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5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及其度量方法 被引量:259
1
作者 宋正娜 +1 位作者 张桂香 张蕾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17-1224,共8页
空间可达性度量既可用于评价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也可用于比较规划方案的优劣。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度量需要针对不同设施特有的空间布局目标,选取与之相适应的可达性评价因子,并采用合适的度量方法展开,对此进行专题研究... 空间可达性度量既可用于评价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也可用于比较规划方案的优劣。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度量需要针对不同设施特有的空间布局目标,选取与之相适应的可达性评价因子,并采用合适的度量方法展开,对此进行专题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一方面在对公共服务设施按照时效性、接受性、数量、等级性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系统阐述如何针对不同设施进行空间布局目标设定和可达性评价因子选取;另一方面将主要的度量方法分为比例法、最近距离法、基于机会累积的方法、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方法,并对各类方法的应用领域及优缺点予以分析比较,同时以潜能模型、两步移动搜寻法为例探讨相关方法在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度量中的应用;最后在对上述研究总结评述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多等级设施空间可达性、从需求者的活动规律考虑空间可达性、针对各类设施的综合空间可达性以及相关度量方法与GIS的集成等主题值得投入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设施 空间可达性 度量方法 潜能模型 两步移动搜寻法
原文传递
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216
2
作者 曲福田 江龙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1-241,共11页
协调好经济发展和农地保护的矛盾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而农地非农化又是这一矛盾的焦点,合理调控农地非农化需要掌握其驱动因素的作用机理,辨识主导因素。论文从影响土地资源部门配置的社会经济因素出发,构建了... 协调好经济发展和农地保护的矛盾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而农地非农化又是这一矛盾的焦点,合理调控农地非农化需要掌握其驱动因素的作用机理,辨识主导因素。论文从影响土地资源部门配置的社会经济因素出发,构建了一个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应用1995~2001年省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是农地非农化的主要推动因素;土地利用的比较效益和耕地资源禀赋是农地非农化的基础因素;地方政府的收益以及地方政府的管制应对行为与农地非农化呈正相关关系,而土地的市场化配置程度与农地非农化的面积呈负相关关系。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农地非农化 计量模型 经济驱动机制 耕地保护 土地政策
下载PDF
农地非农化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其对土地利用政策调整的启示 被引量:175
3
作者 江龙 曲福田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37-42,共6页
根据效率原则配置土地资源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在理论上分析了土地资源空间效率配置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系。通过计算省级区域建设用地和耕地产出效益,结果表明,我国的土地利用效益存在明显的区... 根据效率原则配置土地资源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在理论上分析了土地资源空间效率配置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系。通过计算省级区域建设用地和耕地产出效益,结果表明,我国的土地利用效益存在明显的区域梯度差距;在产出效益的基础上计算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在建设用地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大部分中部地区则在农地利用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文章应用C-D生产函数测算了我国不同区域1989~2001年农地非农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农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中部地区的1.24倍,西部地区的1.39倍。文章据此对我国当前的土地利用政策进行了反思,认为当前耕地保护政策中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指标的分解方法没有考虑到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禀赋,没有发挥土地利用的空间比较优势原则,并提出了基于空间效率差异的土地利用政策调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非农化效率 空间效率差异 土地利用政策 中国 C-D生产函数 耕地保护
原文传递
常熟市城镇用地扩展分析 被引量:147
4
作者 马荣华 +1 位作者 小卉 段学军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8-426,共9页
以Landsat TM/ETM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GIS为分析手段,通过扩展面积、扩展强度指数、分维数指数以及相关用地类型的土地资源分布重心坐标详细分析了常熟市建设用地(城区、城镇以及独立工业用地) 的时空特征,揭示了我国苏南经济发达... 以Landsat TM/ETM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GIS为分析手段,通过扩展面积、扩展强度指数、分维数指数以及相关用地类型的土地资源分布重心坐标详细分析了常熟市建设用地(城区、城镇以及独立工业用地) 的时空特征,揭示了我国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规律,分析了引起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 撤并的建制镇镇区扩展强度远低于建制镇,但用地没有萎缩;(2) 建设用地加速扩展,但不均衡,分散格局没有改变;(3) 以市区为中心,以新港镇为副中心的城镇工业带和镇区连绵区正在逐渐形成;(4) 用地扩展从中心城区及周边为主,开始向沿江区域拓展;(5) 经济发展的速度始终是常熟市区各研究时段用地扩展的主导影响因子,相关政策指引着经济发展的方向,贯穿于常熟城镇用地扩展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熟市 城镇用地 用地扩展 发达地区 遥感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下载PDF
城市化模式的新发展——以江苏为例的分析 被引量:127
5
作者 洪银兴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66-71,共6页
从现代化的角度给城市定位 ,需要还城市以本来面目 ,使之成为市场中心。过去以发展小城镇为主要内容的城镇化起过历史作用 ,也留下了削弱城市功能的问题。现阶段的城市化 ,要由突出人口流动转向功能提升。在城市化已达到较高水平的经济... 从现代化的角度给城市定位 ,需要还城市以本来面目 ,使之成为市场中心。过去以发展小城镇为主要内容的城镇化起过历史作用 ,也留下了削弱城市功能的问题。现阶段的城市化 ,要由突出人口流动转向功能提升。在城市化已达到较高水平的经济发达地区 ,应该由以发展小城镇为特征的城镇化转变为以现代化为内容的城市化 :一是增加城市供给 ,二是推进城镇城市化 ,强化城市功能 ,三是推进城市现代化 ,提高城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镇化 城市现代化 发展模式 江苏
原文传递
基于潜能模型的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152
6
作者 宋正娜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8-854,共7页
空间可达性是评价医疗设施布局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传统的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评价,或者从医疗服务供需状况着手,或者从供需双方之间距离因素着手,均无法全面评价居民实际所能获取的医疗资源。本文采用基于潜能模型的评价方法对江苏省如... 空间可达性是评价医疗设施布局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传统的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评价,或者从医疗服务供需状况着手,或者从供需双方之间距离因素着手,均无法全面评价居民实际所能获取的医疗资源。本文采用基于潜能模型的评价方法对江苏省如东县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研究,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医疗设施服务能力、居民点人口数量、医疗设施与居民点之间的出行阻抗。研究表明,通过选取合适的出行摩擦系数,该方法能够较为全面准确地测度较小研究单元的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辅以GIS技术,可以很直观地揭示研究区域内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差异,结合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制定的医疗资源配置标准,还可较为准确判定缺医地区,为政府相关部门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能模型 医疗设施 空间可达性 出行摩擦系数
原文传递
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建模与实证 被引量:66
7
作者 浪南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24-28,共5页
本文简要阐述了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对国内外的有关模型进行了评述 ,提出了以复利方式建立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模型 ,并对此进行拟合。该复利模型不仅适用于零息国债 ,对附息国债也同样适用 。
关键词 国债 收益率 利率期限结构 建模 实证 中国
原文传递
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的方法 被引量:106
8
作者 段学军 +1 位作者 江龙 许刚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53-58,共6页
空间开发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特征,将某一区域划分不同开发方向和发展潜力的子区域,是引导空间开发秩序、实施区域空间调控的重要依据。本文着重对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的方法、类型、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空间开发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特征,将某一区域划分不同开发方向和发展潜力的子区域,是引导空间开发秩序、实施区域空间调控的重要依据。本文着重对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的方法、类型、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以经济开发价值和生态保护价值判定为基础的矩阵分类方法,并将空间的开发功能区分为适宜开发区、有限制开发区、适度保护区、限制开发区和灰色弹性区等5大类。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南通市沿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的功能区划研究,以此作为岸线开发和调整方向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开发功能区划 经济开发价值 生态保护价值 矩阵分类
下载PDF
苏州地域开发适宜性分区 被引量:116
9
作者 孙伟 +1 位作者 段学军 江龙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39-846,共8页
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地域开发过密和无序的状况,导致自然生态及农业发展受到较大破坏,可持续性受到威胁。以生态—经济为导向的地域开发适宜性分区,强调让开发成本低、资源环境容量大、发展能力强的... 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地域开发过密和无序的状况,导致自然生态及农业发展受到较大破坏,可持续性受到威胁。以生态—经济为导向的地域开发适宜性分区,强调让开发成本低、资源环境容量大、发展能力强的地区承担高强度社会经济活动;而让生态价值高、开发难度大的区域承担农业和生态维护功能,以此促进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及空间秩序的协调。在借鉴已有区划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了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指标选择与处理等技术方法,通过生态和经济重要性指数的矩阵分类分析,将苏州地域划分为优先开发、适度开发、适度保护以及禁止开发等四大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提出分区管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开发适宜性分区 生态重要性指数 经济重要性指数 苏州市
下载PDF
经济发达地区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26
10
作者 李平星 孙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7-807,共11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乡村地域功能和发展定位的多元化和空间差异特征日益明显。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为例,采用定量化价值评价方法,研究县域尺度乡村地域生态保育、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和社会保障功能的空间差异,识别各县...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乡村地域功能和发展定位的多元化和空间差异特征日益明显。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为例,采用定量化价值评价方法,研究县域尺度乡村地域生态保育、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和社会保障功能的空间差异,识别各县市区主导功能类型,揭示不同类型乡村地域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乡村地域多功能特征明显,工业发展功能占据主导;4类乡村地域功能空间集聚程度均较低,生态保育功能高值区集中于沿湖、沿海或苏南山丘地区,农业生产功能集中于苏北和苏中,工业发展功能以苏南最强,社会保障功能则集中于市辖区及其临近市县;乡村地域功能组合类型多样,共可分为9种;4类乡村地域功能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自然地理、空间区位、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强度和影响方向上明显不同。研究可为针对性地定位乡村功能和发展导向、增强县域乡村功能特色和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功能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江苏省
原文传递
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与南京城市空间重构 被引量:116
11
作者 吕卫国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2-152,共11页
企业区位选择研究是从微观角度理解城市结构变动的重要视角,本文构造了一个制造业区位选择作用于城市空间重构的理论框架,并以南京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首先采用计量模型检验了制造业企业郊区化扩散和重新集聚一系... 企业区位选择研究是从微观角度理解城市结构变动的重要视角,本文构造了一个制造业区位选择作用于城市空间重构的理论框架,并以南京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首先采用计量模型检验了制造业企业郊区化扩散和重新集聚一系列影响要素,其次从要素空间分布及集聚经济的角度分析制造业的扩散和集聚的微观行为对城市空间重构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由于土地有偿使用、城市外围交通改善、政府"退二进三"的规划管理、城市开发区建设等因素的作用,南京制造业明显的郊区化扩散和集聚,对南京城市的郊区化和空间重构具有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污染密集型制造业较其他制造业具有更加强烈的郊区化趋势,这对提升城市功能和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区位选择 泊松回归模型 城市空间重构 制造业 南京
下载PDF
基于改进潜能模型的就医空间可达性度量和缺医地区判断——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 被引量:117
12
作者 宋正娜 +1 位作者 车前进 张蕾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3-219,共7页
潜能模型广泛应用于就医空间可达性评价,现有模型综合了医疗设施服务能力、居民点人口数量、医疗设施与居民点之间的出行阻抗。在此基础上通过考虑"医疗设施不同等级规模对居民就医选择行为的影响"对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 潜能模型广泛应用于就医空间可达性评价,现有模型综合了医疗设施服务能力、居民点人口数量、医疗设施与居民点之间的出行阻抗。在此基础上通过考虑"医疗设施不同等级规模对居民就医选择行为的影响"对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改进的潜能模型能够更为合理地评价就医空间可达性,准确揭示居民实际所能获取的医疗资源,结合医疗资源配置相关标准,则能有效判定缺医地区,为政府相关部门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潜能模型 就医空间可达性 缺医地区
下载PDF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3
13
作者 文超 江立华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6-105,128,共10页
文章通过对2 949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1)年龄和教育对农民工创业行动的影响并不呈线性关系;中年人及拥有中等文化水平的农民工比其他年龄阶段或其他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更容易选择返乡创业。(2)与市场利益、政策刺激和地位获得等... 文章通过对2 949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1)年龄和教育对农民工创业行动的影响并不呈线性关系;中年人及拥有中等文化水平的农民工比其他年龄阶段或其他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更容易选择返乡创业。(2)与市场利益、政策刺激和地位获得等因素相比,家庭因素对个体返乡创业的影响更为突出。(3)当社会扶助力度较小时,优惠的政策难以成为刺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因素;当政府扶助力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真正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因此文章认为,从政策制定的角度出发,应该制定以中年和中等受教育水平的农民工为对象,以家庭发展和稳定为核心的政策,并不断深化政策的实施力度,而非简单完善政策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返乡创业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及演化 被引量:107
14
作者 王珏 袁丰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5-400,共16页
在当今全球化与地方化、区域化的背景下,物质和能量在各节点间的高速流动促进了城市网络的形成并成为一种新的区域组织模式和空间结构,尤其是对区域一体化高度发达的区域产生了深刻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从人口迁移的网络空间入手... 在当今全球化与地方化、区域化的背景下,物质和能量在各节点间的高速流动促进了城市网络的形成并成为一种新的区域组织模式和空间结构,尤其是对区域一体化高度发达的区域产生了深刻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从人口迁移的网络空间入手,从网络密度、中心势等角度对1982-2010年长三角地区人口网络的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人口迁移网络日趋成熟,但空间分布不均衡;人口迁移主要流向上海、杭州、南京、宁波和苏锡常等核心城市,同时这些城市的人口外迁现象逐渐显现;以无锡、苏州、杭州之间人口迁移联系为主体的省际间人口流动行为增多,空间上具有等级扩散的特征;不同空间尺度的网络结构相互嵌套,在地方尺度下形成了江苏以邻域渗透为主和浙江的等级辐合两种网络结构。最后从就业机会、收入水平、产业结构、迁移成本等方面分析了人口迁移网络的演化历经均质离散—单核心集聚—多核心等级网络—链式空间网络四个阶段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重力模型 长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 被引量:82
15
作者 洪银兴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1,共7页
城市化不仅要解决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问题,还需要解决城乡一体化问题。城乡一体化是现阶段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城乡一体化,并不是城乡均质,其基本含义是通过体制一体化、城镇城市化、产业结构一体化、农业企业化和农民市民化,把城市与乡村... 城市化不仅要解决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问题,还需要解决城乡一体化问题。城乡一体化是现阶段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城乡一体化,并不是城乡均质,其基本含义是通过体制一体化、城镇城市化、产业结构一体化、农业企业化和农民市民化,把城市与乡村建设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充分发挥城市与乡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使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技术、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合理的交流与组合。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在于强化都市圈内的中心城市的市场功能,发挥中心城市对外围区域的支配、联系和溢出等效应,促进城乡设施、产业、空间的紧密联合乃至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乡一体化 城市发展 体制一体化 城镇城市化 产业结构一体化 农业企业化 农民市民化
下载PDF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引力模型“单国模式”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9
16
作者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66,共6页
本文以中国为视角,运用引力模型的"单国模式"对2002-2006年期间中国和133个贸易伙伴的贸易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近几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 本文以中国为视角,运用引力模型的"单国模式"对2002-2006年期间中国和133个贸易伙伴的贸易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近几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同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引力模型 贸易效应
原文传递
苏州市区信息通讯企业空间集聚与新企业选址 被引量:102
17
作者 袁丰 魏也华 +1 位作者 金志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3-163,共11页
高科技产业是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发展与区域竞争的关键,但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空间极不平衡.空间要素显著影响高科技企业区位选择及空间集聚。针对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省等大尺度单元.本文引入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探讨了1996—2006... 高科技产业是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发展与区域竞争的关键,但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空间极不平衡.空间要素显著影响高科技企业区位选择及空间集聚。针对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省等大尺度单元.本文引入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探讨了1996—2006年间苏州市区不同空间尺度上信息通讯企业的时空集聚特征。研究发现:在0~6km的尺度上,信息通讯企业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并随着尺度的增加呈现出倒“U”型集聚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空间集聚的“热点地区”逐渐从老城区向外围推移.但是集聚峰区依然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及其外围的国家和省级开发区:同时.新企业的选址与原有企业的分布特征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运用计数模型的计量结果也表明企业集聚特征对新企业区位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同时起作用的还有地方政府政策影响下的开发区建设、城市内外交通条件、自然环境条件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位选择 空间集聚 点模式 泊松回归模型 苏州市区
下载PDF
中间品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100
18
作者 张翊 骆时雨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7-129,共23页
本文将进口中间品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纳入统一模型框架中,构建了一个进口中间品通过数量、种类和价格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模型,并利用COMTRADE和WIOD数据库提供的中国制造业相关数据对进口中间品影响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 本文将进口中间品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纳入统一模型框架中,构建了一个进口中间品通过数量、种类和价格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模型,并利用COMTRADE和WIOD数据库提供的中国制造业相关数据对进口中间品影响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中间品进口不能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数量和种类效应,价格效应对出口依存度较小的行业有显著影响,但对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中间品 全要素生产率 制造业
原文传递
中国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与竞争格局 被引量:88
19
作者 曹有挥 李海建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20-1027,共8页
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演化与竞争格局变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互为因果.作者对近10年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演化与竞争格局变动进行定量测度.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Hirshmann-Herfindahl index)计算表明:集中化在整个... 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演化与竞争格局变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互为因果.作者对近10年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演化与竞争格局变动进行定量测度.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Hirshmann-Herfindahl index)计算表明:集中化在整个港口体系空间结构演化中已经显现;但集中化过程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港群内差异明显,且在不同时段上呈现出一定的波动.偏移-分享分析(shift-share analysis)显示:整个港口体系内的箱源偏移增长量一直很大,这既反映在3大港群之间,更反映在各港群内各港口之间;珠三角港群始终正偏移增长,环渤海港群-直负偏移增长,长三角港群先正偏移增长后负偏移增长;上海港在1995~1998年曾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正偏移增长,但在其他两个时段则为负偏移增长;深圳、宁波2港始终正偏移增长,且偏移增长量相当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格局 中国 增长量 珠三角 集中化 集装箱港口 体系 偏移 演化 渤海
下载PDF
“城乡一体化”内涵的讨论 被引量:52
20
作者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6-18,共3页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市化战略的重要步骤。应该从我国城乡对立的经济社会背景出发,分析把握其内涵,实现体制的一体、经济的链接、社会的趋同、空间的融合。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城市化战略 中国 二元经济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