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2
1
作者 杨华 朱海燕 +8 位作者 姜孟孟 王全顺 韩晓萍 黄文荣 王书红 张松松 梅俊辉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25,共5页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应用地西他滨治疗的12例MDS及AML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2例中1例MDS-RA,2例MDS-RAEB-Ⅰ,3例MDS...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应用地西他滨治疗的12例MDS及AML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2例中1例MDS-RA,2例MDS-RAEB-Ⅰ,3例MDS-RAEB-Ⅱ,2例AML-M4,2例AML-M5,1例AML-M6,1例AML-M0。8例应用地西他滨化疗5 d方案:地西他滨20 mg/(m2.d)×5 d,4周为1个周期;3例用3 d方案:地西他滨15 mg/m2,1次/8 h×3 d,6周为1个周期;另2例用地西他滨20 mg/m2,隔日1次×5次。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检测1例应用地西他滨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患者治疗前后ID4基因甲基化表达水平,进一步验证地西他滨的去甲基化作用。结果显示,12例患者中CR 2例、部分缓解1例、病情稳定5例、病情进展1例、死亡3例。疾病控制率66.67%(8/12),有效率25%(3/12)。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11.5±2.1)个月、1年总体生存(OS)率为40%、2年OS率为16.7%。MS-PCR检测显示,地西他滨使ID4基因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地西他滨能够使MDS患者病情稳定,减轻输血依赖,提高生活质量,甚至能够使部分MDS向白血病转化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地西他滨能够使ID4基因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感染,需输血抗感染等支持治疗,部分患者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可以耐受。本研究中的疗效及生存期与国内研究相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ID4基因甲基化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5
2
作者 朱成英 刘世研 +5 位作者 牛建花 张琪 杨华 朱海燕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3,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地西他滨联合改良的CAG方案对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 L)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13年1月至7月收治的10例复发、难治AM L,观察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地西他滨联合改良的CAG方案对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 L)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13年1月至7月收治的10例复发、难治AM L,观察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10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例,男女比例7∶3,中位年龄45(17-61)岁。结果:10例患者经过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方案治疗后7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2例未缓解,总缓解率80%(8/10)。白细胞数恢复中位时间18.5(5-28)d,血小板水平恢复中位时间19(12-29)d。治疗的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10例治疗中未出现新发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例由于化疗原发肺部感染加重死亡。结论:地西他滨结合改良CAG治疗复发、难治AML具有高缓解率,低副反应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改良CAG 复发难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经验性治疗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杨华 朱成英 +7 位作者 王全顺 牛建花 张琪 朱海燕 姚子龙 徐媛媛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5-322,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法,以便指导临床治疗。对APL合并DIC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 本研究旨在探索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法,以便指导临床治疗。对APL合并DIC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初治APL患者25例,给予全反式维甲酸20mg,每日2次口服;三氧化二砷1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诱导分化治疗。待早幼粒细胞脱颗粒后加用化疗。在患者治疗同时给予血小板补充、新鲜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适当应用氨甲苯酸、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DIC。根据血常规、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调整用药。应用多因素分析初诊时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水平,年龄等因素与出血严重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5例APL患者中(低危组5例,中危组13例,高危组7例)合并DIC 22例,DIC发生率为88%。22例合并DIC患者中经系统治疗后,DIC得到纠正21例(95.5%),死亡1例(4.5%)。第1疗程获得完全缓解(CR)23例(92%),平均CR时间为31.8±7.2 d。诱导至完全缓解期平均输注血小板7.68±5.88 U,红细胞8.90±5.69U;发生DIC患者中平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21.92±19.32 U,血小板数恢复时间29.3±9.3 d,PT恢复时间12.7±9.5 d,APTT恢复时间为11.6±8.6 d,FDP恢复时间16.0±9.3 d,纤维蛋白原恢复时间12.3±8.3 d。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时白细胞数>10×109/L及APTT延长为严重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初治APL易发生DIC,因此早期积极输注血制品,积极应用抗凝血及抗纤溶的药物及肝素,尽快使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水平,达到早期纠正DIC,可明显降低早期APL因DIC造成的死亡,高白细胞血症及APTT延长为严重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高白细胞血症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方案治疗AML1-ETO阳性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朱成英 +5 位作者 张琪 牛建花 杨华 刘世研 朱海燕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45-1250,共6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AML1-ETO阳性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及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方案对该类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8月5例AML1-ETO阳性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并分析临床特点,包括年龄、性别、... 本研究旨在分析AML1-ETO阳性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及地西他滨联合改良CAG方案对该类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8月5例AML1-ETO阳性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并分析临床特点,包括年龄、性别、初诊时伴随症状、外周血和骨髓特点等;同时分析地西他滨联合改良的CAG方案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5例患者中复发2例,难治合并复发3例,初治时白细胞中位数12.55(7.8-66.55)×109/L、血小板中位数44(20-72)×109/L,血红蛋白中位数110(77-128)g/L、乳酸脱氢酶中位数312.9(123.6-877.8)μ/L。治疗结果表明:经过1个疗程地西他滨联合改良的CAG方案治疗后4例完全缓解,1例未缓解,总缓解率为80%;治疗的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1例未缓解经FLAG方案治疗后在移植动员过程中突发心衰死亡。结论:初步结果表明AML1-ETO阳性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经本方案治疗后,其缓解率比较高、并发症较少,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地西他滨 改良的CAG方案
下载PDF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在血液病患者血流细菌感染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24
5
作者 刘同波 王茂全 +1 位作者 关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48-1552,共5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对血液病患者血流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意义,为血液病患者感染的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01月02日至2018年01月27日期间的3631例次送检血培养标本为研究对象,同时检测PC...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对血液病患者血流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意义,为血液病患者感染的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01月02日至2018年01月27日期间的3631例次送检血培养标本为研究对象,同时检测PCT、CRP和IL-6水平(IL-6送检1587例次),根据检验结果将样本分为血培养阳性组208例和血培养阴性组3423例;血培养阳性组又分为革兰阳性菌感染组34例次与革兰阴性菌感染组174例次。分别对比血培养阳性组与血培养阴性组、革兰阳性组与革兰阴性组的PCT、CRP、IL-6水平,并对例次较多的AML、ALL和NHL患者比较了血培养阳性与阴性组的PCT,CRR和IL-6水平,采用R语言3. 4. 4进行分析。结果:血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的PCT中位数水平分别为0. 41(0. 04-103. 34)μg/L和0. 20(0. 02-200)μg/L(P <0. 001),CRP中位数水平分别为9. 49(0. 1-370) mg/dl和5. 42(0-370) mg/dl(P <0. 001),IL-6水平中位数分别为186. 1(2. 0-5000) pg/ml和52. 65(1. 5-5000) pg/ml(P <0. 001)。革兰阳性组和革兰阴性组的PCT水平中位数分别为0. 20(0. 05-93. 83)μg/L和中位数0. 58(0. 04-103. 34)μg/L(P=0. 006),CRP水平中位数分别为9. 19(0. 1-35. 3) mg/dl和9. 49(0. 1-370) mg/dl(P=0. 300),IL-6水平中位数分别为83. 01(5. 61-1500) pg/ml和208(2. 0-5000) pg/ml(P=0. 357)。AML、ALL、NHL患者中除ALL的CRP水平之外,其余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者PCT、CRP和IL-6较非血流感染者均显著上升,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革兰阳性感染者与革兰阴性感染者中PCT水平亦有显著性差异,可作为重要的辅助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血流感染 血培养 血液病
下载PDF
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利军 丁洁 +4 位作者 朱成英 杨华 王红新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FLAG治疗方案对初治诱导失败和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疗效及患者预后,探讨患者的治疗选择及治疗时机。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13年7月住院治疗的38名初治诱导失效及难治/反复AML...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FLAG治疗方案对初治诱导失败和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疗效及患者预后,探讨患者的治疗选择及治疗时机。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13年7月住院治疗的38名初治诱导失效及难治/反复AML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3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40.5(13-69)岁,根据疾病状态分为初次诱导失败组、再次诱导失败组、早期复发组、晚期复发组;根据危险分层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中等和预后不良组。结果:22例达CR(complete remission),5例达PR(partial remission),CR率为57.9%,总有效率OR(overall response)为71.1%。初次诱导失败组的CR率(12/16,75%)高于再次诱导失败组(3/7,42.9%)和晚期复发组(6/12,50%),预后较好组和预后中等组的CR率(5/8,62.5%,16/26,61.5%)高于预后不良组(1/4,25%)。危险分层与CR有关(P=0.03)[OR 25.9,(95%CI 1.2-545.4)],预后中等是CR的有利因素。在22例CR患者中,12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6例存活,另10例以大剂量阿糖胞苷和其它方案进行巩固治疗。总生存期为25月。单因素分析FLAG方案治疗反应与生存相关[HR=0.246,CR vs NR(95%CI 0.07-0.79)],(P=0.03),CR组和PR组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2%和48%。预后良好、预后中等和预后不良组18个月累积生存率为73%、52%和36%(P=0.17);初次诱导失败组和再次诱导失败组18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5%和32%(P=0.19)。结论: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AML患者疗效确切,通过化疗获得缓解的患者可进一步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其它方案以巩固化疗效果和延长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FLAG方案 难治复发
下载PDF
综合老年学评估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应用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吴琪 付蓉 +17 位作者 赵明峰 马一盖 江浩 胡亮钉 刘辉 王立茹 苏力 张永清 周春林 张岩 任汉云 江滨 周合冰 康琳 张路 周道斌 李剑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综合老年学评估(CGA)在中国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评估结果。方法前瞻性分析83例于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京津地区16家医院住院治疗的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老年(年龄≥60岁)初治AML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综合老年学评估(CGA)在中国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评估结果。方法前瞻性分析83例于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京津地区16家医院住院治疗的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老年(年龄≥60岁)初治AML患者的临床资料、CGA结果、治疗和生存数据。结果83例患者中,81例(97.6%)完成了所有的CGA评价。中位CGA量表异常个数为2(0~6)个,16例(19.3%)患者无任何CGA量表异常。46例(55.4%)患者存在日常活动量表(ADL)异常,35例(42.2%)患者存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ADL)异常,40例(48.2%)患者存在简易营养评估量表(MNA-SF)异常,13例(15.7%)患者存在认知异常,26例(31.7%)患者存在老年抑郁量表(GDS)异常,16例(19.5%)患者存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共病指数(HCT-CI)异常。在46例(55.4%)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评估正常的患者中,CGA量表的异常比例为6.5%~37.0%,其中32例患者存在≥1个CGA量表异常。生存分析发现CGA异常数目与患者的中位总生存相关(P=0.050)。结论在中国老年AML住院患者中行CGA具有临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老年学评估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老年
原文传递
76例老年急性髓系AML(非APL)诱导化疗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杨华 牛建花 +7 位作者 朱成英 张琪 朱海燕 姚子龙 周敏航 王全顺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57-964,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非APL)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76例年龄≥60岁AML(非APL)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诱导化疗组和最佳支持治疗...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非APL)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76例年龄≥60岁AML(非APL)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诱导化疗组和最佳支持治疗组。诱导化疗组51例,接受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诱导化疗方案,包括DA、MA、HA、IA及CAG方案;最佳支持治疗组25例,接受羟基脲及输血等最佳支持治疗。对诱导化疗组与最佳支持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诱导化疗组和最佳支持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0.2-89)个月和3(0.1-17)个月。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诱导化疗明显延长了老年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期。诱导化疗组中有5名患者存活超过60个月,有1人存活9年余。第1疗程化疗后,诱导化疗组的患者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CR)为(10/51)19.6%,部分缓解率(partial remission,PR)为(10/51)19.6%,总有效率39.2%;诱导缓解期的死亡率为(7/51)13.7%。最佳支持治疗组无1例获缓解。MA方案第1疗程化疗后CR率44.4%,总有效率55.5%,疗效较DA、HA、IA及CAG方案好。中位化疗周期数为3(1-14)周期。随访发现,诱导化疗组与最佳支持组3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5%和42%,6个月两组生存率分别为43%和21%,1年生存率两组分别为29%和13%,5年生存率两组分别为13%和0%。随访结果显示出诱导化疗组生存优于最佳支持治疗组。诱导化疗组中51例中第1周期化疗无效(no response,NR)31例占60.8%。这部分患者的生存期与最佳支持治疗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诱导化疗可显著改善老年AML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老年AML患者诱导治疗缓解率较年轻患者低,诱导缓解方案用MA疗效较DA、HA、IA及CAG方案略好,若第1周期化疗未达到CR或PR的患者可以考虑最佳支持治疗。老年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老年患者 诱导化疗 最佳支持治疗
下载PDF
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低剂量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周宏伟 周敏航 +7 位作者 王志红 李鹏飞 刘默 杜瑜 姚毅冰 彭朝津 孙君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96,共6页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DAC)单药或联合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低剂量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8例初治老年(年龄>70岁)AM L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DAC)单药或联合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低剂量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8例初治老年(年龄>70岁)AM L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外周血及骨髓特点等。应用低剂量DAC±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低剂量化疗方案化疗(DAC 20 mg/m^2·d 1-5±以阿糖胞苷20 mg/d d3-9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8例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71-84岁,初治时白细胞中位数31.2(1.38-179)×10~9/L,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中位数42.7(23-94)%。接受了DAC±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低剂量化疗方案化疗的中位疗程数为2.5(1-20)个。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例,总缓解率为50%(4/8),中位OS为9.5(2-36)个月,3例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达到或超过了1年,8周内死亡1例。主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Ⅲ-Ⅳ度87.5%)和肺部感染(50%)。结论:低剂量DAC±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低剂量化疗方案治疗老年(年龄>70岁)AML,明显提高了有效率,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患者耐受性良好,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 阿糖胞苷 骨髓抑制
下载PDF
S-腺苷蛋氨酸对化疗药物性肝损伤防治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15
10
作者 田亚敏 窦丽萍 +4 位作者 姚盛 姚子龙 张茜菲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05-1308,共4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S-腺苷蛋氨酸在白血病抗肿瘤药物肝损伤中的防治作用。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到2012年4月期间,接受化疗治疗的6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保肝药物治疗疗效。根据保肝药物不同分为A组27例及B组35例。A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 本研究旨在观察S-腺苷蛋氨酸在白血病抗肿瘤药物肝损伤中的防治作用。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到2012年4月期间,接受化疗治疗的6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保肝药物治疗疗效。根据保肝药物不同分为A组27例及B组35例。A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联用S-腺苷蛋氨酸治疗,B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2周后肝功能指标变化。B组5例化疗急性肝损伤患者换用了S-腺苷蛋氨酸作为补救治疗。结果表明,A组保肝治疗后ALT、AS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无1例(0/27)患者出现急性肝损伤。B组14.29%(5/35)的患者出现了急性肝损伤,换用S-腺苷蛋氨酸治疗后肝功能均在中位时间8(5-14)日得到了良好的恢复。结论:S-腺苷蛋氨酸在防治化疗药物性肝损伤方面效果优于复方甘草酸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腺苷蛋氨酸 复方甘草酸苷 化疗 药物性肝损伤 白血病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21例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金香淑 杨岚 +3 位作者 汪变红 李红华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75-1682,共8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伴中枢神经系统受累(CNSL)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分型、脑脊液(CSF)特征、治疗及生存情况,以及单因...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伴中枢神经系统受累(CNSL)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分型、脑脊液(CSF)特征、治疗及生存情况,以及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21例患者中B-ALL 10例,T-ALL 6例,未明确分型4例,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1例。初诊时即并发CNSL 7例,CNS复发14例。临床表现为头痛、面瘫、四肢肌力或感觉异常、视物模糊等。2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9(6-40)个月,其中10例死亡,7例存活,4例失访。初诊即并发CNSL、LDH≥600 U/L或1疗程未达完全缓解(CR)的患者预后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接受放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能够改善患者生存。多因素分析中LDH及allo-HSCT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P=0.048和P=0.013)。结论:ALL伴有CNSL的临床表现、CSF特征、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需要CSF中找到白血病细胞。LDH增高、1疗程未达CR、初诊即并发CNSL是预后不良因素。ALL并发CNSL患者的预后差,鞘内注射联合全身化疗及放射治疗并在完全缓解后行allo-HSCT是目前临床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临床特征 预后分析
下载PDF
不同治疗策略的低剂量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岚 金香淑 +4 位作者 李景贺 刘静 关伟 高泓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1-225,共5页
目的:分析低剂量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在接受化疗后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不同抗真菌策略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于解放军总医院应用低剂量AmB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种治疗策略下的有效... 目的:分析低剂量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在接受化疗后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不同抗真菌策略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于解放军总医院应用低剂量AmB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种治疗策略下的有效率,并对用药前后肾功能及电解质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在全部97例次患者中,确诊为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患者2例次,临床诊断为IFD患者11例次,拟诊IFD患者15例次,未确定IFD患者69例次,低剂量AmB对全部患者的有效率为69.4%,目标治疗72.7%,诊断驱动治疗63.6%,经验治疗75%,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的有效率分别是50%、66.7%、75%。统计所有应用AmB患者仅有7例次(7.2%)肌酐(Cr)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且均在停药7 d内恢复正常。虽然停药后1 d血清Cr水平较用药前有所增加(64.86±3.00 vs 58.76±1.67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停药后7 d Cr水平与用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58.43±1.68μmol/L,P>0.05)。结论:应用低剂量AmB对于粒细胞缺乏而应用广谱抗生素无效的持续发热患者进行经验性或诊断驱动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两性霉素B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分子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异常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中的预后价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关伟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87-591,共5页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L/L)侵袭性强和基因突变等分子遗传学异常发生率高。NOTCH1/FBXW7突变是最常见的一种基因突变,在T-LBL/ALL中与良好的预后相关;PTEN突变是不良预后因素,在儿童患者中能够一定程度地被NOTCH1突变克服。发生...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L/L)侵袭性强和基因突变等分子遗传学异常发生率高。NOTCH1/FBXW7突变是最常见的一种基因突变,在T-LBL/ALL中与良好的预后相关;PTEN突变是不良预后因素,在儿童患者中能够一定程度地被NOTCH1突变克服。发生MLL基因异常和6号染色体杂合性缺失的患者,其预后差于核型正常患者。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MLL基因异常、RUNX1突变和DNMT3A突变发生率高于其他成熟亚型,可以作为危险度分层的指标。表观遗传学异常在造血干细胞的恶性改变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表观遗传学的治疗如去甲基化药物或者能够改善高危患者的预后。本文就NOTCH1/FBXW7/PTEN/RAS基因突变与预后,分子和细胞学异常与预后,以及表观遗传学与预后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 分子遗传学 NOTCH1 PTEN 表观遗传学
下载PDF
ABO血型不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范辉 朱宏丽 +3 位作者 卢学春 李红华 于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1-484,共4页
目的:研究表明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安全的,但仍可能出现血液免疫学并发症。以同期ABO血型相合的受者作对照,分析ABO血型不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红系重建的影响。方法:①对象:选取解放军总医院1985-04/2006-04进... 目的:研究表明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安全的,但仍可能出现血液免疫学并发症。以同期ABO血型相合的受者作对照,分析ABO血型不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红系重建的影响。方法:①对象:选取解放军总医院1985-04/2006-04进行的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患者155例,ABO血型相合患者83例,ABO血型不合72例,包括主要不合32例,次要不合33例,主、次要双向不合7例。骨髓移植30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24例,骨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例。供受者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ABO血型相合与不合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疾病的缓解程度及预处理方案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实验方法:行骨髓移植,ABO血型相合患者在全麻状态下采髓量1010~1430mL,抗凝后当日回输;ABO血型主要和双向不合者用羟乙基淀粉沉降去除供者红细胞,次要不合者去除血浆,经静脉输注给受体。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干细胞动员后,采集的干细胞悬液当日直接输注给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0.5×109L-1时为植活时间;血红蛋白达100g/L为红系恢复的标准;血小板恢复指血小板稳定于20×109L-1以上。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移植后网织红细胞数量<1%的时间超过60d,骨髓穿刺红系前体细胞缺失。③实验评估:分析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无病生存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①造血重建:细胞移植后,共4例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中ABO血型主要不合患者3例,双向不合患者1例。与ABO血型相合患者比较,ABO血型主要不合患者的粒细胞植活时间、血小板输注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红细胞输注量显著增加(P<0.05),红系重建时间明显延长(P<0.05);ABO血型次要不合、双向不合患者上述4项指标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无病生存率与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 ABO血型 血型不合
下载PDF
单中心191例健康供者应用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倩 袁磊 +9 位作者 李红华 赵瑜 黄文荣 薄剑 王书红 朱海燕 窦立萍 王全顺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9-172,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影响因素及对健康供者的影响。181例志愿健康供者应用G-CSF 5-10μg/(kg.d)动员,10例应用G-CSF 3.3-4.9μg/(kg.d)动员,12 h 1次,连续动员4-5 d;采集、检测外周血中单个... 本研究旨在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影响因素及对健康供者的影响。181例志愿健康供者应用G-CSF 5-10μg/(kg.d)动员,10例应用G-CSF 3.3-4.9μg/(kg.d)动员,12 h 1次,连续动员4-5 d;采集、检测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MNC)数与CD34+细胞数,并观察供者动员及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表明,与动员前相比,动员后(采集前)供者外周血白细胞数平均升高7倍(P<0.01);血小板数明显下降(P<0.01);血红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性。动员第4或5天采集效果无差异。男性供者采集的MNC、CD34+细胞数高于女性(P<0.01),高体重供者采集的MNC、CD34+数高于低体重供者,年龄对采集效果无明显影响。G-CSF剂量与采集效果无线性关系。供者不良反应轻微。结论:G-CSF可以有效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供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动员 供者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下载PDF
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被引量:8
16
作者 朱海燕 达万明 +9 位作者 高春记 汪菲菲 韩晓蘋 李红华 黄文荣 张翼鷟 王书红 薄剑 靳海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45-349,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作用。16例预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rhIL-11联合r... 本研究旨在探索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作用。16例预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rhIL-11联合rhG-CSF动员)及对照组(rhG-CSF动员),两组均在动员性化疗后血象下降至最低值有回升迹象时应用rhIL-11及rhG-CSF;rhG-CSF5μg/(kg·d)动员中位时间5.5天,rhIL-1150μg/(kg·d)动员中位时间4天;动员后观察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以及干细胞采集物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CFU-GM集落数的变化;按常规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观察粒细胞及血小板植活时间及单采血小板输注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及对照组动员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以及干细胞采集物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及CFU-GM集落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实验组中性粒细胞数≥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0.5天,对照组中为13天,实验组比对照组提前2.5天(p<0.05)。实验组血小板数≥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1.5天,对照组为13天,实验组比对照组提前1.5天(p<0.05)。实验组输注单采血小板中位数为3.5单位,对照组为5单位,实验组比对照组减少1.5单位(p<0.05)。实验组使用动员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低热、乏力、感冒样症状、食欲不振、头晕、肌肉酸痛等,对照组仅出现低热,患者对以上症状均可以耐受,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结论:rhIL-11联合rh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安全有效,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较快,单采血小板输注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1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造血干细胞动员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44例青少年及年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晓平 吕娜 +2 位作者 李永辉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分析在我院治疗的44例年龄介于15-39岁间的青少年和年轻成人(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AY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至2014年... 目的:分析在我院治疗的44例年龄介于15-39岁间的青少年和年轻成人(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AY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44例AY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方案对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无事件生存(event free survival,EFS)的影响。结果:44例患者确诊时平均年龄23.7(15-37)岁,男女比例为2.38:1。1个疗程诱导化疗完全缓解(CR)率为88.6%,35名患者后续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CT),6名患者接受维持化疗,3名患者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全组患者预期3年OS及EFS分别为64.3%及61.7%,预期5年OS及EFS分别为55.4%及56.6%。接受allo-HSCT与非alloHSCT患者间的OS及EFS无统计学差异(P=0.308及P=0.291)。接受allo-HSCT患者中,治疗相关死亡率22.9%,标危与高危患者间OS及EFS无统计学差异(P=0.775及P=0.817)。标危AML患者中,接受allo-HSCT治疗的OS、EFS显著优于接受非allo-HSCT治疗者(P=0.0296及P=0.0359)。结论:allo-HSCT可能改善本组标危AY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存预后,但目前allo-HSCT在AY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治疗地位仍有争议,有待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年轻成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化疗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原发性粒细胞肉瘤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朱成英 杨华 +5 位作者 牛建花 张琪 朱海燕 姚子龙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5-428,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粒细胞肉瘤(primary granulocytic sarcoma,PGS)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15例PGS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化疗组8例(包括单纯化疗、化疗加放疗、化疗加手术、化疗加异基因...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粒细胞肉瘤(primary granulocytic sarcoma,PGS)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15例PGS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化疗组8例(包括单纯化疗、化疗加放疗、化疗加手术、化疗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非化疗组7例(手术、手术加放疗)。化疗均采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方案。结果表明:化疗组与非化疗组PGS患者进展成骨髓广泛受累的发生率分别为25%和85.7%(P<0.05),化疗可以显著减少进展为骨髓广泛受累的发生率。化疗组与非化疗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6.06±14.97个月和12.21±6.83个月(P<0.05),化疗可以延长PGS患者的生存时间,特别是2例经过化疗结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目前尚活存,生存时间分别为39个月和45个月。结论:采用AML化疗方案治疗PGS,可以降低进展为骨髓广泛受累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化疗结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望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粒细胞肉瘤 化疗 手术 急性髓系白血病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HBsAg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放疗后HBV再激活伴肝衰竭肝移植疗效个例报告 被引量:9
19
作者 牛建花 杨华 +5 位作者 张琪 朱成英 朱海燕 姚子龙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05-1011,共7页
本研究通过分析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过程,探讨HBsAg阳性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放疗后乙肝病毒(HBV)再激活伴肝衰竭肝移植治愈的患者骨髓形态、分子生物学和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应用骨髓细胞涂片观察骨髓细胞形态改变,... 本研究通过分析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过程,探讨HBsAg阳性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放疗后乙肝病毒(HBV)再激活伴肝衰竭肝移植治愈的患者骨髓形态、分子生物学和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应用骨髓细胞涂片观察骨髓细胞形态改变,多重巢式PCR检测异常基因表达和突变,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乙肝DNA含量。结果显示:患者发病时诊断为原发胃非霍奇金淋巴瘤,LUGANO分期Ⅰa期,aaIPI评分0分,低危,HbsAg(+),HBV DNA(-),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胃大部分切除后予6个疗程R-CHOP方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0.6 g,d0,环磷酰胺1.2 g d1,表柔比星90 mg d1,长春地辛4 mg d1,强的松90 mg d1-5)达完全缓解,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美罗华)0.6 g单药维持化疗2次,末次化疗结束时间2009年8月26日,2009年9月10日-10月10日行胃部调强适形放疗,共20次。化疗及放疗期间一直服用恩替卡韦,放疗结束后1周(即化疗后2个月)患者自行停用恩替卡韦,半年后出现HBV DNA(+)及肝功能衰竭,接受了亲缘右半肝移植治疗,至今仍存活。目前患者肝移植术后3年余,肝功能正常,HBsAg转阴,每3月复查PET-CT均为完全缓解(CR)。结论:HbsAg阳性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尤其是应用利妥昔单抗的患者在治疗中应严密检测HBV DNA变化、肝功变化和乙肝再激活征象,化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均进行抗病毒预防治疗,治疗后给予积极的抗病毒维持治疗,发生肝损害时应保肝和积极支持治疗,必要时可行肝移植以获得长期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HBSAG阳性 HBV 肝功能衰竭 肝移植
下载PDF
47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治疗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松松 魏敏 +7 位作者 李红华 李菲 黄文荣 陆晓林 刘占祥 周颖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19-123,共5页
本研究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自1995年10月到2008年12月收治的47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Kaplan-Meier方法行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模型对预后进行多变... 本研究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自1995年10月到2008年12月收治的47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Kaplan-Meier方法行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模型对预后进行多变量分析。采用的临床参数分别为CD56、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标和B组症状。结果表明,全组2年、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91%和71%。单纯放疗患者的累积生存率较单纯化疗患者明显提高,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而放疗与放化疗结合治疗之间无统计学差异。COX回归分析模型多变量分析显示,CD56、Ann Arbor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单纯化疗中使用CHOP方案治疗的患者以分期为单因素分析显示,分期≥ⅢE期为预后的因素之一;以B症状为单因素分析3种疗法的生存曲线显示,B症状亦为预后因素之一。结论:单纯放疗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化疗,放化疗结合对近期生存率没有显著提高;CD56阴性和Ann Arbor分期较早是患者预后良好的指标,改善病人的一般状况可以使患者的预后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淋巴瘤放疗 淋巴瘤化疗 淋巴瘤预后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