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0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夏季东海北部悬浮体分布及海流对悬浮体输运的阻隔作用 被引量:85
1
作者 郭志刚 杨作升 +2 位作者 张东奇 范德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1-80,共10页
依据 1 987年 6月、1 996年 1 2月、1 997年 2月和 1 998年 7月在东海北部所取得的悬浮体、温度和盐度资料就该区冬季和夏季的悬浮体分布、影响因素和输运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区悬浮体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在中、外陆架区悬浮... 依据 1 987年 6月、1 996年 1 2月、1 997年 2月和 1 998年 7月在东海北部所取得的悬浮体、温度和盐度资料就该区冬季和夏季的悬浮体分布、影响因素和输运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区悬浮体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在中、外陆架区悬浮体含量冬季明显高于夏季 .悬浮体的分布及输运受到东海环流、风暴和潮流等的影响 ,其中东海环流的季节性变化是主要影响因素 .受台湾暖流的阻隔 ,冬季和夏季长江入海泥沙在东海基本不能越过 1 2 4°0 0′E以东海域 .黄海沿岸流携带着老黄河口水下三角洲的再悬浮沉积物向陆架东南扩散 ,其搬运的量和在中、外陆架区的扩散范围冬季显著大于夏季 .在黄海暖流的阻隔下 ,陆架悬浮体冬季和夏季在 32°N断面很少能扩散至 1 2 6°30′E以东海域 .台湾暖流和黑潮爬升水的阻隔作用使得冬季和夏季陆架悬浮体在P -N断面也基本不能扩散至陆架边缘 .冬季在东海北部可有部分陆架悬浮体输送到冲绳海槽 ,但有区域性 ,其输送的可能位置是在P -N断面以北、32°N断面以南之黄海沿岸流向东南延伸的陆架边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流 阻隔作用 东海 悬浮体 季节性变化 冬季 夏季 海洋沉积物
下载PDF
基于中巴地球资源1号卫星的太湖表层水体水质遥感 被引量:64
2
作者 郑丙辉 王桥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6-380,共5页
利用CBERS 1的CCD数据和准同步地面监测数据,结合水体组分的光谱特征,建立了太湖表层水体叶绿素a和总氮的遥感信息模型.将模型用于2000 09 16太湖表层水体,所得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叶绿素a和总氮的分布趋势,表明利用CBERS 1的CCD数据进... 利用CBERS 1的CCD数据和准同步地面监测数据,结合水体组分的光谱特征,建立了太湖表层水体叶绿素a和总氮的遥感信息模型.将模型用于2000 09 16太湖表层水体,所得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叶绿素a和总氮的分布趋势,表明利用CBERS 1的CCD数据进行湖泊表层水体水质指标监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由于地面监测站位有限,模型在浅水草型湖泊———东太湖的适用性受到一定限制,说明同步性好、覆盖广的地面监测对于水质遥感信息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水体 水质监测 叶绿素 水质遥感技术 传感器 环境污染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68
3
作者 周刚 +1 位作者 富国 毛光君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7-234,242,共9页
为了给河流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以赣江下游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水质因子为例,提出了动态水文条件下基于WESC2D(Two Dimensional Water Environment Simulation Code)模型水质模拟和粒子群算法中RPSM(Repulsive Particle Swarm ... 为了给河流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以赣江下游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水质因子为例,提出了动态水文条件下基于WESC2D(Two Dimensional Water Environment Simulation Code)模型水质模拟和粒子群算法中RPSM(Repulsive Particle Swarm Method)非线性优化的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该方法直接以水质目标空间约束控制断面允许平均期浓度及超标重现期为条件计算水环境容量,相对于以稳态设计水文条件间接控制风险进行模拟计算的方法,更有利于控制容量计算的风险,同时,因不受Courant数限制的WESC2D模型与无需试算的非线性规划方法有机结合,灵活易用,可以显著地提高容量计算的效率。计算结果表明,赣江下游化学需氧量水环境容量为71 233.4t/a,氨氮水环境容量为2 361.8t/a。该结果可为赣江下游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容量 氨氮 化学需氧量 粒子群算法 赣江下游
原文传递
长江口水体中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耗氧量的分析 被引量:55
4
作者 孟伟 秦延文 +4 位作者 郑丙辉 富国 李子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68,共4页
以 2 0 0 3年 11月份对长江口水体中氮、磷营养盐与化学耗氧量 (COD)的调查为依据 ,研究了长江口水域氮、磷营养盐的形态组成以及垂直、水平分布的特点 .长江口水域 3种溶解态无机氮中以NO-3 N为主 ,平均占到总溶解态氮 (DIN)的 90 %以... 以 2 0 0 3年 11月份对长江口水体中氮、磷营养盐与化学耗氧量 (COD)的调查为依据 ,研究了长江口水域氮、磷营养盐的形态组成以及垂直、水平分布的特点 .长江口水域 3种溶解态无机氮中以NO-3 N为主 ,平均占到总溶解态氮 (DIN)的 90 %以上 .长江口海域中氮营养盐含量处于高水平 ,6 7%的站位达到或超过国家海水水质 4类标准 ;长江口海域中的磷以溶解态(TDP)为主 ,TDP又以溶解态有机磷 (DOP)为主 .同时由于河口地区盐度的显著变化导致了不同形态氮、磷营养盐的分布格局 .NO-3 N受陆源排放的影响形成了口内高 ,外围低的格局 ,而NH+ 4 N以及不同形态的磷酸盐均受到河口悬浮颗粒物浓度和盐度变化的影响 ,而出现口内低、外围高的格局 .此外 ,长江口水体中COD含量严重超标 ,空间分布特点是口内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COD 形态组成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渤海湾天津段海岸带水环境质量灰色关联度评价 被引量:62
5
作者 秦昌波 郑丙辉 +2 位作者 秦延文 于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4-99,共6页
以渤海湾天津段海岸带为例,对海岸带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在系统分析各种绝对灰色关联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变权重的加权绝对灰色关联度计算方法,提出了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海岸带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 以渤海湾天津段海岸带为例,对海岸带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在系统分析各种绝对灰色关联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变权重的加权绝对灰色关联度计算方法,提出了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海岸带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海岸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其中,化学指标可以选择CODMn,BOD5,无机氮,磷酸盐和DO等,生物指标包括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叶绿素a浓度、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对渤海湾天津段海岸带的水环境评价结果表明:北部主要排污口——大沽口附近水环境质量面临威胁,水质呈Ⅲ-Ⅳ级;而中南部水质为Ⅱ级,远岸水环境质量良好,属于Ⅰ级.说明陆源活动影响是使水环境质量受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质量 灰色关联评价 海岸带 渤海湾
下载PDF
环渤海典型海域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60
6
作者 秦延文 +2 位作者 郑丙辉 贾静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76-1684,共9页
对环渤海11个采样点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u、Cr、Zn、As、Cd、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92,31.73,73.68,11.34,0.448,21.94mg·kg-1.与国内典型的河口和海湾比较,Cu、Cr、Zn、As处于相对较低水平,Cd、Pb处于... 对环渤海11个采样点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u、Cr、Zn、As、Cd、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92,31.73,73.68,11.34,0.448,21.94mg·kg-1.与国内典型的河口和海湾比较,Cu、Cr、Zn、As处于相对较低水平,Cd、Pb处于中等水平.重金属表现出相似的空间变化规律,即高值区集中在辽东湾,次高值区在渤海湾,低值区位于莱州湾.相关性分析表明:Cr、Cu、Zn、Cd、Pb可能具有相似的输入源,As的主要来源可能与其它几种金属不同.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Cr、Cu、Zn、As属于清洁级别,Pb处于轻度污染水平,Cd处于偏中度污染.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排序为Cd>Pb>Zn>Cu>As>Cr.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对渤海典型海域生态风险构成的危害程度排序为Cd>Pb>As>Cu>Zn>Cr.Cr、Cu、Zn、As、Pb均为低生态危害等级,Cd以中等生态危害等级为主,局部海域出现强、很强、极强生态危害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沉积物 重金属 分布 污染评价
原文传递
东海陆架北部泥质区沉积动力过程的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49
7
作者 郭志刚 杨作升 +2 位作者 曲艳慧 范德江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3期507-513,共7页
利用东海陆架北部泥质区(济州岛西南)及其周围不同季节5个航次的悬浮体资料和相应的底质粒度资料,对该泥质区沉积动力过程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海陆架北部悬浮体的高含量区并不与该区的沉积中心(泥质区)相吻... 利用东海陆架北部泥质区(济州岛西南)及其周围不同季节5个航次的悬浮体资料和相应的底质粒度资料,对该泥质区沉积动力过程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海陆架北部悬浮体的高含量区并不与该区的沉积中心(泥质区)相吻合,泥质区的形成需有物源的充沛供应和涡旋的动力效应相结合。泥质区沉积作用时空变化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冬季泥质区悬浮体供应充足,涡旋中心向泥质区东南扩展,是本区接受悬浮体沉积的关键季节。夏、秋二季泥质区的大部分区域缺少悬浮体物源,涡旋中心向北退缩,致使泥质区沉积作用强度降低,并且主要影响泥质区的西北区域。春季泥质区沉积作用强度和影响范围大于夏、秋两季,但小于冬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 泥质区 悬浮体 沉积动力过程 季节性变化
下载PDF
辽东湾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的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49
8
作者 王焕松 +2 位作者 李子成 邓义祥 秦延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3-419,共7页
基于2007年夏季辽东湾海域的水质监测资料,以高锰酸盐指数(CODMn)、溶解无机氮(D IN)、磷酸盐(PO43--P)和溶解氧(DO)为海水富营养化评价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对其中的评价等级确定方法加以改进,评价了辽东湾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基于2007年夏季辽东湾海域的水质监测资料,以高锰酸盐指数(CODMn)、溶解无机氮(D IN)、磷酸盐(PO43--P)和溶解氧(DO)为海水富营养化评价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对其中的评价等级确定方法加以改进,评价了辽东湾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分析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子和控制性因素.结果表明:对评价方法的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辽东湾沿岸和河口口门附近海域已达到富营养化程度,而海湾中部则处于贫营养状态,富营养化程度从海湾中部向近岸逐渐增加;影响辽东湾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子为无机氮;辽东湾海域的富营养化水平主要受入海河流冲淡水影响范围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富营养化 营养盐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质量目标管理技术研究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45
9
作者 孟伟 张远 +3 位作者 张楠 田自强 刘征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45-1351,共7页
制定中国的水生态功能分区方案、提出流域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技术体系是解决中国流域污染控制的重大科技需求,不仅可以提升我国水污染控制的科技水平,而且对于我国流域水生态安全保障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水生态功能分区与质量目标管理... 制定中国的水生态功能分区方案、提出流域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技术体系是解决中国流域污染控制的重大科技需求,不仅可以提升我国水污染控制的科技水平,而且对于我国流域水生态安全保障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水生态功能分区与质量目标管理的意义、概念、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质量目标管理技术研究的迫切性和科学意义,指出其是构建"分区、分类、分级、分期"多维水污染控制模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详细回顾了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水环境质量管理技术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并提出了我国流域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水污染 水生态功能分区 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
原文传递
辽东湾北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研究:Ⅰ.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被引量:43
10
作者 刘录三 孟伟 +3 位作者 郑丙辉 李新正 李中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8-123,共6页
于2007年7月下旬在辽东湾进行了29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生物79种;其中包括多毛类18科24种,甲壳动物15科19种,软体动物13科24种,棘皮动物4科6种,其他类群5种.整个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现象不明显,优势度指数大... 于2007年7月下旬在辽东湾进行了29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生物79种;其中包括多毛类18科24种,甲壳动物15科19种,软体动物13科24种,棘皮动物4科6种,其他类群5种.整个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现象不明显,优势度指数大于1%的物种仅有5种,分别为光滑河篮蛤、日本倍棘蛇尾、日本浪漂水虱、纽虫和西格织纹螺.调查区内底栖动物种类数、栖息密度以及生物量的高值区与低值区呈斑块状互相嵌套.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68.28m-2,平均生物量为22.75g/m2;其中软体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30.52m-2,生物量为6.92g/m2;多毛类的平均栖息密度为14.48m-2,生物量为4.15g/m2;甲壳类的平均栖息密度为12.76m-2,生物量为1.86g/m2;棘皮动物平均栖息密度为6.38m-2,生物量为8.64g/m2.1959年渤海各分区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为10.29~12.83g/m2.与其相比,除莱州湾外,目前各分区的平均生物量(16.45~22.75g/m2)均显著升高,变化幅度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种类组成 栖息密度 生物量 辽东湾
下载PDF
东海陆架北部泥质区悬浮体的絮凝沉积作用 被引量:37
11
作者 杨作升 郭志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8-295,共8页
1997年 2月在东海北部取得悬浮体和底质样品 ,通过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 ,探讨了陆架北部泥质区悬浮体的絮凝沉积作用。结果表明 ,生物因素是泥质区悬浮体的发生絮凝的机制之一 ,可影响悬浮体在海水中的行为。生物活动产生的软... 1997年 2月在东海北部取得悬浮体和底质样品 ,通过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 ,探讨了陆架北部泥质区悬浮体的絮凝沉积作用。结果表明 ,生物因素是泥质区悬浮体的发生絮凝的机制之一 ,可影响悬浮体在海水中的行为。生物活动产生的软组织、分泌物和粘膜等有机质可将矿物碎屑和生物骨屑粘结、吸附和捕集在一起形成絮凝体而迅速沉积。在悬浮体含量较低、水化学环境相对稳定的东海陆架 ,絮凝作用是泥质区得以形成的关键过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体 东海陆架 泥质区 絮凝沉积作用 扫描电镜 粒度分布 底质
下载PDF
我国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源头控制对策 被引量:38
12
作者 邓义祥 +3 位作者 安立会 刘瑞志 王丽平 张嘉戌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42-1051,共10页
近年来,微塑料污染逐渐成为国内外热点问题。环境中大部分微塑料来源于塑料的破碎和降解,塑料垃圾的有效控制是解决微塑料污染的重要措施。文章在对我国塑料垃圾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源头控制对策建... 近年来,微塑料污染逐渐成为国内外热点问题。环境中大部分微塑料来源于塑料的破碎和降解,塑料垃圾的有效控制是解决微塑料污染的重要措施。文章在对我国塑料垃圾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源头控制对策建议,包括完善塑料污染控制立法、补充和修订塑料管理相关标准,完善塑料垃圾管理的政策措施等。参照国际经验,我国还应加强塑料微珠的管理,建议尽快禁止生产和销售含塑料微珠的个人护理品。此外,还应加强微塑料清除技术的研发。加大塑料加工行业的技术创新,推动塑料生产和使用者加强清洁生产和资源化循环利用,减少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的排放量,是解决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的根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垃圾 微塑料 源头控制 管理对策
原文传递
河流污染物通量估算方法筛选及误差分析 被引量:33
13
作者 郝晨林 邓义祥 +2 位作者 汪永辉 宋新山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70-1676,共7页
准确估算污染物通量对河流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水质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常规监测方法通常不能进行连续采样,数据相对比较稀缺,因此,选择恰当的采样间隔和通量估算方法,并对方法可能带来的误差进行估算,对提高通量估算的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 准确估算污染物通量对河流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水质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常规监测方法通常不能进行连续采样,数据相对比较稀缺,因此,选择恰当的采样间隔和通量估算方法,并对方法可能带来的误差进行估算,对提高通量估算的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以江西赣江滁槎水质自动站2005—2007年3个水文年的水量和水质资料为基础,采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时间间隔分别为2、3、5、6、10、15和30d的河流水质离散采样方案,并计算每种采样方案下的通量.同时,采用偏差(系统误差)和不精确度(离散程度)两个指标,比较了A、B、C、D、E5种常规通量计算方法的误差分布,并建立了各算法误差随时间间隔变化的相关性曲线,以对河流污染物通量估算方法进行筛选.研究表明,滁槎断面CODMn采用瞬时值Ci与时段平均流量Qp—乘积的方法计算年通量更准确;而NH4+-N由于瞬时通量与流量相关性不显著,采用时段瞬时通量平均计算年通量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污染物通量 估算方法 采样频率 误差分析
原文传递
渤海湾水环境氮、磷营养盐分布特点 被引量:26
14
作者 秦延文 孟伟 +3 位作者 郑丙辉 苏一兵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176,共5页
关键词 渤海湾 水体 柱状沉积物 分布特点
下载PDF
辽东湾北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研究:Ⅱ.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 被引量:32
15
作者 刘录三 孟伟 +4 位作者 李新正 李子成 郑丙辉 李中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5-161,共7页
为深入了解辽东湾北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学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依据2007年7月下旬在辽东湾进行的大型底栖动物生态调查数据,论述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特点.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 为深入了解辽东湾北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学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依据2007年7月下旬在辽东湾进行的大型底栖动物生态调查数据,论述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特点.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3.40,平均值为2.41;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2.40,平均值为1.58.两指数的空间分布趋势较为一致,低值区主要位于调查区北部的沿岸浅水区,其他海域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且无显著的空间差异.以20%的相似性程度划分,取样站可被划为7个大型底栖动物站组,各站组在调查区内呈斑块状分布.其中,有4个站组(站组Ⅰ,Ⅱ,Ⅴ和Ⅵ)的生物量曲线始终在丰度曲线之上,且优势度明显,表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尚未受到显著干扰;其他站组的生物量曲线与丰度曲线相互交叉或非常接近,显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已受到中等程度干扰.统计分析表明,水深,底层水中的ρ(DO),ρ(总磷)共同构成了解释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最佳环境因子组合,它们与栖息密度(R=0.484)和生物量(R=0.489)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生物量/丰度曲线 辽东湾
下载PDF
大辽河口N、P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8
16
作者 郑丙辉 +2 位作者 孟伟 秦延文 苏一兵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22,27,共5页
利用2003年9月在大辽河口水域进行水质调查获取的资料,分析了大辽河口N、P营养盐的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感潮河段、口门至口外的海域,N、P营养盐的含量都呈逐渐降低的趋势。N营养盐保守性较好,其分布主要受海水和河水的混合... 利用2003年9月在大辽河口水域进行水质调查获取的资料,分析了大辽河口N、P营养盐的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感潮河段、口门至口外的海域,N、P营养盐的含量都呈逐渐降低的趋势。N营养盐保守性较好,其分布主要受海水和河水的混合产生的物理稀释的影响;相比之下,PO4-P由于其缓冲特征,保守性较差。根据调查区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结果,在辽河口口门附近海域和靠近辽东湾东岸的海域,水体呈富营养化和中等营养水平,在远离海岸的海域,水体呈贫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辽河口 营养盐 分布 富营养化
下载PDF
三江源区水源涵养功能评估 被引量:27
17
作者 乔飞 富国 +4 位作者 徐香勤 安立会 赵健 郝晨林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0-1018,共9页
为实现三江源区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服务区域生态服务价值估算,从水源涵养的概念出发,解析水源涵养功能的内涵特征和表征指标,提出了三江源区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技术框架,并基于SWAT模型建立三江源区水文模型,通过年尺度、月尺度和日尺度的... 为实现三江源区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服务区域生态服务价值估算,从水源涵养的概念出发,解析水源涵养功能的内涵特征和表征指标,提出了三江源区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技术框架,并基于SWAT模型建立三江源区水文模型,通过年尺度、月尺度和日尺度的水文模拟,完成三江源区水源涵养功能定量评估.从水文模型校准结果来看,直门达、唐乃亥和香达3个验证站日径流量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17.0%,月径流量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13.0%;日尺度模型中直门达站模拟效率系数超过了0.6,其他两个站也超过了0.5,月尺度模型中3个验证站模拟效率系数均超过0.6以上;日尺度模型和月尺度模型验证结果均可接受,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揭示出了三江源区的水量输出过程、趋势和规律.应用该模型对水源涵养功能进行定量评估,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澜沧江流域水资源供给量分别可达到158.8×10~8、326.2×10~8、72.6×10~8m^3;考虑土地利用和植被变化对流域径流输出的影响作用,植被破坏可能导致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澜沧江流域地下径流量分别可能减少98.6×10~8、200.1×10~8和44.5×10~8m^3;在相同降水条件下,低植被覆盖会导致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澜沧江流域年最大流量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分别增加了约80%、60%和30%.研究显示,三江源区在保障下游用水、提升径流调节能力和缓解防洪压力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水源涵养功能 SWAT 水资源供给 径流调节 洪水调蓄
下载PDF
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及应用案例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孟伟 +2 位作者 乔飞 富国 苏保林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2-69,共8页
在研究国内外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方法,剖析了其内涵、特征,并全面阐述了控制单元划分、控制单元水质目标核定、控制单元水环境问题诊断、控制单元水质响应特征分析、控制单元允许纳污量计算与... 在研究国内外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方法,剖析了其内涵、特征,并全面阐述了控制单元划分、控制单元水质目标核定、控制单元水环境问题诊断、控制单元水质响应特征分析、控制单元允许纳污量计算与总量分配、控制单元污染物减排方案制订、控制单元污染物总量监控与评估7项核心技术环节。在此基础上,将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方法在辽河流域南沙河控制单元进行技术示范,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为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单元 水质目标管理 总量分配 南沙河
下载PDF
2004—2008年辽东湾水质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秦延文 郑丙辉 +2 位作者 贾静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87-992,共6页
根据2004—2008年5年对辽东湾各海域的监测数据,阐述了该海域水体营养盐和重金属的空间、季节分布特征规律,并对辽东湾海域的综合水质现状,海域营养结构及营养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基于Ⅰ类海水标准,辽东湾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D... 根据2004—2008年5年对辽东湾各海域的监测数据,阐述了该海域水体营养盐和重金属的空间、季节分布特征规律,并对辽东湾海域的综合水质现状,海域营养结构及营养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基于Ⅰ类海水标准,辽东湾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DIN),局部海域出现活性磷酸盐(DIP)、铜、铅超标现象.营养盐和重金属的空间分布趋势均为北部海域污染最重,东部海域污染最轻,污染主要集中在锦州、盘锦、营口海域,且这3个海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随时可诱发赤潮.营养盐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趋势为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富营养化 空间分布 季节分布
下载PDF
渤海湾西岸潮间带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22
20
作者 孟伟 +2 位作者 郑丙辉 秦延文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61,共8页
根据2003年12月在渤海湾西岸海河口南缘至歧口间岸段采集的4个柱状沉积物样品和6个表层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探讨了渤海湾西岸潮间带的粒度分布特征和沉积作用。结果表明,由北向南,表层沉积物逐渐变细,分选性变差。海河口南缘至独流减河... 根据2003年12月在渤海湾西岸海河口南缘至歧口间岸段采集的4个柱状沉积物样品和6个表层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探讨了渤海湾西岸潮间带的粒度分布特征和沉积作用。结果表明,由北向南,表层沉积物逐渐变细,分选性变差。海河口南缘至独流减河之间的表层沉积物为分选良好的细砂,至歧口附近变为粉砂质粘土。在垂直方向上,表层以下一定深度内沉积物的平均粒径都存在一均匀层,层内沉积物为分选良好的细砂,此深度以下沉积物中的粘土含量增加。说明由于60年代之后的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入海泥沙量减少,改变了潮间带沉积物原有的输沙与海滩发育模式,导致独流减河以北的砂质沉积物出现粗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潮间带 沉积物 粒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