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见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50
1
作者 王辉 宁永忠 +40 位作者 陈宏斌 俞云松 王明贵 胡必杰 陈佰义 马筱玲 胡继红 倪语星 徐英春 曹彬 陈家旭 褚云卓 归巧娣 韩立中 胡云建 胡志东 贾伟 李轶 廖康 刘颖梅 刘文恩 罗燕萍 单斌 孙宏莉 孙自镛 王大燕 魏莲花 吴文娟 徐修礼 杨虹 杨青 姚开虎 余方友 张莉萍 张嵘 赵建宏 赵宗珉 卓超 朱镭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22,共5页
微生物学检验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控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证据。因此微生物学检验报告是临床和实验室等多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国内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发展较为薄弱,报告存在着种种不足。
关键词 药物敏感性试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报告规范 常见细菌 专家 中国 感染性疾病 检验报告
原文传递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39
2
作者 安静娜 李冬冬 +3 位作者 陈其霞 王婷婷 杨廷富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4-376,共3页
目的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16 451例ELISA法检测及15 541例ECLIA法检测的HBs Ag、抗-HBs、HBe Ag、抗-HBe、抗-HBc的结果,并收集205名临床患... 目的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16 451例ELISA法检测及15 541例ECLIA法检测的HBs Ag、抗-HBs、HBe Ag、抗-HBe、抗-HBc的结果,并收集205名临床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2种方法检测,用Kappa检验判断各方法学检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结果 ECLIA和ELISA法检测HBs Ag、抗-HBs、HBe Ag、抗-HBe和抗-HBc的符合率分别为100%,94.6%,92.2%,82.4%和74.6%。结论 ECLIA法与ELISA法检测HBV标志物符合率较好,但ECLIA法为半定量检测,敏感度更高,更适于在血站筛查以及临床手术等对结果极为敏感的情况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测定法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标志物 敏感度
下载PDF
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38
3
作者 严可宁 +3 位作者 陈宏斌 于建生 杨廷富 吕晓菊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播疾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2年7月~2003年9月的17217名患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11.58%,抗HCV阳性... 目的探讨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播疾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2年7月~2003年9月的17217名患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11.58%,抗HCV阳性率1.20%,抗HIV阳性率0.02%,梅毒抗体阳性率1.38%。结论对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对于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有保护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传播性疾病 受血者 检测 输血前
下载PDF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及相关基因的检测及评价 被引量:29
4
作者 李燕 李冬冬 +1 位作者 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3-476,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表皮葡萄球菌形成生物膜的状况,分析参与细菌黏附或聚集的icaA、aapf、be和atlE基因与生物膜形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成都地区两所医院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45株,采用半定量黏附实验和扫描电镜检测其生物膜形成,PCR检...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表皮葡萄球菌形成生物膜的状况,分析参与细菌黏附或聚集的icaA、aapf、be和atlE基因与生物膜形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成都地区两所医院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45株,采用半定量黏附实验和扫描电镜检测其生物膜形成,PCR检测icaA、aapf、be和atlE基因,采用列联表2χ检验分析这些基因与生物膜形成的相关性。结果45株表皮葡萄球菌中生物膜形成株18株,占40.00%;PCR检测icaA、aapf、be和atlE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8.89%、77.78%、93.33%、80.00%;其中icaA、aap基因与生物膜形成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A+/aap+及icaA-/aap+的表皮葡萄球菌均能形成生物膜,而icaA-/aap-表皮葡萄球菌不能形成生物膜;fbe、atlE基因与生物膜形成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aA、aap基因参与了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且aap基因可能是生物膜形成的必需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生物膜 icaA AAP fbe atlE
原文传递
中国14家教学医院院内菌血症与肺炎和腹腔感染病原菌的抗生素耐药监测 被引量:28
5
作者 杨启文 王辉 +29 位作者 徐英春 陈民钧 曹彬 刘文恩 胡志东 范红 廖康 褚云卓 曾吉 刘振英 张嵘 徐修礼 王勇 卓超 苏丹虹 周春妹 刘颖梅 李宪 田彬 陈冬梅 年华 熊艳 宁永忠 李丽红 杨佩红 李平 谢红梅 孙宏莉 谢秀丽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67-1375,共9页
目的监测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我国不同地区14家教学医院分离的院内获得病原菌的分布和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来自于院内菌血症、肺炎和腹腔感染患者标本的病原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29种抗菌药物对菌株的... 目的监测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我国不同地区14家教学医院分离的院内获得病原菌的分布和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来自于院内菌血症、肺炎和腹腔感染患者标本的病原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29种抗菌药物对菌株的MICs,数据输入WHONET5.4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2660株病原菌。引起菌血症(BSI)的病原菌中分离率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0.0%)、肺炎克雷伯菌(12.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1.2%);引起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菌中分离率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3.4%)、鲍曼不动杆菌(17.4%)和肺炎克雷伯菌(13.8%);引起腹腔感染(IAI)的病原菌中分离率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8.8%)、肺炎克雷伯菌(10.2%)和铜绿假单胞菌(9.2%)。对于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敏感性大于80%的药物包括替加环素(100%)、美罗培南(99.3%-100%)、亚胺培南(98.5%-100%)和哌拉西彬三唑巴坦(83.8%-95.1%),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为12.4%-44.9%。对于肠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沙雷菌属,替加环素的敏感性为99.2%-100%,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性为96.6%-100%。另外,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还有阿米卡星(82.8%-96.6%)、哌拉西彬三唑巴坦(73.4%-93.1%)、头孢吡肟(69.0%-82.8%)和头孢哌酮/舒巴坦(72.6%-75.9%),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为55.2%-82.8%。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率分别为18.7%和54.0%。多黏菌素B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最高(93.5%),其次为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均为75.1%)。多黏菌素B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性最高(96.2%),其次为替加环素(92.1%)、亚胺培南(5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血症 肠杆菌科 假单胞菌 铜绿 不动杆菌属 抗药性 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原文传递
细菌与真菌涂片镜检和培养结果报告规范专家共识 被引量:27
6
作者 王辉 马筱玲 +29 位作者 宁永忠 胡继红 张莉萍 冯羡菊 刘文恩 罗燕萍 孙宏莉 刘颖梅 吴文娟 赵建宏 喻华 廖康 胡志东 褚云卓 杨青 曾吉 赵宗珉 归巧娣 徐修礼 单斌 鲁炳怀 郑美琴 魏莲花 张嵘 韩立中 顾兵 朱镭 陈宏斌 李荷楠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30,共14页
临床实验室报告是检验结果的正式呈现,是临床诊疗的客观依据,具有法律效力。报告的规范化是检验医学各个亚专业共同的任务。本文拟对细菌学和真菌学涂片检查报告、培养检查报告的规范加以界定,希望对业界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培养结果 涂片镜检 真菌学 细菌学 报告规范 专家 临床诊疗 检查报告
原文传递
156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义刚 +4 位作者 陈文昭 陈慧莉 康梅 陈知行 范红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了解2003--2006年我院临床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标本来源、临床分布和耐药性。方法用MicroScan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对我院临床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分析结果。结果20032006年共分离... 目的了解2003--2006年我院临床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标本来源、临床分布和耐药性。方法用MicroScan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对我院临床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分析结果。结果20032006年共分离出156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痰标本中分离菌株数占84.0%(131/156),血液中占5.1%(8/15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多数测试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大于50%;耐药率小于50%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8%~21.4%)、复方磺胺甲嗯唑(5.6%~23.8%)和头孢他啶(17.2%~40.0%)。结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多数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抗感染治疗应以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耐药性 抗生素
下载PDF
1998—2002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萍 +2 位作者 陈慧莉 过孝静 陈文昭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 :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特点、分析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用MicroScanWalkAway 4 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对从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 5 9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5 91... 目的 :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特点、分析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用MicroScanWalkAway 4 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对从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 5 9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5 9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标本来源以痰标本为主 ,占 92 .1 % ,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和胆汁。其临床科室中分布前 6位依次是重症监护病房 (ICU)、呼吸内科、胸心外科、老年科、血液内科和普外科。 5 9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磺胺甲唑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 ,分别为 2 4 .4 %和 37.1 % ;其对氨苄西林 舒巴坦、头孢噻吩、头孢唑林、头孢呋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西丁、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高度耐药。结论 :临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以痰标本为主 ,其临床分布主要为ICU和呼吸内科 ,对嗜麦芽窄单胞菌引起感染的经验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药敏分析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
下载PDF
179株粘质沙雷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陈慧莉 +2 位作者 陈知行 简君 郭靓 《华西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688-690,共3页
目的:了解粘质沙雷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2004年分离的179株粘质沙雷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的分析。结果:分离的179株粘质沙雷菌,其中痰标本有135株(占75.4%);... 目的:了解粘质沙雷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2004年分离的179株粘质沙雷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的分析。结果:分离的179株粘质沙雷菌,其中痰标本有135株(占75.4%);粘质沙雷菌分离数不断增加;其耐药率>95%的抗菌素有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和头孢呋肟;50%~70%的有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头孢泊肟;10%~20%的有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三代头孢菌素和四代头孢菌素;<10%的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和环丙沙星。结论:粘质沙雷菌耐药机制复杂,而且对抗生素具有多重耐药性,根据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菌素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质沙雷菌 分布 耐药性
下载PDF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SARS-CoV-2血清抗体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20
10
作者 邓杰伦 王远芳 +7 位作者 王婷婷 黄学东 吴思颖 王旻晋 李冬冬 谢轶 应斌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964-966,970,共4页
目的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免疫球蛋白(Ig)M和总抗体(即IgM/IgG)的检测,探讨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6例患者共计83份血清,其中32例为SARS-CoV-2核酸阳性患者(... 目的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免疫球蛋白(Ig)M和总抗体(即IgM/IgG)的检测,探讨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6例患者共计83份血清,其中32例为SARS-CoV-2核酸阳性患者(确诊组),44例为SARS-CoV-2核酸阴性患者(对照组)。确诊组中7例患者为两次时间点采集标本。采用GICA法检测SARS-CoV-2 IgM和总抗体。结果GICA法检测SARS-CoV-2 IgM的灵敏度50.00%(16/32),特异度90.91%(40/44),符合率73.68%(56/76),阳性预测值80.00%(16/20)、阴性预测值71.43%(40/56);SARS-CoV-2总抗体检测的灵敏度68.75%(22/32)、特异度97.73%(43/44)、符合率85.53%(65/76)、阳性预测值95.65%(22/23)、阴性预测值81.13%(43/53)。GICA法检测SARS-CoV-2 IgM和总抗体的特异度均大于90%,符合率均大于70%,满足临床需求。结论GICA法检测SARS-CoV-2 IgM和总抗体,标本采集易标准化,报告时间快,灵敏度不高,但特异度较高,有辅助诊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免疫球蛋白M 总抗体
下载PDF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建设基本要求专家共识 被引量:17
11
作者 马筱玲 胡继红 +36 位作者 徐英春 孙自镛 张莉萍 刘文恩 王辉 府伟灵 任健康 戴二黑 谢鑫友 阿祥仁 魏莲花 许建成 孙长贵 徐修礼 苏建荣 罗燕萍 顾兵 吕火烊 苏丹虹 张红梅 徐元宏 刘根焰 胡云建 魏超君 刘瑛 杨滨 孙恩华 梁宏洁 刘家云 伍勇 倪安平 余方友 胡志东 韩晓旭 闵嵘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20-823,共4页
微生物可引起个体或群体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如超级耐药细菌传播、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SARS)流行、炭疽杆菌生物恐怖事件、分枝杆菌医院感染等均由微生物所致。临... 微生物可引起个体或群体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如超级耐药细菌传播、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SARS)流行、炭疽杆菌生物恐怖事件、分枝杆菌医院感染等均由微生物所致。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可鉴定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并检测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与其他检验方法不同,微生物学检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实验室建设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微生物学检测 感染性疾病 专家 公共卫生事件 生物恐怖事件
原文传递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监测与预防对策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慧莉 +3 位作者 杜晓青 陈文昭 杨廷富 范红 《华西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MicroScan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32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3225株金...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MicroScan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32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32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来源以脓及伤口分泌物和痰标本为主。其临床科室分布前5位依次是重症监护病房(ICU)、骨外科、皮肤科、普外科和神经内科。32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对复方磺胺甲唑的耐药率较低,为5·7%。结论: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以脓及伤口分泌物和痰标本为主,其临床分布主要为ICU和骨外科,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定期监测MRSA的检出情况,预警MRSA的流行,洗手、缩短住院时间和合理地使用广谱抗生素是预防MRSA感染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药敏分析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 预防 抗生素
下载PDF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文昭 +1 位作者 王军 吕晓菊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及MIC分布,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集到的103株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8 种抗菌药物的MIC。结果 ...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及MIC分布,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集到的103株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8 种抗菌药物的MIC。结果 103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但对复方磺胺甲噁唑、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4.0%、16.5%、26.2%、5.8%和4.9%。结论 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应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并在其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指导下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耐药性 最低抑菌浓度
下载PDF
ELISA结合核酸检测技术对献血者作血液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胡 +5 位作者 高加良 李书平 徐研 黄锦江 赵欣 陈雪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6-458,共3页
目的分析ELISA结合核酸检测技术(NAT)对无偿献血者筛查的结果。方法使用2种ELISA试剂对149 988份献血者标本作血清学筛查,应用Cobas s201全自动核酸血液筛查系统对ELISA筛选为阴性的部分标本作检测。结果 47 335份ELISA筛查阴性标本中,... 目的分析ELISA结合核酸检测技术(NAT)对无偿献血者筛查的结果。方法使用2种ELISA试剂对149 988份献血者标本作血清学筛查,应用Cobas s201全自动核酸血液筛查系统对ELISA筛选为阴性的部分标本作检测。结果 47 335份ELISA筛查阴性标本中,应用NAT共检出15份反应性标本,经确证,13份标本为HBVDNA阳性,没有发现HCV RNA和HIV RNA的阳性标本。结论 2种ELISA检测试剂合用可以降低输血传染的风险,但不能杜绝漏检;ELISA结合NAT检测,可以更大限度地保障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扩增技术 血液筛查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ELISA
下载PDF
1998—2005年我院临床分离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慧莉 +2 位作者 刘义刚 陈文昭 范红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399-402,共4页
目的了解1998—2005年我院临床分离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方法 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从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2700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前4位依次... 目的了解1998—2005年我院临床分离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方法 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从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2700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前4位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洛菲不动杆菌。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11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上升明显。洛菲不动杆菌耐药率仍很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除对环丙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嗯唑耐药率较低外,其余均在42.9%~1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多重耐药且耐药率高的病原菌,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杆菌 耐药性 抗生素
下载PDF
4种方法检测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燕 李冬冬 +1 位作者 宋瑱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4-427,共4页
目的比较4种方法检测表皮葡萄球菌体外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应用价值,帮助临床选择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可靠方法。方法用刚果红实验、半定量粘附实验、扫描电镜实验、PCR扩增icaA分别检测临床分离的45株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经行&... 目的比较4种方法检测表皮葡萄球菌体外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应用价值,帮助临床选择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可靠方法。方法用刚果红实验、半定量粘附实验、扫描电镜实验、PCR扩增icaA分别检测临床分离的45株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经行×列表χ2检验比较阳性检出率,并以扫描电镜检测法为"金标准"计算其他3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4种方法检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阳性率分别为31.1%、40.0%、40.0%、28.9%,无统计学差异(χ2=1.80,P>0.05)。刚果红实验、半定量粘附实验、PCR扩增icaA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的灵敏度分别为77.8%、100%、77.2%,而特异性均为100%。结论 4种方法均可用于体外生物膜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生物膜 刚果红实验 半定量粘附实验 扫描电镜 icaA
下载PDF
1716株不动杆菌的鉴定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慧莉 +2 位作者 王仲琼 陈文昭 过孝静 《四川医学》 CAS 2003年第5期517-518,共2页
目的 研究不动杆菌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药敏分析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用MicroScanWalk Away 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对 1716株临床分离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1716株不动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占 79 2 % ,... 目的 研究不动杆菌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药敏分析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用MicroScanWalk Away 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对 1716株临床分离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1716株不动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占 79 2 % ,洛菲不动杆菌占 17 5 % ,醋酸钙不动杆菌占 2 1% ,溶血不动杆菌占 1 2 %。标本来源以痰标本为主 ,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和尿。临床分布主要是ICU、呼吸内科、老年科、胸心外科、血液内科、神经内科和骨科。 13 5 9株鲍曼不动杆菌除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低外 ,对其他多种抗生素耐药率较高 ;而 3 0 1株洛菲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临床不动杆菌分离以痰标本为主 ,菌种组成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 ,菌株的耐药性与菌种有关 ,鲍曼不动杆菌呈现多重耐药 ,而洛菲不动杆菌则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杆菌 药敏分析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
下载PDF
基于SPOC与虚拟仿真试验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为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黄曦悦 王婷婷 +3 位作者 李冬冬 谢轶 康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5期1908-1911,共4页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结合线下面对面讲授与线上端对端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近年来已在国内高校中逐步开展。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系以“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为案例,结合慕课在线教学资源和虚拟仿真课程,构建了以学生为教...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结合线下面对面讲授与线上端对端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近年来已在国内高校中逐步开展。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系以“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为案例,结合慕课在线教学资源和虚拟仿真课程,构建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文从混合式教学改革思路、课程框架设计、具体实施流程、建立多元化成绩评价体系、教学评估等方面探讨医学必修课混合式教学改革路径,以期为课程后续改进和教学质量提升积累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虚拟仿真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铁蛋白检测在判断肝脏受损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邓测川 李立新 +4 位作者 唐江涛 罗俐梅 严可宁 王兰兰 《华西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铁蛋白(SF)含量与肝脏受损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年7月-10月检测98例慢性乙肝患者的SF,检测血清乙肝病毒(HBV)DNA载量(HBV-DNA),统计分析不同HBVDNA载量组间SF水平的差异,并将SF与甲胎蛋白及肝功能...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铁蛋白(SF)含量与肝脏受损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年7月-10月检测98例慢性乙肝患者的SF,检测血清乙肝病毒(HBV)DNA载量(HBV-DNA),统计分析不同HBVDNA载量组间SF水平的差异,并将SF与甲胎蛋白及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乙肝血清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98例慢性乙肝患者SF升高异常率为53.06%、SF升高者的SF浓度为(878.69±837.98)ng/m L;HBV-DNA低载量与高载量两组间SF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与ALT、AST、总胆红素呈正相关(P值均<0.01),与总蛋白、白蛋白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慢性乙肝患者的SF升高程度与肝损伤密切相关,可反映机体的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铁蛋白 肝损伤
原文传递
2001~2017年某大型综合医院新发HIV/AIDS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唐卓芸 张可依 +4 位作者 李冬冬 邓杰伦 黄曦悦 石明巧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7-372,共6页
目的分析2001~2017年新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在某大型综合医院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为综合医院的HIV/AIDS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1~2017年新发HIV/AIDS... 目的分析2001~2017年新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在某大型综合医院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为综合医院的HIV/AIDS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1~2017年新发HIV/AIDS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确证阳性率及新发HIV/AIDS患者的分层分布,并分析及其传播途径的分布特征。结果 2001~2017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HIV筛查的患者共1 520 228例,其中门急诊患者285 983例,住院患者1 234 245例。共确证新发HIV/AIDS患者4 037例,总确证阳性率为0.27%,门急诊患者和住院患者2001~2013年确证阳性率增加,2014~2017年略有下降。男性、女性新发HIV/AIDS患者分布整体比例为3.49∶1,历年比例在1.65∶1和5.08∶1之间波动;以汉族(88.23%)、低学历(58.66%)、已婚者(54.75%)、农民/牧民(26.33%)为主要人群;青少年(15~29岁)、中老年群体(≥50岁),高学历群体(高中以上),未婚群体分布均呈增长趋势。传播途径分析显示,17年间,异性传播比例稳定在60%左右,同性传播途径增长明显(χ~2_(趋势)=14.436,P<0.005),从2008年开始增长后稳定在15%左右。注射毒品(χ~2_(趋势)=71.633,P<0.005)和血液传播(χ~2_(趋势)=16.672,P<0.005)途径均明显下降。899例女性新发HIV/AIDS患者中77.20%为异性传播,无同性传播;3138例男性中61.41%为异性传播,18.10%为同性传播。同性传播随年龄的增大而下降,异性传播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上升。母婴传播则集中在0~15岁(100%)。结论 17年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新发HIV/AIDS经历长期增长后渐入平缓期,青少年、中老年,高中以上学历,未婚群体增长明显。注射毒品和血液传播HIV/AIDS的途径得到控制,异性传播仍为主要传播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HIV 临床流行病学 变化趋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