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略论西汉文景时期对匈奴的积极防御政策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雍秉乾
-
机构
西北师大附中
-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2000年第2期43-44,共2页
-
文摘
汉武帝出击匈奴 ,与此前文、景两朝奉行积极的防御政策有直接关系。文景时期轻徭薄赋 ,与民休养 ,不仅内地经济得以发展 ,而且对西北边疆也采取了相应措施 :一是徙民实边 ,试图在边疆建立一种以乡党宗族为纽带的兵民合一的屯边防御体系 ;二是入粟拜爵 ,输粟塞下 ,使边地有足资供应的粮食 ;三是设立苑监 ,鼓励养马 ,使军用马匹有充足的来源。通过这些措施 。
-
关键词
西汉
匈奴
防御政策
文景时期
屯边防御体系
-
分类号
K234.1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清代前期河西兴盛原因初探
- 2
-
-
作者
王希隆
雍秉乾
-
出处
《社会科学(甘肃)》
1987年第3期71-76,共6页
-
文摘
河西,自古以来就是中西陆路交通东段的咽喉要道。战国、秦汉之际,这里是少数民族月氏、乌孙、匈奴的游牧地。汉武帝北击匈奴,收河西地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徙民以实之”,从而使内地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入河西,当地的游牧经济开始向农业经济过渡。农业经济的发展使河西出现了繁荣景象,史载,汉、唐之时,这里极为兴盛,“人民富庶甲于内郡”“天下称富庶者莫如陇右”。自唐后期吐蕃占据河西,历经西夏、蒙古的交替统治,河西日渐衰落,社会经济开始落后于中原。明初,宋国公冯胜将兵略定河西,明廷在当地设置卫所,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河西一度兴盛。但是,明代划嘉峪关而治,对河西的经营,已难与汉、唐相比。至明末清初,战乱频繁,“甘、肃尤遭焚掠”,不少地方“庐舍已空,有土无人”,社会萧条,经济凋敝,河西再度衰落。
-
关键词
兴盛原因
河西
清代前期
农业生产技术
经济过渡
社会经济
唐后期
陆路交通
-
分类号
F832.39
[经济管理—金融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