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差异演变及影响因素——基于多源灯光数据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晁静 赵新正 +1 位作者 李同昇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2-100,共9页
基于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构建夜间灯光总量集成序列,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重心转移模型及地理探测器等定量方法,系统比较1995-2015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三大城市群经... 基于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构建夜间灯光总量集成序列,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重心转移模型及地理探测器等定量方法,系统比较1995-2015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三大城市群经济规模呈东中西梯度递减特征,经济增速呈西中东梯度递减特征。总体差异、群内差异及群间差异均逐年缩小,群间差异为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②三大城市群经济空间结构均存在“路径依赖”现象,在期初的基础上不断强化。经济空间分布均呈西北-东南走向,但呈现出不同的离散趋势。③政府投资、市场水平及对外开放是推动三大城市群之间及各城市群内部经济差异的核心因素,人口规模、医疗水平、文教水平及交通水平等因子的作用随城市群区域及阶段的变化而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长江经济带 城市群 经济差异 长三角 成渝城市群 协调发展
原文传递
基于多源夜间灯光数据的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规模结构动态比较 被引量:13
2
作者 晁静 赵新正 +1 位作者 李同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51,I0003,共9页
比较分析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规模结构演变,可为分区域优化我国城市群结构、促进长江上中下游协同发展提供参考。采用DMSP2OLS和NPP2VI IRS数据构建夜间灯光总量集成序列,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赫芬达尔指数、位序-规模法则、等级钟... 比较分析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规模结构演变,可为分区域优化我国城市群结构、促进长江上中下游协同发展提供参考。采用DMSP2OLS和NPP2VI IRS数据构建夜间灯光总量集成序列,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赫芬达尔指数、位序-规模法则、等级钟、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对1995-2015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规模差异及规模结构演变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各城市群内部绝对差异逐年扩大,相对差异和集聚度均逐年缩小;2)长三角城市群由首位分布向位序规模分布转变,长江中游城市群由首位分布向分散均衡分布转变,成渝城市群由强首位分布向弱首位分布转变,三大城市群规模结构均衡性自东向西依次减弱,首位城市均有待进一步提升;3)三大城市群规模等级锁定现象明显,跨等级转移特征差异显著;4)三大城市群中位序城市波动明显,长三角城市群位序波动最小,长江中游城市群位序波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城市群 规模结构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城市建成区剩余空间更新利用与实施路径——以杭州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斐 王曼曼 +2 位作者 毛利伟 孙洁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8-65,共8页
在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公共空间需求和城市建成区可利用空间日益紧张的矛盾下,活化剩余空间成为城市“小织补、微更新”的一种趋势,然而目前国内已有研究缺乏对剩余空间清晰、系统的探讨。首先,明确剩余空间的定义与特征,以杭州市为例分... 在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公共空间需求和城市建成区可利用空间日益紧张的矛盾下,活化剩余空间成为城市“小织补、微更新”的一种趋势,然而目前国内已有研究缺乏对剩余空间清晰、系统的探讨。首先,明确剩余空间的定义与特征,以杭州市为例分析建成区内剩余空间的问题特征与成因机制;其次,明确剩余空间在生活、生态、人文与美学4个方面的价值,以及基于主导功能类型的5大类、13小类的分类体系;再次,构建基于空间类型的纵向维度和基于空间需求的横向维度的剩余空间更新利用体系;最后,提出剩余空间实施共同营造模式、实施管理路径和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空间 微更新 建成区 共同营造
下载PDF
城市发展范式转型下公园城市的实践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4
作者 王曼曼 刘斐 《福建建筑》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公园城市是城市发展内涵的演进,为我国城镇化实现低碳绿色新发展开辟了路径。以公园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发展路径的转变,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新模式,是江宁公园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基于此,在明确建设指标的前提下,遵循从宏观格局到微观营造,... 公园城市是城市发展内涵的演进,为我国城镇化实现低碳绿色新发展开辟了路径。以公园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发展路径的转变,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新模式,是江宁公园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基于此,在明确建设指标的前提下,遵循从宏观格局到微观营造,从空间布置到内涵提升的逻辑,从公园格局、公园体系、公园品质、公园形态四方面构建江宁公园城市建设策略,最终细化出六类行动落地计划。研究表明,江宁形成了境、城、园、人四个层面的公园城市建设框架,创造性地探索了POD(以公园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在公园城市建设中的实践,为EOD(以生态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在城乡规划领域的运用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POD 城乡人居环境 城市发展路径 绿色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