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对6~14周岁儿童青少年近视眼各项调节参数的分析,为近视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屈光中心建立视觉发育档案的儿童青少年200例(400只眼),按屈光度等效球镜(SE)分为3组:轻度...目的通过对6~14周岁儿童青少年近视眼各项调节参数的分析,为近视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屈光中心建立视觉发育档案的儿童青少年200例(400只眼),按屈光度等效球镜(SE)分为3组:轻度近视(SE≤-3.00 D 92例),中度近视(-3.00 D<SE≤-6.00 D 80例)、高度近视(SE>-6.00 D 28例)。测量矫正视力、屈光度、调节幅度(AMP)、调节反应(BCC)、正、负相对调节(PRA/NRA)、调节灵敏度(AF)。结果3组屈光度不同的近视,AMP调节幅度均低于该年龄段平均值,其中高度近视组与低、中度近视组调节幅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CC随屈光度不同,调节超前和调节滞后所占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RA低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差异(P<0.05),与高度近视组差异(P<0.01),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RA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AF高度近视组与低、中度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建立儿童及青少年视觉发育档案,可以从多方面了解患儿视觉发育的变化,从而为近视的防控提供个体化连续动态的观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对6~14周岁儿童青少年近视眼各项调节参数的分析,为近视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屈光中心建立视觉发育档案的儿童青少年200例(400只眼),按屈光度等效球镜(SE)分为3组:轻度近视(SE≤-3.00 D 92例),中度近视(-3.00 D<SE≤-6.00 D 80例)、高度近视(SE>-6.00 D 28例)。测量矫正视力、屈光度、调节幅度(AMP)、调节反应(BCC)、正、负相对调节(PRA/NRA)、调节灵敏度(AF)。结果3组屈光度不同的近视,AMP调节幅度均低于该年龄段平均值,其中高度近视组与低、中度近视组调节幅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CC随屈光度不同,调节超前和调节滞后所占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RA低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差异(P<0.05),与高度近视组差异(P<0.01),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RA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AF高度近视组与低、中度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建立儿童及青少年视觉发育档案,可以从多方面了解患儿视觉发育的变化,从而为近视的防控提供个体化连续动态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