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作用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雪梅 吕艳春 +1 位作者 霍嘉 黎浩垣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4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综合干预作用及效果。方法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医院抗菌药物管理的全过程,从干预前后的住院病历中各随机抽取400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综合干预作用及效果。方法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医院抗菌药物管理的全过程,从干预前后的住院病历中各随机抽取400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费用、预防性用药比率、平均住院天数及各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结论通过临床药师的积极参与可有效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延缓耐药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规范管理 工作模式
下载PDF
施乐健®增产新产品在麦套花生上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马宏燕 王建宏 +1 位作者 张辉 霍嘉 《种子科技》 2024年第18期9-12,共4页
为探索集成花生健康绿色增产技术,验证花生施乐健®增产新产品对花生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治效果、作物增产效果和农户增收效果,2023年河南省浚县进行了施乐健®增产新产品对花生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治效果和增产增收作用验证试验。试... 为探索集成花生健康绿色增产技术,验证花生施乐健®增产新产品对花生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治效果、作物增产效果和农户增收效果,2023年河南省浚县进行了施乐健®增产新产品对花生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治效果和增产增收作用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花生施乐健®增产新产品试验可以看出,花生苗期示范区苗齐苗壮,突显了“一拌多效”的防治效果;杂草、蚜虫减退率均高于常规区,防控效果明显;叶斑病防效表现为示范区落叶少,保叶率高;花生主根长,侧枝多,茎粗节密,开花早,生命力旺盛,对花生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单位面积净增收益多,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建议花生施乐健®增产新产品在周边麦套花生区进一步示范推广,促进花生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施乐健® 增产新产品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综合干预管理的成效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若华 霍嘉 黎敏如 《天津药学》 2011年第2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综合干预管理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从临床药师干预抗菌药物管理前后的住院病历中各随机抽取300份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抗菌药费、预防性用药的比率等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综合干预管理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从临床药师干预抗菌药物管理前后的住院病历中各随机抽取300份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抗菌药费、预防性用药的比率等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通过临床药师与医院相关部门的综合干预,可有效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应用管理
下载PDF
高原气候下西藏不同熟期甘蓝型春油菜光温资源利用效率比较分析
4
作者 蒙祖庆 宋丰萍 +4 位作者 霍嘉 张漠峰 杨涪超 郑维列 刘翠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71,共9页
为了充分协调产量潜力与气候资源高效利用的关系,研究高原气候下不同熟期甘蓝型春油菜的光温利用效率,选用3个不同熟期甘蓝型春油菜品系,设置4个播期,分析不同播期下西藏甘蓝型春油菜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 为了充分协调产量潜力与气候资源高效利用的关系,研究高原气候下不同熟期甘蓝型春油菜的光温利用效率,选用3个不同熟期甘蓝型春油菜品系,设置4个播期,分析不同播期下西藏甘蓝型春油菜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参试油菜生育期间的温度升高,达到有效积温的天数较少,参试油菜生育期缩短;其中苗期、蕾薹期和花期较早播呈缩短趋势,角果成熟期有延长趋势。晚播油菜的茎秆伸长期雨热充足,参试油菜的株高较早播有增加,而茎粗有降低;晚播造成参试油菜前期营养生长不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较早播下降。晚播油菜生育后期遇持续降雨造成成熟期油菜的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单株粒重的降低,较早播油菜明显减产。播期改变了参试油菜的光、温利用效率,早熟品系NY16在B2播期(2021年3月15日)下光、温利用效率较高,分别为0.081 g·MJ^(-1)和1.017 kg·hm^(-2)·℃^(-1);中熟品系NY28和晚熟品系NY52均在B1播期(2021年3月8日)下光、温利用效率较高,分别为0.1 g·MJ^(-1)、1.282 kg·hm^(-2)·℃^(-1)和0.134 g·MJ^(-1)、1.712 kg·hm^(-2)·℃^(-1)。同一播期下中晚熟品系的光、温利用效率大于早熟品系。因此,适时早播可促进甘蓝型春油菜光温利用效率的提高,促进产量形成,早熟品系在3月15-22日,中晚熟品系在3月8-15日播种适宜。西藏一年一熟种植制度下,为充分协调生态条件与生产潜力关系,一定无霜期范围内,中晚熟品系的选育和利用可有效提高甘蓝型春油菜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甘蓝型春油菜 播期 光温利用效率 不同熟期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吕艳春 蒋丽波 +3 位作者 霍嘉 张秀芳 李育鹏 吕键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8期65-66,共2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对33例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及辛伐他汀口服治疗4周。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进行血清hs-CRP和血脂测定。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对33例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及辛伐他汀口服治疗4周。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进行血清hs-CRP和血脂测定。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4周后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通过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s-CRP和血脂水平而减轻脑缺血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辛伐他汀 超敏C-反应蛋白 血脂
下载PDF
基于ERG激励理论的博士后激励策略——以企事业单位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霍嘉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1年第23期152-153,共2页
博士后是重要的科研人才。论文从博士后的需求特点出发,以ERG激励理论为基础从生存、关系和成长3个因素剖析博士后的核心需求,从博士后的吸引、培养、归属感及留用发展多角度切入,探索企事业单位中博士后的有效激励策略,助力其吸引更多... 博士后是重要的科研人才。论文从博士后的需求特点出发,以ERG激励理论为基础从生存、关系和成长3个因素剖析博士后的核心需求,从博士后的吸引、培养、归属感及留用发展多角度切入,探索企事业单位中博士后的有效激励策略,助力其吸引更多博士后,充分发挥博士后的科研创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G激励理论 博士后 激励政策
下载PDF
花期干旱对油菜芥甘种间杂交后代表型及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程田田 张军 +4 位作者 赖铭 霍嘉 巴宗 蒙祖庆 宋丰萍 《高原农业》 2022年第2期109-115,共7页
为提高甘蓝型油菜在西藏干旱区的适应性,本研究采用种间有性杂交方法创制西藏芥甘种间后代,基于抗旱性筛选,研究2个抗旱差异品系在花期干旱下油菜植株表型变化及其干旱复水后产量性状变化,结果表明:(1)参试油菜品系干旱处理植株较对照... 为提高甘蓝型油菜在西藏干旱区的适应性,本研究采用种间有性杂交方法创制西藏芥甘种间后代,基于抗旱性筛选,研究2个抗旱差异品系在花期干旱下油菜植株表型变化及其干旱复水后产量性状变化,结果表明:(1)参试油菜品系干旱处理植株较对照均有矮小和萎蔫现象,且伴有明显的落花和死蕾现象;不抗旱品系299较抗旱品系290的花瓣较小具有明显花瓣皱缩且花不能正常打开;(2)干旱对参试品系主茎的伤害大于侧枝,主要表现为主茎茎端失水干枯及落花现象;(3)不同干旱处理下参试两品系290和299在干旱结束后恢复正常灌水至成熟期后,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为全株干重、株高、主花序长度较对照均有降低,就产量构成因素的结果表明,单株有效角果总数下降明显,而每个角果粒数和千粒重相对受害较小。该研究结果为干旱区抗旱油菜新种质的创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芥甘种间杂交 花期干旱 表型 产量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策略研究——以企业引进人才为例
8
作者 霍嘉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2年第17期46-48,共3页
对于企业甚至整个社会,人力资本的投入对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都十分重要。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人力资本生产率高于普通员工,其带来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视角有助于推动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流程创新、管理服务创新等,对... 对于企业甚至整个社会,人力资本的投入对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都十分重要。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人力资本生产率高于普通员工,其带来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视角有助于推动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流程创新、管理服务创新等,对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2020年以来,各类疫情仍在全球持续蔓延,阻碍了高层次人才跨国交流,给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造成冲击。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主要来源于人才的稀缺性、人才发掘困难、引才缺乏合力、人才服务欠缺、引进成本增加等5方面原因。论文建议人才引进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科学规划、坚持分类实施、加强归国后培训。在具体措施上可通过打造人才集聚平台、积极探索“揭榜挂帅”项目制、构建内部人才梯队以及选择灵活招聘方式引进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高层次人才 人才引进 人力资本
下载PDF
浅析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霍嘉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1年第14期166-167,共2页
论文通过人的理性决策和均衡分析,建立模型阐述员工绩效考核目标和员工行为的作用机制,发现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立与所预期的工作业绩会发生偏离,并解释偏离原因,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企业优化员工绩效考核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 理性决策 均衡分析 绩效考核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10
作者 刘雪梅 蒋亚斌 +2 位作者 黎浩垣 吕艳春 霍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5期5-6,共2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ACS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40 mg/d口服治疗...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ACS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40 mg/d口服治疗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检测两组血脂和Hcy水平。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的血清TC、TG、LDL-C和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和P<0.05),而HDL-C则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血清Hcy水平在治疗后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TC、TG、HDL-C、LDL-C及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通过降低ACS患者血脂及Hcy水平而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急性冠脉综合征 同型半胱氨酸 血脂
下载PDF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基因9系统在干细胞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孙苏静 霍嘉 +2 位作者 耿志军 孙晓艳 付小兵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3-256,共4页
随着对DNA碱基精确识别的核酸酶研究的深入,第3代基因编辑技术,如锌指核酸酶(ZFN)技术、类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技术等发展迅速,由于该类技术能够精确地进行DNA水平的特定位点敲除、插入及替换,加深研究者对生物... 随着对DNA碱基精确识别的核酸酶研究的深入,第3代基因编辑技术,如锌指核酸酶(ZFN)技术、类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技术等发展迅速,由于该类技术能够精确地进行DNA水平的特定位点敲除、插入及替换,加深研究者对生物基因组变化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探讨调控生物表型的内源性基因位点,最大限度在体外细胞模型中模拟疾病状态,因此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这些技术在真核细胞中的应用也被证实是简便有效且具有位点特异性的,目前已成为实验室的一种常规基因编辑手段。虽然这些技术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但其脱靶率高、细胞毒性大及基因修饰类型单一等不足也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基因9 基因编辑
原文传递
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上皮间质化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霍嘉 孙苏静 +2 位作者 耿志军 孙晓艳 付小兵 《感染.炎症.修复》 2016年第3期136-139,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在皮肤创伤修复上皮间质化(EMT)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荧光技术等实验方法,体外观察β2-AR激动剂(ISO)和抑制剂(ICI)对上...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在皮肤创伤修复上皮间质化(EMT)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荧光技术等实验方法,体外观察β2-AR激动剂(ISO)和抑制剂(ICI)对上皮细胞间质化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波形蛋白、snail)表达的影响及创面皮肤上皮化标志物(E-钙黏附素)表达的变化。结果:β2-AR可通过介导皮肤创面愈合的EMT过程,促进表皮细胞向间质表型转化,且运动和迁移能力在该过程中不断增强。结论:β2-AR是皮肤上皮间质化的关键分子,其介导的EMT过程是皮肤创面愈合的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 上皮间质化 表皮细胞
下载PDF
上皮-间质转化在皮肤创面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霍嘉 孙苏静 +4 位作者 耿志军 李想 孙晓艳 马奎 付小兵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49-953,共5页
上皮一间质转化( epithelial -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最早的描述见于19世纪60年代Trelstad等。发现在鸡胚胎形成过程中,单胚层重组为三层结构,此过程也被称为原肠胚形成。随后,Greenburg和Hay提出了EMT的概念,即上皮细胞... 上皮一间质转化( epithelial -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最早的描述见于19世纪60年代Trelstad等。发现在鸡胚胎形成过程中,单胚层重组为三层结构,此过程也被称为原肠胚形成。随后,Greenburg和Hay提出了EMT的概念,即上皮细胞失去细胞极性,细胞间黏附降低,迁移能力增加,逐渐获得间质样细胞特性。EMT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2)创伤修复和器官纤维化;(3)肿瘤形成与转移。可见,EMT广泛存在于生物个体的各生理及病理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间质转化 创面修复 皮肤 器官纤维化 EMT 胚胎形成 三层结构 细胞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