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二時辰的産生與制度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56,384-385,共40页
中國古代的十二時辰,是一種均分全天時段且不隨季節變化的匀定時制。十二辰原指方位,在秦漢《日書》已經開始與時稱對應,用於占卜,但性質與後世的十二時辰不同,並非其源頭。十二時辰萌生於西漢式占和曆算中的"日加"十二辰,也... 中國古代的十二時辰,是一種均分全天時段且不隨季節變化的匀定時制。十二辰原指方位,在秦漢《日書》已經開始與時稱對應,用於占卜,但性質與後世的十二時辰不同,並非其源頭。十二時辰萌生於西漢式占和曆算中的"日加"十二辰,也稱"加時"。這在當時僅是一種理念性的時間系統,未能迅速流行。直到梁武帝改革時制,將漏刻與加時結合成爲辰刻記時法,纔正式將十二辰作爲時間的名稱。這種新的記時法,被隋代官方曆法吸收,至唐代中葉以後逐漸用於制度規定和日常政務,其匀定性質則長期未能貫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時辰 記時 漏刻 時稱
下载PDF
从阴阳书到明堂礼——读银雀山汉简《迎四时》 被引量:9
2
作者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10年第1期363-380,共18页
笔者比对传世文献,缀合银雀山汉简《迎四时》残篇,发现其与《皇览》所引礼书,是相同内容文献在不同时代的传本。然而,两者在目录学分类上却分别被归入阴阳书和儒书。这不仅是文献本身在思想学术体系中的地位变迁,也反映了儒学吸收... 笔者比对传世文献,缀合银雀山汉简《迎四时》残篇,发现其与《皇览》所引礼书,是相同内容文献在不同时代的传本。然而,两者在目录学分类上却分别被归入阴阳书和儒书。这不仅是文献本身在思想学术体系中的地位变迁,也反映了儒学吸收和整合阴阳学说的过程。本文尝试围绕这个问题,作一些关於汉代学术史的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雀山汉简 迎四时 阴阳书 儒学
下载PDF
序數紀日的産生與通行 被引量:4
3
作者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69,共13页
兩漢以後,序數紀日産生並逐漸流行,取代干支紀日。秦和漢初,朔閏安排不盡統一,以從每月朔日起數得的序數紀日,無法保證日期的確定性,尚不可行。漢武帝太初改曆,統一朔閏,客觀上爲序數紀日的産生創造了條件。但序數紀日是使用需求推動的... 兩漢以後,序數紀日産生並逐漸流行,取代干支紀日。秦和漢初,朔閏安排不盡統一,以從每月朔日起數得的序數紀日,無法保證日期的確定性,尚不可行。漢武帝太初改曆,統一朔閏,客觀上爲序數紀日的産生創造了條件。但序數紀日是使用需求推動的自然結果,在産生之初,官方地位仍低於干支紀日,未能取而代之。至東漢前期,出土官文書的日期格式發生整齊劃一的變化,説明王朝通過行政命令自上而下地升格序數紀日。這一做法,推動序數紀日進一步通行,最終改變了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時間標尺和時間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數紀日 干支紀日 太初改曆 時間秩序
下载PDF
《史記集解》爲注體說 被引量:2
4
作者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7-288,共2页
《史記》今存裴駰《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三家舊釋,原皆各自單行,南宋建安黄善夫刻《史記》,始合三家爲一書。三者之中,唯《集解》一書自北宋有刻本以來皆附《史記》正文而行,考諸始末,可知其撰作之初即是夾注之體。... 《史記》今存裴駰《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三家舊釋,原皆各自單行,南宋建安黄善夫刻《史記》,始合三家爲一書。三者之中,唯《集解》一書自北宋有刻本以來皆附《史記》正文而行,考諸始末,可知其撰作之初即是夾注之體。邵晉涵所撰《史記集解提要》云:"《集解》原本八十卷,今毛本(毛晉汲古閣本)作百三十卷,只以篇數分卷,其原書之分合次第已不可考見。"(《南江文抄》卷十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略同)所謂"原本"指裴駰原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司馬遷 裴松之 温州市
下载PDF
秦簡牘復生故事與移風易俗 被引量:2
5
作者 《简帛》 2013年第1期69-82,579,共15页
生死,是一個永恒的謎。對於生者來說,死後世界到底是什麼樣,應該如何對待死者,都難以找到確切的答案。於是,死而復生就成了向生者傳達死後世界信息的最佳途徑。這種超自然現象實際上不可能真的發生,卻自古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有文字記錄... 生死,是一個永恒的謎。對於生者來說,死後世界到底是什麼樣,應該如何對待死者,都難以找到確切的答案。於是,死而復生就成了向生者傳達死後世界信息的最佳途徑。這種超自然現象實際上不可能真的發生,卻自古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有文字記錄傳世的復生故事何止千百,而近來在秦簡牘中發現的兩篇,可說是其中已知最早的。放馬灘秦簡《丹》篇和北大秦牘《泰原有死者》,分别記述了一位死者復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肢葬 生者 葬俗 秦墓 葬式 墓主 文化融合 黄卷 秦文化 楚墓
下载PDF
棄市新探--兼談漢晉間死刑的變遷 被引量:1
6
作者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8,共14页
棄市是秦漢法定死刑中最常用的基準刑罰,其處刑方式舊有斬首、絞首二説,聚訟不決。傳世文獻中的證據顯示,秦漢棄市之法使用刀刃,但不導致身首分離,應是以鋒刃割頸而致死。新近公布的益陽兔子山秦牘將棄市的處死方式記作“刑殺”,其中的... 棄市是秦漢法定死刑中最常用的基準刑罰,其處刑方式舊有斬首、絞首二説,聚訟不決。傳世文獻中的證據顯示,秦漢棄市之法使用刀刃,但不導致身首分離,應是以鋒刃割頸而致死。新近公布的益陽兔子山秦牘將棄市的處死方式記作“刑殺”,其中的“刑”字从“幵”不从“井”。此字在秦及漢初簡帛中的用法與表示罪刑的“”字涇渭分明,在《説文》中則與“剄”互訓,是分化出來表示“割頸”的專字。由此可確證秦漢棄市的處死方式。以棄市割頸説爲基礎,還可重新認識魏晉時期死刑趨於寬簡的變化,將之概括爲“棄市改絞、斬首入律、腰斬出刑”。從總體上看,秦漢魏晉的死刑等級劃分尤其注重身體的完整程度,與同時期的歐洲有明顯差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棄市 斬首 絞首 死刑
下载PDF
谶纬与灾异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11年第1期378-390,共13页
本文将谶纬置于災异论的儒学和数术传统中,进行历史考察,指出谶纬在占验技术和災异理论两个层面均无显著创新之处。不过,谶纬中保存了大量数术占验内容。随着谶纬褪去圣人之书的光环,回归原始构成,其中的災异论也在魏晋以后'出儒入... 本文将谶纬置于災异论的儒学和数术传统中,进行历史考察,指出谶纬在占验技术和災异理论两个层面均无显著创新之处。不过,谶纬中保存了大量数术占验内容。随着谶纬褪去圣人之书的光环,回归原始构成,其中的災异论也在魏晋以后'出儒入数',脱离儒家传统,成为災异论数术传统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识纬 灾异论 儒学 数术
原文传递
跋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抄本《曆事明原》
8
作者 《版本目录学研究》 2014年第1期159-162,共4页
清代官修的《星曆考原》《協紀辨方書》兩書,集選擇數術之大成,是古代數術史研究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參考資料,近年來日益爲學林所重。書中大量引用的《堪輿經》《神樞經》《天實曆》《樞要曆》等數術古書多已亡佚,且不見於明清以來藏書家... 清代官修的《星曆考原》《協紀辨方書》兩書,集選擇數術之大成,是古代數術史研究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參考資料,近年來日益爲學林所重。書中大量引用的《堪輿經》《神樞經》《天實曆》《樞要曆》等數術古書多已亡佚,且不見於明清以來藏書家的著録。兩書中這些佚籍的引文,主要都來自另一部同類的書——《曆事明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抄本
原文传递
《堪輿經》輯校
9
作者 《版本目录学研究》 2014年第1期591-602,共12页
輯校説明古堪輿家之書,《漢書·藝文志》著録《堪輿金匱》十四卷一種。至《隋書·經籍志》多至十種,另有'梁有今亡'之書二種,而書名並作'堪餘'字。此後著録漸稀,兩《唐志》僅存三種,《宋志》存四種,《堪輿經》... 輯校説明古堪輿家之書,《漢書·藝文志》著録《堪輿金匱》十四卷一種。至《隋書·經籍志》多至十種,另有'梁有今亡'之書二種,而書名並作'堪餘'字。此後著録漸稀,兩《唐志》僅存三種,《宋志》存四種,《堪輿經》爲其一。至明清以降,已不見著録,則其書蓋亡于元明之際。古《堪輿》書之遺説佚文,偶見於《周禮注疏》、兩《唐書》等,不過三數條。至清代,官修《星曆考原》《協紀辨方書》二書引用《堪輿經》二十九條,經考,俱出元代曹震圭所撰《曆事明原》一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抄本
原文传递
司馬遷與《過秦》篇
10
作者 《岭南学报》 2018年第2期147-159,11,共14页
司馬遷編著《史記》,全文引述賈誼《過秦》篇,有含而未申之義。參考北大漢簡《趙正書》等出土文獻,可知《過秦》所述史事别有所據,與《史記》多有牴牾。司馬遷對這些牴牾之處未加删削,也不像對待一般作品那樣將《過秦》篇置入作者的列傳... 司馬遷編著《史記》,全文引述賈誼《過秦》篇,有含而未申之義。參考北大漢簡《趙正書》等出土文獻,可知《過秦》所述史事别有所據,與《史記》多有牴牾。司馬遷對這些牴牾之處未加删削,也不像對待一般作品那樣將《過秦》篇置入作者的列傳,而是收録在抒發己見的'太史公曰'中,有意假借賈誼的文字,寫出對武帝晚年政局的批評和重蹈亡秦覆轍的憂慮。這樣的表達方式,受到《詩》《書》《春秋》等古代經典的影響,切合當時的歷史情境,更與司馬遷本人的遭遇和心態緊密聯繫,體現了《史記》寫作中個人化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馬遷 《史記》 賈誼 《過秦》 《趙正書》 漢武帝
下载PDF
里耶秦簡牘所見的時刻記録與記時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简帛》 2018年第1期179-190,共12页
已正式公布的里耶秦簡牘中,共檢得時刻記録138條,兼用時稱和漏刻記時法,大致均匀分布在各年中,始終並用。這兩種記時法的使用比例與當地的氣候狀况相適應,且都比較粗略,説明秦代遷陵縣的工作節奏相對緩慢。
关键词 里耶秦簡牘 時稱記時 漏刻記時
下载PDF
出土秦漢曆書綜論 被引量:3
12
作者 《简帛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31-58,共28页
曆書是人類有計劃地命名和安排時間的産物,反映出製作者和使用者的時間觀念及其遵循的時間秩序。目前所知年代較爲確定的出土秦漢曆書共83件,按照内容和形制等因素,可以分爲曆日和曆朔兩類,分别包括二型、三型,各若干式,呈現出一定的發... 曆書是人類有計劃地命名和安排時間的産物,反映出製作者和使用者的時間觀念及其遵循的時間秩序。目前所知年代較爲確定的出土秦漢曆書共83件,按照内容和形制等因素,可以分爲曆日和曆朔兩類,分别包括二型、三型,各若干式,呈現出一定的發展繼承關係。秦漢曆書主要有查日期和歲時節日、加注記事以及配合日書占視吉凶三種功能,結合了"曆法"和"選擇"兩類知識。曆書可以是使用者自己製作,也可能來自多元化的公共性渠道,曆朔和曆日安排往往不盡統一。這種情况,爲思考當時人的時間觀念以及秦漢國家與社會時間秩序的構成,提供了啓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曆書 曆法 時間觀念 時間秩序
下载PDF
睡虎地秦簡“爲吏之道”應更名“語書”——兼談“語書”名義及秦簡中類似文獻的性質 被引量:2
13
作者 《出土文献》 2015年第1期246-257,共12页
1975年,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M1l號秦墓出土了1200多枚竹簡。整理者根據竹簡在棺中的出土位置,將之分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八組。位於墓主人腹下的辛組簡,又被整理者分篇復原爲四種書:《語書》、《爲吏之道》、《效律》和《... 1975年,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M1l號秦墓出土了1200多枚竹簡。整理者根據竹簡在棺中的出土位置,將之分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八組。位於墓主人腹下的辛組簡,又被整理者分篇復原爲四種書:《語書》、《爲吏之道》、《效律》和《秦律雜抄》。這種分篇及命名至今沿用。不過,關於其中《語書》與《南郡守騰文書》的分合以及《爲吏之道》的命名,過去都曾有争議。筆者重讀睡虎地秦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語書 虎地 竹簡 文獻 整理者 命名 文書 筆者
下载PDF
北京大學藏秦代傭作文書初釋 被引量:2
14
作者 《出土文献研究》 2015年第1期8-14,5,共8页
《北京大學藏秦簡牘概述》一文曾提到其中的記賬文書,包括兩枚木牘、一枚木觚、兩枚竹牘。~①經進一步整理發現,除竹牘Z-010外的四件文書書體相同、内容相關,可以認定爲一組。它們均是僱傭勞作及支取工錢的記録,故可合稱爲傭作文書(照... 《北京大學藏秦簡牘概述》一文曾提到其中的記賬文書,包括兩枚木牘、一枚木觚、兩枚竹牘。~①經進一步整理發現,除竹牘Z-010外的四件文書書體相同、内容相關,可以認定爲一組。它們均是僱傭勞作及支取工錢的記録,故可合稱爲傭作文書(照片見圖版貳)。這類文書在秦簡牘中尚屬首次發現,是瞭解當時生産關係、勞動和糧食價格等情况的重要史料,也有助於認識這批簡牘原主人的身份。在此作一簡單考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半兩 睡虎地 墓主人
原文传递
《漢書藝文志索隱稿》選刊(序、六藝)下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嘉錫 余嗣音(謄録) +2 位作者 (謄録) 李霖(同校) 喬秀岩(同校) 《中国经学》 2008年第1期1-11,I0003,I0004,共13页
《記》百三十一篇。〖補注〗王鳴盛曰:“《説文》自序説魯共王壞孔子宅而得壁中書,即有‘禮記’。《河間獻王傳》敘王所得書中,有‘禮’,又有‘禮記’。是前漢本有此稱,非始於鄭氏作注之時所題。”【索隱】王説非也。漢人稱《儀禮》,皆... 《記》百三十一篇。〖補注〗王鳴盛曰:“《説文》自序説魯共王壞孔子宅而得壁中書,即有‘禮記’。《河間獻王傳》敘王所得書中,有‘禮’,又有‘禮記’。是前漢本有此稱,非始於鄭氏作注之時所題。”【索隱】王説非也。漢人稱《儀禮》,皆曰“禮記”。以高堂生所傳十七篇,附記於禮,故有“禮記”之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堂生 禮記 王鳴盛
下载PDF
“送故”吏與送“故吏”——讀《世說新語》札記之一 被引量:1
16
作者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12年第3期90-90,共1页
《世说新语.雅量》“褚公於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条云:“公东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文中的“送故吏”旧有二解,一是“故吏”送褚公,一是褚公送“故吏”。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送故”条引此,将“送故... 《世说新语.雅量》“褚公於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条云:“公东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文中的“送故吏”旧有二解,一是“故吏”送褚公,一是褚公送“故吏”。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送故”条引此,将“送故吏”解为“送故”之吏;高敏《魏晋南朝“送故”制度考略》也据之证明晋时县令离任,有故吏相送之制。朱铸禹在《世说新语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中则认为是褚公送“故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札记 《世说新语汇校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魏晋南北朝史 魏晋南朝 周一良
下载PDF
從顧歡推六甲説古代字書的分章
17
作者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11年第2期72-72,共1页
《南齊書》卷五四《顧歡傳》:"歡年六七歲畫甲子,有簡三篇,歡析計,遂知六甲。"這條史料涉及古代簡册制度和小學教育,十分重要。張政烺先生在《六書古義》(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十本)
关键词 古代 分章 中央研究院 研究所
下载PDF
北齊文宣帝的鮮卑本名
18
作者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09年第4期112-112,共1页
《北史·齐文宣帝纪》:“及产.命之曰候尼于,鲜卑言有相子也.”此云北齐文宣帝高洋的鲜卑语本名是“侯尼于”。然《太平御览》卷七三0引《三国典略》云高洋名“俟尼干”,《册府元龟》卷一八二又云名“俟尼”。“侯”、“俟”... 《北史·齐文宣帝纪》:“及产.命之曰候尼于,鲜卑言有相子也.”此云北齐文宣帝高洋的鲜卑语本名是“侯尼于”。然《太平御览》卷七三0引《三国典略》云高洋名“俟尼干”,《册府元龟》卷一八二又云名“俟尼”。“侯”、“俟”形近,必有一为,“于”、“干”亦未能遽定孰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卑 北齐 《三国典略》 《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