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后注射复方倍他米松豚鼠血浆中药代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69
1
作者 媛媛 余力生 李兴启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4-357,共4页
目的研究豚鼠耳后给药、全身给药后乙状窦及体循环血浆中复方倍他米松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探讨耳后给药的可能作用途径。方法以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为药物示踪剂,将豚鼠随机分成耳后注射(耳后组)及肌肉注射(肌注组)两组,每组50只,... 目的研究豚鼠耳后给药、全身给药后乙状窦及体循环血浆中复方倍他米松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探讨耳后给药的可能作用途径。方法以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为药物示踪剂,将豚鼠随机分成耳后注射(耳后组)及肌肉注射(肌注组)两组,每组50只,分别采集耳后及全身给药后0.5、1、1.5、2、3、5、7小时及1、2、4周双侧乙状窦及体循环血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其中的药物浓度。结果①乙状窦血:耳后组注射同侧乙状窦血中峰浓度(Cmax)最高,为对侧的2.56倍,为肌注组的3.03倍;耳后组注射同侧乙状窦血中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t curve,AUC)最高,为对侧的2.41倍,为肌注组的2.93倍。②体循环血:耳后给药体循环血中的药物浓度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耳后组Cmax为肌注组的0.13倍,耳后组AUC为肌注组的0.32倍。结论耳后给药药物可能通过局部静脉回流在乙状窦中达到较高峰值,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而在体循环血中一直保持着较低的浓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倍他米松 给药方式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耳后注射甲强龙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聋疗效分析 被引量:51
2
作者 媛媛 余力生 +2 位作者 马鑫 邵森垚 郑宏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2-454,共3页
目的探讨耳后注射甲强龙对难治性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方法 45例经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未痊愈的全部频率下降的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仅给予降低纤维蛋白原、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耳后组(22例)在此治疗基... 目的探讨耳后注射甲强龙对难治性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方法 45例经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未痊愈的全部频率下降的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仅给予降低纤维蛋白原、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耳后组(22例)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0mg,隔日1次,共3次。结果给药后两周:耳后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比为50%(11/22),30.4%(7/23);显效率分别为22.7%(5/22),0。耳后组气导平均听阈提高20.01±14.11dB,对照组提高10.47±8.53dB,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87);耳后组低频(250Hz,500Hz)气导平均听阈提高更显著,分别提高24.09±16.95dB;25.23±18.29dB;而对照组低频(250Hz,500Hz)分别提高10.43±9.87dB;11.52±9.46dB;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18,P=0.0027)。结论耳后注射甲强龙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聋,疗效显著,且对低频听力提高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后注射 突发性聋 甲强龙
下载PDF
7.0T磁共振成像观察耳后给药促进药物进入内耳的可行性 被引量:46
3
作者 李晶兢 余力生 +3 位作者 夏睿 郜发宝 骆文龙 媛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借助磁共振成像系统,观察新给药方式耳后给药,药物在内耳的吸收过程,探讨耳后给药治疗内耳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12只白色红目豚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耳后注射造影剂,一组静脉注射造影剂。7.0T小动物专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在给药前、给药... 目的借助磁共振成像系统,观察新给药方式耳后给药,药物在内耳的吸收过程,探讨耳后给药治疗内耳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12只白色红目豚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耳后注射造影剂,一组静脉注射造影剂。7.0T小动物专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在给药前、给药后0.5h、1h、2h、3h、4h、6h、8h、12h、24h、48h,分别进行磁共振T1加权像成像。测量右侧耳蜗底转鼓阶的信号强度,描绘信号-时间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对比耳后组与静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耳后组与静脉组信号-时间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8.14×105及36.17×105,耳后组面积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后给药治疗内耳疾病是可行的,局部疗效好,全身并发症少,便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 外淋巴液 给药方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主观性耳鸣的分期治疗探讨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8
4
作者 刘洋 余力生 +2 位作者 俞琳琳 夏瑞明 媛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了解主观性耳鸣分期的必要性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将119例(127耳)主观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65耳),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24例(25耳)、亚急性期16例(18耳)和慢性期20例(22耳);根据耳鸣匹配检查分为低中... 目的了解主观性耳鸣分期的必要性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将119例(127耳)主观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65耳),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24例(25耳)、亚急性期16例(18耳)和慢性期20例(22耳);根据耳鸣匹配检查分为低中频25例(29耳)和高频35例(36耳),低中频耳鸣者采用改善微循环+激素治疗,高频耳鸣者采用离子通道阻滞剂+激素治疗。对照组59例(62耳),其中,急性期21例(23耳)、亚急性期18例(18耳)和慢性期20例(21耳);低中频25例(26耳)和高频34例(36耳);对照组均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结果治疗组中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期患者有效率分别为92.0%、61.11%、18.18%;低中频、高频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68.96%、50.0%。对照组中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期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56.52%、27.78%、0;低中频、高频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42.31%、19.4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患耳侧别、单双耳患病、耳鸣程度、是否伴高血压、是否伴听力下降耳鸣患者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耳鸣的组别、治疗方法、频率及分期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耳鸣的频率和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低中频耳鸣患者采用改善微循环和激素治疗,高频耳鸣患者采用离子通道阻滞剂和激素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不按耳鸣频率均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耳鸣的疗效;低中频耳鸣者的预后好于高频耳鸣者;急性期及亚急性期预后较好,慢性期预后较差。有必要对主观性耳鸣患者进行分期并按不同耳鸣频率采用不同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分期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耳鸣的治疗与康复 被引量:32
5
作者 余力生 马鑫 媛媛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81-683,共3页
在长期困扰耳科医生的三大顽症,即耳聋、耳鸣、眩晕中,耳鸣的诊疗进展无疑最慢。神经性聋的治疗是由于助听器、人工耳蜗的出现得到极大改善。眩晕的进展则主要归功于引起眩晕的几个主要疾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型偏头痛、梅尼... 在长期困扰耳科医生的三大顽症,即耳聋、耳鸣、眩晕中,耳鸣的诊疗进展无疑最慢。神经性聋的治疗是由于助听器、人工耳蜗的出现得到极大改善。眩晕的进展则主要归功于引起眩晕的几个主要疾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型偏头痛、梅尼埃病、前庭阵发症等的诊断及治疗目前都有了明显进步。那么,耳鸣的诊疗为什么如此困难呢?主要原因是:1相对于眩晕类疾病,耳鸣的病因更多,更复杂,更分散。据不完全统计,可以诱发主观性耳鸣的病因在1 000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治疗 康复 指南
原文传递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自愈性探讨 被引量:29
6
作者 韩琳 媛媛 +1 位作者 马鑫 余力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8-23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典型主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中变位试验阳性和阴性的患者,探讨BPPV自愈性机制及发病机制。方法详细记录2011.12~2012.4头晕门诊就诊的76例位置性眩晕患者病史、体位试验,45例符合贵阳BPPV诊断标准,31例... 目的:对比分析典型主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中变位试验阳性和阴性的患者,探讨BPPV自愈性机制及发病机制。方法详细记录2011.12~2012.4头晕门诊就诊的76例位置性眩晕患者病史、体位试验,45例符合贵阳BPPV诊断标准,31例变位试验阴性,两组患者年龄及病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PPV组平均年龄53.5±13.6,阴性组平均年龄49.7±14.8,两组年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t=1.076,P=0.286,P>0.05,两组年龄没有差别;BPPV组病程(除外半年以上患者):平均13.5±13.17天,阴性组平均14.2±13.84天,两组病程进行非参数检验,Z=0.429,P=0.668, P>0.05,两组病程没有明显差别。结论BPPV存在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除了管石症及嵴顶耳石症,可能与耳石器官及球囊与椭圆囊神经病变有关。自愈型BPPV可能和耳石器官的轻微病变有关,因此代偿迅速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良性阵发性 眼震 发病机制 自愈
下载PDF
耳后给药及鼓室给药外淋巴液药物浓度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21
7
作者 石茭 韩琳 +3 位作者 李晶兢 媛媛 郑宏伟 余力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0-544,共5页
目的研究耳后皮下注射给药、鼓室内给药后外淋巴液中地塞米松磷酸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探讨两种给药途径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以地塞米松磷酸钠(10mg/ml)为药物示踪剂,将豚鼠随机分为耳后注射(耳后组)和鼓室内给药(鼓室组)2... 目的研究耳后皮下注射给药、鼓室内给药后外淋巴液中地塞米松磷酸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探讨两种给药途径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以地塞米松磷酸钠(10mg/ml)为药物示踪剂,将豚鼠随机分为耳后注射(耳后组)和鼓室内给药(鼓室组)2组,耳后组给药量为1ml(10mg/ml),鼓室组给药量为0.1ml(10mg/ml),分别采集耳后组给药0.25、0.5、1、2.5、5、6、8小时外淋巴液及鼓室组给药后0.5、1、2、3、4、6、8小时外淋巴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其中的药物浓度。结果①两种方式给药后,豚鼠外淋巴液中均可检测出地塞米松,且浓度均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②鼓室组:给药后0.5~8h外淋巴液中均可检出有效药物成份地塞米松,3h达峰,其峰浓度(Cmax)最高为906.55mg/l,生物半衰期为1.27h。③耳后组:给药后0.25~8h可检出地塞米松,其达峰时间(Tmax)为0.25h,其峰浓度(Cmax)最高为18.83mg/l,生物半衰期为3.36h。④鼓室组给药量为0.1ml,耳后组给药量为1ml,外淋巴液中鼓室组地塞米松的浓度高于耳后组。⑤耳后组药物半衰期比鼓室给药组高。结论提示耳后皮下注射给药药物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外淋巴,药物浓度相对鼓室给药低;鼓室给药组因避开血脑屏障及血迷路屏障故可较快进入外淋巴,保持较高药物浓度;结合临床我们可推测激素在外淋巴中可能低浓度即可起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磷酸钠 地塞米松 耳后皮下注射 鼓室给药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方璇 余力生 +4 位作者 马鑫 夏瑞明 姜矞恒 刘慧鑫 媛媛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治疗期间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探讨巴曲酶个性化用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9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的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共14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治疗期间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探讨巴曲酶个性化用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9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的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共14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治疗方案且规律使用巴曲酶,监测其治疗第1天(用药前)、第3天、第(7±1)天及第(14±2)天的外周血纤维蛋白原,同时收集患者治疗前、第(14±2)天的纯音测听,分析纤维蛋白原值的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患者的纤维蛋白原〈2 g/L或〉4 g/L时,其疗效较差。治疗第3天时,纤维蛋白原为最低值,其波动于0.7~0.9 g/L时疗效最好。治疗第(7±1)天时的纤维蛋白原对疗效有预测价值,其〈1 g/L时疗效最好。治疗第(14±2)天时,纤维蛋白原整体较高。整个治疗过程中,巴曲酶安全性较好,无鼻腔、口腔、消化道出血或全身出血倾向。结论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治疗过程中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与疗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听觉丧失 突发性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突发性聋分型的再认识 被引量:16
9
作者 马鑫 古丽波斯坦.买买提艾力 +1 位作者 媛媛 余力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127-1130,共4页
目的:对突发性聋中全聋型及平坦型进行进一步分类,明确和听力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2例突聋患者进行分析,尤其对159例平坦型以及全聋患者进行进一步曲线类型分型,分为上升型,下降型以及一致型,对听力恢复相关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采用有... 目的:对突发性聋中全聋型及平坦型进行进一步分类,明确和听力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2例突聋患者进行分析,尤其对159例平坦型以及全聋患者进行进一步曲线类型分型,分为上升型,下降型以及一致型,对听力恢复相关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采用有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按照45岁分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按照0~7d和14d以上者比较,P〈0.01,OR=4.291;8~14d和14d以上比较,P〈0.05,OR=2.983;按照平坦型以及全聋分组,P〈0.05,OR=0.409;按照平坦聋和全聋曲线类型,上升型和和全聋型相比,P〈0.05,OR=9.692;下降型,一致型和全聋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从OR值可以看出,和听力预后最相关的为曲线类型。结论:按照发病机制分类,将突发性聋分为上升型,下降型,一致型,更能体现突发性聋的发病机制及预后。上升型,包括指南中提出的低频型突发性聋以及本文中两类上升型突发性聋,这类突发性聋可能的发病机制为不同程度积水或者血管纹病变为主,预后较好;下降型,则包括指南中提出的高频型突发性聋以及本文中2类下降型突发性聋,这类突发性聋以毛细胞损伤为主,预后较差。一致型则包括本文提出的轻度(平坦一致型)及重度(全聋),可能和血管纹以及潜在的迷路炎有关,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突聋分类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鼓膜修补及听骨链重建的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余力生 媛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关键词 鼓膜修补 听骨链重建 声音刺激 外耳道 机械振动 研究发现 频率 吸收 实验研 声压
下载PDF
突发性聋伴发眩晕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5
11
作者 马鑫 李蔷 +1 位作者 媛媛 余力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883-885,共3页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突聋)伴发眩晕的病变类型及发病机制。方法:详细记录住院治疗的121例突聋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病程、听力损失情况、听力图类型、发病前后的眩晕情况及预后。按照中华医学会突聋多中心研究突聋分类,依照纯音测听图...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突聋)伴发眩晕的病变类型及发病机制。方法:详细记录住院治疗的121例突聋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病程、听力损失情况、听力图类型、发病前后的眩晕情况及预后。按照中华医学会突聋多中心研究突聋分类,依照纯音测听图将突聋分为低频型、高频型、中频型、平坦型、全聋型5种类型,分别计算眩晕在不同类型突聋中的比例,并将各组的眩晕比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1例患者中,伴发真性及假性眩晕的患者有45例(37.2%);高频型突聋、低频型突聋、平坦型突聋及全聋型突聋患者中眩晕的发生率分别为42.9%,47.1%,23.6%和51.4%;不同突聋类型眩晕的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分别两组进行卡方检验,低频组、高频组及全聋组眩晕的发生率没有差别,平坦组眩晕发生率较其他3组低(P<0.05)。121例患者中,伴发真性眩晕的患者有23例(19.0%);不同类型突聋之间眩晕的发生率没有差别。结论:通过对不同眩晕类型及不同听力学类型的突聋患者的病情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血管因素和病毒感染因素在不同突聋类型患者中的作用。通过对突聋伴眩晕患者眩晕情况的探讨,加深了对突聋的发病机制的认识,改进了耳源性眩晕的诊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突发性 眩晕 病变分类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不同类型突发性聋的发病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水 林运娟 +2 位作者 方璇 余力生 媛媛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不同类型突发性聋(突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25例诊断明确的突聋患者,纳入标准为年龄18~70周岁,病程<2周,未经任何相关医疗处理的突聋患者(突聋组)。按照听力曲线分为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不同类型突发性聋(突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25例诊断明确的突聋患者,纳入标准为年龄18~70周岁,病程<2周,未经任何相关医疗处理的突聋患者(突聋组)。按照听力曲线分为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4种类型;另选择229例在同一时期听力正常且无炎症性疾病的住院患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集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查,比较2组的检查指标,行回顾性队列分析。结果:突聋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均值为(2.98±0.59)g/L,明显高于对照组(2.66±0.3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听力分型:低频下降型55例(24.44%),高频下降型36例(16.00%),平坦下降型43例(19.11%),全聋型91例(40.44%),治疗前各型血浆纤维蛋白原均值分别为(2.75±0.46)g/L,(3.16±0.61)g/L,(3.02±0.63)g/L,(3.03±0.63)g/L。不同听力类型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其中低频下降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6);高频下降型组、平坦下降型组、全聋型组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低频下降型突聋发病与纤维蛋白原水平的高低无明显相关性,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全聋型突聋的发生均与发病时高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关。根据不同听力曲线对突聋进行分型,对于分析突聋发生的可能病因及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突发性 听力分型 纤维蛋白原
原文传递
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对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疗效的多中心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媛媛 王大勇 +9 位作者 樊兆民 马秀岚 王明明 徐磊 周新佳 郗昕 于黎明 王海波 余力生 王秋菊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36-539,共4页
目的 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低等效剂量甲泼尼龙和高等效剂量地塞米松在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的治疗中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76例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初诊患者在各中心内部按照就诊顺序号进行简单随机化分组,分为:甲泼尼龙组(40例),给予... 目的 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低等效剂量甲泼尼龙和高等效剂量地塞米松在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的治疗中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76例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初诊患者在各中心内部按照就诊顺序号进行简单随机化分组,分为:甲泼尼龙组(40例),给予甲强龙40 mg/d,连用5d,同时联合应用巴曲酶(东菱迪芙)+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金纳多)等常规治疗;地塞米松组(36例),给予地塞米松10 mg/d,连用5d,同时联合应用东菱迪芙+金纳多等常规治疗.两组的总疗程共14 d,分别于入组当天、入组第7天(±1 d)、入组第14天(±2 d)进行纯音测听和言语识别率测试.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入组第14天(疗程结束时),甲泼尼龙组痊愈17例(42.5%),显效7例(17.5%),有效9例(22.5%),无效7例(17.5%),总有效率为82.5%;地塞米松组痊愈13例(36.1%),显效6例(16.7%),有效8例(24.2%),无效9例(25%),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641,P=0.423).全部频率听力提高绝对值:甲泼尼龙组为(31.5± 17.8)dB,地塞米松组为(33.1 ±24.2)dB,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0,P=0.751);言语识别率提高:甲泼尼龙组(41.7±29.8)%,地塞米松组(42.0±39.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038,P=0.975).结论 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降纤和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疗效满意,低等效剂量的甲泼尼龙与高等效剂量的地塞米松对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没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突发性 地塞米松 甲泼尼龙
原文传递
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双温试验的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马鑫 张翔 +1 位作者 媛媛 余力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双温试验以及双温试验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2005-2008年诊断明确的96例特发性BPPV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52例,在诊断明确后复位治疗前进行双温试验;第2组44例,在复位治疗后变位试验阴... 目的:探讨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双温试验以及双温试验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2005-2008年诊断明确的96例特发性BPPV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52例,在诊断明确后复位治疗前进行双温试验;第2组44例,在复位治疗后变位试验阴性后进行双温试验。以半规管轻瘫指数作为比较参数,χ2检验比较2组半规管轻瘫异常的比例。结果:2组患者比较,除第1组年龄较第2组低,性别比例、受累半规管比例、侧别、病程、是否反复发作各个因素之间没有明显差别。双温试验的比较以半规管轻瘫作为比较参数,2组患者温度试验半规管轻瘫异常的比例进行χ2检验(t=0.654,P<0.05),2组半规管轻瘫出现的比例相似,管石复位前后温度试验异常出现的比例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温试验异常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前庭系统存在广泛病变,飘动的耳石对内淋巴液的流动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双温试验 管石复位 半规管轻瘫
原文传递
梅尼埃病和前庭性偏头痛 被引量:11
15
作者 余力生 司峰志 +2 位作者 马鑫 韩琳 媛媛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25-927,共3页
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和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是最常见的自发发作性眩晕疾病,目前两种疾病都是症状诊断,没有实验室检查作为确诊依据。虽然发病机制不同,但无论病因、诱因、临床表现二者均有相似之处,因此两者鉴... 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和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是最常见的自发发作性眩晕疾病,目前两种疾病都是症状诊断,没有实验室检查作为确诊依据。虽然发病机制不同,但无论病因、诱因、临床表现二者均有相似之处,因此两者鉴别非常有挑战性,尤其在疾病的早期更加困难,而且临床上两种疾病同时存在的情况也不少见。本文对梅尼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偏头痛 诊断 鉴别 指南
原文传递
老年性听力损失与认知障碍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刁桐湘 韩秋宏 +10 位作者 山海军 吴晓琴 林蕴娟 李蔷 王更慧 媛媛 马鑫 沈明 余力生 韩琳 王宜旭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研究老年性听力损失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听力筛查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2017年3月1—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爱耳日义诊活动期间接诊的201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其中女101例,男100例,年龄60~9... 目的研究老年性听力损失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听力筛查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2017年3月1—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爱耳日义诊活动期间接诊的201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其中女101例,男100例,年龄60~90岁。以认知水平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教育年限、职业、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平均听力损失程度(500、1000、2000、4000Hz的平均听阈)、自觉听力下降时长等为自变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筛选影响老年人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201例老年患者中听力正常者39例,轻度听力损失65例,中度听力损失80例,重度听力损失16例,极重度听力损失1例。平均听力损失程度为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且主要影响认知域亚项中的定向力及抽象能力(P值均<0.05);年龄、自觉听力下降时长、教育年限、婚姻状况、既往耳部疾病、高血压为认知水平的相对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老年性听力损失为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主要通过定向力及抽象能力影响认知水平,而自觉听力下降年限为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认知障碍 老年人
原文传递
特发性BPPV成功复位前后眩晕残障指数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宇光 张艳清 +4 位作者 刘燕 马鑫 媛媛 王更慧 余力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6-301,共6页
目的探讨复位成功的特发性BPPV患者残余头晕(residual dizziness,RD)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确诊为特发性BPPV并成功手法复位的患者共44例,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眩晕问卷调查,并根据治疗后有无残余头晕(RD)症状分为三组:无RD组,不影响日常... 目的探讨复位成功的特发性BPPV患者残余头晕(residual dizziness,RD)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确诊为特发性BPPV并成功手法复位的患者共44例,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眩晕问卷调查,并根据治疗后有无残余头晕(RD)症状分为三组:无RD组,不影响日常生活的轻度RD组,影响日常生活的重度RD组,对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治疗前后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4例成功复位的BPPV患者中,成功复位后无RD患者占29.6%,轻度RD占47.7%,重度RD占22.7%;治疗后DHI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的疗程(7天分组)、治疗后DHI总分(DHI-T)、治疗后P分值(DHI-P)、治疗后F分值(DHI-F)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不同病程和治疗前DHI总分及各子项得分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复位成功的特发性BPPV复位后出现残余头晕(RD),可能和心理因素相关,可对患者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残余头晕 眩晕残障量表 心理因素
下载PDF
内淋巴囊减压术与半规管填塞术治疗4期梅尼埃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8
作者 韩琳 司峰志 +4 位作者 余力生 夏瑞明 郑宏伟 媛媛 马鑫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内淋巴囊减压术与半规管填塞术对4期梅尼埃病患者眩晕控制情况的疗效。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09-2013年收治的4期梅尼埃病患者共23例,其中14例进行了内淋巴囊减压术,9例进行了半规管填塞术。术前完善检查,术后进... 目的:研究内淋巴囊减压术与半规管填塞术对4期梅尼埃病患者眩晕控制情况的疗效。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09-2013年收治的4期梅尼埃病患者共23例,其中14例进行了内淋巴囊减压术,9例进行了半规管填塞术。术前完善检查,术后进行随访。结果:内淋巴囊减压术后患者的眩晕完全控制率为35.7%,基本控制率为28.6%,部分控制率为14.3%;半规管填塞术后患者的眩晕完全控制率为88.9%,基本控制率为11.1%。结论:内淋巴囊减压术和半规管填塞术均是4期梅尼埃病患者控制眩晕的可选方法,但半规管填塞术对于4期梅尼埃患者眩晕的完全控制率更高,对于无实用听力者可首选半规管填塞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眩晕 内淋巴囊减压术 半规管填塞术
原文传递
150名老年志愿者耳鸣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韩琳 马瑞 +6 位作者 吴晓琴 林运娟 媛媛 余力生 赖仁淙 曾琳 马鑫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87-591,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志愿者中耳鸣的发生率及特点,初步探讨老年人发生耳鸣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对150例60岁以上的老年志愿者进行耳科查体、听力检查、耳鸣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志愿者平均年龄为71.4岁,现有耳鸣77例... 目的:研究老年志愿者中耳鸣的发生率及特点,初步探讨老年人发生耳鸣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对150例60岁以上的老年志愿者进行耳科查体、听力检查、耳鸣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志愿者平均年龄为71.4岁,现有耳鸣77例(51.3%),其中持续耳鸣大于3个月者31例,占现有耳鸣志愿者的40.3%。现有持续耳鸣组、现有非持续耳鸣组、既往耳鸣组、无耳鸣组之间听力损失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分组头痛、睡眠障碍、反酸等没有统计学差异。以70岁为界,年龄与耳鸣的发生呈负相关(r=-0.090,P<0.05);以60dB听力为界,听力损失与耳鸣的发生呈正相关(r=0.061,P<0.05)。结论:到达一定年龄(70岁)之后,耳鸣的发病率反而变低。听力损失越大老年人耳鸣的发病率可能增加,听力损失是老年人耳鸣发生最相关的危险因素。老年人耳鸣的发生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年龄 老人 听力损失
原文传递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中眼震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马鑫 媛媛 +1 位作者 夏瑞明 余力生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分析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PC-BPPV)患者复位中的眼震,探讨BPPV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4月眩晕门诊就诊的66例PC-BPPV患者,详细... 目的分析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PC-BPPV)患者复位中的眼震,探讨BPPV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4月眩晕门诊就诊的66例PC-BPPV患者,详细记录病史、体位试验及复位中不同位置眼震的情况,对PC-BPPV患者可能发病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变位试验完全符合贵阳会议诊断标准的66例PC-BPPV患者,采用改良Epley复位,视频眼震记录技术记录复位中四个位置的眼震方向及强度,24例患者复位中出现的眼震均为垂直扭转向上眼震;21例除第一个位置出现上向扭转眼震,其余三个位置眼震阴性;7例变位试验初诊PC-BPPV的患者在第二次复位中出现强烈水平眼震;14例患者复位的第二或第三个位置出现下向垂直眼震。由复位中不同位置出现的眼震分析,66例确诊为PC-BPPV的患者,52例复位中的表现符合管石及嵴顶耳石症理论,占78.8%。结论除了目前公认的管石症及嵴顶耳石症理论外,推测部分PC-BPPV可能与耳石器官及球囊椭圆囊神经病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眼震 病理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