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品的符号化:从使用价值到符号价值 被引量:20
1
作者 《北京商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7-69,共3页
现代商品在价值结构上具有两面性。其一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商品的品质、功能等 ;其二为“符号价值”,是由商品的品牌、设计、广告以及企业形象等塑造出来的。许多成功品牌的成就证明 ,一种产品打开市场销路 ,越来越多地取决于消费... 现代商品在价值结构上具有两面性。其一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商品的品质、功能等 ;其二为“符号价值”,是由商品的品牌、设计、广告以及企业形象等塑造出来的。许多成功品牌的成就证明 ,一种产品打开市场销路 ,越来越多地取决于消费者感知到的符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 使用价值 符号价值 广告 企业形象
下载PDF
现代广告:人与物关系的解码 被引量:8
2
作者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6-108,共3页
传统广告的诉求点是产品诉求 ,而现代广告的诉求点是形象诉求。广告中出现的内容大多为一种符号信息 ,一种人与物关系的建构。广告传达给受众的东西日益充满了社会意义与形象网络。广告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能动的构造作用 ,人们买进一种商... 传统广告的诉求点是产品诉求 ,而现代广告的诉求点是形象诉求。广告中出现的内容大多为一种符号信息 ,一种人与物关系的建构。广告传达给受众的东西日益充满了社会意义与形象网络。广告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能动的构造作用 ,人们买进一种商品 ,同时也买进了一种观念。广告在某种意义上确定了人的身份 ,确定了人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 符号 广告 形象诉求 消费 诉求点 社会意义 形象网络 受众
下载PDF
广告中女性形象批判的文化反思 被引量:3
3
作者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4期52-55,共4页
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论述多集中于探讨女性的形象、角色与性别歧视的倾向 ,但以此而否定广告文化则失之于偏。因为广告所反映的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特质 ,广告是在援引素材而非创造形象。广告极为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社会生活的一个剖面 ,它们... 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论述多集中于探讨女性的形象、角色与性别歧视的倾向 ,但以此而否定广告文化则失之于偏。因为广告所反映的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特质 ,广告是在援引素材而非创造形象。广告极为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社会生活的一个剖面 ,它们反映了“性别的展示”。如果要走出广告中女性形象定位的“误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形象 性别歧视 女权主义 文化
下载PDF
鲍德里亚的拟像理论与后现代消费主体 被引量:15
4
作者 赵元蔚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8-162,共5页
后现代性的图像文化与拟像消费是大众媒介与消费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拟像主体并没有被媒介的超真实所操纵,它不过是媒介方式的特殊反映,与印刷文化建构出一个有稳固身份的主体的道理一样,电子与数字媒体则建构了一个流动的、离散的... 后现代性的图像文化与拟像消费是大众媒介与消费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拟像主体并没有被媒介的超真实所操纵,它不过是媒介方式的特殊反映,与印刷文化建构出一个有稳固身份的主体的道理一样,电子与数字媒体则建构了一个流动的、离散的、多重的主体。随着消费主义的发展,拟像主体变得具象而生动起来,因为相对于主体的"他者"形象是如此丰富和庞杂,以至于关于主体的建构有了无数的参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像理论 消费 超真实 鲍德里亚
原文传递
话语空间与叙事建构:论突发事件国际舆论场域中的中国话语权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贺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1-55,共5页
在突发事件频发、国际舆论竞争日益激烈、公共话语持续生产的不确定时代,全球化趋势密切联结着各主权国家,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而彼此休戚与共,一个国家的区域性突发事件也可能产生对整体社会秩序的国际性影响,其话语权状况也呈现出动态变... 在突发事件频发、国际舆论竞争日益激烈、公共话语持续生产的不确定时代,全球化趋势密切联结着各主权国家,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而彼此休戚与共,一个国家的区域性突发事件也可能产生对整体社会秩序的国际性影响,其话语权状况也呈现出动态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如何在突发事件降临之际快速做出反应,形成有效的符号阐述与话语权力,是具有时代性的国际传播重要问题。以公共性视角,立足突发事件议题特点,针对国际舆论场的多元主体参与性,结合"国际舆论场—公共话语—中国话语权"动态关系框架,通过对突发事件国际舆论场公共话语空间的考察,探索公共话语流向权力实现的动态要素,以此布局提升中国话语权的实现路径。争夺话语权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突发事件的话语争锋中,重要的是避免为争锋意识所操控,改变单纯抗衡性的舆论应对和生硬的话语引领,积极构建"自塑"话语体系,从优先阐释定义、摒除对抗意识、构建公共叙事和传播间性文化四个方面提升中国针对突发事件议题的话语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国际舆论场 公共话语 中国话语权
下载PDF
透视后现代广告形象 被引量:6
6
作者 赵元蔚 《广告大观(综合版)》 2001年第7期32-34,共3页
美国学者杰姆逊指出,后现代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形象取代语言成为文化转型的典型标志。并且,杰姆逊认为,我们应该将形象与电视为核心的信息社会联系起来,特别是与广告联系起来。“电视出现后,代替收音机成了最基本的媒介,而且随着电... 美国学者杰姆逊指出,后现代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形象取代语言成为文化转型的典型标志。并且,杰姆逊认为,我们应该将形象与电视为核心的信息社会联系起来,特别是与广告联系起来。“电视出现后,代替收音机成了最基本的媒介,而且随着电视的出现,广告得到了爆炸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文化 广告形象 广告表现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广告 文化转型 信息社会 杰姆逊 个性化 个人化
原文传递
后现代广告形象 被引量:7
7
作者 《天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2-156,共5页
关键词 后现代广告 衣服 后现代主义 塞尔 贝纳通 广告形象 尼克松 芭比 气象报告 可可粉
原文传递
广告文本的符码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广告大观(综合版)》 2001年第9期26-28,共3页
一、编码与解码从传播学角度看,广告实质上是一种符号的传递行为,即利用语言文字或视听觉形象等来传播有关商品或服务的讯息。在这个过程中,讯息发送者把既定信患进行编码而成为“广告文本”,广告受众通过解码即解读广告文本的过程而接... 一、编码与解码从传播学角度看,广告实质上是一种符号的传递行为,即利用语言文字或视听觉形象等来传播有关商品或服务的讯息。在这个过程中,讯息发送者把既定信患进行编码而成为“广告文本”,广告受众通过解码即解读广告文本的过程而接受讯息。因此,一则广告是否能够达到良好的传播沟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文本 广告语 纵聚合关系 符号系统 电视广告 横组合关系 广告受众 意义 发送者 广告创意
原文传递
媒介化消费语境性别凝视的主体转换与边界消融
9
作者 白龙跃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0-85,共6页
男性凝视理论维持男权主导性地位,将女性排除在统治框架之外,男女权力的争夺在媒介化消费语境中具象化为“性别凝视权力”的争夺。当代社会呈现出凝视的主体由男性向女性流动的轨迹,但究其根本,女性凝视因剥离了男性凝视的“性化”(性... 男性凝视理论维持男权主导性地位,将女性排除在统治框架之外,男女权力的争夺在媒介化消费语境中具象化为“性别凝视权力”的争夺。当代社会呈现出凝视的主体由男性向女性流动的轨迹,但究其根本,女性凝视因剥离了男性凝视的“性化”(性别维度对女性的异化)与“依附”(消费中权力的从属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审美化的体验。杂糅型社会语境中凝视主体的边界消融,在资本逻辑下利用数字化媒介平等地物化每一个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刻意寻求凝视主体的身份,实际上又会落入二元对立的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凝视 女性凝视 身体展演 媒介化消费 边界消融
下载PDF
话语的共情:现代广告语言代谢的呈现
10
作者 白龙跃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71-74,共4页
本文以闲鱼2022年年终广告《只晒不卖,请别见怪》为研究对象,结合“晒”的三重语义演变阐释闲鱼广告中“晒”的对应性行为,通过自下而上的结果倒推提出“共情式话语”是继“霸权式话语”和“叛逆式话语”后在现代广告语言代谢中一种全... 本文以闲鱼2022年年终广告《只晒不卖,请别见怪》为研究对象,结合“晒”的三重语义演变阐释闲鱼广告中“晒”的对应性行为,通过自下而上的结果倒推提出“共情式话语”是继“霸权式话语”和“叛逆式话语”后在现代广告语言代谢中一种全新的呈现形式,实现“共情”的方式是共创,“共情式话语”将在现代广告传播中持续彰显重要的话语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语言 语言代谢 青年文化 共情式话语
下载PDF
符号互动视域下人格化IP与互动体验——以玲娜贝尔IP形象输出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欣窈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第14期3-5,共3页
玲娜贝尔是上海迪士尼于2021年9月正式上线的一款虚拟形象,一经上线便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对于其IP形象的“追星热潮”。近年来,随着IP市场的开发,虚拟角色的商业价值被市场发掘,通过社交媒体来加强用户与虚拟人物之间的关联度,使用户可... 玲娜贝尔是上海迪士尼于2021年9月正式上线的一款虚拟形象,一经上线便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对于其IP形象的“追星热潮”。近年来,随着IP市场的开发,虚拟角色的商业价值被市场发掘,通过社交媒体来加强用户与虚拟人物之间的关联度,使用户可以沉浸在与虚拟角色的互动体验中。在后物欲时代下,IP角色的人物设定与背景创作从用户与虚拟角色的互动中得以完善,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消费者在互动体验中赋予IP角色新的符号价值。本文基于符号互动理论,通过玲娜贝尔IP形象的输出案例,阐述当下互动体验所创造的人格化IP的传播意义,以及虚拟IP的孵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互动 IP塑造 虚拟角色 互动体验
下载PDF
西方大众消费与享乐主义的社会学定位 被引量:2
12
作者 《中国广告》 2007年第8期140-142,共3页
在新兴的消费经济中,消费文化表达了人们想成为他者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渴望。今日所谓的"消费文化"不但以漫无节制的消费"欲望"和享乐主义取代了特定而明确的"需求",将消费蔓延为生活的重心,而且更加... 在新兴的消费经济中,消费文化表达了人们想成为他者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渴望。今日所谓的"消费文化"不但以漫无节制的消费"欲望"和享乐主义取代了特定而明确的"需求",将消费蔓延为生活的重心,而且更加培养了大众在消费文化的梦幻世界中宣泄情绪的能力。消费文化成为一种建立交往关系的主动模式,符号化过程与物质产品的使用,体现的不仅是实用价值,而且还起着"沟通者"的作用,消费文化是现代性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大众消费 享乐主义
原文传递
从“物的价值”到“符号的价值”——商品、消费、广告的符号化趋势 被引量:2
13
作者 《中国广告》 1999年第6期19-20,共2页
法国的社会学家鲍德利雅尔在《物的体系》中提出一个重要命题"物必须成为符号,才能成为被消费的物"。他所要表明的,概括的说,就是:商品具有两面性。其一是商品的"物的价值"。这是由商品具有的品质、功能等所塑造出... 法国的社会学家鲍德利雅尔在《物的体系》中提出一个重要命题"物必须成为符号,才能成为被消费的物"。他所要表明的,概括的说,就是:商品具有两面性。其一是商品的"物的价值"。这是由商品具有的品质、功能等所塑造出的价值,它给消费者带来有用性的价值。其二,可称之为"符号的价值。"这是由商品的品牌、设计、包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化 广告 商品 消费行为 消费者 使用价值 符号意义 符号价值 品牌 有用性
原文传递
超工业化景观:从斯蒂格勒的象征理论到东北工业文创建构
14
作者 王丽媛 《华夏文化论坛》 2023年第1期190-200,共11页
以东北工业文创为代表的工业文创热潮重新开发和定义了旧有的工业遗产,并在新时代语境下孕育出了新的社会景观。本文从贝尔纳·斯蒂格勒的象征理论出发,结合传播学视角从假象领域和个体感知两个方面对东北工业文创呈现的动态图景进... 以东北工业文创为代表的工业文创热潮重新开发和定义了旧有的工业遗产,并在新时代语境下孕育出了新的社会景观。本文从贝尔纳·斯蒂格勒的象征理论出发,结合传播学视角从假象领域和个体感知两个方面对东北工业文创呈现的动态图景进行剖析,进一步考察超工业化景观中技术和美学的共生、整体和个体的同频、个体和个体的联结,以及被重新规划整合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格勒 东北工业文创 超工业化景观
原文传递
形象文化与后现代广告的狂欢 被引量:1
15
作者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2-145,共4页
后现代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形象取代语言成为文化转型的典型标志,广告及广告形象这一问题就成了我们所称的后现代主义的中心问题。在后现代社会,复制、同质化已使许多商品越来越缺乏独特卖点,品牌的风格化、感觉化、印象化、情绪化... 后现代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形象取代语言成为文化转型的典型标志,广告及广告形象这一问题就成了我们所称的后现代主义的中心问题。在后现代社会,复制、同质化已使许多商品越来越缺乏独特卖点,品牌的风格化、感觉化、印象化、情绪化创意表现在广告传播中势必流行。后现代主义偏重视觉形象的美学特征为广告创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广告就应该让形象本身说话,因此,消费社会才会偏重视觉与图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广告 形象文化 后现代主义 狂欢 视觉形象 后现代文化 后现代社会 中心问题
原文传递
物品的文化传记与消费文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4-116,104,共4页
一件物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它同时也铭刻了某种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的东西。它不仅具有经济生命,也具有社会和文化生命。我们不应当从一个物品要么是商品、要么不是商品的角度看问题,而应当把"商品化"看作一个过程,... 一件物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它同时也铭刻了某种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的东西。它不仅具有经济生命,也具有社会和文化生命。我们不应当从一个物品要么是商品、要么不是商品的角度看问题,而应当把"商品化"看作一个过程,把"商品"看作"物"的一种潜能。而对物品的文化意义的探究,则是消费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品 商品 文化 消费
下载PDF
重复传播的广告效果
17
作者 《青年记者》 2001年第3期45-46,共2页
广告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消费者.有些广告虽然没有什么信息内容,但似乎仍能达到影响受众态度的效果,尤其是采用重复手段的广告更是如此.虽然过多的重复令受众厌烦,但是过少的重复又无法使受众充分了解信息内容.进一步说,虽然重复并不... 广告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消费者.有些广告虽然没有什么信息内容,但似乎仍能达到影响受众态度的效果,尤其是采用重复手段的广告更是如此.虽然过多的重复令受众厌烦,但是过少的重复又无法使受众充分了解信息内容.进一步说,虽然重复并不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但要想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则必须重复.从这个意义上说,重复是创造有效广告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近年来,在广告传播理论研究上,最大的成果之一就是重复理论的实验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传播 重复传播 传播效果 理论研究 重复理论
下载PDF
广告的美学特质 被引量:2
18
作者 《中国广告》 2003年第9期54-56,共3页
尽管到目前为止,对“广告艺术”还存有很多争议.特别是其商业属性与功利性的促销目的使这一概念的纯粹性大打折扣.而传统的大众文化的界定又使其烙上世俗与肤浅的印记。即使有“广告成了唯一的艺术品”的断语(阿多诺),也是在特定的... 尽管到目前为止,对“广告艺术”还存有很多争议.特别是其商业属性与功利性的促销目的使这一概念的纯粹性大打折扣.而传统的大众文化的界定又使其烙上世俗与肤浅的印记。即使有“广告成了唯一的艺术品”的断语(阿多诺),也是在特定的前提之下,往往是蕴涵了文化精英立场的无奈、揶揄与讽刺。但不可否认的是.今日的广告已经越来越多地包含了艺术与审美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艺术 美学特质 广告设计 产品功能
原文传递
合理的悖论:后殖民语境与广告的全球化/本土化策略 被引量:3
19
作者 《中国广告》 2002年第10期63-65,共3页
'全球化'一词源于英美语系,从麦克卢汉的'地球村'概念、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布热津斯基的'网络外交'直到管理学革命之父彼得·德鲁克的'全球购买中心'。'广告全球化&#... '全球化'一词源于英美语系,从麦克卢汉的'地球村'概念、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布热津斯基的'网络外交'直到管理学革命之父彼得·德鲁克的'全球购买中心'。'广告全球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其理论支点是:国际品牌在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进行广告表现及传播时,其广告策略、表现方式、品牌个性形象甚至品牌名称的界定。都采用统一化战略。'本土化'则与民族文化的认同相关联,'广告本土化'的理论支点是:各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国际品牌在进入一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广告表现和传播时,其广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语境 全球化/本土化策略 广告设计
原文传递
互联网媒体“审丑”现象的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岚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13-115,共3页
伴随互联网发展所引发的社会审丑潮流越发的受人争议,作为对社会生活产生作用力的传媒工具,互联网嵌入城市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程度还要更为深刻,而我们对愈演愈烈的"审丑"现象不但缺乏应有的公证,甚至带有颇多的批评。事实上,... 伴随互联网发展所引发的社会审丑潮流越发的受人争议,作为对社会生活产生作用力的传媒工具,互联网嵌入城市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程度还要更为深刻,而我们对愈演愈烈的"审丑"现象不但缺乏应有的公证,甚至带有颇多的批评。事实上,审丑潮流下隐藏着深刻的社会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新闻 审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