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荒漠白刺灌丛植被演替过程土壤种子库变化特征 被引量:42
1
作者 马全林 卢琦 +1 位作者 魏林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285-2294,共10页
土壤种子库是反映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的指示器,也是荒漠植被更新与恢复的基础。典型荒漠白刺灌丛植被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绿洲边缘地带,对保护绿洲免受风沙危害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对干旱荒漠白刺灌丛植被土壤种子库仍未见研究报道。... 土壤种子库是反映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的指示器,也是荒漠植被更新与恢复的基础。典型荒漠白刺灌丛植被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绿洲边缘地带,对保护绿洲免受风沙危害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对干旱荒漠白刺灌丛植被土壤种子库仍未见研究报道。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石羊河下游白刺灌丛植被演替的初始阶段、稳定阶段、衰退阶段与严重衰退阶段样地,研究了白刺灌丛植被演替过程的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时空分布和数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羊河下游白刺灌丛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种子库共出现9科18种植物,其中草本植物占到55%—80%,是白刺灌丛植被土壤种子库的主体。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密度以稳定阶段最高,达到660.7粒/m2,是初始阶段、衰退阶段和严重衰退阶段的5.6、14.5倍和6.2倍。不同沙堆部位,土壤种子库密度以迎风坡中部与背风坡中部最高,分别达到329粒/m2和309粒/m2;沙堆土壤种子库密度是堆间地的1.9倍,土壤种子库主要分布于灌丛沙堆上。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间的相似性系数均在0.6以下,除稳定阶段外,其他阶段间均属于中等相似水平;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系数均在0.5以上,达到中等相似或极相似水平。该研究进一步证明了灌丛沙堆和土壤种子库在白刺灌丛植被中的重要性,也说明人为干扰损害了白刺灌丛地下潜在植被及其恢复潜力。因此,需要开展人工种子库或人工植被建设以控制干旱荒漠白刺灌丛沙堆活化,并实现退化白刺灌丛植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下游 白刺灌丛植被 灌丛沙堆 土壤种子库 相似性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典型灌木群落结构及数量特征 被引量:32
2
作者 马全林 +2 位作者 张德魁 刘有军 袁洪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9-588,共10页
灌木群落是乌兰布和沙漠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野外样地的调查资料,从各群落物种组成、生活型谱、盖度特征、物种多样性、群落相似性等方面对乌兰布和沙漠中典型灌木群落结构和数量特征进行分析,为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植物... 灌木群落是乌兰布和沙漠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野外样地的调查资料,从各群落物种组成、生活型谱、盖度特征、物种多样性、群落相似性等方面对乌兰布和沙漠中典型灌木群落结构和数量特征进行分析,为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植物资源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梭梭、白刺、沙冬青、沙蒿、油蒿、盐爪爪是乌兰布和沙漠中主要灌木群落类型;各典型灌木植被群落中仅出现12科47属共计58种植物,各群落间物种组成差异较大,但均以藜科、菊科、禾本科、蒺藜科、豆科等干旱荒漠区的表征科数量居多;(2)沙漠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梭梭群落、白刺群落、沙冬青群落和油蒿群落其生活型谱均以一年生植物所占比例最大,与研究区干旱的气候特征相吻合;(3)各群落中灌木层植物所占群落盖度的比重均超过了50%,其贡献率大于草本植物;(4)分布于生境条件较好的群落类型其物种多样性相对较高,从整体看各典型灌木群落的H′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在0.98~3.42之间,而D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在0.415 5~0.879 5之间,其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物种组成比较简单;(5)各典型植物群落的相似性系数在0.068 2~0.604 7之间,均未达到极相似水平,其中白刺群落、梭梭群落以及沙冬青群落之间呈轻度相似水平,而其他各群落之间相似性系数均低于0.25,表明各群落间生境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群落类型 生活型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白刺灌丛演替发育过程的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马全林 +1 位作者 张有佳 曾新德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0-147,共8页
对不同类型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区域生态过程和全球气候变化。在石羊河下游,根据白刺灌丛生长及其生境状况,选择了初期发育、稳定、衰退、严重衰退的白刺灌丛植被,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监测系统,研究了白刺灌丛演替... 对不同类型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区域生态过程和全球气候变化。在石羊河下游,根据白刺灌丛生长及其生境状况,选择了初期发育、稳定、衰退、严重衰退的白刺灌丛植被,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监测系统,研究了白刺灌丛演替过程的土壤呼吸日变化。结果表明,各发育阶段的白刺灌丛土壤呼吸最大值均出现在12:00,呼吸速率均值大小顺序为:稳定阶段>初期发育阶段>衰退阶段>严重衰退阶段。各发育阶段不同坡位土壤呼吸日变化动态存在差异,但平均值都表现为迎风坡>背风坡>丘间地。建立各因素与土壤呼吸之间的模型发现,白刺的生长状况与土壤呼吸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表层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大于深层土壤,而二次函数较其他模型能更好地表达地下10cm温度与土壤呼吸之间的关系,且两者之间相关性达到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白刺灌丛 石羊河下游 日变化
原文传递
石羊河下游白刺灌丛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及数量特征 被引量:22
4
作者 马全林 +4 位作者 何明珠 贾晓红 刘有军 张有佳 李发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248-2259,共12页
白刺灌丛(Nitraria tangutorum Bobr.)是在石羊河下游存活面积最大的天然植被类型,研究不同演替阶段白刺灌丛群落的结构和数量特征可为该区白刺群落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白刺灌丛生长及其生境状况,在石羊河下游选择了初期发育... 白刺灌丛(Nitraria tangutorum Bobr.)是在石羊河下游存活面积最大的天然植被类型,研究不同演替阶段白刺灌丛群落的结构和数量特征可为该区白刺群落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白刺灌丛生长及其生境状况,在石羊河下游选择了初期发育、稳定、衰退、严重衰退的群落,研究了各演替过程中各阶段的群落物种组成、生活型谱,群落盖度、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各演替阶段群落的相似性特征。结果表明,从初期发育阶段到稳定阶段的群落物种数量明显减少,而从稳定阶段至严重衰退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是逐渐增加的。在整个演替过程中,1年生植物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至严重衰退阶段时1年生植物所占的比重高达80%。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盖度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月份也不相同,5—10月群落盖度的平均值为稳定阶段>初期发育阶段>衰败阶段>严重衰败阶段。各演替阶段多样性Simpson、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5—10月均呈现波动变化特征,Simpson、Shannon-Wiener指数大小顺序均表现为初期发育阶段>严重衰退阶段>衰退阶段>稳定阶段,而均匀度Pielou指数为衰退阶段>严重衰退阶段>稳定阶段>初期发育阶段。各演替阶段群落之间的相似性均较低,演替序列越相近,相似性系数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 白刺 灌丛演替 群落特征
下载PDF
沙蒿与油蒿灌丛的防风阻沙作用 被引量:21
5
作者 马全林 卢琦 +2 位作者 张德魁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39-1645,共7页
沙蒿与油蒿广泛分布于我国沙漠地区,是沙地植被的重要建群种和优势种。在腾格里沙漠南缘半流动沙地,实测了两种典型固沙植物沙蒿与油蒿的防风阻沙作用,从灌丛空间构型对比分析了其防风阻沙机制。结果表明,沙蒿与油蒿灌丛均具有明显的降... 沙蒿与油蒿广泛分布于我国沙漠地区,是沙地植被的重要建群种和优势种。在腾格里沙漠南缘半流动沙地,实测了两种典型固沙植物沙蒿与油蒿的防风阻沙作用,从灌丛空间构型对比分析了其防风阻沙机制。结果表明,沙蒿与油蒿灌丛均具有明显的降低风速作用,但油蒿灌丛较沙蒿灌丛具有更显著的防风作用,而且对灌丛后不同位置、近地面不同高度层风速的降低程度明显不同。在灌丛后6倍株高范围内,沙蒿灌丛对50cm高度风速降低程度显著大于20cm,而油蒿灌丛对近地面20cm高度层风速降低程度显著大于50cm。在相同风速下,油蒿灌丛后20cm高度平均风速是沙蒿灌丛的1/2,而50cm高度平均风速与沙蒿灌丛相近。同时,沙蒿灌丛阻沙作用弱,而油蒿灌丛具有明显的阻沙作用,单株积沙体积达到45.2±16.1dm3,积沙重量达到72.1±25.7kg,油蒿灌丛积沙量大小与灌丛结构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研究表明,紧密型结构的油蒿灌丛是较松散型结构沙蒿灌丛更为理想的防风固沙植物,其灌丛分枝数多、分枝角度小、生物量大且多分布在近地面层是具有显著防风阻沙作用的根本原因,该结论可为干旱区防风固沙植被建设物种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植物 沙蒿 油蒿 空间结构 风速 积沙量
原文传递
干旱区油蒿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继和 +3 位作者 马全林 张德魁 刘有军 胥宝一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4-538,共5页
对宁夏中卫市沙坡头、甘肃古浪县鸣沙咀和民勤县扎子沟这3个干旱区天然油蒿分布区的油蒿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其中根据大小结构图和存活曲线分析油蒿种群动态,用平均拥挤度m*、丛生指数(I)、聚块性指标(m*/m)、Cassie指标(... 对宁夏中卫市沙坡头、甘肃古浪县鸣沙咀和民勤县扎子沟这3个干旱区天然油蒿分布区的油蒿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其中根据大小结构图和存活曲线分析油蒿种群动态,用平均拥挤度m*、丛生指数(I)、聚块性指标(m*/m)、Cassie指标(CA)、扩散系数C、负二项分布中的K指标来判断格局类型并且根据双项轨迹方差法来分析格局规模。结果表明,沙坡头和扎子沟油蒿种群处于稳定阶段,鸣沙咀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的油蒿种群处于增长阶段;各油蒿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为聚集分布,但是各样地聚集度大小存在着差异,具体表现为:鸣沙咀半固定沙地>鸣沙咀固定沙地>沙坡头样地>扎子沟样地;对各样地种群格局规模的分析表明格局规模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蒿种群 大小结构 空间分布 格局规模 干旱区
原文传递
乌兰布和沙漠沙蒿与油蒿群落的物种组成与数量特征 被引量:20
7
作者 马全林 郑庆中 +9 位作者 贾举杰 袁宏波 张德魁 丁峰 张锦春 魏怀东 刘有军 孙涛 王继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423-3431,共9页
沙蒿与油蒿群落均是我国最典型的沙地植被类型,在沙漠地区发挥了重要的生态防护作用,掌握其分布、组成及其数量特征对沙漠化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调查研究表明,沙蒿与油蒿群落是乌兰布和沙漠典型的沙地植被类型,其中沙蒿群落多分布... 沙蒿与油蒿群落均是我国最典型的沙地植被类型,在沙漠地区发挥了重要的生态防护作用,掌握其分布、组成及其数量特征对沙漠化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调查研究表明,沙蒿与油蒿群落是乌兰布和沙漠典型的沙地植被类型,其中沙蒿群落多分布于沙漠中东部、南部和东北部,而油蒿群落仅分布于沙漠东部、东北部和东南部;其群落类型可划分为沙蒿群落、油蒿群落、沙蒿+油蒿群落、沙蒿+沙竹群落、沙蒿+花棒+沙拐枣群落、油蒿+白刺群落、沙蒿伴生群落和油蒿伴生群落;群落的物种组成比较简单,其中沙蒿群落共有9科21属22种,油蒿群落共有10科35属37种。草本植物是沙蒿与油蒿群落的主体,所占总物种数的比例均超过70%;Simpson、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高,反映了沙蒿与油蒿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与沙蒿群落相比,油蒿群落物种丰富度、单位面积个体数、盖度、Simpson和Shannon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明显大于沙蒿群落,而群落相似性显著低于沙蒿,说明乌兰布和沙漠油蒿群落较沙蒿群落具有更丰富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更具保护和人工促进潜力。研究结果可为乌兰布和沙漠沙蒿、油蒿群落的保护及人工促进提供理论基础,对区域沙漠治理物种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沙蒿 油蒿 群落类型 物种多样性 生活型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沙冬青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继和 马全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300-2306,共7页
对乌兰布和沙漠不同区域分布的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根据大小结构图分析沙冬青种群动态,用平均拥挤度(m*)、丛生指数(I)、聚块性指标(m*/m)、Cassie指标(CA)、扩散系数C、负二项分布中的... 对乌兰布和沙漠不同区域分布的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根据大小结构图分析沙冬青种群动态,用平均拥挤度(m*)、丛生指数(I)、聚块性指标(m*/m)、Cassie指标(CA)、扩散系数C、负二项分布中的K指标判断格局类型,并根据双项轨迹方差法分析格局规模。结果表明:沙漠中部分布的沙冬青种群年龄结构完整,而其他区域分布种群结构均不完整;各区域分布种群均以中龄级个体居多,种群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由于幼龄级个体少,种群更新困难,且部分区域种群有"老龄化"的趋势。在西北边缘和沙漠北部分布的种群为聚集分布类型,而其他区域均为均匀分布;对各样地种群格局规模的分析也表明格局规模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种群 大小结构 空间分布 格局规模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南缘沙漠化逆转过程中的土壤化学性质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继和 +5 位作者 李毅 马全林 张德魁 刘有军 陈芳 徐丽恒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9-124,共6页
在腾格里沙漠南缘,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了流动沙丘、封育5 a、封育15 a和封育25 a样地的恢复演替序列,代表沙漠化逆转的不同阶段,研究了干旱区沙漠化逆转过程中的土壤化学性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腾格里沙漠南缘沙漠化逆转过程... 在腾格里沙漠南缘,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了流动沙丘、封育5 a、封育15 a和封育25 a样地的恢复演替序列,代表沙漠化逆转的不同阶段,研究了干旱区沙漠化逆转过程中的土壤化学性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腾格里沙漠南缘沙漠化逆转过程中,0-300 cm土壤pH、电导率、速效磷、速效钾、全氮、有机质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变化,但均值持续增大;各阶段表层土壤pH逐步减小,而电导率和代表土壤肥力状况的速效钾、速效磷、全氮、有机质在封育恢复过程中均持续增大,且各阶段表层土壤化学性质总体差异显著。研究认为,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沙漠化逆转过程,是土壤化学性质逐步向良性化方向发展的过程,是土壤的形成与改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沙漠化 封育 土壤化学性质 植被恢复
下载PDF
干旱区沙漠化逆转过程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被引量:16
10
作者 马全林 鱼泳 +4 位作者 陈芳 刘有军 王芳林 张德魁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6-724,共9页
土壤水分是干旱地区固沙植被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决定沙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键因子。在腾格里沙漠南缘,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流动沙丘以及封育恢复5 a、15 a和25 a的沙漠化逆转过程序列样地,研究了沙漠化逆转过程不... 土壤水分是干旱地区固沙植被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决定沙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键因子。在腾格里沙漠南缘,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流动沙丘以及封育恢复5 a、15 a和25 a的沙漠化逆转过程序列样地,研究了沙漠化逆转过程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特征;采用地统计学原理与方法,分析了沙漠化逆转过程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干旱区沙漠化逆转过程中,土壤水分含量以初始阶段流动沙丘最大,之后逐渐降低,到封育恢复25 a后又出现恢复趋势,而且不同阶段样地及其不同层次土壤水分总体差异显著。不同逆转阶段样地各层土壤水分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土壤水分呈现斑块状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由自相关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占总空间异质性的程度均高于50%。0~20 cm土壤水分总空间异质性程度随沙漠化逆转过程逐渐增强,而20~40 cm和40~60 cm土壤水分的总空间异质性程度随沙漠化逆转过程呈现先增强后减弱趋势。研究认为干旱区流动沙丘固沙植被的恢复首先降低土壤水分含量,增强了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但伴随植被-土壤系统的恢复,封育恢复25 a后土壤水分含量出现增加趋势,空间异质性出现减弱趋势,土壤水分与植被间逐渐趋于平衡,该结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土壤水分与固沙植被相互作用的生态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 沙漠化逆转 土壤水分 固沙植被 半方差函数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典型草本植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德魁 马全林 +8 位作者 刘有军 张锦春 袁宏波 丁峰 孙涛 魏怀东 郑庆钟 孙立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59,共7页
草本植物是乌兰布和沙漠植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草本植物群落特征及植物物种多样性,为认识和保护乌兰布和沙漠地区植物多样性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根据样方调查资料,采用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数的多种计算方法,分析... 草本植物是乌兰布和沙漠植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草本植物群落特征及植物物种多样性,为认识和保护乌兰布和沙漠地区植物多样性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根据样方调查资料,采用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数的多种计算方法,分析乌兰布和沙漠典型草本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漠典型草本植物群落的植物组成种类较少,调查结果仅有24种,隶属于8科,优势科为禾本科和藜科;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较小,物种多样性水平总体较低,生态优势度、物种多样性及均匀度在不同群落间差异较大;草本植物群落各多样性指数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乌兰布和沙漠的草本植物群落类型多样,但群落组成结构简单;优势种与次优势种的重要值之间的差距随群落内物种数量的增加而减小;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较小,草本植物物种的分布不均匀,普遍呈斑块化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植物 群落特征 植物多样性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人工梭梭林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与水热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新友 马全林 +3 位作者 樊宝丽 张进 林慧龙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0-580,共11页
土壤呼吸不仅是反映土壤生物活性的重要指标,也是全球碳循环研究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地处典型干旱区的石羊河下游,以流动沙丘和去除土壤结皮人工梭梭林为对照,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监测系统研究了栽植约40 a、30 a、10 a和5 a的... 土壤呼吸不仅是反映土壤生物活性的重要指标,也是全球碳循环研究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地处典型干旱区的石羊河下游,以流动沙丘和去除土壤结皮人工梭梭林为对照,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监测系统研究了栽植约40 a、30 a、10 a和5 a的人工梭梭林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土壤呼吸日变化,并分析了土壤水分和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梭梭林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均为明显的单峰曲线,且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日最大排放速率出现在12:00~14:00时,最小值出现在8:00时左右。(2)梭梭林营造和去结皮处理显著提高了沙漠土壤呼吸速率,而且不同林龄土壤呼吸速率大体上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递增,表现为MC>40 a>30 a>10 a>MS>5 a,非生长季表现为MC>40 a>10 a>5 a>30 a>MS。(3)不同林龄梭梭林土壤呼吸速率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生长季(8月)的土壤呼吸作用明显强于非生长季(1月)。(4)相关性分析表明,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土壤呼吸均与0~5 cm土壤水分显著相关,且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分别为Y=-0.205 8X2+0.946 5 X-0.316 6(R^2=0.506 2,P=0.041 7)和Y=0.118 7 X2+0.156 3 X+0.118 8(R2=0.675 7,P=0.001 1);但与10 cm土壤温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壤水分是影响人工梭梭林土壤呼吸的关键因素。该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人工梭梭林的营造有效改善了沙漠土壤的生物活性,提高了土壤碳通量水平,以土壤结皮破坏为基本特征的人工梭梭林退化和沙漠化必然在短期内加剧碳排放。因此,需要在沙漠地区合理营造人工林,并在造林和林业管理过程中注意保护土壤结皮,以减少CO2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梭梭林 土壤呼吸 石羊河下游 日变化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梭梭种群径级结构及种群动态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利鹏 王继和 +4 位作者 王辉 马全林 张德奎 袁宏波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0-114,共5页
以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梭梭种群调查数据和材料为基础,编制特定时间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期望寿命曲线和亏损度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值(生存率、积累死亡率、死亡密度和危险率)进一步分析说明梭梭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 以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梭梭种群调查数据和材料为基础,编制特定时间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期望寿命曲线和亏损度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值(生存率、积累死亡率、死亡密度和危险率)进一步分析说明梭梭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梭梭径级结构属于正金字塔增长型;存活曲线为Deevey-Ⅲ型凹曲线,结合生存函数曲线,能充分说明乌兰布和沙漠梭梭种群数量结构和动态变化,表现为前期增长、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幼龄期Ⅰ、Ⅱ径级和衰亡期Ⅺ径级的梭梭种群死亡概率和死亡速率都较高,第Ⅴ~Ⅶ径级梭梭种群生存质量较好,生命活动达到旺盛期,属于成年旺盛梭梭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梭梭 种群 生命表 生存分析
下载PDF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鹏 徐先英 +5 位作者 金红喜 张进 唐卫东 柴成武 董志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4-371,共8页
绿洲-荒漠过渡带作为绿洲与荒漠的连接区域,在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与恢复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为例,在47个植物群落调查样地的基础上,应用双向指示种分类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研究区典型植... 绿洲-荒漠过渡带作为绿洲与荒漠的连接区域,在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与恢复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为例,在47个植物群落调查样地的基础上,应用双向指示种分类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研究区典型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并讨论了影响植物群落类型及空间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群落结构简单,植物种以旱生耐盐植物为主。(2)TWINSPAN分类将研究区的植物群落划分为11个群丛类型,即白刺+盐生草群丛、白刺+芦苇群丛、白刺+盐爪爪群丛、盐爪爪+黑果枸杞群丛等,分类结果在空间上反映了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的演替变化趋势。(3)DCA排序结果验证了TWINSPAN分类结果的合理性,同时指出制约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类型及空间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是地下水埋深和地貌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指示种分析 除趋势对应分析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 环境梯度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植物区系特征及地理成分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锦春 刘长仲 +9 位作者 姚拓 马全林 袁宏波 孙涛 张德魁 郑庆钟 魏怀东 丁峰 刘有军 《草原与草坪》 CAS 2013年第1期29-33,39,共6页
乌兰布和沙漠地处荒漠草原过渡地带,植物区系研究具有独特的地理学意义。通过对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植物物种调查统计,对区域植物区系科属组成、地理成分进行分析,并与典型荒漠区和草原区植物区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漠共有天然... 乌兰布和沙漠地处荒漠草原过渡地带,植物区系研究具有独特的地理学意义。通过对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植物物种调查统计,对区域植物区系科属组成、地理成分进行分析,并与典型荒漠区和草原区植物区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漠共有天然植物51科161属318种。物种组成20种以上的优势科和10种以下的寡种科为植物区系的主体,区系优势明显;单种属数量较大,说明植物区系整体物种多样性并不丰富,而优势属在种的层次上丰富度较高,有一定的优势,在荒漠植物区系属的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科的世界成分和属的温带分布型占主导,反映了植物区系分布与世界气候带相适应的特征,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明显。沙漠植物区系特征与其沙漠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区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植物区系 科属组成 地理成分
下载PDF
石羊河中游沙漠化逆转过程土壤种子库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马全林 张德魁 +2 位作者 刘有军 陈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89-997,共9页
在石羊河中游,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流动沙丘以及封育恢复5a、15a和25a的沙漠化逆转过程序列,研究了沙漠化逆转过程土壤种子库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羊河中游沙漠化土地土壤种子库由4科12种植物组成,种子库主要分布于表层0—5c... 在石羊河中游,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流动沙丘以及封育恢复5a、15a和25a的沙漠化逆转过程序列,研究了沙漠化逆转过程土壤种子库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羊河中游沙漠化土地土壤种子库由4科12种植物组成,种子库主要分布于表层0—5cm。在沙漠化逆转过程中,土壤种子库物种数趋于增加,物种组成以1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逐渐向多年生草本植物和半灌木植物转变;种子库密度、表层土壤种子比例、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呈现先增大后降低趋势;沙漠化土地生态恢复间隔的时间越长,土壤种子库间的相似性程度越低;沙漠化土地与地带性植被区种子库的相似性逐渐增大,但是恢复25a沙漠化土地也仅达到0.36。研究认为,沙漠化逆转过程也是沙漠化土地土壤种子库向地带性植被土壤种子库演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丰富干旱区土壤种子库的理论和指导干旱内陆河流域沙漠化土地的生态恢复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 沙漠化逆转过程 土壤种子库 地带植被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盐碱地人工栽培枸杞营养元素分配、累积及输出特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全林 王耀琳 +4 位作者 孙涛 李银科 宋德伟 朱国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6111-6119,共9页
枸杞(Lycium barbarum)是我国干旱地区重要的传统药用植物,也是近年来干旱区盐碱地改良利用中优先选择的经济型灌木,具有改良盐碱地和增加农户经济收入的双重作用。为掌握不同营养元素(碳、氮、磷、硫、钾和灰分)在枸杞植株不同构件(花... 枸杞(Lycium barbarum)是我国干旱地区重要的传统药用植物,也是近年来干旱区盐碱地改良利用中优先选择的经济型灌木,具有改良盐碱地和增加农户经济收入的双重作用。为掌握不同营养元素(碳、氮、磷、硫、钾和灰分)在枸杞植株不同构件(花、果、叶、枝条、主杆和根系)、不同空间层次(地上0—50、50—100、100—150 cm和150—200 cm;地下0—100 cm)的分布特征,在地处干旱地区的甘肃景电灌区,选择盐碱地人工栽培的4年生、7年生和11年生枸杞林,研究了人工栽培枸杞营养元素的分配、累积和输出特征。结果表明,成龄枸杞不同构件营养元素含量显著不同,其中花富含碳、氮、磷和钾,果实富含碳、钾和硫,叶富含碳、硫和灰分,主杆和枝条富含碳,根系富含碳和氮。碳是构成枸杞各构件的最主要元素,在主杆的含量最高,达到44.25%;在叶片的含量最低,但也达到29.8%,占到主杆的67.3%。单株枸杞不同构件和空间层次营养元素的累积量也显著不同。其中,成龄单株枸杞不同构件营养元素的累积总量表现为根系≈主杆>枝条>叶>果实>花,碳是主要累积物质,其累积量所占生物量干重的比例均超过30%;而氮、磷、钾和硫累积量所占生物量干重的比例均在3%以下。成龄单株枸杞不同空间层次营养元素的累积总量在150—200 cm层最少;50—100 cm层最大,是栽培管理的关键层次。成龄枸杞林落叶、果实采收与枝条修剪每年造成大量营养元素输出。植物必须三大营养元素氮、磷和钾在枸杞林的输出量全年累积达到190.4 kg/hm^2,其中果实产生的输出量达到91.1 kg/hm^2,占到全年累积输出量的47.7%;枝条修剪产生的输出量达到23.2 kg/hm^2,占到全年累积输出量的12.2%。上述结果说明枸杞不同构件对不同营养元素的吸收不同,而且每年因果实采收与修剪造成大量营养元素流失。因此,合理施肥对保持枸杞林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泰 枸杞林 构件 物质分配 营养元素
下载PDF
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关系及时空分异
18
作者 张文睿 孙栋元 +4 位作者 王亦可 杨俊 兰立军 徐裕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7-1537,共11页
推进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和谐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文章基于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泰尔指数揭... 推进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和谐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文章基于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泰尔指数揭示驱动因素和空间异质性,并利用趋势面映射耦合协调度全域分布。结果表明:(1)由经济发展带动水资源-经济-生态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逐年上升,综合发展指数由2006年0.29增长至2021年0.65。(2)河西走廊水资源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两两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不同趋势上升,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发展处于颉颃阶段向磨合阶段升级;协调度经历“轻度失调衰退-濒临失调衰退-勉强协调发展-初级协调发展-中级协调发展”五个阶段。(3)区域空间异质性逐渐发展为减小趋势,2021年空间分布表现出东南部发展优于西北部格局,金昌和张掖逐步成为河西发展优势区域。(4)城市化率、排污总量、节水灌溉面积对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耦合发展起到较大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对河西走廊经济-生态-水资源系统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耦合协调模型 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 时空演变规律 驱动因素 河西走廊
下载PDF
景电灌区次生盐碱地枸杞林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涛 王耀琳 +6 位作者 马全林 李银科 张莹花 郭春秀 朱国庆 王桢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54-1461,共8页
以甘肃省景电灌区次生盐碱滩地种植枸杞(Lycium barbarum)的典型村落红跃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农户基线调查方法对枸杞种植生产过程中劳动投入和各项生产要素成本投入进行了调查,并对成熟稳产枸杞林地的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比以及不同... 以甘肃省景电灌区次生盐碱滩地种植枸杞(Lycium barbarum)的典型村落红跃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农户基线调查方法对枸杞种植生产过程中劳动投入和各项生产要素成本投入进行了调查,并对成熟稳产枸杞林地的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比以及不同生长年限枸杞经济效益动态变化做了分析。结果表明,枸杞林地年均生产成本4962.44元·667m^-2,其中,果实采摘和后期处理费用所占成本比例最高,为54%,其次为农田各项管理费用(施肥、浇水、修剪等劳动力投入),占总成本的22%;年均总收入为8500元·667m^-2,纯收入为3538.36元·667m^-2,投入产出比为1:1.72;不同生长年限构杞经济效益不同,3年龄枸杞开始产生经济效益,4~6年达到收益最大,8~9年以后收益逐渐稳定在2000~3000元·667m^-2,经济效益可观。本研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节本增效的方法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效益 枸杞林地 投入产出比 农田管理 景泰
下载PDF
种植枸杞对次生盐渍化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银科 马全林 +4 位作者 王耀琳 孙涛 宋德伟 杜娟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5-239,共5页
以次生盐渍化弃耕地为对照,研究种植枸杞对次生盐渍化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非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弃耕地相比,4 a、7 a、11 a枸杞地0~100 cm土壤有机碳分别增加41.6%、46.5%、51.1%,活性有机碳分别增加57... 以次生盐渍化弃耕地为对照,研究种植枸杞对次生盐渍化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非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弃耕地相比,4 a、7 a、11 a枸杞地0~100 cm土壤有机碳分别增加41.6%、46.5%、51.1%,活性有机碳分别增加57.1%、57.9%、54.4%,非活性有机碳分别增加24.0%、33.2%、47.3%,增加量在0~10 cm和60~80 cm土层最为明显;次生盐渍化土地种植枸杞后碳库活度和碳库活度指数有所增加,碳库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明显增加,土壤质量得到改善。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非活性有机碳和碳库指数与土壤肥力提高、含盐量和p H的降低密切相关,可作为表征次生盐渍化土壤质量改善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次生盐渍化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