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合成高水热稳定性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β沸石/MCM-41的新方法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玉平 潘瑞丽 +3 位作者 张伟 窦涛 谢克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455-1459,共5页
首次以β沸石作为硅铝源制备了β沸石/MCM-41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材料,通过XRD、IR、N2吸附脱附、SEM和水热处理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与MCM-41和β沸石及二者的机械混合物的有关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分子筛明显... 首次以β沸石作为硅铝源制备了β沸石/MCM-41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材料,通过XRD、IR、N2吸附脱附、SEM和水热处理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与MCM-41和β沸石及二者的机械混合物的有关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分子筛明显不同于机械混合物,其水热稳定性远远高于普通方法合成的介孔分子筛,而且发现通过改变体系的nNa/nSi比,可以调变复合样品中的微孔、介孔相的相对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沸石 介孔分子筛 复合 水热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硅铝比β沸石的理化性质及烃类催化裂化活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强 窦涛 +3 位作者 徐庆虎 巩雁军 潘惠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92-1198,共7页
采用润湿态固相转化方法按照投料硅铝摩尔比(n(SiO2)/n(Al2O3))分别为30、60、150、300、500和纯硅时合成了β沸石,化学法和X射线荧光(XRF)测定产物的硅铝比和反应初始凝胶基本一致.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 采用润湿态固相转化方法按照投料硅铝摩尔比(n(SiO2)/n(Al2O3))分别为30、60、150、300、500和纯硅时合成了β沸石,化学法和X射线荧光(XRF)测定产物的硅铝比和反应初始凝胶基本一致.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低温N2吸附对系列样品的物相、水热稳定性、晶体形貌、酸性以及表面积和孔体积做了系统的表征.并将该系列样品作为活性组分添加剂,以高岭土为基质分别制备烃类裂化催化剂,对其催化裂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硅铝比β沸石添加到裂化催化剂均可以提高其裂化活性,改善催化剂的抗积炭性能,硅铝比为150的β沸石催化剂在保持较高裂化活性的前提下,汽油收率最高,抗积炭性能也较好,是优选的裂化催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铝比 Β沸石 理化性质 催化裂化
下载PDF
CoAPO-11分子筛的合成及其表征 被引量:7
3
作者 许本静 阎子峰 +4 位作者 张朝霞 王槐平 韩雪莲 于春梅 《工业催化》 CAS 2004年第10期38-43,共6页
合成了钴取代磷铝酸盐分子筛CoAPO 11。考察了晶化温度和钴铝比等对CoAPO 11的合成及其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照片(SEM)、热重 差示热分析(TG DTA)和测定BET比表面积法测定等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一... 合成了钴取代磷铝酸盐分子筛CoAPO 11。考察了晶化温度和钴铝比等对CoAPO 11的合成及其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照片(SEM)、热重 差示热分析(TG DTA)和测定BET比表面积法测定等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钴铝比范围内,能合成出结晶度和纯度较高的CoAPO 11分子筛;CoAPO 11分子筛的表观形貌为长条晶片的团状聚集体;CoAPO 11分子筛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PO-11分子筛 合成 钴铝比 晶化温度
下载PDF
稀土改性L沸石在烃类催化裂化催化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强 +2 位作者 徐庆虎 窦涛 潘惠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2-307,共6页
采用离子交换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复合稀土(含La及Ce)质量分数不同的稀土改性超稳L沸石(RE-USL),以RE-USL沸石替代质量分数为5%的REUSY作为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活性组分,用标准轻油微反活性试验(MAT)评价了其催化性能,并同单一稀土元素改性... 采用离子交换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复合稀土(含La及Ce)质量分数不同的稀土改性超稳L沸石(RE-USL),以RE-USL沸石替代质量分数为5%的REUSY作为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活性组分,用标准轻油微反活性试验(MAT)评价了其催化性能,并同单一稀土元素改性USL沸石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一定量的复合稀土改性USL沸石的催化性能优于单一稀土(La或Ce)改性的USL沸石,在催化裂化催化剂中加入稀土改性USL沸石,可以降低汽油产品的烯烃质量分数;可以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当复合稀土在RE-USL沸石中的质量分数为0.4%左右时,与不加稀土改性USL沸石催化剂相比较,催化剂的活性指数MAT提高3.6个单位,烯烃质量分数降低1.57个单位,研究法辛烷值(RON)提高2.08个单位,产品分布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L沸石 催化裂化 催化剂 辛烷值
下载PDF
纳米晶簇多级孔道L沸石的合成及其脱硫性能 被引量:5
5
作者 窦涛 +4 位作者 巩雁军 赵震 邓风 喻志武 潘惠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8-384,共7页
采用晶化培育法制备了L沸石纳米晶簇,以其作为前驱体,并以3-三甲基甲硅烷基丙基十六烷基二甲基氯化铵(TPHAC)为模板剂,合成了微孔-介孔多级孔道L沸石(MeLTL沸石).通过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 采用晶化培育法制备了L沸石纳米晶簇,以其作为前驱体,并以3-三甲基甲硅烷基丙基十六烷基二甲基氯化铵(TPHAC)为模板剂,合成了微孔-介孔多级孔道L沸石(MeLTL沸石).通过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27Al固体魔角核磁(27AlMASNMR)和吡啶傅立叶变换红外(Py-FTIR)等方法对MeLTL沸石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MeLTL沸石是由L沸石纳米晶簇自组装形成的,并具有介孔孔道和L沸石的微孔结构以及适宜的酸量与酸强度,其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高达611m2.g-1和0.696cm.3g-1.将MeLTL沸石作为添加剂引入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中,并与添加L沸石、Al-MCM-41和仅以γ-Al2O3为载体的催化剂进行比较,其脱硫性能为最佳,经加氢后的柴油硫含量仅为9.3μg.g-1,脱硫率达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L沸石 介微孔复合孔道 TPHAC 柴油 加氢催化剂
下载PDF
HL/HW复合沸石对烃类催化裂化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窦涛 +3 位作者 李聃 韦国有 孙胜男 潘惠芳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07-912,共6页
将不同HW沸石含量(以W及L沸石的XRD特定峰强度IW/IL值表示HW沸石在HL/HW复合沸石中的含量)的HL/HW复合沸石与REUSY沸石按相同比例复配后作为烃类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活性组分,采用标准轻油微反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活性评价(MAT),考察了不同H... 将不同HW沸石含量(以W及L沸石的XRD特定峰强度IW/IL值表示HW沸石在HL/HW复合沸石中的含量)的HL/HW复合沸石与REUSY沸石按相同比例复配后作为烃类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活性组分,采用标准轻油微反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活性评价(MAT),考察了不同HW含量的HL/HW复合沸石对催化剂活性、反应产物分布、汽油产品辛烷值及催化剂上积炭的影响.结果表明,当IW/IL值在0~0.12变化时,MAT指数和汽油收率逐渐上升,比积炭逐渐减少,气体收率先减后增;当IW/IL值大于0.12时,MAT指数、气体收率和汽油收率均下降,比积炭总体呈增加趋势;当IW/IL值为0.12时,评价的综合指标达到最佳,与不加HL及HW沸石的参比样品相比,汽油产品的芳烃含量和辛烷值分别提高了9.85%和3.01%,烯烃含量下降了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USY沸石 L沸石 W沸石 复合沸石 催化裂化催化剂 辛烷值
下载PDF
低浓度表面活性剂条件下合成含β沸石次级结构单元的介孔分子筛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玉平 张伟 +2 位作者 窦涛 谢克昌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45,共6页
在表面活性剂浓度很低(n(CTAB)/n(SiO2)=0.05,n(CTAB)/n(H2O)=8.3×10-4)的合成体系中,从具有β沸石次级结构单元的溶胶前驱体出发,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高度规整六方排列的介孔分子筛。采用XRD、N2吸附-脱附、FT-IR、HRTEM、DTG、NM... 在表面活性剂浓度很低(n(CTAB)/n(SiO2)=0.05,n(CTAB)/n(H2O)=8.3×10-4)的合成体系中,从具有β沸石次级结构单元的溶胶前驱体出发,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高度规整六方排列的介孔分子筛。采用XRD、N2吸附-脱附、FT-IR、HRTEM、DTG、NMR和水热处理等手段,表征了样品的结构特征和性能。结果表明,以低浓度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可以得到孔壁含β沸石次级结构单元的高度有序的介孔分子筛;铝元素主要以四配位状态存在于介孔分子筛骨架中。与普通MCM-41相比,此法合成的样品呈现较高的水热稳定性,主要是由于沸石次级结构单元进入分子筛孔壁,提高了骨架的聚合度和孔壁的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分子筛 Β沸石 次级结构单元 水热稳定性
下载PDF
新型L沸石在FCC汽油加氢脱硫催化剂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宋建争 +2 位作者 林立君 宋金凤 潘惠芳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47-51,共5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含有相同含量活性组分(MoO3、CoO和NiO)不同USL沸石含量的加氢脱硫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吡啶红外(Py-FTIR)和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等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含有相同含量活性组分(MoO3、CoO和NiO)不同USL沸石含量的加氢脱硫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吡啶红外(Py-FTIR)和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等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Cat.0(参比剂,仅以γ-Al2O3为载体)相比,添加USL沸石催化剂所得加氢油的烯烃含量、芳烃含量和研究法辛烷值(RON)均增加;仅当催化剂载体中USL沸石加量在0-40m%之间变化时,加氢油的异构烷烃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当载体中USL沸石添加量在0-20m%之间变化时,催化剂的脱硫率有所升高。综合对比,当载体中USL沸石添加量约为40m%,催化剂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指标,脱硫率达90%,RON损失仅为1.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沸石 FCC汽油 加氢脱硫 催化剂 辛烷值 脱硫率
下载PDF
磷改性的含USL沸石催化剂在柴油加氢精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靳明程 段爱军 +6 位作者 兰玲 张振莉 高镇甬 赵震 姜桂元 潘惠芳 《工业催化》 CAS 2010年第10期42-49,共8页
以原位合成的USL/γ-Al_2O_3为复合载体,以磷酸为磷源,采用等体积共浸渍法与镍和钨活性组分共浸渍;或以磷酸氢二铵为磷源,采用等体积分步浸渍法或共浸渍法与镍和钨制备成相应催化剂。磷改性系列催化剂采用XRD、NH_3-TPD、H_2-TPR、UV-Vi... 以原位合成的USL/γ-Al_2O_3为复合载体,以磷酸为磷源,采用等体积共浸渍法与镍和钨活性组分共浸渍;或以磷酸氢二铵为磷源,采用等体积分步浸渍法或共浸渍法与镍和钨制备成相应催化剂。磷改性系列催化剂采用XRD、NH_3-TPD、H_2-TPR、UV-Vis DRS、拉曼以及N_2吸附-脱附等技术进行表征。以硫和氮含量均较高的FCC柴油为原料,在高压加氢微反装置中进行催化剂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催化剂经适量的磷酸改性后,加氢脱硫率和加氢脱氮率明显提高,产品中的硫和氮含量均小于20μ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学工程 L沸石 加氢精制 磷改性 FCC柴油
下载PDF
新型含USL分子筛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镇甬 段爱军 +3 位作者 王超 赵震 潘惠芳 《工业催化》 CAS 2008年第10期122-126,共5页
制备了NiW/Al2O3-USL系列催化剂,采用XRD、NH3-TPD、UV-vis DR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以及BET比表面积分析等多种技术对催化剂的基本物性进行表征,并以柴油为原料,在高压加氢微反装置中进行催化剂的加氢脱硫(HDS)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在... 制备了NiW/Al2O3-USL系列催化剂,采用XRD、NH3-TPD、UV-vis DR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以及BET比表面积分析等多种技术对催化剂的基本物性进行表征,并以柴油为原料,在高压加氢微反装置中进行催化剂的加氢脱硫(HDS)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具有适宜USL添加量的NiW/Al2O3-USL-1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效果优于参比的商业加氢催化剂,并且所得柴油产品硫含量<10μg.g-1,满足世界燃油规范IV类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学工程 L分子筛 复合载体 柴油 加氢脱硫
下载PDF
MAPO-11分子筛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本静 阎子峰 +3 位作者 白鹏 赵成娟 韩雪莲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6-119,124,共5页
研究了MAPO 11分子筛的合成工艺,考察了镁铝摩尔比、模板剂、晶化温度以及晶化时间等因素对合成工艺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电镜扫描、热重量差热分析等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镁铝摩尔比范围内,能合成出结晶度... 研究了MAPO 11分子筛的合成工艺,考察了镁铝摩尔比、模板剂、晶化温度以及晶化时间等因素对合成工艺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电镜扫描、热重量差热分析等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镁铝摩尔比范围内,能合成出结晶度和纯度较高的MAPO 11分子筛,这种分子筛的热稳定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合成工艺 摩尔比 表征 晶化时间 模板剂 晶化温度 X射线衍射 差热分析 热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镁源MAPO-11分子筛的合成及其表征
12
作者 许本静 阎子峰 +3 位作者 韩雪莲 于春梅 张志华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09-415,共7页
详细考察了镁源、Mg/Al比、晶化温度、模板剂等因素对MAPO-11分子筛合成的影响,并采用XRD、SEM、TG-DGA等表征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初步探讨了MAPO-11分子筛结构性能及其合成机理.
关键词 MAPO-11分子筛 Mg/Al比 晶化温度 模板剂
原文传递
金属盐类对L沸石伴生杂晶的抑制作用
13
作者 宋建争 +2 位作者 林立君 宋金凤 潘惠芳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06-210,共5页
在L沸石合成体系中加入不同金属盐,考察它们对杂晶W沸石的抑制作用。采用X射线衍射(XRD)、低温氮吸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沸石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合成体系中加入少量的W沸石晶种可造成L沸石的相对结晶度显著下降,W/L值(以... 在L沸石合成体系中加入不同金属盐,考察它们对杂晶W沸石的抑制作用。采用X射线衍射(XRD)、低温氮吸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沸石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合成体系中加入少量的W沸石晶种可造成L沸石的相对结晶度显著下降,W/L值(以W沸石与L沸石XRD特征衍射峰峰强度之比表示W沸石在L-W沸石中的含量)大幅升高;在含有一定量W沸石晶种的体系中加入等量的不同金属盐做比较,其中Mg NO3 2抑制效果好,且当Mg NO3 2含量为150 g/g时,抑制效果达最佳,其L沸石的相对结晶度为88.3%,W/L值为0.047,与未添加抑制剂的空白样相比,W/L值下降率达91.2%;在10L反应釜放大合成L沸石的体系中添加适宜量的Mg NO3 2,可有效抑制W沸石生成,合成样品中无W沸石相出现,其相对结晶度达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沸石 W沸石 杂晶 抑制作用
下载PDF
极浓体系下MCM-22分子筛的静态合成
14
作者 张伟 李玉平 +2 位作者 王小莉 窦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0期103-106,共4页
在极低的n(H2O)/n(SiO2)条件下成功地合成了纯相、高结晶度的MCM-22分子筛。具体的合成条件为:n(HMI)/n(SiO2)为0.08~0.6,n(H2O)/n(SiO2)为5~10,n(SiO2)/n(Al2O3)为30~80。该合成体系为典型的极浓体系。与n... 在极低的n(H2O)/n(SiO2)条件下成功地合成了纯相、高结晶度的MCM-22分子筛。具体的合成条件为:n(HMI)/n(SiO2)为0.08~0.6,n(H2O)/n(SiO2)为5~10,n(SiO2)/n(Al2O3)为30~80。该合成体系为典型的极浓体系。与n(H2O)/n(SiO2)=35条件下合成的MCM-22分子筛相比,低n(H2O)/n(SiO2)极浓体系条件下合成的MCM-22分子筛具有更高的结晶度,且其比表面积和孔容均有所增加。极浓体系下合成的MCM-22分子筛大大降低了HMI和NaOH的用量,这不仅有利于降低MCM-22的合成成本,而且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M-22 分子筛 MWW 静态合成 极浓体系
下载PDF
煤层气储层含气量与其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思考与初探 被引量:27
15
作者 陈信平 +6 位作者 林建东 胡朝元 汪洋 孙粉锦 赵庆波 李五忠 李贵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837-2848,共12页
首先研究了天然气AVO技术的岩石物理基础———Gassmann方程和Biot理论(以下统称为"Gassmann-Biot理论")———对煤层气AVO技术的适用性.根据该理论创始人在建立其理论时的假设条件、煤层气储层的双相孔隙特征、煤层气的双相... 首先研究了天然气AVO技术的岩石物理基础———Gassmann方程和Biot理论(以下统称为"Gassmann-Biot理论")———对煤层气AVO技术的适用性.根据该理论创始人在建立其理论时的假设条件、煤层气储层的双相孔隙特征、煤层气的双相赋存特征,本文推理认为,由于煤层气储层的基质型孔隙体系的连通性差,裂隙性孔隙在宏观上是非均质的,并且是各向异性的,因此,总体上来说,Gassmann-Biot理论不完全适用于煤层气储层.特别地,当煤层的水饱和状态保持不变而煤层的含气量变化时,因为煤层中孔(裂)隙中流体的体积压缩模量不变或基本不变,即使煤层的弹性参数发生变化,Gassmann-Biot理论也不可能预测其变化趋势.因此,天然气AVO技术的岩石物理基础完全地不适用于水饱和煤层气储层.研究发现,煤层气储层含气量与其密度、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含气量高,密度小、纵波速度小、横波速度小;含气量低,密度大、纵波速度大、横波速度大.但是,这些负相关关系不是现有岩石物理理论能够预测或能够解释的.依据煤层气地质学理论以及负相关关系与现有岩石物理理论的一致性,本文提供了对某勘探区A号煤层含气量与其密度、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之间负相关关系的解释,并认为煤层气储层的含气量与其弹性参数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可能是这类储层内在的固有的规律性的关系.本文证明含气量与其密度、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之间负相关关系可以作为煤层气AVO技术的岩石物理基础,建立了AVO异常与煤层气储层"甜点(即富集高渗部位)"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使用AVO异常探测煤层气富集高渗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含气量 弹性参数 负相关关系 AVO
下载PDF
浅谈全面预算管理 被引量:23
16
作者 赵冬梅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96-97,共2页
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企业总目标的一种重要管理方法。为了使全面预算管理在经营管理中发挥作用,企业要编制高质量预算,还应制定合理预算管理制度。从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关键词 全面预算 预算编制 预算执行 预算考核
下载PDF
多井约束三维地震反演技术在煤厚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7
作者 林建东 吴奕峰 《中国煤田地质》 2003年第3期43-45,共3页
利用测井资料结合三维地震数据体及其解释成果进行多井约束下的波阻抗反演。通过层位标定确定煤层所对应的波阻抗层,然后提取该波阻抗层的厚度并与钻孔见煤点处的煤层厚度进行拟合匹配,最终得到三维地震测区的煤层厚度分布规律。
关键词 煤层厚度 波阻抗 地震反演 测井
下载PDF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汪洋 赵克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7-121,共5页
通过对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方法的理论分析及现场试验 ,提出了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的采集方法 .从震源、检波器及仪器参数的选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试验 ,并讨论了其对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的作用 .通过实际应用效果分析 ,提出的提高地震... 通过对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方法的理论分析及现场试验 ,提出了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的采集方法 .从震源、检波器及仪器参数的选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试验 ,并讨论了其对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的作用 .通过实际应用效果分析 ,提出的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的措施是有效的、可行的 ,可使地震反射信号通带由原来的 2 0 0Hz提高到 30 0~ 4 0 0Hz ,进一步提高了地震勘探对小构造的分辨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 仪器参数 分辨率 反射信号 地震勘探 震源 检波器
下载PDF
一种经济高效的三维三分量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被引量:9
19
作者 程增庆 +1 位作者 彭苏萍 胡朝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1-504,共4页
本文从研究地下介质中地震转换波的传播规律出发 ,提出了一种实用的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采集设计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三维三分量观测时 ,P波和转换波的接收窗口不一致 ,但在中等炮检距上两者均为最佳接收窗口 ,而为保护浅层资料 ,有利于... 本文从研究地下介质中地震转换波的传播规律出发 ,提出了一种实用的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采集设计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三维三分量观测时 ,P波和转换波的接收窗口不一致 ,但在中等炮检距上两者均为最佳接收窗口 ,而为保护浅层资料 ,有利于 AVO分析 ,还必须保留一部分大、小炮检距资料。为此 ,设计观测系统的有效窗口要使 P波和转换波获取率均能达到 85 % ,即三维三分量采集设计的双 85 %准则 ,实现了 P波及 PS转换波用一个排列片进行采集的设计方法 ,保证 PS转换波的覆盖次数基本不出现周期振荡。此项研究成果已在生产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三分量 观测系统 PS转换波 炮检距 P波 AVO 地震转换波 中等 排列 传播规律
下载PDF
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双母系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冬 +2 位作者 赵晶晶 晋圣珧 王家盛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4-188,共5页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利用廉价的海藻酸钠(SA)和羧甲基纤维素(CMC)为母体,以丙烯酸(AA)为单体合成了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双母系高吸水性树脂,通过对合成因素考察,优化了合成工艺条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明PNaA(聚丙烯酸...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利用廉价的海藻酸钠(SA)和羧甲基纤维素(CMC)为母体,以丙烯酸(AA)为单体合成了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双母系高吸水性树脂,通过对合成因素考察,优化了合成工艺条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明PNaA(聚丙烯酸钠)链已接枝到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骨架上,电子扫描电镜(SEM)显示树脂表面具有交联结构形貌,该种结构的形成有利于树脂吸水性能的提高。吸液能力评价结果表明,当SA∶CMC=7∶3,引发剂(NH_4)_2S_2O_8(APS)用量为0.2 g,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用量为0.02 g和反应温度为70℃时,该树脂的吸水倍率可达686 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母系高吸水树脂 羧甲基纤维素 海藻酸钠 接枝共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