM电镜扫描图展示了花生秸秆生物炭的表面特征和孔隙结构比棉花明显;FTIR谱图分析表明秸秆生物炭含氧官能团含量随裂解温度的升高而减少。综上,花生秸秆生物炭对山东棕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生物炭 吸附效应 棕壤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退耕还草土壤水分对植物地上部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靳小莲 赵巍 +2 位作者 李梦迪 刘栋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7-63,共7页
揭示土壤水分含量变化对植物养分吸收的影响,对阐明草本植被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为黄土高原区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安塞纸坊沟流域不同退耕还草年限(6 a,15 a,25 a和45 a)的草本植物和0—50 cm深度土壤样... 揭示土壤水分含量变化对植物养分吸收的影响,对阐明草本植被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为黄土高原区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安塞纸坊沟流域不同退耕还草年限(6 a,15 a,25 a和45 a)的草本植物和0—50 cm深度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植物地上部C,N,P,K,Ca和Mg含量及土壤含水率,并分析了植物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随退耕还草过程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植物体中C,N,K,Ca和Mg含量整体上随着退耕年限延长先降低后升高,植物P含量在退耕还草初期下降,中后期保持稳定。植物C/N,C/P和N/P比值随退耕年限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在退耕还草过程中植物生长主要受到N限制。植物Ca和Mg含量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另外,退耕45 a含水率最低,植物C/Ca,C/Mg,N/Ca,N/Mg,P/K,P/Ca,P/Mg比值也是最低的,表明植物可以增加吸收K,Ca和Mg以应对水分胁迫。研究表明土壤含水率随退耕还草过程降低,土壤水分降低促进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对环境的适应。研究结果为改善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生态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草 植物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比 土壤含水率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棉花、花生秸秆生物炭对棕壤中Cu(Ⅱ)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荆延德 巩晨 +2 位作者 孙小银 王世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3期50-55,共6页
[目的]分析棉花、花生生物炭基本理化性质,模拟自然条件下降雨对土壤中Cu(Ⅱ)淋失量的影响,探讨生物炭修复Cu(Ⅱ)污染棕壤的可行性。[方法]以棉花、花生秸秆为原料,采用限氧热解法分别在350,500,650℃下制备生物炭,将生物炭按1%的炭土... [目的]分析棉花、花生生物炭基本理化性质,模拟自然条件下降雨对土壤中Cu(Ⅱ)淋失量的影响,探讨生物炭修复Cu(Ⅱ)污染棕壤的可行性。[方法]以棉花、花生秸秆为原料,采用限氧热解法分别在350,500,650℃下制备生物炭,将生物炭按1%的炭土干重比施入铜污染棕壤[Cu(Ⅱ)的浓度200mg/kg],通过室内土柱淋溶试验分析添加不同生物炭对土壤缓冲性能和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两类生物炭的H/C及O/C的比值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而生物炭的BET比表面积则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添加生物炭的土壤淋溶液pH值显著高于空白处理,花生生物炭的效果更为显著;随着淋溶次数的增加,添加生物炭的土壤中Cu(Ⅱ)的淋失量明显低于空白处理;添加花生生物炭提高了土壤中Cu(Ⅱ)的专性吸附,以650℃最为显著。[结论]两种生物炭能明显提高土壤的缓冲性能和对重金属的吸持能力,其中以花生生物炭的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生物炭 棕壤 Cu(Ⅱ) 土壤修复
下载PDF
生物炭陈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荆延德 刘兴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51-757,共7页
有关生物炭短期效应的研究已很多,然而对于生物炭长期效应的研究还缺乏理论基础,尤其是对于生物炭陈化的研究成果更少。综合国内外现有生物炭陈化研究成果,总结生物炭陈化方法,分析陈化处理对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影响,探索陈化生物炭施入... 有关生物炭短期效应的研究已很多,然而对于生物炭长期效应的研究还缺乏理论基础,尤其是对于生物炭陈化的研究成果更少。综合国内外现有生物炭陈化研究成果,总结生物炭陈化方法,分析陈化处理对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影响,探索陈化生物炭施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机制,阐明现有生物炭陈化研究方法的不足,提出未来生物炭陈化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对生物炭陈化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陈化 陈化方法 影响机制
原文传递
施加不同种类生物质炭及冻融交替后土壤吸附Cu(Ⅱ)的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申磊 荆延德 +1 位作者 孙小银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75-981,共7页
以棉花和花生秸秆为原料于500℃下限氧慢速热解制备得到两种生物质炭,通过批处理恒温振荡法,探讨了土壤施加不同种类生物质炭及冻融交替后吸附Cu(Ⅱ)的变化。结果表明,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各处理土壤对Cu(Ⅱ)的... 以棉花和花生秸秆为原料于500℃下限氧慢速热解制备得到两种生物质炭,通过批处理恒温振荡法,探讨了土壤施加不同种类生物质炭及冻融交替后吸附Cu(Ⅱ)的变化。结果表明,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各处理土壤对Cu(Ⅱ)的吸附,土壤施加棉花和花生秸秆炭后对Cu(Ⅱ)的吸附能力显著提高,吸附能力分别提高了3.8和17.9倍;冻融交替后施加棉花和花生秸秆炭的土壤对Cu(Ⅱ)的吸附能力均降低,吸附能力分别下降了1.6和1.1倍;花生秸秆炭比棉花秸秆炭更适宜作为土壤改良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冻融交替 土壤 Cu(Ⅱ) 吸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