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87例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超 林丽萍 +3 位作者 马启超 陶勇 彭云杏 王红霞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33-734,共2页
梅毒是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1]。大多数患者经过规范的抗梅毒治疗,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可转阴性,但少数患者维持在一定滴度(≤1∶2),不转阴超过2年,形成血清固定[2]... 梅毒是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1]。大多数患者经过规范的抗梅毒治疗,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可转阴性,但少数患者维持在一定滴度(≤1∶2),不转阴超过2年,形成血清固定[2]。目前认为出现梅毒血清固定的原因很多,而且尚未完全确定,临床治疗上也比较棘手,因此对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完整的梅毒病例血清固定情况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及其炎性因子的检测 被引量:5
2
作者 徐超 陶勇 +3 位作者 马启超 王红霞 林丽萍 毕海青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分析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s)CD14^(+)TLR2、CD14^(+)TLR4及其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方法患者分为梅毒组、转阴组、固定组、对照组,选用流式细胞仪来测定各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14^(+)TLR2、CD14... 目的分析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s)CD14^(+)TLR2、CD14^(+)TLR4及其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方法患者分为梅毒组、转阴组、固定组、对照组,选用流式细胞仪来测定各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14^(+)TLR2、CD14^(+)TLR4、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的浓度含量,并依此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在各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14^(+)TLR2、CD14^(+)TLR4、TNF-α、IL-6表达水平在梅毒组中最高,固定组中最低,但与对照组和转阴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出现了CD14^(+)TLRs表达明显异常,显示天然免疫屏障功能破坏和后天免疫清除能力下降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形成可能存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CD14^(+)Toll受体 炎性因子
下载PDF
曲安奈德联合山莨菪碱注射液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陶勇 《现代实用医学》 2015年第9期1219-1220,共2页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收集斑秃患者87例,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联合山莨菪碱注射液皮损内注射,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皮损内注射治疗,治疗后第1、2、3个月随访,第3...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收集斑秃患者87例,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联合山莨菪碱注射液皮损内注射,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皮损内注射治疗,治疗后第1、2、3个月随访,第3个月评估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1个月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2、3个月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山莨菪碱注射液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液皮内注射治疗斑秃优于单用曲安奈德注射液,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曲安奈德注射液 山莨菪碱注射液
下载PDF
2012-2018年宁波市鄞州区HIV阳性患者梅毒感染及影响转归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徐超 马启超 +3 位作者 陶勇 林丽萍 王红霞 毕海青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1年第9期576-580,共5页
目的:了解HIV阳性患者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2018年间在我院皮肤性病门诊就诊的HIV感染阳性并行梅毒检测患者的资料,分析梅毒患病感染情况及治疗转归效果。结果:480例HIV阳性患者中梅毒感染率为25%,多因素lo... 目的:了解HIV阳性患者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2018年间在我院皮肤性病门诊就诊的HIV感染阳性并行梅毒检测患者的资料,分析梅毒患病感染情况及治疗转归效果。结果:480例HIV阳性患者中梅毒感染率为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本组患者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在21~30岁之间、同性传播、性伴人数大于2、有不安全注射史及未接受HAART治疗;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性伴人数大于2人、有不安全注射史、未接受HAART治疗、CD4^(+)T细胞数量,梅毒患病时的TRUST初始滴度和临床用药选择则是梅毒转归的危险因素。结论:HIV阳性患者中梅毒感染率高,影响转归的因素包括性伴人数、不安全注射史、未接受HAART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梅毒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影响晕痣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陶勇 林丽萍 +1 位作者 徐超 马启超 《现代实用医学》 2019年第4期533-534,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晕痣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晕痣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晕痣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248例晕痣患者中112例治疗有效,有效率为45.16%。年龄、病程、自身免疫疾... 目的探讨影响晕痣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晕痣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晕痣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248例晕痣患者中112例治疗有效,有效率为45.16%。年龄、病程、自身免疫疾病史、皮损数目、白癜风情况及治疗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年龄、病程、皮损数目及治疗方式是影响晕痣患者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均<0.05)。结论外用药+CO2激光祛除或外用药+手术祛除晕痣具有显著疗效,年龄、病程、皮损数目及治疗方式是影响晕痣患者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痣 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高铁时代铁路企业基层职工激励机制研究——以南昌铁路局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陶勇 《科技广场》 2010年第4期137-138,共2页
高铁时代下,如何采取有效激励措施调动铁路基层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保障铁路运输安全是铁路企业面临的难题。通过分析激励机制与运输安全、运输成本之间的关系,发现铁路企业基层职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现... 高铁时代下,如何采取有效激励措施调动铁路基层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保障铁路运输安全是铁路企业面临的难题。通过分析激励机制与运输安全、运输成本之间的关系,发现铁路企业基层职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现行激励机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励机制 基层职工 高速铁路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片联合地氯雷他啶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陶勇 《现代实用医学》 2017年第10期1345-1346,共2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片联合地氯雷他啶对慢性荨麻疹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97例,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给予雷公藤多甙片联合地氯雷他啶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地氯雷他啶治疗,两组均连用28 d。观察两组总有效...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片联合地氯雷他啶对慢性荨麻疹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97例,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给予雷公藤多甙片联合地氯雷他啶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地氯雷他啶治疗,两组均连用28 d。观察两组总有效率、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DLQI评分)、睡眠、日常活动评分、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DLQI评分、睡眠情况和日常生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雷公藤多甙片联合地氯雷他啶治疗慢性荨麻疹优于单纯使用地氯雷他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雷公藤 地氯雷他啶
下载PDF
卡介菌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阻滞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徐超 林丽萍 +2 位作者 马启超 王红霞 陶勇 《现代实用医学》 2019年第2期217-218,I0002,共3页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体外对分离培养的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PBMC,予BCG作用不同时间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PBMC的生长、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测定细胞周期各...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体外对分离培养的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PBMC,予BCG作用不同时间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PBMC的生长、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测定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变化。结果 BCG对CA患者外周血PBMC的增殖抑制率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各时间点OD值与未加入BCG(0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时间点G0/G1、S及G2/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随着作用时间延长,Cyclin D1蛋白表达逐渐减弱,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BCG能抑制CA患者外周血PBMC的体外增殖,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卡介苗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下载PDF
以上肢结节为表现的肺癌皮肤转移1例
9
作者 王松挺 斯子翔 +2 位作者 赵红磊 李君强 陶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2-113,共2页
患者男,79岁。左上肢皮肤结节4个月,于2017年12月20日来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就诊。患者4个月前左上肢出现一蚕豆大淡红色丘疹,并逐渐增大至热水瓶盖大,无痛痒及破溃。既往体健,有吸烟史60年(每日1包)。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 患者男,79岁。左上肢皮肤结节4个月,于2017年12月20日来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就诊。患者4个月前左上肢出现一蚕豆大淡红色丘疹,并逐渐增大至热水瓶盖大,无痛痒及破溃。既往体健,有吸烟史60年(每日1包)。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心脏、肺部、肝脏、脾脏及肾脏均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皮肤转移
下载PDF
维A 酸在皮肤病治疗中应用的进展
10
作者 陶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7期260-260,共1页
维 A 酸是一组与维生素 A 在结构上类似的化合物,能够影响上皮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增生,对光老化性疾病、角化性皮肤病、银屑病等均有治疗作用,现已被广泛运用到皮肤病治疗中。本文通过分析常见维 A 酸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总结探讨维A 酸类... 维 A 酸是一组与维生素 A 在结构上类似的化合物,能够影响上皮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增生,对光老化性疾病、角化性皮肤病、银屑病等均有治疗作用,现已被广泛运用到皮肤病治疗中。本文通过分析常见维 A 酸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总结探讨维A 酸类药物在治疗不同皮肤病的效果进展,及其中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皮肤病治疗 应用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