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评价心肌梗死PTCA治疗前后心肌存活 被引量:10
1
作者 孟志华 丁彦青 +8 位作者 全显跃 徐新 唐良秋 马绍椿 潘高升 卢雨零 陈振松 淑妃 杨昂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0-453,461,共5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MRMPI)检测心肌梗死存活心肌的作用。方法选择心肌梗死患者51例。采用1.5T MR扫描仪,反转恢复快速小角度激励(IR-turbo FLASH)序列,全部患者均在静脉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0.1mmol/kg、MRMPI首过期及5... 目的评价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MRMPI)检测心肌梗死存活心肌的作用。方法选择心肌梗死患者51例。采用1.5T MR扫描仪,反转恢复快速小角度激励(IR-turbo FLASH)序列,全部患者均在静脉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0.1mmol/kg、MRMPI首过期及5~30min延迟期成像。21例行静息、负荷99锝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进行对照研究。首过期行短轴面成像,延迟期行短轴面及长轴面成像。结果51例心肌梗死患者,42例(82.3%)首过期显示灌注减低;50例(98%)延迟增强。在21例168个心肌段SPECT诊断无活性心肌段48个,MRMPI示梗死区均有延迟增强,SPECT诊断存活心肌段120个,MRMPI示97段无延迟增强。以静息、负荷99m锝SPECT作为参考标准,MRMPI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80.8%。结论MRMPI可有效地检测心肌梗死的存活和非存活心肌,以及其程度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存活 磁共振心肌灌注 评价
下载PDF
孤立性肺结节与支气管及血管关系的CT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干辉 陈振松 +4 位作者 万仁平 黄伟 孟志华 石广兴 淑妃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9期23-26,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与支气管及血管的关系及病理基础,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提高对SPN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84例SPN均经手术、病理组织学或临床随访证实,其中恶性结节组56例,良性结节28例。采用多层... 目的研究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与支气管及血管的关系及病理基础,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提高对SPN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84例SPN均经手术、病理组织学或临床随访证实,其中恶性结节组56例,良性结节28例。采用多层螺旋CT行层厚为10mm轴位扫描及层厚分别为0.75mm及2.0mm螺旋靶扫描,并分别采用骨算法及标准算法重建。所得原始数据经后处理,重点显示SPN中相关的支气管及血管关系及其类型。并与手术病理组织学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螺旋靶扫描结合各种工作站图像后处理方法,能极好地显示SPN与相关支气管及血管的关系及结构特征。84例SPN中与支气管有关系的80例,其中恶性结节54例,良性结节26例,Ⅰ型、Ⅱ型、Ⅲ及Ⅴ型在良、恶性结节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Ⅳ型在良、恶性结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显示与支气管有关系的4例(其中良、恶性结节各2例)。84例SPN与血管有关系的84例,其中恶性结节56例,表现为Ⅰ型或Ⅱ型关系在良、恶性结节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现为Ⅲ型或Ⅳ型关系在良、恶性结节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靶螺旋扫描及动态多层扫描结合多种后处理方法能清晰显示SPN与支气管及血管关系及分型;不同类型关系可反映不同性质结节;三者关系对SPN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支气管 血管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10%水合氯醛在小儿CT检查前的镇静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淑妃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549-550,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CT检查前减少睡眠配合水合氯醛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88例患儿于CT检查前采取检查当日早晨提前2h叫醒或取消其午间睡眠配合常用量10%水合氯醛口服,而后进行CT检查。结果96%7岁以下的患儿能在30分钟内进入睡眠。镇静成... 目的探讨小儿CT检查前减少睡眠配合水合氯醛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88例患儿于CT检查前采取检查当日早晨提前2h叫醒或取消其午间睡眠配合常用量10%水合氯醛口服,而后进行CT检查。结果96%7岁以下的患儿能在30分钟内进入睡眠。镇静成功率96.5%。有1%患儿出现呕吐及活动过度等并发症。结论CT检查前减少患儿睡眠配合10%水合氯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静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水合氟醛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高压注射器在磁共振下肢动脉造影中的操作与护理体会 被引量:3
4
作者 淑妃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年第8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在磁共振下肢动脉造影中的操作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患者磁共振下肢动脉造影中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钆喷酸葡胺的操作技巧。结果:106例患者穿刺成功,注药顺利,达到磁共振诊断要求。结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 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在磁共振下肢动脉造影中的操作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患者磁共振下肢动脉造影中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钆喷酸葡胺的操作技巧。结果:106例患者穿刺成功,注药顺利,达到磁共振诊断要求。结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是双下肢动脉病变的常用检查方法。高压注射器有高自动化、高精确度,使用灵活安全等优势,通过对患者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纯熟的穿刺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能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若,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磁共振增强扫描影像检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注射器 双下肢动脉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护理
下载PDF
CT检查中护理干预实施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淑妃 孟志华 石广兴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5期125-126,共2页
目的对CT检查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提高CT扫描的质量,降低X线对受检者的辐射危害。方法学龄前儿童颅脑CT及成人上腹部CT扫描病人以每周六为护理干预组,周日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护理干预组由护士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由医生实施一般检... 目的对CT检查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提高CT扫描的质量,降低X线对受检者的辐射危害。方法学龄前儿童颅脑CT及成人上腹部CT扫描病人以每周六为护理干预组,周日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护理干预组由护士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由医生实施一般检查指导,周一由医生护士共同对CT图像质量、扫描时间、重复扫描次数、病人满意度进行评价、记录,再将所有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干预组CT检查时间及运动伪影发生人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发生伪影者重复扫描次数亦减少,病人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T检查由接诊护士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病人检查合作度,提高检查质量与速度,减少运动伪影发生率,降低X线对受检者的辐射危害,增加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CT 体层扫描术
下载PDF
肾间质纤维化的动态增强CT扫描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方先来 李莉 +5 位作者 李荣藻 孟志华 黄洁平 石广兴 徐彤 淑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3655-3659,3662,共6页
目的评价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SCTDCS)与病理对照诊断肾间质纤维化(RIF)的价值。方法100例先行肾脏平扫,后以2.5mL/s从前臂静脉注射Ultravist(1.5mL/kg),延迟30 ̄600s扫描;准直3mm,螺距1.5,1.5mm间距后重建;源像输入AW4.0工作站行多模式... 目的评价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SCTDCS)与病理对照诊断肾间质纤维化(RIF)的价值。方法100例先行肾脏平扫,后以2.5mL/s从前臂静脉注射Ultravist(1.5mL/kg),延迟30 ̄600s扫描;准直3mm,螺距1.5,1.5mm间距后重建;源像输入AW4.0工作站行多模式三维重建处理。测量肾皮、髓质厚度、CT值与肾脏体积。影像诊断与肾穿刺病理(KBP)结果对照;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包,χ2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30例正常,轻、中、重度RIF各45、22、3例。正常组与中度RIF组对照,肾皮/髓质厚度比、SCTDCSCT值及肾体积改变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中、重度RIF组微小结节影等征明显增加;SCTDCS与病理对照诊断轻、中、重度RIF的敏感性/准确性各为60%/70%、73%/80%、100%/88%;特异性均为87%。结论结合KBP,SCTDCS对RIF诊断能提供较全面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诊断 计算机断层 三维重建 肾活检
下载PDF
老年人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呼吸配合模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雪艳 卢雨零 +1 位作者 淑妃 王宏琢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1956-1957,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呼吸配合模式,以期望保证较好的图像质量,提高检查成功率。方法:将3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训练模式,干预组给予改良后的呼吸训练模式,比较两者... 目的:探讨老年人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呼吸配合模式,以期望保证较好的图像质量,提高检查成功率。方法:将3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训练模式,干预组给予改良后的呼吸训练模式,比较两者之间检查时间与图像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组比对照组的患者检查时间明显缩短,发生呼吸伪影的冠状动脉节段数显著减少。结论:改良后的呼吸配合模式能显著提高老年人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冠状动脉造影 呼吸配合
下载PDF
MR三维增强肺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孟志华 卢雨零 +2 位作者 淑妃 陈振松 潘高升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833-836,共4页
目的:探讨MR三维增强肺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方法:临床疑诊肺动脉病变4 6例及正常志愿者接受3DCE- MRPA检查10例,4 6例均作核素通气灌注检查,4例做肺动脉CTA检查。结果:38例3D CE- MRPA诊断为肺动脉栓塞,其征像为:1血管腔内充盈缺损,血... 目的:探讨MR三维增强肺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方法:临床疑诊肺动脉病变4 6例及正常志愿者接受3DCE- MRPA检查10例,4 6例均作核素通气灌注检查,4例做肺动脉CTA检查。结果:38例3D CE- MRPA诊断为肺动脉栓塞,其征像为:1血管腔内充盈缺损,血管狭窄或闭塞;2栓塞血管供血区域表现为灌注缺失或血管稀少,3例诊为肺动脉扩张,1例诊为右下肺动脉瘤。结论:3D CE- MRPA是确诊肺栓塞的一种无创,准确检查手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维增强MR 血管造影 肺动脉
下载PDF
肾间质纤维化的病理与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莉 方先来 +7 位作者 李荣藻 唐德燊 孟志华 黄洁平 石广兴 邓行江 陆少翎 淑妃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55-257,274,共4页
目的通过不同程度肾间质纤维化(RIF)肾穿刺病理检查(RBP)与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SCTDCS)对照,探讨RIF病理与螺旋CT诊断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RBP检查证实的正常及轻中重度RIF患者112例,肾活检病理组织行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查,... 目的通过不同程度肾间质纤维化(RIF)肾穿刺病理检查(RBP)与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SCTDCS)对照,探讨RIF病理与螺旋CT诊断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RBP检查证实的正常及轻中重度RIF患者112例,肾活检病理组织行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查,行肾脏SCTDCS作出影像诊断。结果中、重度RIF组肾皮/髓质厚度比、CT值及肾体积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TDCS诊断RIF的敏感性为70.7%,准确性为78.6%,特异性为86.7%。结论SCTDCS通过综合判断肾脏相关指标其诊断RIF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诊断RIF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 肾穿刺病理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
下载PDF
DHCT与DS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孟志华 方先来 +4 位作者 黄瑶群 徐新 唐良秋 陆少翎 淑妃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评价双层螺旋CT (DHCT)与血管数字减影造影 (DSA)诊断冠状动脉 (CA)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 88例疑为冠心病(CAD)病人行CT平扫检查冠状动脉钙化 (CAC) ,即用碘造影剂 90mL~ 14 0mL(1.5mL/kg~ 3mL/kg)行DHCT ,并作冠状动脉DSA(CA -... 目的 评价双层螺旋CT (DHCT)与血管数字减影造影 (DSA)诊断冠状动脉 (CA)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 88例疑为冠心病(CAD)病人行CT平扫检查冠状动脉钙化 (CAC) ,即用碘造影剂 90mL~ 14 0mL(1.5mL/kg~ 3mL/kg)行DHCT ,并作冠状动脉DSA(CA -DSA)检查。结果 DHCT能在短时间 (2 0s)内完成心脏的容积数据采集 ,MM 3DR能准确显示 (CA )三级分支的形态、径向等形态学改变。与DSA相比 ,CAC诊断CHD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各为 84%、77%和 84% ;CHD组的CAC积分 (2 3 8± 42 )明显高于非CHD组 (2 8± 17,P <0 .0 0 1)。结论 DHCTA能准确快速采集心脏及CA的容积数据 ;结合节段性MM 3DR的应用 ,对诊断和预测CAD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冠心病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基于平扫的肝个体化时间点增强扫描方式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刘欣 马嘉敏 +4 位作者 徐彪 淑妃 张鹏程 黄从云 朱剑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1263-1267,共5页
目的对比肝胆疾病患者基于肝平扫情况制定个体化时间点扫描与固定时间点扫描的差异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进行肝脏检查的肝胆疾病患者399例,根据肝平扫图像划分5个影像级别,进而对5个影像级别归类分正... 目的对比肝胆疾病患者基于肝平扫情况制定个体化时间点扫描与固定时间点扫描的差异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进行肝脏检查的肝胆疾病患者399例,根据肝平扫图像划分5个影像级别,进而对5个影像级别归类分正常、轻度、中度及重度4个肝硬化级别分层研究。采用队列研究方式,分组行个体化时间点扫描(实验组)或固定时间点扫描(对照组),对比分析各期所得的肝实质、门静脉、肝静脉等CT值及相互差值共11项数据。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仅在轻度肝硬化患者中,门静脉期门静脉CT值、实质期门静脉CT值、实质期肝实质平均CT值、门静脉期肝静脉与肝实质平均值差值绝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7项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时间点扫描对正常、中度及重度肝硬化患者而言并无明显优势,对轻度肝硬化患者的肝实质强化质量有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个体化时间点扫描 CT 增强扫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