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壁面圆柱绕流中尾流结构演化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邱翔 吴昊东 +3 位作者 李家骅 周建康 刘宇陆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042-3057,共16页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近壁面圆柱绕流流场进行了实验测量,重点研究了3种不同间隙比(G/D=0.5,G/D=1.0,G/D=1.5)时不同雷诺数(Re=1500~5540)下近壁面圆柱绕流尾流结构的演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G/D=0.5时,随着雷诺数的增加,间隙流的偏转...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近壁面圆柱绕流流场进行了实验测量,重点研究了3种不同间隙比(G/D=0.5,G/D=1.0,G/D=1.5)时不同雷诺数(Re=1500~5540)下近壁面圆柱绕流尾流结构的演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G/D=0.5时,随着雷诺数的增加,间隙流的偏转减小,圆柱后方回流区逐渐对称且尺寸减小,壁面上分离泡的尺寸也逐渐减小,同时存在雷诺数Re_(t)位于Re=3000~3200之间,使圆柱尾流和间隙流呈现不同的分布特性,当雷诺数小于Re时,圆柱上游的壁面附近会形成一个小的分离泡,阻碍了上游流体通过间隙,使间隙流的强度减小,导致圆柱尾流和间隙流的偏转.在Re=1500时,圆柱的涡脱落频率随着间隙比的减小而增大,当Re≥3000时,随着间隙比减小,圆柱的涡脱落频率在小范围(0.185≤St≤0.227)内先增大后减小.雷诺数显著影响近壁面圆柱绕流涡结构的演化,小间隙比受雷诺数的影响较大,G/D=0.5,在雷诺数Re=1500时,二次涡会偏离壁面向上运动至靠近圆柱上尾涡位置处,与圆柱上尾涡发生涡合并现象,雷诺数增大到Re=5540时,二次涡不会和上尾涡合并,而是直接与下尾涡相互作用;G/D=1.0和G/D=1.5时,随着雷诺数的增大,二次涡的含能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圆柱绕流 近壁面 雷诺数
下载PDF
交通流瓶颈效应的运动学描述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鹏 吴冬艳 +1 位作者 黄仕进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9-408,共10页
采用一个推广的LWR模型研究交通瓶颈效应.通过求解流通量间断的Riemann问题,得到关于模型解结构的解析结果,由此导出了描述在瓶颈上游车流的排队现象及其队列长度和高度(密度)的一个典型解,并能够构造模型方程的一种δ-映射算法.更有意... 采用一个推广的LWR模型研究交通瓶颈效应.通过求解流通量间断的Riemann问题,得到关于模型解结构的解析结果,由此导出了描述在瓶颈上游车流的排队现象及其队列长度和高度(密度)的一个典型解,并能够构造模型方程的一种δ-映射算法.更有意义的是,表明了通过采用三角形基本图,这一运动学模型能够描述时走时停波.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数值结果与解析结果的一致性,从而支撑了文章的理论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WR模型 间断流通量 δ-映射算法 时走时停波
下载PDF
多孔介质壁面湍流边界层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宇陆 马玉朋 +4 位作者 王超 李家骅 夏玉显 邱翔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0-801,共12页
多孔介质壁面的可渗透性加强了界面附近的动量和能量输运,增加了多孔介质壁面湍流边界层中流动的复杂性.多孔介质壁面直接影响着湍流边界层中的湍流结构时空演化及各种物理量的生成机制和输运特性.本工作总结了多孔介质壁面湍流边界层... 多孔介质壁面的可渗透性加强了界面附近的动量和能量输运,增加了多孔介质壁面湍流边界层中流动的复杂性.多孔介质壁面直接影响着湍流边界层中的湍流结构时空演化及各种物理量的生成机制和输运特性.本工作总结了多孔介质壁面湍流边界层统计特性和湍流结构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概述了多孔介质基底特性对边界层湍流特性的影响,包括对平均统计量、壁面摩擦因数和湍流结构的研究,指出多孔壁面湍流边界层的结构特性与开尔文-亥姆霍兹(Kelvin-Helmholtz,KH)不稳定性密切相关;其次,总结了多孔介质边界层中大尺度湍流结构对近壁区小尺度湍流结构的调制作用;最后,给出了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湍流边界层 湍流结构
下载PDF
可压缩圆柱绕流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邱翔 王立萍 +2 位作者 吕永光 刘宇陆 《力学季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7-896,共10页
本文系统介绍了可压缩圆柱绕流的研究进展.可压缩圆柱绕流是空气动力学、热力学等领域众多工程问题的简化模型.研究其流动特性及影响因素对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对可压缩流体力学的理论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本文根据来流马赫数范... 本文系统介绍了可压缩圆柱绕流的研究进展.可压缩圆柱绕流是空气动力学、热力学等领域众多工程问题的简化模型.研究其流动特性及影响因素对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对可压缩流体力学的理论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本文根据来流马赫数范围,对可压缩圆柱绕流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涉及中低亚声速、跨声速及超声速三个马赫数范围内的研究成果,包含了马赫数效应、激波结构、激波与涡旋的相互作用以及流动控制手段等方面.最后,本文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绕流 可压缩效应 激波效应 流动控制
下载PDF
逆壁射流中射流剪切层内湍流结构特性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刘宇陆 王宇泽 +2 位作者 李家骅 邱翔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4-823,共10页
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逆壁射流全流场进行了实验测量,射流与主流的速度比为8.89,基于射流圆管内径的雷诺数为9127.主要关注射流剪切层内不同流向位置端流的统计特性变化,包括尺度特性和结构特性.对射流中心线上不同流向位置的脉动速度... 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逆壁射流全流场进行了实验测量,射流与主流的速度比为8.89,基于射流圆管内径的雷诺数为9127.主要关注射流剪切层内不同流向位置端流的统计特性变化,包括尺度特性和结构特性.对射流中心线上不同流向位置的脉动速度场统计分析发现:在x/D=30~43,受反馈机制影响,Q1和Q4事件占据主导地位.在驻点附近(x/D=43~50)的区域Q3事件为主导事件.对射流剪切层内湍流结构的平均空间尺度进行分析,在x/D=0~37总尺度向射流下游发展呈增长趋势,在x/D=37~46总尺度几乎不变,x/D=46~51总尺度向射流下游发展呈减小趋势.在x/D=35之前,参考点上游尺度与下游尺度近似.在x/D=35~41,参考点下游尺度大于上游尺度.在x/D=41~51,参考点下游尺度小于上游尺度.利用频域上的本征正交分解方法对端流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模态能量集中在低频,流场中能量最大的模态频率为D/U_(j)=0.0005,出现在再循环区.频率为fD/U_(j)=0.0026的第一阶模态说明射流发生偏转时与主流相互作用产生了流结构,并且沿再循环区外围输运.高频结构的构型是类似的,均位于射流剪切层内,且频率越高,越接近射流出口,尺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壁射流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频域体征正交分解方法 湍流结构 射流剪切层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n lane-formation in pedestrian flow with a new cellular automaton model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力耘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6年第5期794-800,共7页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pedestrian flows by using a newly-proposed cellular automaton (CA) model, which is based on the floor-field model. The interaction of pedestrians includes completion and cooperation, re...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pedestrian flows by using a newly-proposed cellular automaton (CA) model, which is based on the floor-field model. The interaction of pedestrians includes completion and cooperation, respectively reflected by a modified dynamic field and a position-changing behavior. Then we utilize this model to research lane formation phase in counter flow problem, involving the probability of lane formation phase, the average number of lanes and the microscopic behavior of pedestrians. It is foun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edestrians and the different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f average density of pedestrian flow on the features of lane formation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ular automaton (CA) floor filed model pedestrian flow lane formation
原文传递
雷诺数对附壁半球绕流湍流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7
作者 周建康 +3 位作者 邵煜 陈佳岩 邱翔 刘宇陆 《气动研究与试验》 2023年第2期57-69,共13页
附壁半球绕流是典型的三维钝体绕流模型,在工程应用中普遍存在.本文通过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试验研究了附壁半球绕流的湍流结构及其统计特性,雷诺数基于半球直径为Re_(d)=1.44×10^(4)~3×10^(4).首先,通过对平板壁面边界层测... 附壁半球绕流是典型的三维钝体绕流模型,在工程应用中普遍存在.本文通过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试验研究了附壁半球绕流的湍流结构及其统计特性,雷诺数基于半球直径为Re_(d)=1.44×10^(4)~3×10^(4).首先,通过对平板壁面边界层测量,验证了PIV的准确性.其次,法向脉动速度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布表明,随着雷诺数的增大,半球后方产生较强的脉动速度,大尺度湍流结构出现的概率增大.通过分析脉动速度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发现随着近壁面法向高度的增加,脉动速度增强;此外,随着雷诺数的增加,半球后方强的脉动速度也增强了近壁面湍流结构的猝发.最后,通过本征正交分解(POD)方法重构瞬时速度场,结合λ_(ci)涡识别准则,分析了不同雷诺数下的涡结构演化过程.发现在目前雷诺数范围内(1.44×10^(4)≤Re_(d)≤3×10^(4)),半球上脱落的尾涡会形成发卡涡结构,发卡涡向下游演化,其演化角度约为7°,此外还发现在半球后方存在逆时针旋转的涡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壁半球绕流 湍流结构 雷诺数 粒子图像测速
原文传递
Kinetic description of bottleneck effects in traffc flow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鹏 吴冬艳 +1 位作者 黄仕进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09年第4期425-434,共10页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effects of traffic bottlenecks using an extended Lighthill-Whitham-Richards (LWR) model. The solution structure is analytically indicated by the study of the Riemann problem characterized b...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effects of traffic bottlenecks using an extended Lighthill-Whitham-Richards (LWR) model. The solution structure is analytically indicated by the study of the Riemann problem characterized by a discontinuous flux. This leads to a typical solution describing a queue upstream of the bottleneck and its width and height, and informs the design of a δ-mapping algorithm. More significantly, it is found that the kinetic model is able to reproduce stop-and-go waves for a triangular fun-damental diagram. Some simulation examples, which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are given to support these conclu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WR model discontinuous flux δ-mapping algorithm stop-and-go waves
下载PDF
浅谈研究生“数学建模”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案例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许建强 +1 位作者 陈浦胤 徐宗玮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40期185-188,共4页
“数学建模”课程是对理工科研究生进行数学训练的重要环节。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应在课程中突出思想政治教育。选择国防、经济、社会和卫生领域的教学案例,在讲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 “数学建模”课程是对理工科研究生进行数学训练的重要环节。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应在课程中突出思想政治教育。选择国防、经济、社会和卫生领域的教学案例,在讲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党领导的重要性,在学术和思想教育方面达到“道”与“术”的统一。由实例启发受众思考,在技术问题中蕴含精神境界培养。在实施环节,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地,应提升学生参与度,以线上线下、课程与影视素材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数学建模 思想政治教育 案例教学
下载PDF
基于精细微观交通流模型的信号交叉口人-车相互干扰研究
10
作者 韦艳芳 +1 位作者 高庆飞 董力耘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96-108,共13页
采用微观离散模型研究信号交叉口的人-车相互干扰机理,其中车辆运动描述基于细化NaSch模型并考虑了司机对交通灯信号切换的预期效应;行人运动描述则基于多步格子气模型并考虑了过街绿灯周期内行人过街速度逐渐增加的特征.机动车与行人... 采用微观离散模型研究信号交叉口的人-车相互干扰机理,其中车辆运动描述基于细化NaSch模型并考虑了司机对交通灯信号切换的预期效应;行人运动描述则基于多步格子气模型并考虑了过街绿灯周期内行人过街速度逐渐增加的特征.机动车与行人之间相互干扰表现为交通灯信号切换时由于车辆(行人)滞留冲突区而造成行人(车辆)运动的延误.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车辆运动的基本图、行人等待时间以及相应的相图,并给出行人(车辆)滞留冲突区内造成车辆(行人)延迟的定量特征.模拟结果发现存在一个临界绿信比.当绿信比小于临界值时,随着密度的增大,车流出现自由流相、饱和流相和拥堵流相;而当绿信比大于临界值,则出现自由流相、共存相、饱和流相和拥堵流相.由人-车相互干扰所导致的延误与车流和行人流的运行状态密切相关.当行人到达率和绿信比都比较大时,等待区内的行人无法在行人绿灯周期内一次清空.文中详细地讨论了人-车相互干扰的定性和定量特征.发现通过合理设置绿信比,可以在保证车流运行效率的同时,减少行人过街的等待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 格子气模型 人-车相互干扰 延误
下载PDF
Simulation-based optimization of inner layout of a theater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pedestrians
11
作者 Qing-Fei Gao Yi-Zhou Tao +2 位作者 Yan-Fang Wei Cheng Wu Li-Yun Dong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85-291,共7页
We propose an extended cellular automaton model based on the floor field. The floor field can be changed accordingly in the presence of pedestrians. Furthermore, the effects of pedestrians with different speeds are di... We propose an extended cellular automaton model based on the floor field. The floor field can be changed accordingly in the presence of pedestrians. Furthermore, the effects of pedestrians with different speeds are distinguished, i.e., still pedestrians result in more increment of the floor field than moving ones. The improved floor field reflects impact of pedestrians as movable obstacles on evacuation process. The presented model was calibrated by comparing with previous studies. It is shown that this model provides a better description of crowd evacuation both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Then we investigated crowd evacuation from a middle-size theater. Four possible designs of aisles in the theater are studied and one of them is the actual design in reality.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actual design of the theater is reasonable.Then we optimize the position of the side exi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vacuation time. It is shown that the utilization of the two exits at bottom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side exits. When the position of the side exit is shifted upwards by about 1.6 m,it is found that the evacuation time reaches its minim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ular AUTOMATON floor field crowd EVACUATION optimization of PEDESTRIAN faciliti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