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Cu铁内电解处理甲基橙的谱学表征 被引量:5
1
作者 于腊佳 孙岚 +3 位作者 赖注治 鸿博 林昌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77-982,共6页
应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质谱(MS)和电子顺磁共振(EPR)对甲基橙印染废水在Fe-Cu铁内电解中的变化进行跟踪表征.研究结果表明,pH=3时,甲基橙在Fe-Cu(质量比1∶1)和Fe-Cu-Mn(质量比1∶1∶0.05)铁内电解体系中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在400... 应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质谱(MS)和电子顺磁共振(EPR)对甲基橙印染废水在Fe-Cu铁内电解中的变化进行跟踪表征.研究结果表明,pH=3时,甲基橙在Fe-Cu(质量比1∶1)和Fe-Cu-Mn(质量比1∶1∶0.05)铁内电解体系中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在400—600nm区域UV-VIS吸收峰面积逐渐减少;Fe-Cu-Mn(质量比1∶1∶0.05)吸收峰迅速蓝移至350—550nm区域,且吸收峰面积也逐渐减少.MS正负离子模式测得甲基橙准分子离子峰强度逐渐减小,但相应还检测到由于甲基橙分子断裂引起的逐渐变多的诸如芳香类和苯环裂解后共轭二烯物质的碎片信息.EPR检测到Fe3+、Fe2+的信号略有增加,在Fe-Cu-Mn(质量比1∶1∶0.05)中Mn2+的6条超精细结构谱峰由弱转强.这些研究表明,在Fe-Cu铁内电解中甲基橙降解的原因之一是氧化还原反应破坏发色基团,即偶氮双键的消失,引起甲基橙溶液脱色;另一原因是在微电场中,甲基橙分子断裂为更小质荷比的分子离子碎片而引起甲基橙脱色降解,这些研究结果为探索甲基橙溶液在铁内电解中脱色、降解机理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橙 铁内电解 表征 催化降解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国有企业如何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
2
作者 《会计师》 2024年第7期56-58,共3页
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得到高速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可以依托信息技术获得高质量的管理效果,其管理效率也大幅提高。对国有企业来说,信息技术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这一背景下,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思维逐渐转变,管理者逐... 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得到高速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可以依托信息技术获得高质量的管理效果,其管理效率也大幅提高。对国有企业来说,信息技术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这一背景下,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思维逐渐转变,管理者逐渐认识到财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并在企业内部积极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依托信息技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管理成效显著。但是国有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也面临一些问题。基于此,阐述国有企业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大数据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难点,提出大数据背景下国有企业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国有企业 财务信息化
原文传递
超滤法处理改善小鼠单抗的固定化效果
3
作者 羊小海 +1 位作者 王柯敏 何丽芳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2,共5页
商品化小鼠单抗试剂中普遍添加了高浓度的保护蛋白,如牛血清白蛋白(BSA),这给抗体的固定化带来了严重的干扰。本研究基于超滤技术发展了一种超微量抗体试剂(用量为10μL,约含2μg抗体、100μgBSA)预处理方法,能有效去除商品化抗体试剂... 商品化小鼠单抗试剂中普遍添加了高浓度的保护蛋白,如牛血清白蛋白(BSA),这给抗体的固定化带来了严重的干扰。本研究基于超滤技术发展了一种超微量抗体试剂(用量为10μL,约含2μg抗体、100μgBSA)预处理方法,能有效去除商品化抗体试剂中的高浓度BSA,使微珠表面固定化小鼠单抗的数量显著提高,并在蛋白质检测中得到了较好的结果,为缓解抗体产品供应现状对蛋白质芯片研究工作的制约提供了一条简单实用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固定化 超滤 蛋白质芯片
下载PDF
浅谈中国核电项目融资的风险及应对策略——以X项目为例
4
作者 《技术与市场》 2023年第9期163-166,共4页
通过对中国核电项目融资模式和X项目融资策略的介绍,分析X项目融资可能存在的风险。经分析发现X项目存在项目超支、融资结构和金融风险,基于识别出的融资风险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 核电项目 融资风险 应对策略
下载PDF
一维生物芯片蛋白质检测技术平台
5
作者 周雷激 王柯敏 +6 位作者 左新兵 文建辉 刘斌 王炜 谭蔚泓 黄杉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83-184,共2页
  本文提出和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生物芯片平台技术,这种芯片平台技术将微流控芯片[1~3]与基于高通量并行分析方法的生物芯片[4]原理相结合,发展成基于微流控串行分析技术的一维生物芯片.这种芯片设计的优势在于不仅试样用量极微,自动...   本文提出和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生物芯片平台技术,这种芯片平台技术将微流控芯片[1~3]与基于高通量并行分析方法的生物芯片[4]原理相结合,发展成基于微流控串行分析技术的一维生物芯片.这种芯片设计的优势在于不仅试样用量极微,自动化程度高,不易污染,而且有望在"芯片实验室"上实现将单细胞水平上的基因、蛋白表达谱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芯片 微流控串行分析 蛋白质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