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浅谈实验故障的排除
1
作者 沈森林 《物理教学》 2007年第11期25-26,共2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学生突破物理学习难点的有效方法。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更应该具有较强的动手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然而在实验操作中必然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学生突破物理学习难点的有效方法。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更应该具有较强的动手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然而在实验操作中必然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实验故障。这时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不能只是帮助他们进行简单的纠正,而是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实验中的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故障 科学探究 物理教学 乐趣 学习难点 应变能力 操作能力
原文传递
例析局部短路的作用
2
作者 沈森林 《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初三)》 2003年第5期71-72,共2页
短路是用导线把电源的正负极直接连在一起或火线零线直接相连.在生产和生活中,一旦发生短路,轻则引起电路故障,重则烧毁电源,甚至引起火灾,所以,电源短路是绝对不允许的.而局部短路是用导线或开关把电路中的某个导体或用电器短接,使这... 短路是用导线把电源的正负极直接连在一起或火线零线直接相连.在生产和生活中,一旦发生短路,轻则引起电路故障,重则烧毁电源,甚至引起火灾,所以,电源短路是绝对不允许的.而局部短路是用导线或开关把电路中的某个导体或用电器短接,使这个导体或用电器中没有电流通过.我们可以利用局部短路来达到一定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短路 作用 初中 物理 教学 解题 电学
原文传递
改“斜”为正,妙求压强(初二)
3
作者 沈森林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03年第7期30-30,29,共2页
引例如图1,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台形容器内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设它们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1,P2,则( )(A)P1>P2.(B)P1<P2.(C)P1=P2.(D)P1与P2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
关键词 压强问题 初二 割补法 物理 解法
下载PDF
雷雨中的物理知识
4
作者 沈森林 《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初二)》 2005年第12期54-55,共2页
盛夏季节多雷雨,这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雷雨中也包含着很多的物理知识.一、闪电是怎样形成的。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冬天晚上脱毛衣时,毛衣会由于摩擦起电而产生电火花?闪电就是云层中大量的正、负电荷产生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
关键词 物理知识 雷雨 自然现象 摩擦起电 负电荷 闪电 毛衣
原文传递
表格数据型探究题的解题策略
5
作者 沈森林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2006年第12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探究题 倾斜程度 解题策略 凸透镜 表格数据
下载PDF
巧用玻璃杯做物理实验
6
作者 沈森林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华师大版)》 2006年第Z1期102-104,共3页
玻璃杯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利用它可以做很多的物理小实验.现举例如下.一、演示凸透镜的放大作用器材:玻璃杯,水.方法: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水,透过玻璃杯看对面靠近杯壁的手指,发现手指变大了.
关键词 实验探索 放大作用 平板玻璃 大气压强 受力面积 汤斌 盛水 发声体 振动频率 水泥地面
下载PDF
电学习题常用解题方法
7
作者 沈森林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2007年第10期20-21,共2页
  等效替代法   所谓等效替代法就是以一种清楚直观的模型或简单明了的方法替代一种复杂的现象或过程,以一种易于接受的方式给出复杂问题的答案.……
关键词 电流表 物理问题 等效替代法 图像法 解题方法 滑动变阻器 物理规律
下载PDF
初中物理力学中的十组概念对比辨析
8
作者 沈森林 《第二课堂(初中版)》 2006年第Z2期26-27,共2页
对一些字、词、义相近易混的概念,只有采用对比辨析,才能达到分得清、记得牢、用得对的目的.一、物体的属性与和物质的属性我们学过的质量、惯性都是物体的属性,
关键词 施力物体 对比辨析 压力 重力 惯性 属性 参照物 接触力 物理力学 做功
原文传递
一道中考开放性试题的解析
9
作者 沈森林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9年第1期54-55,共2页
题目 如何区分没有标签的水和盐水,请写出需用器材、实验方法和结论.
关键词 开放性试题 解析 中考
原文传递
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四法
10
作者 沈森林 《第二课堂(初中版)》 2007年第12期25-26,共2页
一、应用记忆法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幻灯片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弄清了这些原理就记住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关键词 凸透镜成像 成像规律 记忆法 实像 原理 照相机 虚像 放大镜 幻灯片 焦距
原文传递
初中热学中的“不一定”
11
作者 沈森林 《第二课堂(初中版)》 2006年第Z1期30-31,共2页
1.固体不一定都有熔点 固体包括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 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固体不一定 都有熔点.如冰是晶体有熔点,而玻璃 是非晶体没有熔点.故固体都有一定的 熔点的说法是错误的.
关键词 物体 比热 非晶体 物态变化 标准大气压 气体液化 温度升高 熔点 变化过程 热传递
原文传递
探究液体蒸发从何处吸热
12
作者 沈森林 《物理教师(高中版)》 2004年第2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中等教育 物理实验 液体蒸发 吸热 温度 相变 乙醚 空气
原文传递
排疑解难的妙法—假设法
13
作者 沈森林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07年第11期33-33,共1页
根据题意合理作出假设,在此基础上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就是假设法.
关键词 假设法 管道煤气 浮力 物理知识 条件假设 能源 内能 容器 玻璃球 盐水
下载PDF
巧假设,解疑难
14
作者 沈森林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2007年第12期24-24,共1页
  假设法是根据题意做出合理的假设,然后在假设的基础上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判断、推理、计算得出正确的结论的方法.它包括参量假设、对象假设和条件假设三种形式.适用难度较大的习题.……
关键词 假设法 管道煤气 半球形
下载PDF
利用非负数R0巧解电不定题
15
作者 沈森林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2008年第1期26-26,共1页
  如图所示,电阻R1=10Ω,R2=20Ω,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当S2闭合、S1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可能是:……
关键词 电压表 R0
下载PDF
巧设物理实验
16
作者 沈森林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 2008年第8期17-17,共1页
实验设计题,重在实验步骤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结论的正确性。它们大多取材于教材中的典型实验或是教材中典型实验的变形,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的设计方案:一、测量性方案设计:一个物理量无法用仪器直接测量得出,但可以测出相关的物理量,然... 实验设计题,重在实验步骤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结论的正确性。它们大多取材于教材中的典型实验或是教材中典型实验的变形,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的设计方案:一、测量性方案设计:一个物理量无法用仪器直接测量得出,但可以测出相关的物理量,然后根据一定的物理规律(公式)进行计算得到要求测量的物理量。这是一种间接的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量 典型实验 方案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设计题 测量方法 设计方案 物理规律 直接测量 乙醇汽油
下载PDF
南极十问
17
作者 沈森林 《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初三)》 2003年第10期42-42,共1页
南极大陆有“冰雪高原”、“白色沙漠”和“风库”之称,这是对南极气候环境主要特征的高度概括.它是科学考察的宝地,它不仅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南极考察的国家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
关键词 南极 科学考察实验站 信息数据 地理 初中 教学
原文传递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18
作者 沈森林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 2010年第5期18-18,共1页
民谚俗语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富含哲理,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现选取部分供大家欣赏。
关键词 物理知识 俗语 劳动人民 结晶
下载PDF
关于两个浮力问题的讨论
19
作者 沈森林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07年第3期29-29,共1页
问题1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一定受到浮力吗?如图1,容器底部和侧壁各有一个孔,孔被圆柱形软木塞子塞住,容器内盛水.有同学认为软木塞 A、B 都受到浮力作用,理由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软木塞排开了一部分液体,所以受到浮力作用.
关键词 浮力作用 软木塞 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 液体压强 压力差 下表面 浸没 容器 圆柱形
下载PDF
凸透镜聚光能力与有关因素
20
作者 沈森林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2007年第1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凸透镜 太阳光 聚光能力 透镜光心 有关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