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场 关于北京建成环境的政治人类学研究
1
作者 麦克尔.达滕 《时代建筑》 2010年第4期88-101,共14页
文章从天安门广场的黎明开始,以北京的建筑环境为依据,描述一个中国的政治宇宙。建筑环境的诊断价值,表现在它能够引导我们航行于政治宇宙的历史变迁和由此引起的这个城市的建造和再建造的过程之中。从古代王朝的"气韵",到中... 文章从天安门广场的黎明开始,以北京的建筑环境为依据,描述一个中国的政治宇宙。建筑环境的诊断价值,表现在它能够引导我们航行于政治宇宙的历史变迁和由此引起的这个城市的建造和再建造的过程之中。从古代王朝的"气韵",到中轴线的颠覆和一个社会主义政治宇宙的建造,再到今天表现经济奇迹的幻象般的展现,建筑环境成为政治研究的考古挖掘基地,提示了一种民俗的、日常的观察政治的方法。该文以作者所著《北京时间》(哈佛大学出版社,2008;合作者H.S.Lo和D.D.WU)的第一章改写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政治宇宙 日常性 建筑环境 北京
下载PDF
三峡大坝 再造中国空间
2
作者 麦克·约翰·韦伯 吴名(译) (校) 《时代建筑》 2010年第4期30-35,共6页
三峡大坝的真实造价高达数千亿人民币。这样庞大的规模反映了中国的发展与环境管理模式、阶级和权力的结构以及空间经济。在西方,这样的大坝被认为是现代性的体现——表现在能源需求的增长,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和官僚化的技术制度,进... 三峡大坝的真实造价高达数千亿人民币。这样庞大的规模反映了中国的发展与环境管理模式、阶级和权力的结构以及空间经济。在西方,这样的大坝被认为是现代性的体现——表现在能源需求的增长,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和官僚化的技术制度,进步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确实,三峡大坝驱动了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由此产生的进步。它体现了高于农民视野和权益之上的中央政权和官僚化技术的权力。它反映的是一种将自然置于为人所用的控制下的工程学的方式。然而,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中永恒的主题。相较作为现代性的标志,大坝更大程度上是一个对控制洪水和发电需求的传统的中国式回应。另外,从很多方面来看,它是一个20世纪80年代后期,针对改革开放的各方面意见冲突的偶然产物。但是,三峡大坝已经建成,其影响是巨大的。它促进了大型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这些企业寻求在中国西部和世界的其他地方修建相似的大坝。它使100万农民离开原籍,这个数字还将达到300万。它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其后果至今还是不清楚的。它也被认为是建立一个布局更加均衡、对自然破坏较少、更加统一的中国的一个标杆性工程,正如政府希望的那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三峡大坝 现代性 使离开原籍 环境影响 资本(主义)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