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
作者 陈兵 李少昆 +3 位作者 王克如 柏军华 白彩云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3,共7页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作为一种快速监测手段已经被运用到作物病虫害监测中。本文阐述了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的基本原理及特点,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在其技术方法上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生产应用中的技术流程。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本...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作为一种快速监测手段已经被运用到作物病虫害监测中。本文阐述了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的基本原理及特点,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在其技术方法上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生产应用中的技术流程。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本领域研究中的难点,展望了其应用前景,以期为棉花病虫害遥感监测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病虫害 遥感 技术方法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棉花群体叶绿素监测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方永 李少昆 +5 位作者 王克如 柏军华 陈兵 刘国庆 谭海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41-2046,共6页
研究了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快速获取棉花群体叶绿素信息的方法,以期获得预测性高的颜色特征参数。结果表明,RGB颜色系统的G-R、(G-R)/(G+R)、r与g的组合值和棉花功能叶叶绿素含量、群体绿色指数呈极显著相关,而且拟合度较高;HIS... 研究了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快速获取棉花群体叶绿素信息的方法,以期获得预测性高的颜色特征参数。结果表明,RGB颜色系统的G-R、(G-R)/(G+R)、r与g的组合值和棉花功能叶叶绿素含量、群体绿色指数呈极显著相关,而且拟合度较高;HIS颜色系统的Hue值和棉花功能叶叶绿素含量、群体绿色指数之间也极显著相关。对筛选出的两组模型进行检验,预测精度在84.07%~93.04%之间,推荐预测精度最高的G-R参数作为获取棉花群体叶绿素信息的最佳颜色指标。G-R预测叶绿素含量和群体绿色指数的模型分别为Y=-1.3008+0.2125(G-R)-0.0038(G-R)^2(R^2=0.8669^**)和Y=-0.9726+0.1227(G-R)-0.0016(G-R)^2(R^2=0.74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群体 机器视觉 叶绿素 RGB HIS 图像覆盖度
下载PDF
基于近地高光谱棉花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 被引量:26
3
作者 柏军华 李少昆 +2 位作者 王克如 陈兵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1-316,共6页
分析棉花地上鲜生物量冠层高光谱反射率变异系数,反射率光谱、一阶微分光谱与地上鲜生物量相关关系的结果表明: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棉花冠层反射率光谱变异系数在672nm波段处最大;棉花地上鲜生物量与反射率光谱相关系数最大值在可... 分析棉花地上鲜生物量冠层高光谱反射率变异系数,反射率光谱、一阶微分光谱与地上鲜生物量相关关系的结果表明: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棉花冠层反射率光谱变异系数在672nm波段处最大;棉花地上鲜生物量与反射率光谱相关系数最大值在可见光波段出现在589~700nm,在近红外波段出现在865.919nm波段,且前者大于后者。地上鲜生物量与一阶微分光谱相关系数在可见光波段出现524~528nm、552~588nm、710—755nm3个高值区。基于以上研究,选择19个高光谱特征参数建立了棉花地上鲜生物量高光谱遥感监测模型,经检验,单波段中以F629估算水平最高,估算模型为Y=9.7914exp(-20.738F629),准确度为83.9%,RMSE为0.64kgm^-2,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940^**;组合参数以[629,901]指数形式估算模型估算水平最高,模型为Y=0.0986exp(4.3696[629-901]),准确度达84.0%,RMSE为0.55kgm^-2,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960^**,上述两个模型为参选模型中估算棉花地上鲜生物量最佳高光谱估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地上鲜生物量 高光谱遥感 估算模型
下载PDF
棉花叶面积指数冠层反射率光谱响应及其反演 被引量:21
4
作者 柏军华 李少昆 +3 位作者 王克如 张小均 肖春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9,共7页
【目的】研究棉花冠层光谱对不同叶面积指数(LAI)的响应,建立棉花LAI光谱反演模型。【方法】利用2003~2004年采集的棉花光谱与LAI的246组数据,分析LAI与冠层反射率光谱和反射率一阶微分光谱间的定量关系。【结果】当LAI大于2.5后不同LA... 【目的】研究棉花冠层光谱对不同叶面积指数(LAI)的响应,建立棉花LAI光谱反演模型。【方法】利用2003~2004年采集的棉花光谱与LAI的246组数据,分析LAI与冠层反射率光谱和反射率一阶微分光谱间的定量关系。【结果】当LAI大于2.5后不同LAI棉花群体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趋于饱和;LAI与可见光波段和短波红外波段(水分吸收带除外)光谱反射率呈显著负相关,与近红外波段高光谱反射率呈显著正相关;LAI与棉花反射率一阶微分光谱主要在蓝边(523~531nm)、黄边(570~576nm)、红边(700~755nm)形成3个相关系数高台区,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红边区的相关性最高。棉花红边位置固定,分别在718nm和723nm,且以723nm处对LAI更敏感。在反演棉花LAI的高光谱参数中VI(660、800)、VI(550、800)、VI(500、800)、VI(670、800)、Sdy(570~573nm)、SDr(714~755nm)、D723、Dr估算LAI相对误差低于30%,RSME小于0.6,其中VI(600、800)、VI(550、800)两个参数估算水平最高,相对误差分别为21.7%与21.0%,RMSE分别为0.416与0.419;利用SDr与SDr/SDb分别对LAI大于1.0与小于1.0的棉花群体反演,能显著提高LAI的估算水平。【结论】应用高光谱分析方法能够提取棉花冠层特征光谱信息,构建LAI高光谱反演参数,建立估算模型,并且利用包含不同光谱参数的分段模型可以进一步提高LAI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冠层 叶面积指数 反射率光谱 反演
下载PDF
基质肥料缓释基质的筛选及其氮素释放规律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晓冬 史春余 +1 位作者 陈晓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2-66,共5页
为提高基质肥料的缓释性能,该文选用10种有机和无机基质制备基质肥料,通过砂柱间歇淋洗的方法研究了基质肥料的氮素释放规律,并根据Logistic方程的参数和氮素释放拐点的UPGMA聚类分析评价了10种基质的缓释效果, 结果表明:基质肥料氮素... 为提高基质肥料的缓释性能,该文选用10种有机和无机基质制备基质肥料,通过砂柱间歇淋洗的方法研究了基质肥料的氮素释放规律,并根据Logistic方程的参数和氮素释放拐点的UPGMA聚类分析评价了10种基质的缓释效果, 结果表明:基质肥料氮素累积释放率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方程、抛物线扩散方程和Logistic 方程表征,其中以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最好,这说明定量描述氮素养分释放规律的方程中以Logistic方程评价更具有实效性,而有机基质中氧化淀粉和木质素的缓释效果较好,无机基质中膨润土的缓释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肥料 基质筛选 氮素释放规律 缓/控释肥料 LOGISTIC方程
下载PDF
中国北方麦区冬小麦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7
6
作者 +2 位作者 姚慧敏 梁守真 王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2-209,共8页
为评价中国北方主要冬麦区小麦关键物候时间变化和主要影响气象因子的区域差异,基于1992-2013年间57个站点资料,在分析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和西北内陆冬小麦返青和成熟期时空变化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北方麦区冬小麦关键生育时期的主要气... 为评价中国北方主要冬麦区小麦关键物候时间变化和主要影响气象因子的区域差异,基于1992-2013年间57个站点资料,在分析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和西北内陆冬小麦返青和成熟期时空变化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北方麦区冬小麦关键生育时期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992-2013年,北方冬小麦整体呈现返青期延后,成熟期提前,但总体趋势不明显,且存在区域差异;生育时期变化幅度随经度增加而增大。月平均温度和月最低温度分别是影响黄淮海平原冬小麦返青期和成熟期的主要气象要素,而黄土高原冬小麦生育时期主要受月平均温度变化的影响,但在西北内陆,返青期与月最低温度的负相关性最显著,而成熟期则主要受月平均温度变化的影响。月日照时长、月温差和月降水对小麦生育时期的影响在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和西北内陆相反。在黄淮海平原和黄土高原,月日照时长和月温差变化与小麦生育时期呈正相关,月降水与冬小麦生育时期呈负相关,但在西北内陆,月日照时长和月温差与小麦生育时期总体上呈负相关,月降水增加对西北内陆冬小麦生长有利,可延缓因干旱导致的物候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物候 气候变化 黄淮海平原 黄土高原 西北内陆
下载PDF
基于混合像元分解提取小麦种植面积的技术与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蔡薇 郭洪海 +1 位作者 杨丽萍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5期12-16,共5页
以菏泽市曹县为例,运用线性混合模型,对MODIS遥感数据的混合像元分解技术与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MNF变换、散点图以及引入PPI纯净像元指数确定端元组分,并采用最小包含法求取端元组分反射率,而后将4类端元光谱值代入线性模型,用带... 以菏泽市曹县为例,运用线性混合模型,对MODIS遥感数据的混合像元分解技术与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MNF变换、散点图以及引入PPI纯净像元指数确定端元组分,并采用最小包含法求取端元组分反射率,而后将4类端元光谱值代入线性模型,用带有约束的最小二乘法求解,得出每种地物类型的百分比丰度以及RMS误差图像,RMS均值小于0.0096,并与TM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利用混合像元分解方法可较高精度的提取小麦面积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混合像元 线性模型 端元组分 像元纯净度指数
下载PDF
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及播种方式对小麦出苗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贾春林 郭洪海 +4 位作者 袁奎明 杨秋玲 张勇 樊庆琦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49-154,共6页
黄淮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玉米收获后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条件下,小麦播种常出现出苗质量不高的问题,从而影响产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播量、播深和镇压三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品种济麦22的出苗、越冬及产量表现... 黄淮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玉米收获后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条件下,小麦播种常出现出苗质量不高的问题,从而影响产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播量、播深和镇压三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品种济麦22的出苗、越冬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播量因素显著影响出苗率、越冬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数和穗粒数,对以上指标的作用力均在30%以上;镇压极显著影响越冬率,作用力占14.02%;播深对以上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在该试验条件下,播量225万株/hm2基本苗,播深4~5cm,播后镇压处理的播种方式,可保证小麦高质量出苗及安全越冬,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方式 出苗 产量 秸秆还田 冬小麦
下载PDF
济南市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姚慧敏 张凤荣 +2 位作者 张锡金 朱振林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8期448-452,共5页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笔者依据济南市统计数据重点分析了济南市耕地数量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1978—2004年,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至2004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为0.055hm2。(2)1...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笔者依据济南市统计数据重点分析了济南市耕地数量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1978—2004年,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至2004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为0.055hm2。(2)1978—1999年粮食总产量总体以增长为主,1999年粮食总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0年以后,粮食总产量大幅度下降。(3)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生产具有持久的约束作用。1979—1982年耕地面积与粮食总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1983年以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逐渐变小,表明耕地面积变化对粮食总产的约束作用弱化。但是,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制约,粮食总产的增加不可能完全依靠提高粮食单产来实现,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面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数量 粮食安全 影响 济南
下载PDF
黄淮区不同播种方式对玉米出苗质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贾春林 郭洪海 +2 位作者 袁奎明 杨秋玲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8-111,共4页
在黄淮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区,通过不同还田条件、播深和镇压3因素裂区试验,研究免耕条件下玉米出苗的土壤环境及出苗质量。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与不还田显著影响玉米出苗质量,表现为黄化、弱苗率差异显著;秸秆还田下播深对出苗质量有显著影... 在黄淮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区,通过不同还田条件、播深和镇压3因素裂区试验,研究免耕条件下玉米出苗的土壤环境及出苗质量。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与不还田显著影响玉米出苗质量,表现为黄化、弱苗率差异显著;秸秆还田下播深对出苗质量有显著影响,镇压对出苗质量影响不显著。3因素交互效应对土壤环境影响程度依次是水分>硬度>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播种方式 出苗质量 土壤环境 秸秆还田
原文传递
玉米倒伏后冠层光谱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猛 张杰 +4 位作者 梁守真 姚慧敏 王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1期11187-11188,11201,共3页
农作物倒伏灾害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影响农业发展。2010年7月山东省部分地区玉米发生了倒伏。通过实地观测发现,倒伏玉米结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玉米倒伏类型主要表现为根倒伏;倒伏玉米冠层光谱反射率发生了明显变化,光谱曲线整体... 农作物倒伏灾害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影响农业发展。2010年7月山东省部分地区玉米发生了倒伏。通过实地观测发现,倒伏玉米结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玉米倒伏类型主要表现为根倒伏;倒伏玉米冠层光谱反射率发生了明显变化,光谱曲线整体下降;倒伏玉米各植被指数与正常生长的玉米相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通过分析玉米倒伏后冠层光谱的变化特征,为利用遥感技术监测玉米倒伏灾害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倒伏 冠层光谱 植被指数 遥感监测
下载PDF
山东省小麦主产区旱情遥感监测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玉永 郭洪海 +2 位作者 杨丽萍 杨洁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1期15-18,46,共5页
本文根据山东省小麦主产区生态条件的区域差异性,以MODIS影像为数据源,分区域、分时段、分模型构建了小麦主产区旱情遥感监测系统,综合考虑土壤质地、风速因素的影响,对热惯量和植被供水指数模型进行修正,确定了野外同步遥感观测场布局... 本文根据山东省小麦主产区生态条件的区域差异性,以MODIS影像为数据源,分区域、分时段、分模型构建了小麦主产区旱情遥感监测系统,综合考虑土壤质地、风速因素的影响,对热惯量和植被供水指数模型进行修正,确定了野外同步遥感观测场布局及旱情评价指标,依此制定了山东省小麦主产区旱情遥感监测技术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遥感 MODIS 热惯量 植被供水指数 土壤水分
下载PDF
济南市粮食安全与耕地数量变化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姚慧敏 张锡金 +1 位作者 朱振林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87-89,共3页
分析了济南市耕地数量变化与粮食生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生产具有持久的约束作用,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面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先决条件。在当前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后备耕地资源稀缺、质量差、开发成本高、开垦潜力极... 分析了济南市耕地数量变化与粮食生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耕地数量变化对粮食生产具有持久的约束作用,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面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先决条件。在当前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后备耕地资源稀缺、质量差、开发成本高、开垦潜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保护现有耕地就是保护农业生产的基础,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数量 相关关系 济南市
下载PDF
夏玉米倒伏模拟试验及遥感监测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猛 +3 位作者 梁守真 王勇 姚慧敏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7-141,共5页
针对传统的玉米倒伏人工灾害评估方法效率低、随机性大等缺点,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方法,设计了田间模拟试验。利用ASD光谱仪采集倒伏玉米的冠层光谱数据,并与未倒伏玉米的光谱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了倒伏玉米和未倒伏玉米冠... 针对传统的玉米倒伏人工灾害评估方法效率低、随机性大等缺点,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方法,设计了田间模拟试验。利用ASD光谱仪采集倒伏玉米的冠层光谱数据,并与未倒伏玉米的光谱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了倒伏玉米和未倒伏玉米冠层光谱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利用夏玉米NDVI值的改变,采用两期遥感影像对山东淄博市桓台县夏玉米倒伏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基于遥感数据的NDVI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监测玉米倒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伏 夏玉米 光谱特征 遥感监测 灾害
原文传递
基于MODIS数据的山东省小麦株高遥感估算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朱振林 +3 位作者 朱传宝 杨丽萍 姚慧敏 郭洪海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2期5-7,11,共4页
以山东省拔节初期至抽穗末期小麦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光谱分析技术及Excel、DP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了32组光谱数据与小麦株高的相关性,以期探索利用MOD IS数据估算小麦株高的方法。结果表明,光谱反射率与株高在红光b1、短近红外b2、蓝光b3... 以山东省拔节初期至抽穗末期小麦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光谱分析技术及Excel、DP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了32组光谱数据与小麦株高的相关性,以期探索利用MOD IS数据估算小麦株高的方法。结果表明,光谱反射率与株高在红光b1、短近红外b2、蓝光b3、绿光b4及长近红外b7共5个波段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可见光b1、b3、b4及长近红外b7与株高负相关,短近红外b2与株高正相关,用红光b1、短近红外b2建立的b2/b1、b2-b1、(b2-b1)/(b2+b1)3个植被指数,与小麦株高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长近红外b7反射率与小麦株高相关度最高,相关系数为-0.871。分别用反射率、植被指数建立8个估算模型,相对误差最高仅为13.7%,模型的准确度较高,因此可以利用MOD IS数据进行小麦株高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小麦 株高 估算
下载PDF
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下不同播种方式对土壤结构及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贾春林 郭洪海 +3 位作者 张勇 孟庆升 杨秋玲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43-248,共6页
在黄淮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玉米收获后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采用播量、播深和镇压三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对土壤密度、总孔隙度及小麦品种济麦22冬前出苗率、春季分蘖和单株次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极显著影响小麦次... 在黄淮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玉米收获后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采用播量、播深和镇压三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对土壤密度、总孔隙度及小麦品种济麦22冬前出苗率、春季分蘖和单株次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极显著影响小麦次生根、分蘖数和出苗率,对以上指标作用力分别达到65.52%、54.02%和35.46%;镇压极显著影响出苗率,作用力达23.48%;播量、播深和镇压对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的影响不显著。播深与镇压的交互效应表现为播量越大其交互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方式 出苗 土壤结构 秸秆还田 冬小麦
下载PDF
农业气象灾害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汝娟 +3 位作者 姚慧敏 王猛 李少昆 张晓冬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7期284-288,共5页
遥感是实现农田信息快速获取的重要手段,在气象灾害发生后,利用遥感技术提取农作物受害的面积及监测灾害发生程度,对于灾害的评估与及时救助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农业气象灾害遥感监测在当前特殊历史时期的重要性,对国内外不同农业气象... 遥感是实现农田信息快速获取的重要手段,在气象灾害发生后,利用遥感技术提取农作物受害的面积及监测灾害发生程度,对于灾害的评估与及时救助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农业气象灾害遥感监测在当前特殊历史时期的重要性,对国内外不同农业气象灾害的遥感监测方法进行了综述,通过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农业气象灾害遥感监测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遥感 监测 评估
下载PDF
影响近地光谱数据采集质量关键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柏军华 李少昆 +2 位作者 王方勇 王克如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53-56,共4页
根据近地高光谱数据采集的实践经验 ,利用光谱测试原理与实验数据分析了影响近地高光谱数据采集质量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提出了光谱测试时间、测试高度、测试位置的选择及其标准白板的标定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关键词 近地高光谱 测试方法 关键问题
下载PDF
棉花叶片厚度的高光谱测试方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少昆 +5 位作者 张晓冬 朱振林 柏军华 王方永 明博 白彩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2-266,共5页
植物叶片厚度的变化能够指示植物生长状态的改变,为了实时、活体、无损地获取叶片厚度,该研究以棉花叶片为研究对象,利用DPS、Origin统计分析软件分析84组光谱数据与叶片厚度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光谱反射率与叶片厚度在可见光350~369nm... 植物叶片厚度的变化能够指示植物生长状态的改变,为了实时、活体、无损地获取叶片厚度,该研究以棉花叶片为研究对象,利用DPS、Origin统计分析软件分析84组光谱数据与叶片厚度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光谱反射率与叶片厚度在可见光350~369nm及664~689nm2个较窄区域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红外917~1884、2048~2380nm2个区域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总体相关程度红外波段高于可见光波段。红边参数与叶片厚度的相关性不高,24个形状参数与厚度达到了极显著相关水平,其中,中心为980nm的吸收谷面积与叶片厚度相关度最高,相关系数为0.848。分别用反射率、植被指数、光谱形状参数建立并测试3个估算模型,相对误差最高为7.4%,均方根差最高为0.051mm。结果表明利用高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叶片厚度的快速、活体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参数提取 测量 叶片厚度
下载PDF
近30年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遥感评价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新华 +2 位作者 梁守真 王猛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7-12,共6页
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日益脆弱,制约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四期Landsat数据为数据源,计算综合研究区绿度、湿度和干度三种信息的遥感生态指数,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三因子的权重,对黄河三角洲1987—2016年间... 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日益脆弱,制约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四期Landsat数据为数据源,计算综合研究区绿度、湿度和干度三种信息的遥感生态指数,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三因子的权重,对黄河三角洲1987—2016年间的生态环境时空格局开展定性和定量评价。研究发现,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从内陆向沿海,生态环境逐渐变差,且生态环境质量一般的区域占研究区陆地面积的47.20%~58.99%。近30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又有波动,以1995年前后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好。本研究结论与已有成果比较一致,可以为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Landsat数据 黄河三角洲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