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關於清駐日公使館借抄日本足利學校藏《論語義疏》古鈔本的交涉 被引量:1
1
作者 《版本目录学研究》 2010年第1期375-408,共34页
公元五世紀以來,通過外交使節、留學生、僧侶和商人等各種途徑,大量的中國典籍被帶到日本。在歷代積累並傳承下來的中國典籍中,有一些在中國反而已經亡佚。雖然清代以前並非沒有中國學者對流傳日本的古籍表示關注,但是真正開始系統收集... 公元五世紀以來,通過外交使節、留學生、僧侶和商人等各種途徑,大量的中國典籍被帶到日本。在歷代積累並傳承下來的中國典籍中,有一些在中國反而已經亡佚。雖然清代以前並非沒有中國學者對流傳日本的古籍表示關注,但是真正開始系統收集則開始於清末以後。清末到民國時期對日本收藏的中國典籍的調查、搜集及覆刻影印等努力與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緊密相關,其成果給中國近現代的古典文獻研究帶來了巨大影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承祖 姚文 楊守敬 典文 古籍善本 黎庶昌 皇侃 密相 王亶望 有中
原文传递
“傅增湘先生逝世六十周年紀念展”東京會場紀事 被引量:1
2
作者 橋本秀美 《版本目录学研究》 2010年第1期48-66,共19页
爲紀念傅增湘先生逝世六十周年,北京大學圖書館與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共同舉辦紀念展。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均有收藏傅先生舊藏書,而且傅先生的學問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至今日,... 爲紀念傅增湘先生逝世六十周年,北京大學圖書館與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共同舉辦紀念展。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均有收藏傅先生舊藏書,而且傅先生的學問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至今日,一直是中日學人所共同景仰,因此東京、京都兩研究所參與舉辦如此具有意義的紀念活動,也博得了來訪參觀者的好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增湘 文化研究所 活字本 宋版 麻沙本 民國 寒瘦山房 儀禮 陳鳳梧 卷末
原文传递
關於里耶秦簡8-755~759號與8-1564號的編聯
3
作者 《简帛》 2019年第1期29-36,273,共9页
里耶秦簡8-755~759號是構成一組簡册的簡牘,是洞庭郡守下達給遷陵縣的下行文書。8-1564號簡也是該册書的一部分,應置於8-758號簡與8-759號簡之間。8-1564號簡是本件文書中最關鍵的部分,根據這個復原方案,才能發現洞庭郡寄送這件文書、... 里耶秦簡8-755~759號是構成一組簡册的簡牘,是洞庭郡守下達給遷陵縣的下行文書。8-1564號簡也是該册書的一部分,應置於8-758號簡與8-759號簡之間。8-1564號簡是本件文書中最關鍵的部分,根據這個復原方案,才能發現洞庭郡寄送這件文書、要求遷陵縣再次報告的理由。該文書的内涵,爲思考秦代的農田開發方式,提供不少啓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耶秦簡 編聯 文書制度 農田開發
下载PDF
關於《古逸叢書》的可信性
4
作者 長澤規矩也 《版本目录学研究》 2012年第1期27-40,共14页
本文最初發表於《宇野哲人先生白壽祝賀記念東洋學論叢》(東京:宇野哲人先生白壽祝賀記念會,1974年10月),後收入《書誌學論考》(《長澤規矩也著作集》第1卷,東京:汲古書院,1982年8月)。由於《古逸叢書》收錄的大多是國內已經亡佚的古籍... 本文最初發表於《宇野哲人先生白壽祝賀記念東洋學論叢》(東京:宇野哲人先生白壽祝賀記念會,1974年10月),後收入《書誌學論考》(《長澤規矩也著作集》第1卷,東京:汲古書院,1982年8月)。由於《古逸叢書》收錄的大多是國內已經亡佚的古籍或比較罕見的本子,而且刻印精美,間世之後在中日兩國均享有盛譽,後人在整理校點古籍時有不少採用該書做爲底本或校本。但是應當注意,該書所用底本與編刻者楊守敬、黎庶昌所稱並非完全一致,而且在刊刻時有不少改動底本而不加說明的情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工部 覆刻本 蜀大字本 古逸叢書 楊守敬 森立之
原文传递
關於《白氏文集》舊鈔本的總論
5
作者 太田次男 《版本目录学研究》 2010年第1期282-301,共20页
譯者說明:太田次男(1919-)先生爲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名譽教授。他1942年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史學科國史專業,1961年任該校附屬研究所斯道文庫研究員,直到1984年從該研究所退休。太田次男先生長期從事中日古代文獻的調查、研究工作,... 譯者說明:太田次男(1919-)先生爲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名譽教授。他1942年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史學科國史專業,1961年任該校附屬研究所斯道文庫研究員,直到1984年從該研究所退休。太田次男先生長期從事中日古代文獻的調查、研究工作,對唐代文學有精深的造詣。對唐代文學文獻傳入日本之後的傳本、特別是繼承了唐鈔本系統的《白氏文集》日本舊鈔本的本文進行了大量系統、詳密的研究調查,積累了豐富的校勘經驗,並由此獲得了許多關於漢籍舊鈔本的精審獨到的見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文 太田 次男 義塾 斯道 國史 宋刊 元白 事中 馬元調
原文传递
日本陽明學研究論著目録(1998—2008)
6
作者 永富青地 楊沛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10年第1期311-345,共35页
本目錄收錄1998年至2008年日本國內發表的陽明學研究論著,內容包括單行本、論文、資料註釋與翻譯、書評、論文翻譯等,按著者姓名讀音順序排列。[單行本][A]·安岡正篤:《先哲論領導人的條件——學習<水雲問答><熊澤蕃山語... 本目錄收錄1998年至2008年日本國內發表的陽明學研究論著,內容包括單行本、論文、資料註釋與翻譯、書評、論文翻譯等,按著者姓名讀音順序排列。[單行本][A]·安岡正篤:《先哲論領導人的條件——學習<水雲問答><熊澤蕃山語錄>》(《先哲が説く指導者の条件——<水雲問答><熊沢蕃山語録>に学ぶ》),PHP文庫《現代活學講話選集》6,東京,PHP研究所,2005年10月,共237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哲 安岡 陽明學 熊澤蕃 水雲 單行本 順序
原文传递
里耶秦簡“訊敬”簡册識小
7
作者 宫宅潔 《简帛》 2017年第2期31-39,共9页
前言 《里耶秦简牍校释[一]》缀合了⑧1418简与⑧1832简,认为其内容可与⑧1133简及⑧1132简连读,并指出了与⑧1107简的关系。何有祖在这一系列的简的基础上加上⑧314简,阐明这些简是一组简册。其复原方案如下。
关键词 里耶秦简 缀合 简牍
下载PDF
日本入宋僧南浦紹明與宋僧詩集《一帆風》
8
作者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06年第1期85-99,共15页
日本入宋僧南浦紹明(1235—1308)是中國赴日本的名僧蘭溪道隆的弟子,入宋修行八年,繼承了佛果圜悟門下虎丘派虚堂智愚的法嗣,回國後培養出很多臨濟禪弟子,是日本襌宗史上的重要人物。同時,他從中國帶回的飲茶之法、茶典和茶道用具在日... 日本入宋僧南浦紹明(1235—1308)是中國赴日本的名僧蘭溪道隆的弟子,入宋修行八年,繼承了佛果圜悟門下虎丘派虚堂智愚的法嗣,回國後培養出很多臨濟禪弟子,是日本襌宗史上的重要人物。同時,他從中國帶回的飲茶之法、茶典和茶道用具在日本茶道的形成過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南浦紹明從中國带回的文物中有一卷中國僧人爲其送行的詩集《一帆風》,日本江戶時代宽文四年(清康熙三年,1664)曾經刊刻傳世。該書在中國未見著録,中國國内既無傳本,在日本亦比較罕見。該集收録以虚堂智愚爲首的六十九名中國僧人的六十九首詩,其中六十六首爲《全宋詩》未收録者。本稿對南浦紹明入宋留學的經歷以及《一帆風》的内容、編集和版本情況進行了考察分析,並希望通過對南浦紹明以及《一帆風》的介紹,引起更多的宋代文化研究者對日本保存的宋代中日文化交流资料的研究興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宋僧 南浦紹明 宋僧詩集 《一帆風》 《全宋詩》未收詩 日藏漢籍
原文传递
關於楊守敬與日本刻工木村嘉平交往的考察
9
作者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02年第1期124-139,共16页
《古逸叢書》是中國近代古文獻研究史上的一部重要叢書。該書的出版除了得力於駐日公使黎庶昌和著名學者楊守敬的巨大努力外,還得到了日本各界人士的協助。其中如日本明治前期的著名刻工第四代木村嘉平,不僅為《古逸叢書》的刊刻做出了... 《古逸叢書》是中國近代古文獻研究史上的一部重要叢書。該書的出版除了得力於駐日公使黎庶昌和著名學者楊守敬的巨大努力外,還得到了日本各界人士的協助。其中如日本明治前期的著名刻工第四代木村嘉平,不僅為《古逸叢書》的刊刻做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因此操勞過度而英年早逝。楊守敬在翻刻古書、碑帖的過程中,與木村一家建立了密切聯繫和深厚感情,特别是對第四代木村嘉平認真的工作態度和精巧的雕版技法懷有由衷的敬佩之情。但是,長期以來,國内外學界對木村嘉平的研究寥寥無幾,對木村嘉平與楊守敬的交往以及他對《古逸叢書》刊刻事業的貢獻更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利用筆者近年整理的楊守敬與日本友人的筆談記録等新資料,對楊守敬與木村嘉平的交遊進行了考察。相信本稿不僅有助於我們理解楊守敬在日期間學術活動的意義,而且可以加深我們對《古逸叢書》的出版過程以及明治十年代日本木版印刷業狀况的瞭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楊守敬 木村嘉平 《古逸叢書》
原文传递
秦漢時代的庶人再考——對特定身份説的批評
10
作者 (译) 《简帛》 2019年第1期75-89,273-274,共17页
以張家山漢簡中的記載爲根據,學者認爲庶人是在士伍以上的民與刑徒、奴婢之間的特定的身份。新公佈的《嶽麓書院藏秦簡(肆)》中也有關於庶人的記載。基於這種狀況,本文對秦漢時代的庶人再次進行檢討。
关键词 張家山漢簡 二年律令 嶽麓書院藏秦簡 庶人 爵制的身份序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