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青壮年Neer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进波 郑炎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3期299-300,共2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青壮年Neer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6—2018-06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4例青壮年Neer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结果14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青壮年Neer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6—2018-06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4例青壮年Neer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结果14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12~25)个月。术后即刻X线片显示骨折对位线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骨折不愈合、钢板松动失效、撞击综合征、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优4例,良6例,可4例。结论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青壮年Neer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满意,大部分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er三、四部分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内固定 青壮年
原文传递
四肢骨干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失效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 被引量:7
2
作者 李进波 郑炎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S1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管状骨干骨折失效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四肢管状骨干骨折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失效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取出内固定物再固定、植骨。结果 19例再次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X线... 目的探讨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管状骨干骨折失效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四肢管状骨干骨折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失效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取出内固定物再固定、植骨。结果 19例再次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X线片检查显示术后对线、对位良好。术后随访8~24个月,未见内固定物松脱、折断及弯曲变形,骨折均骨性愈合,无肢体短缩现象。结论四肢管状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治疗骨折时足够重视多数是可以避免的,采用手术取出植入物再固定、植骨可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钢板 内固定 失效原因
原文传递
经单、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优劣差异 被引量:6
3
作者 詹烈烽 刘晓初 +2 位作者 李进波 郑炎强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3期1532-1533,共2页
目的通过对比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探讨经单、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优劣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单侧组和... 目的通过对比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探讨经单、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优劣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单侧组和双侧组患者人数均为30例,单侧组患者应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单侧PVP)的治疗方法,双侧组患者应用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双侧PVP)的治疗方法,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单侧组患者两项指标均短于双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水泥渗透发生率,单侧组较双侧组要低(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高度压缩率、OD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V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高度压缩率、ODI及VAS评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单侧PVP治疗和双侧PVP治疗的效果相当,但单侧PVP治疗在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以及降低骨水泥渗透发生率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因而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PVP 双侧PVP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治疗效果
下载PDF
RSS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荣芳 +2 位作者 李瑞元 李进波 黄维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患者采用RSS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8月-2013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患者7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患者采用RSS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8月-2013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患者7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2010年8月以前患者采用髓核摘除、后路关节突单纯植骨的手术方法,观察组2010年8月以后采用RSS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观察组患者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及JOA优良率、植骨融合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ODI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末次随访时的ODI评分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SS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对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使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RSS椎弓根钉 融合
下载PDF
改良超薄皮瓣修复踝足部难治性创面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进波 郑炎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2期208-209,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超薄皮瓣移植修复踝足部创伤性难治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10—2016-10收治踝足部深部组织外露创面28例,通过合理选择供皮瓣,将修复踝足部创面的皮瓣的形状和结构及转位进行改良,扩大了供皮瓣面积和修复范围,加快了... 目的探讨改良超薄皮瓣移植修复踝足部创伤性难治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10—2016-10收治踝足部深部组织外露创面28例,通过合理选择供皮瓣,将修复踝足部创面的皮瓣的形状和结构及转位进行改良,扩大了供皮瓣面积和修复范围,加快了皮瓣血运重建。结果本组1例交腿皮瓣移植术后蒂部受扯压,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移植术后蒂部受压均导致皮瓣边缘少许皮肤坏死,局部修整或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成活,无皮瓣下感染,远位移植皮瓣最早断蒂时间为术后5~15 d,平均12 d,全部创面修复。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5~5年,皮瓣质地柔软,色泽红润,皮毛柔软,部分皮瓣表现细长且黑,皮瓣不臃肿,无压疮或溃烂,无带感觉皮瓣或远位移植皮瓣约1年感觉基本恢复。结论经改良超薄皮瓣可供面积大、皮瓣转位灵活、修复范围广、远位移植断蒂早、疗程缩短、皮瓣性状好、能更有效地修复踝足难治性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足部 超薄皮瓣 改良 移植 创面
原文传递
PFNA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劣差异 被引量:3
6
作者 詹烈烽 刘晓初 +2 位作者 李进波 郑炎强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448-449,共2页
目的通过对比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半髋关节置换(H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劣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5例,随机分为PFNA组和HA... 目的通过对比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半髋关节置换(H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劣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5例,随机分为PFNA组和HA组,其中PFNA组患者38例,应用PFNA治疗法,HA组患者37例,应用HA治疗法,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数据。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后出血量,PFNA组均较HA组要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和治疗费用,PFNA组均较HA组要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PFNA组较HA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9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PFNA和HA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势,PFNA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HA更有利于减少恢复时间和治疗费用,因此术前应通过整体评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从中选择更为合理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 HA 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内、外固定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朱莉娟 李进波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1期205-206,21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内、外固定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19例,其中11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I组),另8例采用外固定支架配合有限内固定(Ⅱ组),比较2组... 目的探讨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内、外固定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19例,其中11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I组),另8例采用外固定支架配合有限内固定(Ⅱ组),比较2组患者预后Dienst评分情况。结果术前、术后3个月进行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缩短等测量,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Dienst评分标准,I组优6例,良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81.8%;Ⅱ组优5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为87.5%。结论采取内、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疗效并无明显差异,但临床应用时仍需根据各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评估,采用合适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 C型骨折 内固定 外固定
下载PDF
锁定钢板内固定支架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1
8
作者 詹烈烽 刘晓初 +2 位作者 李进波 郑炎强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2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支架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行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支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支架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行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支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支架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内固定支架 胫骨粉碎性骨折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9
作者 李进波 +3 位作者 佳佳 晓彬 刘展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9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应用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16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钢板内固定治疗。比...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应用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16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3个月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40.62±20.50)ml、C臂透视次数(2.80±1.02)次少于对照组的(183.44±23.75)ml、(5.54±1.22)次,手术时间(98.45±9.55)min短于对照组的(120.40±11.65)min,术后3个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78.46±5.44)分高于对照组的(70.14±8.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应用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内固定中可减少术中出血、术中透视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术后肩关节功能,其应用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3D打印技术 肩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配合硫酸钙治疗距骨体严重骨折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朱莉娟 李进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7期593-594,共2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配合硫酸钙治疗距骨体严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19例距骨体明显移位的骨折患者采取后内侧切口手术入路,采用可吸收螺钉配合硫酸钙内固定治疗。结果 1年随访显示,按照Hawkins康复标准,恢复优12例,良4例,可3...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配合硫酸钙治疗距骨体严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19例距骨体明显移位的骨折患者采取后内侧切口手术入路,采用可吸收螺钉配合硫酸钙内固定治疗。结果 1年随访显示,按照Hawkins康复标准,恢复优12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84.2%。平均愈合时间为(6.8±1.5)个月。结论在尽量减少血管损伤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采用可吸收螺钉配合硫酸钙治疗距骨体严重骨折,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螺钉 硫酸钙 距骨体骨折
下载PDF
小儿手指掌侧瘢痕畸形全厚皮移植手术及术后康复治疗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兴阳 王甲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3期3276-3276,共1页
小儿烧伤后手指掌侧屈曲畸形较为常见,需要整形手术恢复指伸功能。应用全厚皮移植手术治疗小儿手指掌侧屈曲畸形89例共238个手指,并配合康复疗法。随访一两年效果优良,功能活动正常。
关键词 小儿 手指掌侧瘢痕畸形 术后 康复治疗 皮肤移植
下载PDF
示指背侧皮瓣修复虎口瘢痕挛缩畸形及康复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兴阳 王甲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5期905-905,共1页
拇指的功能占全手功能的50%以上,多数虎口瘢痕挛缩畸形严重影响拇指的功能活动。探讨示指背侧皮瓣局部转移修复虎口瘢痕挛缩畸形及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虎口松解后采用示指背侧皮瓣局部转移比游离皮片移植能更好地保持虎口的宽度,有利... 拇指的功能占全手功能的50%以上,多数虎口瘢痕挛缩畸形严重影响拇指的功能活动。探讨示指背侧皮瓣局部转移修复虎口瘢痕挛缩畸形及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虎口松解后采用示指背侧皮瓣局部转移比游离皮片移植能更好地保持虎口的宽度,有利于拇指的功能活动,而且外形好。并且配带支架的时间明显短于利用游离皮片移植修复者。因示指背侧皮瓣局部转移不必解剖暴露血管蒂,确保皮瓣内包括有知名动、静脉,所以手术操作简便、安全。而且皮瓣厚薄适中、耐磨,特别适合虎口的修复。因皮瓣内有桡神经分出的感觉支,所以术后具有良好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指背侧皮瓣 修复 虎口瘢痕挛缩畸形 康复治疗 游离皮片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