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碳足迹动态变化 被引量:27
1
作者 许萍萍 赵言文 +3 位作者 段晓芳 方园 王程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38-243,共6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近年来碳源碳汇的基本演变趋势,识别江苏省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碳排放源,指导江苏农业低碳化发展。[方法]利用模型对农田碳排放量、碳吸收量及碳足迹进行测算,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江苏省农... [目的]了解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近年来碳源碳汇的基本演变趋势,识别江苏省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碳排放源,指导江苏农业低碳化发展。[方法]利用模型对农田碳排放量、碳吸收量及碳足迹进行测算,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总量总体趋向于增加,2001年江苏省碳排放量为4.44×10~6 t,2016年碳排放量为4.60×10~6 t,增幅为3.4%,化肥为碳排放的主要贡献因子。碳排放强度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各阶段碳排放强度均低于1t/hm^2。(2)碳吸收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2001—2016年农作物总碳吸收量增加了3.57×10~7 t,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2%,单位面积碳吸收量呈整体增加趋势。园艺作物的碳吸收量明显高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3)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总体呈现降低趋势,存在较大的生态盈余。[结论](1)2001—2016年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量明显高于碳排放量,具有良好的固碳能力,农田生态系统呈现碳汇;(2)农业投入物品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不同,化肥是影响农业碳排放的最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碳源/汇 碳足迹 动态变化 江苏省
下载PDF
不同应用类型园林树木固碳能力 被引量:16
2
作者 褚芷萱 马锦义 +2 位作者 邵海燕 郜晴 《中国城市林业》 2022年第1期126-129,共4页
固碳是园林树木重要的生态功能,但不同树种和不同类型的园林树木固碳能力有差异。检索中国知网(CNKI)筛选71篇相关论文中365种园林树木,分属8个不同应用类型,统计分析各应用类型园林树木的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量数据,得出各类型园林树木的... 固碳是园林树木重要的生态功能,但不同树种和不同类型的园林树木固碳能力有差异。检索中国知网(CNKI)筛选71篇相关论文中365种园林树木,分属8个不同应用类型,统计分析各应用类型园林树木的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量数据,得出各类型园林树木的固碳能力由高到低排序为林木类>篱木类>花木类>果木类>荫木类>叶木类>竹类>蔓木类;而单位覆盖面积日固碳量由高到低排序则为竹类>林木类>叶木类>花木类>荫木类>果木类>篱木类>蔓木类。基于不同应用类型园林树木固碳能力的差异,建议把增加高固碳能力的园林树木种群个体数量和种类、增加园林树木群落的结构层次作为提升园林绿地固碳能力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树木 固碳 应用分类
下载PDF
不同生活型园林植物固碳能力统计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郜晴 马锦义 +1 位作者 邵海燕 《江苏林业科技》 2020年第2期44-47,共4页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固碳,可消减因温室气体增加所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植物种类不同,其固碳能力也各有差异。该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筛选出82篇研究园林植物固碳能力的论文,将所涉的450种植物分为6个不同生活型,对各生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固碳,可消减因温室气体增加所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植物种类不同,其固碳能力也各有差异。该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筛选出82篇研究园林植物固碳能力的论文,将所涉的450种植物分为6个不同生活型,对各生活型园林植物固碳能力进行分析,得出其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量由大到小的顺序结果为草本花卉>落叶灌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常绿乔木>藤本,而单位覆盖面积日固碳能力排序则为草本花卉>落叶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常绿乔木>藤本。基于此结果,作者认为拓展园林绿地固碳能力较强的植物应用途径,有助于增加高固碳能力植物种群个体数量,增加植物群落结构中固碳能力较强的植物种类,增加植物群落景观的结构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生活型 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量 单位覆盖面积日固碳量 统计 分析
下载PDF
不同粒径污泥生物质炭对水体中Zn污染的吸附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毛凯 +3 位作者 天民 夏小园 曹志洪 赵言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36-545,共10页
为了探究3种不同粒径的污泥生物质炭(S1:大粒径>0.165 mm;S2:中粒径为0.025~0.165 mm;S3:小粒径<0.025 mm)对Zn的吸附效率和固化稳定的机理,以此为污泥生物质炭在水污染控制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实验室模拟法,研究不同反... 为了探究3种不同粒径的污泥生物质炭(S1:大粒径>0.165 mm;S2:中粒径为0.025~0.165 mm;S3:小粒径<0.025 mm)对Zn的吸附效率和固化稳定的机理,以此为污泥生物质炭在水污染控制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实验室模拟法,研究不同反应时间、溶液初始pH和重金属浓度对生物炭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运用四步萃取法分析生物炭上Zn的吸附形态.结果表明:①生物炭在4 h左右达到吸附平衡,吸附率呈先增加后平缓的趋势,最终吸附量S1>S2>S3;②溶液初始浓度为0~2 mmol·L^-1时Zn^2+的吸附量呈线性增长趋势,但随溶液浓度超过2 mmol·L^-1时吸附量开始趋于饱和;③3种不同粒径生物炭的水溶性组分Zn分别占总萃取量的1.70%、5.02%和7.47%,可交换态组分分别占25.27%、32.35%和27.29%,酸溶性组分分别占35.06%、38.63%和27.90%,非生物利用组分分别占37.97%、24.00%和37.34%.④污泥生物质炭的动力学吸附特征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单位质量的污泥生物质炭粒径越小吸附量越大;⑤污泥生物质炭的等温吸附特征更符合Langmuir模型,小粒径的生物质炭最大吸附量最优;⑥在酸性条件下随着pH的上升污泥生物质炭的吸附率在逐渐增加,碱性条件下吸附率的增加可能是形成锌的络合物沉淀导致的;⑦Zn的吸附形态以酸溶性和非生物利用态为主,水溶性占比较小.污泥生物质炭对Zn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S1吸附的Zn酸溶性组分和非生物利用组分占比最大,吸附效果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生物质炭 吸附 粒径 重金属 水污染
原文传递
固体废物处理厂地下水污染预测及控制模拟 被引量:5
5
作者 方园 +2 位作者 段晓芳 许萍萍 赵言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7-194,共8页
[目的]以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大港片区某固体废物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对地下水污染情况进行模拟研究,为同类建设项目及企业的地下水污染预测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系统分析该固体废物处理厂野外水位和水质观测数据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资... [目的]以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大港片区某固体废物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对地下水污染情况进行模拟研究,为同类建设项目及企业的地下水污染预测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系统分析该固体废物处理厂野外水位和水质观测数据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资料,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构建了地下水水流和溶质运移模型。[结果]对厂区污水处理站防渗破损后特征污染物CODMn和氨氮运移情况以及地表硬化污染控制措施对污染物的阻隔效果进行预测评价,数值模拟预测污染物的影响范围、超标范围和最大运移距离。预测时间20a后,污染物影响范围最大,运移距离最远,且CODMn影响范围较氨氮大,运移距离较远;地表硬化后,20a后污染羽未超出评价范围。[结论]污染物主要沿水流方向迁移,对水环境的影响随时间逐渐增大,污染物浓度随着迁移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不同污染物在地下水含水层中的溶质运移范围和迁移距离不同。地表硬化措施能有效控制污染物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MODFLOW 废物处理厂 地下水 运移模拟 预测 污染控制
下载PDF
利用生物炭负载微生物修复某搬迁制药厂污染土壤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畅 +6 位作者 张丽彬 赵彩云 马松涛 韩永辉 郭渊 赵方舟 郭子琪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1-1056,共6页
微生物和生物炭通过协同作用可实现有机污染土壤的低碳、绿色修复。采用浸渍吸附法将强溶磷功能细菌(Enterobacter sp.)负载于生物炭,制备了基于固定化微生物炭的土壤改良剂,通过实验室小试实验和场地中试实验,研究验证了炭基固定化微... 微生物和生物炭通过协同作用可实现有机污染土壤的低碳、绿色修复。采用浸渍吸附法将强溶磷功能细菌(Enterobacter sp.)负载于生物炭,制备了基于固定化微生物炭的土壤改良剂,通过实验室小试实验和场地中试实验,研究验证了炭基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生物强化修复某搬迁药厂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施加溶磷菌、生物炭以及基于固定化微生物炭的土壤改良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改善污染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从而促进土壤中特征污染物的降解。其中炭基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修复效果最好,污染场地土壤中污染物浓度减少50%以上。该研究结果可为场地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修复 生物炭 溶磷菌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下载PDF
新形势下环境仪器分析课程建设模式探索
7
作者 张丽彬 郭渊 +2 位作者 江心白 沈锦优 《大学教育》 2023年第9期20-22,共3页
在我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高校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新形势下,文章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模式展开探索,针对环境仪器分析这一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模块化整合课程大纲章节、课程思政融入结合问题导向案例式引入、生动具象化... 在我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高校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新形势下,文章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模式展开探索,针对环境仪器分析这一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模块化整合课程大纲章节、课程思政融入结合问题导向案例式引入、生动具象化原理讲解和强化线上线下融合课程中的过程考核等举措,提升课程建设质量、优化教学模式、助力环保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仪器分析 模块化 问题导向 具象化 过程考核
下载PDF
博古通今,多元融汇——环境生态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思考
8
作者 张丽彬 郭渊 +2 位作者 江心白 沈锦优 《大学教育》 2023年第7期33-35,共3页
环境生态学主干课程与延伸课程结合、线上线下课程结合,可有效培养学生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文章通过科学高效地利用优质在线教学资源,与线下课程互补互益;师生互动,采用多样化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环境生态学主干课程与延伸课程结合、线上线下课程结合,可有效培养学生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文章通过科学高效地利用优质在线教学资源,与线下课程互补互益;师生互动,采用多样化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教学,实现教学相长;将现代网络资源与古籍有机结合,贯穿古今等举措对环境生态学课程进行改革。同时利用现代纪录片资源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徐霞客游记》讲授知识点,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价值观;将知识灌输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充分、全面地在课程章节中融入思政教育点,并结合我国积极应对全球生态变化等实事,多元融会贯通,实现课程思政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与环境课程 徐霞客游记 思政教育
下载PDF
草酸改性空气凤梨生物炭吸附甲醛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袁韵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4-463,共10页
探究草酸改性园林废弃物类生物炭对溶液中甲醛的吸附效率和固定的机理,为园林废弃物类生物炭在甲醛污染控制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马弗炉在低氧条件下将空气凤梨原材料和草酸改性后的原材料制备成生物炭。然后利用实验室模拟法,... 探究草酸改性园林废弃物类生物炭对溶液中甲醛的吸附效率和固定的机理,为园林废弃物类生物炭在甲醛污染控制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马弗炉在低氧条件下将空气凤梨原材料和草酸改性后的原材料制备成生物炭。然后利用实验室模拟法,研究不同反应时间、甲醛浓度、pH对生物炭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分析草酸改性如何提高园林废弃物类生物炭对甲醛的吸附性能。(1)生物炭对乙酰丙酮和酚试剂两种甲醛检测方法的精度有影响,对乙酰丙酮检测法的影响较小;(2)相比于未改性生物炭,草酸改性通过酸化分解杂质能够使改性生物炭比表面积提高约17倍,孔隙体积增加195.9%;(3)草酸改性后生物炭对甲醛的吸附量为11.6 mg g^(-1),比未改性生物炭提高了12.95%,并且在60 min时趋于吸附平衡的状态;(4)Boehm滴定法表明草酸改性能够显著提高制备后生物炭上的官能团(羧基51.8%,羰基13.7%和内酯基35.9%),但酚羟基(4.5%)含量增加不明显,而相关性分析证实比表面积、羧基和内酯基官能团的增加是提高生物炭吸附甲醛的主要因素。实验证明,空气凤梨制备成生物炭用于溶液中甲醛的吸附是可行的,并且草酸改性能够进一步通过官能团提高其吸附能力,这为园林废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凤梨 生物炭 甲醛 草酸 官能团
下载PDF
浅析中国动漫电影未来发展——以《喜洋洋和灰太狼》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电影评介》 2011年第19期6-8,共3页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上演带给了中国乃至世界观众一个意外惊喜,《喜羊羊与灰太狼》模式给了我们饱满的信心,让中国观众看到了我国动漫发展的新亮点新希望。我们应该迎着动画发展的春风,做真正的中国本土原创动画,不断创新不断开拓,以...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上演带给了中国乃至世界观众一个意外惊喜,《喜羊羊与灰太狼》模式给了我们饱满的信心,让中国观众看到了我国动漫发展的新亮点新希望。我们应该迎着动画发展的春风,做真正的中国本土原创动画,不断创新不断开拓,以充足的热情投身于动漫产业。中国动画将为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为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羊羊与灰太狼》 系列电影 教育 文化阵地 票房
下载PDF
信息安全产业发展中的SOC建设
11
作者 《信息网络安全》 2007年第2期50-51,共2页
目前SOC在建设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SOC(Security Operations Center安全运行管理中心)项目建设经验。
关键词 SOC 产业发展 信息安全 安全运行 CENTER 项目建设 管理中心
下载PDF
溶磷微生物改性生物炭吸附重金属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胡亦舒 李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84-692,共9页
利用磷溶菌(PSB)对稻壳(RB)和污泥(SB)生物炭进行不同时间的改性,研究了其对水体中Pb^(2+)和Cd^(2+)(1000mg/L)的修复机制.主要通过测定改性生物炭的理化特性和重金属含量,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微生物改性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机理... 利用磷溶菌(PSB)对稻壳(RB)和污泥(SB)生物炭进行不同时间的改性,研究了其对水体中Pb^(2+)和Cd^(2+)(1000mg/L)的修复机制.主要通过测定改性生物炭的理化特性和重金属含量,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微生物改性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PSB显著改善生物炭的孔径结构、比表面积BET(增加了12.5%~175.0%)和表面官能团.特别是还增加了生物炭中C和P元素的释放,促进了生物炭表面的生物矿化机制.PSB改性显著提高了生物炭对Pb^(2+)和Cd^(2+)的吸附作用(RB提高:Pb^(2+)=9.5%~34.5%,Cd^(2+)=34.7%~219.9%,SB提高:Pb^(2+)=65.3%~101.3%,Cd^(2+)=106.6%~248.6%).通过Pb和Cd的修复差异,发现不同重金属对微生物的胁迫是导致改性生物炭对重金属的修复反应路径相反的原因.此外,结构方程模型证实6~12h的PSB改性效果最好,且BET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不同的生物质炭改性后的修复机制也存在明显差异,孔径结构(R_(max)^(2)=0.99)是改性RB的主要吸附途径,化学沉淀(R_(max)^(2)=0.99)是改性SB的主要吸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解磷菌 结构方程模型 微生物改性时间 重金属胁迫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江苏省城市人居环境适宜性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夏小园 +3 位作者 郜晴 邵海燕 曹志洪 赵言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9-296,共8页
[目的]研究人居环境适宜性在时空尺度上的变化和驱动性因素,为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构建由社会、经济、生态和建设环境4个维度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趋势分析法、地理探测器法等对2... [目的]研究人居环境适宜性在时空尺度上的变化和驱动性因素,为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构建由社会、经济、生态和建设环境4个维度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趋势分析法、地理探测器法等对2009,2013和2017年江苏省65个县域的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①江苏省人居环境适宜性空间分异显著,总体呈现出“局部连片”,自南至北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空间变化上,人居环境适宜性自南至北递减的空间分层显著度降低,中高水平、中水平和低水平地区连片分布趋势减弱。②2009,2013和2017年的江苏省人居环境适宜性的平均得分和变异系数分别为0.432,0.475,0.494和0.179,0.192,0.165。研究末期95.38%县域的人居环境适宜性得分上升,人居环境县级区域性差异减小。研究期间内,苏南地区各县域人居环境适宜性排名较稳定,苏中和苏北地区波动性显著。③地理探测研究表明,经济环境是江苏省人居环境适宜性演变的主要驱动力,社会和建设环境是关键动力,生态环境是次要动力。[结论]未来江苏省应扩大经济规模,刺激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及均等化,并主要通过缓解老龄化危机,加强区域人口资源流动,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提高空气质量等方面加强人居环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 适宜性 熵值法 江苏省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炭基-Co3O4复合材料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阿特拉津 被引量:6
14
作者 天民 +2 位作者 马红玉 唐可欣 赵言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786-4794,共9页
利用水热浸渍法制备了生物炭基-Co3O4复合材料(Co-OB),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ATR-IR)等手段对Co-OB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阿特拉津(ATZ)的性能,探究了PMS... 利用水热浸渍法制备了生物炭基-Co3O4复合材料(Co-OB),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ATR-IR)等手段对Co-OB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阿特拉津(ATZ)的性能,探究了PMS投加量、腐殖酸(HA)和Cl-对ATZ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o-OB活化投加量0.025g/L,PMS浓度200μmol/L,ATZ浓度20μmol/L,室温条件下10min内ATZ的去除率为86.3%,与生物炭(OB)和Co3O4相比,其去除率为后两者之和的2.2倍.随着PMS浓度增加,ATZ去除率显著提高.Cl-、HA的存在抑制了ATZ的降解,且随Cl-、HA浓度增加,抑制程度增大.自由基猝灭实验表明⋅OH和SO4⋅-是ATZ降解的主要活性物种.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分析出6种中间产物,并推测出ATZ的降解途径.稳定性实验表明Co-OB具有重复使用性及低Co2+溶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CO3O4 阿特拉津 影响因素 降解机理
下载PDF
不同部位梧桐生物质炭对水溶液中镉吸附的机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威振 +4 位作者 闵芳芳 娜扎发提·穆罕麦提江 李辰 张晋华 尹洪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7-339,共13页
为了探究梧桐不同部位废弃物所制备的生物质炭(皮、枝、叶)对Cd^(2+)的吸附效率和稳定修复的机理,以此为园林废弃物炭化利用在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实验室模拟法,通过高温煅烧法制备梧桐不同部位生物质炭,采用元... 为了探究梧桐不同部位废弃物所制备的生物质炭(皮、枝、叶)对Cd^(2+)的吸附效率和稳定修复的机理,以此为园林废弃物炭化利用在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实验室模拟法,通过高温煅烧法制备梧桐不同部位生物质炭,采用元素分析仪、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BET)、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及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等技术研究不同反应时间、重金属浓度和溶液初始pH条件下生物质炭对Cd^(2+)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运用四步萃取法和脱附实验分析生物质炭上Cd^(2+)的吸附形态和稳定性.3种生物质炭都在8 h左右达到吸附平衡,最终吸附量依次为树皮炭>枝条炭>叶片炭;溶液初始浓度为0.5—2 g·L^(-1)时Cd^(2+)的吸附量呈增长趋势,在2.5—3g·L^(-1)时逐渐平缓;生物质炭Cd^(2+)吸附量均随着pH的升高而升高,但在pH值为5—8时,吸附的趋势逐渐平稳;树皮炭的酸溶态和非生物利用态的稳定Cd形态要高于枝条炭和叶片炭;比表面积不是影响梧桐生物质炭吸附Cd^(2+)的主要影响因素,吸附动力学,ATR,XRD和重金属形态萃取均证实Cd碳酸盐类矿物生成是主导吸附机理;3种生物质炭的脱附量在4 h后逐渐趋于平衡,其中脱附量最大为叶片炭,最小为树皮炭.梧桐不同部位的初始性质对生物质炭吸附Cd^(2+)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梧桐皮具备更高的吸附量和重金属稳定形态,并且相比其他种类生物质炭有明显优势.因此,从吸附效果和生产成本的角度,本研究建议以梧桐皮为主,枝条和叶片为辅的生物质炭对重金属Cd进行修复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桐废弃物 生物质炭 水体 吸附
下载PDF
富磷生物炭协助溶磷细菌对Cu的修复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辰 +5 位作者 胡亦舒 赖韦唯 卢雨琦 娜扎发提·穆罕麦提江 闵芳芳 李真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2年第6期658-664,共7页
为了探究生物炭如何协助溶磷细菌对Cu的修复,本研究选择以污泥为原料生产的微酸性富磷生物炭(SB)和溶磷细菌(PSB),通过测定生物炭的理化特性、微生物形貌和重金属含量,研究了生物炭强化PSB对水体中Cu^(2+)(1000 mg/L)的修复机制。结果表... 为了探究生物炭如何协助溶磷细菌对Cu的修复,本研究选择以污泥为原料生产的微酸性富磷生物炭(SB)和溶磷细菌(PSB),通过测定生物炭的理化特性、微生物形貌和重金属含量,研究了生物炭强化PSB对水体中Cu^(2+)(1000 mg/L)的修复机制。结果表明,PSB对Cu^(2+)的去除率较低,SB协助后,二者联合对Cu^(2+)的去除效果比PSB/SB单独处理的提升1~120倍。衰减全反射(ATR)、X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SB表面有稳定的碳酸盐和磷酸盐矿物形成。在Cu^(2+)胁迫下,X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PSB中的Cu^(+)占62.7%;但在SB协助下,PSB中的Cu^(+)占比降至43.55%,而Cu^(2+)显著增至56.45%。电化学结果发现,PSB+Cu上Cu还原电位十分明显,而SB+PSB+Cu同时具备氧化和还原2种电位,进一步证实生物炭联合微生物提高二者的氧化性能。生物炭丰富的孔隙和表面可以藏匿PSB和固定Cu^(2+),而生物炭能够通过自身氧化性能和提高微生物生物性能,将Cu^(+)转化为Cu^(2+),从而降低Cu^(2+)转化为Cu^(+)所带来的毒性。因此,富磷生物炭可以成为溶磷细菌修复重金属污染的优秀反应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溶磷细菌 重金属胁迫 矿物形成 价态变化 生物修复
下载PDF
不同类型生物炭对水体中微塑料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娜扎发提•穆罕麦提江 +3 位作者 闵芳芳 李辰 刘世宁 元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368-3378,共11页
微塑料自生的毒性和富集作用会极大地危害生物健康.不同原材料,生物炭结构组成不同,吸附特性也不一样.探究不同类型生物炭对微塑料的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有助于为生物炭吸附去除水体中微塑料的材料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使用3种有机... 微塑料自生的毒性和富集作用会极大地危害生物健康.不同原材料,生物炭结构组成不同,吸附特性也不一样.探究不同类型生物炭对微塑料的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有助于为生物炭吸附去除水体中微塑料的材料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使用3种有机废弃物制备成的生物炭(污泥炭,秸秆炭,梧桐皮炭)对微塑料PET(6.5μm)进行吸附试验,通过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湿筛法-热重联用分析法多种技术手段分别定性和定量研究不同反应时间、不同Cl-浓度和溶液初始pH对生物炭吸附微塑料的影响.研究结果证实生物炭上存在明显的微塑料,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准一级方程能更好的描述生物炭对微塑料的吸附过程,证明3种生物炭对于微塑料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吸附分别在5-10 h时达到平衡. 3种生物炭吸附能力大小为梧桐皮炭=污泥炭>秸秆炭.生物炭对微塑料的吸附量均随着pH的升高先升高(pH3-7)后降低(pH7-11).此外,Cl-浓度对生物炭吸附微塑料影响较小.随着微塑料浓度提升,3种生物炭吸附微塑料的量均有提高.生物炭的平均孔径和比表面积是影响其吸附微塑料的主要原因.另外,本研究创新的湿筛-热重联用分析法由于减少了实验过程中破碎生物炭的影响,比热重分析法更加准确定量检测微塑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微塑料 湿筛法 热重分析 物理吸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