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伤口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钟华 刘华兴 +1 位作者 曾显荣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1851-1853,共3页
目的 探讨引起V,VI型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可疑因素.方法 2006年2月~2012年2月32例V,V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分析年龄、受伤原因、骨折类型、是否吸烟、手术时机、手术时间及止血带使用时间等... 目的 探讨引起V,VI型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可疑因素.方法 2006年2月~2012年2月32例V,V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分析年龄、受伤原因、骨折类型、是否吸烟、手术时机、手术时间及止血带使用时间等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32例患者手术后5例(15.64%)出现伤口感染、切口裂开、伤口坏死及慢性骨髓炎等并发症;其中,受伤至手术时间短于7d、手术时间超过2h及止血带使用时间超过1.5h是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P〈0.05).结论 骨折后8~14d行手术治疗、缩短手术时间及止血带使用时间,可以降低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 VI型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固定术 切开复位 并发症
下载PDF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掌侧切口行手术治疗的技巧及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代祥 李鑫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14期82-83,共2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车祸等高能量损失数量的增加,笔者所在区域桡骨远端骨折数量明显呈上升趋势,因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及骨质条件的下降,粉碎性骨折波及关节面的C型骨折病例数量较以往明显增加,作者于2012年10月∽2013年11月采...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车祸等高能量损失数量的增加,笔者所在区域桡骨远端骨折数量明显呈上升趋势,因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及骨质条件的下降,粉碎性骨折波及关节面的C型骨折病例数量较以往明显增加,作者于2012年10月∽2013年11月采用掌侧手术切口进行骨折复位及内固定10例,术后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0例中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34∽55岁之间,平均46.5岁;骨折部位左侧3例,右侧7例;根据AO分型[1]:C1型2例,C2型2例,C3型6例;跌倒致伤7例,车祸伤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手术治疗 侧切口 桡骨远端骨折 病例数量 骨质疏松 人口老龄化 能量损失
原文传递
后路伤椎横形截骨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的疗效
3
作者 姚强 刘华兴 +1 位作者 曾显荣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第7期1-3,6,共4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横行截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6年2月采用后路椎体横断截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9例胸腰椎陈旧性骨折患者的资料,比较术前、术后患者椎体前缘、后缘高度、Cobb角及... 目的:探讨经后路横行截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6年2月采用后路椎体横断截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9例胸腰椎陈旧性骨折患者的资料,比较术前、术后患者椎体前缘、后缘高度、Cobb角及VAS评分,评价该方法治疗临床效果及胸腰椎畸形矫正情况。结果:经治疗的患者随访1~3年,平均1年半,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分别由术前(18.24±3.21)mm、(20.58±4.93)mm矫正至术后(30.65±3.36)mm、(33.49±3.26)mm;Cobb角由术前(25.95±5.74)°矫正至术后(5.33±3.20)°;VAS评分由术前(6.79±0.65)分矫正至术后(2.04±0.19)分。椎体高度、Cobb角及VAS评分术后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恢复良好,腰部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无明显器官损伤等相关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伤椎横形截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脊柱椎体高度及后突畸形矫正令人满意,胸腰椎稳定性无明显破坏,患者运动功能得到保护,恢复快,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陈旧性骨折 后路伤椎横形截骨 植骨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